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裕德處世勤為貴;
下聯:安居樂業儉生輝
。
文字含意非常好。只是平仄有的不合。
B. 怎樣識別成語的草書,第二個字是箭,第四個字是樂,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是什麼
沒有「()劍()樂」的成語,「劍」在第二位的成語如下:
案劍瞋目 拔劍論功 齒劍如歸 彈劍作歌
故劍情深 故劍之求 揮劍成河 解劍拜仇
借劍殺人 賣劍買犢 賣劍買牛 賣劍買琴
鳴劍抵掌 琴劍飄零 舌劍唇槍 書劍飄零
提劍汗馬 匣劍何時躍 匣劍帷燈 懸劍空壟
一劍之任 以劍補履 鑄劍為犁
1、揮劍成河
【拼音】: huī jīn chéng hé
【解釋】: 將寶劍一揮,就變出一條河。形容法術高明,神通廣大,實力雄厚。
【出處】: 元·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二折:「為上將者,揮劍成河,撒豆成兵。」
【拼音代碼】: hjch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神話
2、賣劍買牛
【拼音】: mài jiàn mǎi niú
【解釋】: 原指放下武器,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務農或壞人改惡從善。
【出處】: 《漢書·龔遂傳》:「民有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拼音代碼】: mjmn
【近義詞】:偃武修文、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反義詞】:投筆從戎、南征北戰、東征西討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停止戰爭
【英文】: sell one's swords to buy oxen for farming
【故事】: 西漢時期,渤海一帶農民因飢荒被迫當上了強盜,漢宣帝劉詢派70多歲的龔遂任渤海太守。他上任後大力宣傳只要從事農業生產不再做強盜的一律不咎既往,他開倉借糧,救濟飢民,於是這些百姓紛紛賣劍買牛從事農業生產,安居樂業。
C. 安居樂業篆書怎麼寫
「安居樂業」篆書寫法如下圖:
安居樂業[ ān jū lè yè ]
釋義: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百姓安居樂業。
反義詞:顛沛流離。
出處:《後漢書·仲長統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
篆書,漢字的一種字體。篆者,竹之彖也;彖者,豕之匯也;豕者,象之形也。篆書,即象形性較強的書體;即隸書之前的字體。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小篆,是秦國宰相李斯的書法精品;也是秦始皇實施書同文採用的字體。
篆書流變:
甲骨文,主要是商王占卜時,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因甲骨質堅難刻而粗拙簡約。它隨商朝的滅亡而埋於殷墟之下,直至公元1899年重見天日。
金文,主要是商周時期,鑿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稱「銘文」,或"鍾鼎文"。因其歷史背景復雜而風格各異。
籀文,泛指金文以外的周朝文字。籀者,留於竹簡的周朝手書也。
石鼓文,先秦文字留於石鼓而得名。
小篆,因其筆畫靈動,字體端正,而達篆書之巔。小篆,因其工整,書寫費時,而被隸書取代。
隸書,是因快速書寫,把之前漢字的線條筆畫,拆解成了點提橫豎撇捺折勾,並書寫到順手的位置上,而產生的字體。
隸書終結了篆書向更高層次發展。但,小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一直被廣泛用於篆刻和書法作品,並在清朝有了一個較為繁榮的橫向發展時期。
D. 「安其居,樂其業」的本意是「安居樂業」的意思是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社會不滿,並反對當時政治革新,他懷念著遠古的社會,認為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痛苦。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 他的「小國寡民」社會大概的樣子是: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多的器具,人們也不去用它。不讓人民用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上面的這段文字就是安居樂業的大概意思,這個成語來源於《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E. 喜悅源於心想事成,榕悅將於安居樂業,這副對聯的橫批是什麼
榕悅將於安居樂業,
喜悅源於心想事成,
天遂人願
————————————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
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梁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檮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梁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為"以其詞非工",《蜀檮杌》原文認為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對聯的要求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一、字句對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二、詞性對品。
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
三、結構對應。
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四、節律對拍。
上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一致。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佔一節;也可以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同有異,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
五、/平/仄對立。
句中按節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
六、形對意聯。
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
F. 安字的草書怎麼寫
1、杜衍
工書法,正、行、草書皆有法 ,為世所重。他晚年自以草書最為得意,蘇軾說他:「正獻公(杜衍)晚乃學草書,遂乃一代之絕,清閑妙麗,得晉人風氣。」
G. 安居樂業的甲骨文怎麼寫
按照甲骨文新學的觀點甲骨文字和漢字非一一對應,其如簡體國字代表國有重寶,繁體國代表國有軍民。
甲骨文離現在太久了,經過了周革,秦坑,漢改,等等文字的已經發生了變革,除了基本造字法。
而安居樂業四字在甲骨文新學羅俊華的字典裡面都沒有。
這四字在甲骨文舊學徐中舒的字典裡面也沒有。其中安和樂單獨出現過。
H. 安居樂業這篇成語故事講的是什麼道理
安居樂業
[釋義]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出處] 《後漢書·仲長統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皆歸心於我矣。」
I. 關於安居樂業的小短文
成長中的不足之處在於煩惱。但是正因為這個不足才使原有的東西更加絢麗。成長,意味著告別童年。兒時的一切,我們都那麼的留戀,那麼得回味。童年中有太多太多我們的往事,那麼得開心,那麼得感動。童年中有那漂亮的洋娃娃,有蛋糕,有冰淇淋,有玩具,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都曾擁有,而又想繼續的。而成長,無疑把這些都給徹底地抹殺了。有得只是那一個個曾嚮往的夢鏡和那夢醒時的恐懼。成長中,我們受到過許多傷害,但是記住一句話,感謝傷害你們的人,因為是他們教會了你一些事,懂得了一些事,而這些只有靠你自己去經歷。
未來的一切像是指間的雪花,如果你不緊握,它便會融化,從指間慢慢流失,所以抓住它,不要讓它留下遺憾。過去的一切像是過眼雲煙,一瞬間就消失,但曾有的記憶我們不曾忘記,那便夠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