① 長城裡的磚有多大
磚是明代修建長城所用的主要建築材料。這些磚呈青灰色,主要由沙泥製成。由於不同窯廠的土質差異,一些磚含有較多的雜質。長城磚根據形狀和用途可以分為多種,包括長磚、方磚、垛口磚、望孔磚、射孔磚、旗桿磚以及用於城牆上截斷流水排水的流水磚槽。長磚和方磚進一步分為帶文字和無文字兩類。
長磚是長城及其附屬建築中最常見的磚種。它們的質地堅硬,正面相對光滑,背面則較為粗糙。大多數長磚的尺寸為長37厘米、寬15厘米、厚9厘米。在遷乎蔽西縣大嶺寨磚窯,還發現了一些尺寸為長41厘米、寬20厘米、厚10厘米的未使用長磚。在遷安縣白羊峪附近的一座謊城,城門磚的尺寸為長47厘米、寬21厘米,厚12厘米。
方磚也是青灰色,泥質,質地堅硬。它們主要用於城牆頂部的水漫鋪地。例如,遷安縣徐流口1號敵台內部就使用了方磚鋪地。
垛口磚分為垛磚和垛頂磚兩種。垛磚的一側呈三角形,另一側為長方形,用於擴大視野。垛頂磚則兩側呈坡形,中部成脊。這些磚的尺寸和形狀略有不同,以適應不同的建築需求。
望孔磚是方形的,中間有一個近圓形的穿孔,表面光滑並飾有凸起的卷草紋。射孔磚則為預制磚,中間有一個孔,上半部為拱形,下半部為長方形。旗桿磚則用於支撐旗桿,形狀與旗桿石相似。流水槽用磚則用於城牆排水。
文字磚包括單字磚和兩字磚。單字磚上印有「左」、「中」或「右」,多為陽文楷書。兩字磚則包括「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等。這些文字磚上的字跡清晰,字體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