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顧姓氏圖片文字圖片

顧姓氏圖片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2-03-16 05:04:22

❶ 我姓顧圖片 ,帶一行關於姓顧的一行字。

四言
武陵世澤;文獻家聲。
上聯典出顧氏源出姒姓,望出武陵。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顧大猷,搜集國家掌故,條陳時政,著書數千卷。

禮崇文偉;聲蔚豫章。
上聯典指東漢吳人顧綜,字文偉,官至尚書令。明帝曾行三代(指夏、商、周)之禮,引顧綜為三老(古代為代表尊養老人,設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年老、經驗豐富的退休官員,皇帝把他們當做父兄奉養)。下聯典指三國時吳國吳人顧邵,字孝則,博覽書傳,與舅父陸績齊名,孫權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官豫章太守,以善為教,在任五年,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行己有恥;博學於文。
此聯為明末清初之際的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公元1613~1682年)自題聯。顧炎武,初名絳,字寧人。江蘇崑山人。世稱亭林先生。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記各地風俗、方物、地理等甚詳,為研究古代經濟及歷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另有《日知錄》、《亭林詩文集》等。

傳經耆碩;工畫橫波。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顧棟高事典。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顧橫波事典。
五言
長庚有三絕;華玉列四家。
上聯典指東晉畫家顧愷之(公元345~406年),字長庚,無錫人。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多作人物肖像,注重點晴。其《論畫》等書中論點,對中國畫的發展,影響很大。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下聯典指明朝文學家、刑部尚書顧嫾(公元1476-1545),字玉華,吳縣人。少有才名,以詩風調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為「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有《浮湘集》、《中山集》、《息園詩文稿》等。

鶴從珠樹舞;鳳向玉階飛。
此聯為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顧炎武撰題聯。

六言
名有傳臚之次;功高開國之初。
上聯典指明朝名人顧天俊的事典。下聯典指明朝大都督同知顧時的事典。顧時,字時舉、濠人。從太祖渡江,破張士誠,定山東、河南、取元都,轉戰山西、陝西,並有功,封濟寧侯。
七言
思遠長壽兩輪甲;賓陽算學第一家。
上聯典指後梁散騎侍郎顧思遠,鍾離人。年一百一十二歲,家貧闕養,行役部伍中。北徐州刺史蕭映見而異之。召賜食,食兼於人。載還都。召對,與言往事,多異所傳。擢散騎侍郎,賜以俸宅,朝夕進見。卒年一百二十歲。下聯典指清朝清康熙舉人顧陳垿,字玉停,號賓陽,鎮洋人。官行人司行人。性侃直,學宗程朱,堅韌不移。精算學、樂律和醫學。清康熙時以算學應試列第一,稱「算狀元」。有《鍾律陳數》等。

只存百尺松筠操;哪惜三春桃李顏。
此聯為清朝河南巡撫顧汗自題聯。顧汗,字伊在,吳縣人。號芝岩。清康熙進士。累官巡撫,坐事罷。後起歷宗人府丞。有《鳳池園集》。

睡獅猛省天下曉;卧龍驚起雨中春。
此聯為明末清初顧氏名人顧君復自題聯。

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
此聯為清朝時期的乾隆進士顧光旭自題聯。顧光旭,字華陽,無錫人。官甘肅甘涼道。工書,善詩文。有《涼溪詩鈔》、《響泉集》。
八言及以上
人品高華,史分金箭;天姿秀異,家號麒麟。

上聯典指晉朝尚書僕射顧眾的事典。顧眾,字長始,吳人。下聯典指晉朝尚書令顧和的事典。顧和,字君孝,吳人。幼有清操。晉咸康中拜御史中丞,曾頦奏左丞貪污百萬,付法議罪,百僚憚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聯為明朝吏部員外郎顧憲成(公元1550-1612)題東林書院聯。顧憲成,萬曆進士。

❷ 顧這個姓氏的傳說

1、出自己姓昆吾氏。相傳帝顓頊有個孫子叫吳回為祝融黎之弟
,也為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生了六個兒子,
其中大兒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今河南許昌東),後代便是
昆吾氏。夏朝時,昆吾氏有子孫被封於顧國(今河南范縣東南),稱
顧伯,是夏的重要同盟國之一。夏末顧國被商湯攻滅,散居各地的顧
伯子孫便以國為氏,稱顧氏。
2、出自越王勾踐的後裔。相傳,大禹死後葬於會稽,他的兒子
啟在山上建立宗廟祭祀他。夏帝少康後來又把庶子無余封在會稽主持
禹的祭祀,並建立越國,建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其後人以國名命
氏,稱為越氏。春秋末年,越國常與吳國交戰,公元前494年被吳國
打敗。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發奮圖強,後終於公元前473年攻滅吳國
,並向北擴展,成為霸主。戰國時公元前306年為楚所滅。經秦至漢
,傳至勾踐的7世孫搖,曾擔任過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區
的閩越族首領,因助劉邦滅項羽有功,受封為東海王,因都東甌,俗
號東甌王。後來封自己的兒子為顧余侯,子孫留居會稽,其支庶子孫
以其封號的第一字為氏,稱顧氏。史稱顧姓正宗。

❸ 姓氏圖片文字我姓豐

❹ 誰知道顧氏的來源我姓顧,所以想了解一下

顧姓出自南顧與北顧,這兩支顧姓,一支起源於北方,另一支起源於南方,後人便稱為「南顧」和「北顧」。至今顧姓人在談論其淵源時,仍有「南顧」、「北顧」之說。

顧氏得姓後,「北顧」發展不及「南顧」,南顧很快成了會稽(今蘇州吳縣)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三姓合稱為會稽四姓。

由於顧姓主要發源和成長於會稽,所以會稽也成了顧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後來,這支顧姓中的人遷武陵(今蘇州武陵溪),並迅速發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顧姓的又一郡望。

顧炎武


(4)顧姓氏圖片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遷徙分布

顧姓在得姓以後,北顧發展不及南顧。春秋戰國時期,兩支顧姓發展緩慢。有資料表明,南顧得姓後不久就成為會稽(今蘇州)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合稱為會稽四姓。

由於顧姓主要發源和發展於會稽(江蘇吳縣),所以在歷史上會稽也被當作顧姓的著名郡望之一。此外,這支顧姓中後來又有人遷武陵(今蘇州武陵溪),並在當地迅猛發展,武陵也因此被尊為顧姓的另一大郡望。

明代中葉時,顧姓不僅分布於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東、山西、陝西、河北、內蒙等地也有顧姓人居住。明末至清中葉時,有閩粵之顧姓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

1949 年,蔣介石敗逃台灣,則有不少江浙顧姓人隨往。但是,綜觀顧姓家族史,從古至今,顧姓的發展繁衍中心卻一直在今江蘇、浙江一帶。

❺ 顧 姓氏的由來

■姓氏源流

顧(Gù 顧)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為夏朝時昆吾氏之後,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系表》等所載,相傳帝顓頊有個孫子叫吳回為祝融黎之弟,也為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生了六個兒子,其中大兒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今河南省許昌東),後代便是昆吾氏。夏朝時,昆吾氏有子孫被封於顧國(今河南省范縣東南),世稱顧伯,是夏的重要同盟國之一。夏末顧國被商湯攻滅,散居各地的顧伯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顧氏。
2、出自姒姓,為越王勾踐的後裔顧余侯之後代,以祖上封號為氏。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顧氏譜》等所載,相傳,大禹死後葬於會稽,他的兒子啟在山上建立宗廟祭祀他。夏帝少康後來又把庶子無余封在會稽主持禹的祭祀,並建立越國,建都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其後人以國名命氏,稱為越氏。春秋末年,越國常與吳國交戰,公元前494年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發奮圖強,後終於公元前473年攻滅吳國,並向北擴展,成為霸主。戰國時公元前306年為楚所滅。經秦至漢,傳至勾踐的7世孫搖,曾擔任過分布在今福建省北部和浙江省南部地區的閩越族首領,因助劉邦滅項羽有功,受封為東海王,因都城在東甌,俗號東甌王。後來封自己的兒子為顧余侯,子孫留居會稽,其支庶子孫以其封號的第一字為姓,稱為顧氏。史稱顧姓正宗。
3、出自小數民族有顧姓或他族改姓顧氏:
① 滿洲姓伊爾根覺羅氏自禮部尚書顧八代始,子孫以顧為氏。
② 裕固族顧令氏,漢姓為顧。
③ 錫伯族郭爾佳氏(亦作顧爾佳氏),漢姓為顧。
④ 今蒙古、壯、回等民族均有顧姓。
得姓始祖:顧搖。為越王勾踐七代孫。上古時代,大禹死後葬在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夏帝少康後來把庶子無余封在會稽主持禹的祭祀,並在該地建立了越國。春秋末年時,越國常與吳國發生戰爭,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滅掉越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刻苦圖強,最終戰勝吳國並成為霸主。經秦至漢,下傳勾踐七世孫搖,搖曾擔任過分布在今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地區的閩越首領,因助漢滅項羽有功,於漢惠帝三年受封為東海王。後來搖封自己的兒子為顧余侯,子孫留居會稽,其支庶子孫以封爵為氏,稱顧姓。他們尊顧搖為顧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綜上所述,顧姓分為兩支,一為北顧(指發祥於河南省范縣的顧伯後裔),一為南顧(指發祥於浙江省紹興的顧搖後裔),顧姓在得姓以後,北顧發展不及南顧。春秋戰國時期,兩支顧姓發展緩慢。有資料表明,南顧得姓後不久就成為會稽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合稱為會稽四姓。漢時,有會稽大孝子顧翱,因母喜食菱白,而徙居太湖湖畔。至南朝梁時,會稽人顧歡是著名徵士,其子孫後遷金華,又由金華遷居天台,發展成為強宗大姓。當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顧儒嶺、歡溪等,皆是由他而來。由於顧姓主要發源和發展於會稽,所以在歷史上會稽也被當作顧姓的著名郡望之一。此外,這支顧姓中後來又有人西遷武陵(今湖南省常德),並在當地迅猛發展,武陵也因此被尊為顧姓的另一大郡望。三國至唐代,顧姓一直是江東四大姓之一。唐以後,由於官職調遷,避兵火之亂等原因,顧姓不斷地向南北各地播遷。明初洪武年間,顧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有資料表明,明代中葉時,顧姓不僅分布於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山東、山西、陝西、河北、內蒙等地也有顧姓人居住。明末至清中葉時,有閩粵之顧姓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逃台灣,則有不少江浙顧姓人隨往。但是,綜觀顧姓家族史,從古至今,顧姓的發展繁衍中心卻一直在今江蘇、浙江一帶。如今,顧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江蘇、浙江等省為多,上述兩省之顧姓約佔全國漢族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顧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一位的大姓,在台灣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五。

■歷史名人

顧 雍:三國時東吳吳郡吳縣(今屬江蘇省)人,出身為江南士族,累官至丞相,在吳國執政達十九年,知人善任,吏民歸服。
顧 況:字逋翁,蘇州人,唐朝詩人。至德二年進士。德宗時官秘書郎,他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李泌做宰相時,他遷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鷗詠》一詩嘲誚權貴,被貶為饒州司戶參軍。後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顧況與元結同時而略晚。他也是一個關心人民痛苦的新樂府作者。作詩能注意「聲教」而不僅僅追求「文采之麗」(《悲歌序》)。他根據《詩經》的諷諭精神寫了《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都是諷刺勸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現實的,如《囝》。
顧 安:崑山(今屬江蘇省)人,元代畫家,曾官至泉州路行樞密院判官。擅墨竹,運筆遒勁,用墨潤澤,自成一家。
顧 璘:明代官吏,文學家,官至刑部尚書。少有才名,以詩風調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為「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園詩文稿》等。
顧 城:北京人,當代朦朧詩的代表詩人。12歲時輟學放豬。「文革」中開始寫作。1973年開始學畫,次年回京在廠橋街道做工。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並成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 國作家協會。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在德國寫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辭世。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
顧 文:生於1952年,1982年廣西民族學院中文專業。曾從事教學、編輯工作,任雜志《美人魚》、《珊瑚》副主編、主編,創辦《北海政治協商月報》。1998年任北海市民革委員會主任委員至今。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寓言學會廣西分會理事,中國散文詩學會廣西分會副主席,北海市人民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政協北海市常委,廣西區政協委員,北海市主任委員。先後出版個人著作8部,包括散文詩集、寓言集、兒童文學集、人物專訪等,多次獲全國、省、地市獎項。
顧野王:字希馮,南朝梁陳時吳縣人,訓詁學家、史學家。出身世家,幼好學,聰穎超群博覽群書,遍觀經史,又精記默識,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梁武帝時,任太學博士等職,入陳,任國史博士,掌國史,主修梁史,後遷至黃門侍郎。他工詩文,善丹青,擅長人物,尤工草蟲。著有《玉篇》,為我國文字訓詁學重要著作,收字比《說文解字》多出6000個,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楷書字典,為後代楷書字典品編寫奠定了基礎。著有《玉篇》三十卷。另有《輿地誌》、《通史要略》等,均佚。
顧愷之:晉陵無錫(今屬江蘇省)人,東晉畫家。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他和師法他的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他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顧名世:明代松江人,嘉靖卅八年的進士,官拜尚寶丞,告老還鄉,宦囊甚豐,盾萬竹山居東面的空地尚多,於是拓寬來開辟一座池塘,哪知此地本來就是池,有掘出來的一塊石碑為證。
碑上刻的是「露香池」三字,而且是趙子昂的手筆。因此,顧名世將萬竹山居改名「露香園」;那座池塘當然一個其舊,依然叫做「露香池」。顧名世的姬妾很多,其中有一個姓繆,她在京城的時候,學會了刺綉,而且是宮中傳出來的訣竅;繆姨娘在這方面有天才,更加改良,益見精妙。五色絲線擘,細針密縷,顏色由淺入深,渾然一體,配色之美,更不在話下。最見特色的是,顧綉以針代筆,以絲線作丹青,以名跡作藍本,山水、人物、花鳥,無不氣韻生動,工細無匹,當時稱為「畫綉」。繆姨娘曾經仿綉趙子昂的「八駿圖」,董其昌認為即使是趙子昂本人用筆,亦未見得能勝過她,又綉過一幅「停針圖」,真是窮態極妍,而且無法分辨是畫、是綉;後來由揚州的一位鹽商,拿一個漢玉連環,及南唐名家周癙作畫的一幅美人圖交換了去。
顧憲成:明代江蘇省無錫人,人稱東林先生。曾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他們議論朝政人物,並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個集團,可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是歷史上的東林黨。
顧貞觀:字華峰(1637-1714),號梁汾,清代江蘇省無錫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舉人,為內閣中書。喜填詞,與納蘭性德交情甚篤。詞善抒情,真摯委婉,有與陳維崧、朱彝尊「稱詞家三絕」之譽。著有《彈指詞》。
顧炎武:清代大思想家、學者。學識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
顧祖禹:江蘇省無錫人,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所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記敘了歷朝疆域、政區的演變,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名著。
顧光旭:字華陽(1731-1797),號晴沙,又號響泉,江蘇省無錫人,清代官吏、學者。官甘肅省甘涼道。工書、善詩文。著有《涼溪詩鈔》、《響泉集》等。
顧品珍:雲南省昆明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21年,任滇軍總司令,驅逐唐繼堯。後被孫中山任命為雲南北伐軍總司令,次年被殺。
顧正紅:江蘇濱海人,工運領袖。1925年他帶領上海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進廠交涉,被日本資本家槍殺,成為「五·卅運動」導火索。
顧祝同:字墨三(1892-1987),江蘇省漣水人。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曾任粵軍參謀、黃埔軍校教術官兼管理部主任,為黃埔系高層骨幹。歷任教導團營長、副師長戰軍長,洛陽行營主任、江蘇省主席、重慶行營主任兼貴州省主席、西安行營主任,先後參與東征、北伐、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戰期間,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奉蔣介石密令,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後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去台後,兼代「國防部長」。1950年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9年調任「國防會議」秘書長,至1967年重返「戰略顧問委員會」,1977年回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顧維鈞:上海嘉定人,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時期外交家。歷任歐美各國公使。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據理力爭,使日方歸還中國山東半島主權。後歷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財政總長和代國務總理。1932年以後,歷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及駐國聯和聯合國代表。1956年轉海牙國際法庭任職。在他僑居美國期間,他仍懷念嘉定。據稱他遇到凡是人過上海的人,都要問及嘉定。有次當姨甥談及嘉定時,他精神振奮地繪了一張嘉定地圖,圖中有嘉定有名的古塔和孔廟,然後又繪了一條東西大街,在街西端寫「西門」就說他家在西門。顧維鈞繪畫,落款常寫「亭林顧氏」,他是念念不忘故鄉的情結。

■郡望堂號

1、郡望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相當今江蘇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分及福建全省。順治時移治山陰(今浙江省紹興)。
武陵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義陵(今湖南省漵浦南)。相當今湖北省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貴州省東部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龍勝等地。
2、堂號
三絕堂:唐朝顧愷之,才絕、畫絕、痴絕(痴是專心畫畫,好象獃子),時人稱他有三絕。
此外,顧姓又以:「會稽堂」、「敦敘堂」、「懷遠堂」、「裕昆堂」、「永思堂」、「格思堂」、「凝薇堂」、「忠考堂」、「武陵堂」等為其堂號。

■宗族特徵

1、顧姓歷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蘇。因為綜觀顧姓歷史,其發展繁衍中心一直均在江浙一帶,顧姓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
2、顧姓多學者、文學家,但有一特點,即大多與政治有瓜葛,非純粹之學問家。
3、顧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據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顧廷瑞等修《顧氏家譜》所載,江蘇顧姓一支字行派語為:「明世澤萬里,安國啟賢良。」

■【顧姓宗祠通用對聯】

〖顧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武陵世澤;
文獻家聲。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顧姓源出姒姓,望出武陵。下聯典指明·顧大猷,搜集國家掌故,條陳時政,著書數千卷。
東林講學;
虞部修文。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無錫人顧憲成,字叔時,號涇陽,世稱東林先生。萬曆年間進士,官戶部主事,因收疏觸怒了執政大臣,貶桂陽州判官,後升至吏部郎中,又因忤逆神宗被革職還鄉,與弟弟顧允成和高攀龍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稱「三君」,議論朝政人物,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後被權臣魏忠賢指為「東林黨」。著有《小心齋札記》、《涇皋藏稿》、《顧端文遺書》等。下聯典指唐代池州人顧雲,字垂象,有文名,與杜荀鶴、殷文圭友善。咸通年間進士,任淮南節度使高駢的從事,後退居霅川,閉門著書。大順年間,參與修《宣懿僖三朝實錄》,書成,加官虞部員外郎。另著有《鳳策聯華編》、《昭亭雜筆》。
禮崇文偉;
聲蔚豫章。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吳人顧綜,字文偉,官至尚書令。明帝曾行三代(指夏、商、周)之禮,引顧綜為三老(古代為代表尊養老人,設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年老、經驗豐富的退休官員,皇帝把他們當做父兄奉養)。下聯典指三國時吳國吳人顧邵,字孝則,博覽書傳,與舅父陸績齊名,孫權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官豫章太守,以善為教,在任五年,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名兼三絕;
學擅五經。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晉畫家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曾任桓溫及殷仲堪的參軍,義熙初年官通直散騎常侍。多才多藝,工詩、賦、書法,尤其精於繪畫,曾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在建康瓦棺寺繪《維摩詰像》壁畫,光彩奪目,轟動一時。後人論述他作畫,「意在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下聯典指南朝梁、陳之際文字訓詁學家顧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人,七歲開始讀五經,九歲能寫文章。原在梁做官,入陳,官至光祿卿。曾搜羅和考證古今文字的形體和訓詁,著《玉篇》(字書)三十卷。另著有《輿地誌》、《符瑞圖》、《分野樞要》等。
姿推三絕;
扇藉一揮。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顧愷之。下聯典指晉·顧榮為丹陽內史以白羽扇指揮軍隊,擊潰敵軍。楊修雲:「羽扇一揮風偃草,策勛多藉顧丹陽。」
行己有恥;
博學於文。
——清·顧炎武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末清初之際的思想家、學者顧炎武(1613-1682)自題聯。顧炎武,初名絳,字寧人。江蘇崑山人。世稱亭林先生。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記各地風俗、方物、地理等甚詳,為研究古代經濟及歷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另有《日知錄》、《亭林詩文集》等。
傳經耆碩;
工畫橫波。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顧棟高事典。下聯典指清·顧橫波事典。
-----------------------------------------------------------------
〖顧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長庚有三絕;
華玉列四家。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晉畫家顧愷之(約345-406),字長庚,無錫人。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多作人物肖像,注重點晴。其《論畫》等書中論點,對中國畫的發展,影響很大。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下聯典指明代文學家、刑部尚書顧嫾(1476-1545),字玉華,吳縣人。少有才名,以詩風調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為「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有《浮湘集》、《中山集》、《息園詩文稿》等。
鶴從珠樹舞;
鳳向玉階飛。
——清·顧炎武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顧炎武撰題聯。
-----------------------------------------------------------------
〖顧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名有傳臚之次;
功高開國之初。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顧天俊的事典。下聯典指明代大都督同知顧時的事典。顧時,字時舉、濠人。從太祖渡江,破張士誠,定山東、河南、取元都,轉戰山西、陝西,並有功,封濟寧侯。
-----------------------------------------------------------------
〖顧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思遠長壽兩輪甲;
賓陽算學第一家。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梁代散騎侍郎顧思遠,鍾離人。年一百一十二歲,家貧闕養,行役部伍中。北徐州刺史蕭映見而異之。召賜食,食兼於人。載還都。召對,與言往事,多異所傳。擢散騎侍郎,賜以俸宅,朝夕進見。卒年一百二十歲。下聯典指清代康熙舉人顧陳垿,字玉停,號賓陽,鎮洋人。官行人司行人。性侃直,學宗程朱,堅韌不移。精算學、樂律和醫學。康熙時以算學應試列第一,稱「算狀元」。有《鍾律陳數》等。
只存百尺松筠操;
哪惜三春桃李顏。
——清·顧汗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河南巡撫顧汗自題聯。顧汗,字伊在,吳縣人。號芝岩。康熙進士。累官巡撫,坐事罷。後起歷宗人府丞。有《鳳池園集》。
睡獅猛省天下曉;
卧龍驚起雨中春。
——清·顧君復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末清初顧姓名人顧君復自題聯。
萬事莫如為善樂;
百花爭比讀書香。
——清·顧炎武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乾隆進士顧光旭自題聯。顧光旭,字華陽,無錫人。官甘肅甘涼道。工書,善詩文。有《涼溪詩鈔》、《響泉集》。
-----------------------------------------------------------------
〖顧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人品高華,史分金箭;
天姿秀異,家號麒麟。
——佚名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尚書僕射顧眾的事典。顧眾,字長始,吳人。下聯典指晉代尚書令顧和的事典。顧和,字君孝,吳人。幼有清操。咸康中拜御史中丞,曾頦奏左丞貪污百萬,付法議罪,百僚憚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撰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吏部員外郎顧憲成(1550-1612)題東林書院聯。顧憲成,萬曆進士。

■附錄:【顧姓典故、趣事】

〖顧雍教子〗
顧雍教子合理有方。有次孫權出嫁一個內侄女(是顧氏的外孫女),婚宴請了顧雍父子及孫子顧譚(時任位高的,選曹尚書)。當時君臣們非常歡洽,顧譚多喝而醉,醉而起舞不已,無法制止,顧雍內怒,只得留待明日。
第二日召譚當面嚴責,道:「君王以忍辱負重為德,臣下以恭敬謹慎為節。當年蕭何吳漢都立有大功,但當見高祖皇帝面時都如不會說話似地。你於國家有 什麼汗馬功勞可言嗎?只不過是依靠了我們顧氏門第的資格而受寵用罷了!因何舞得如此得意忘形,雖說是出於酒後,其實還是恃恩忘敬,謙虛不足的壞思想作祟呵,看來敗毀吾家族的人必是你了!」說畢,轉身向壁而卧,不再理譚,顧譚悔立一旁,足足達一個時辰(兩小時),才被祖父遣走。
-----------------------------------------------------------------
〖漸入佳境〗
出處:出自《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遮,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釋義: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典故:《晉書》記載,東晉晉陵無錫人顧愷之(約346-407年),字長康,小字虎頭。顧愷之學問淵博,很有才氣,曾經給桓溫、殷仲堪等人做過參軍之類的官。他尤其擅長繪畫,當時的名家如謝安等人都非常器重他。顧愷之性格怪異,與常人不同,人們都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痴絕,表現了浪漫才子的豪放不羈。
傳說他喜歡吃甘蔗,但是與常人不一樣,嚼食甘蔗時,與一般人先吃主幹後吃末稍不一樣,總是自末稍吃到主幹再往下直至根部。有人對他的這種吃甘蔗法感到很好奇,他則回答說:「漸入佳境。」
範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二回》:「行過了許多亭閣,真是個漸入佳境。」
-----------------------------------------------------------------
〖顧愷之以畫募捐〗
顧愷之畫畫有個怪癖,畫成以後,其中的人物往往都沒有眼珠,這種樣子可以保存多年。人問其故,他回答:「人的肢體完好缺損,而真正傳神的地方就在眼睛這里。」
有一年,都城建康(今南京)城裡要修建一座寺廟,主持和尚靠化緣募集不到資金。顧愷之就提出要在一麵粉刷好的牆上畫一幅佛教著名居士維摩詰的畫像,以便向前來觀看作畫者徵集捐款。消息傳出,於是人山人海,把寺院擠得水泄不通。最後,顧愷之為維摩詰畫像點上眼珠的時候,畫上的人物頓時就像活了,觀眾都贊不絕口。建寺廟需要的資金也就水到渠成了。
-----------------------------------------------------------------
〖顧綉〗
顧綉又名「露香園顧綉」,為明代顧氏的顧名世家族所創,是一種聲名卓著的刺綉藝術技法和製品。
顧名世,明代松江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進士,官至尚寶世丞。顧名世的長子顧江海有一妾姓繆氏,善於絲綉,將精湛的技藝帶人顧家,於是世代相傳、遂成家法,以後顧氏後裔代代相傳、技藝絕倫,因此得名;又因為顧名世晚年修築園林「露香園」頤養天年,因此顧綉又稱為「露香園顧綉」。
據傳顧氏綉法得自於皇宮內廷,顧綉的特點是:人針間不容發,擘絲纖如毫毛,加上配色精妙,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顧綉圖案題材,以山水、人物、花鳥為主。其中有名的顧綉巧匠有繆氏、韓希孟和顧蘭玉。
繆氏是顧名世的長子顧江海之妾,也是顧綉的創始人。她綉技很高,「所綉人物、山水、花卉大有生韻」。
顧名世孫顧壽潛之妻韓希孟,擅長書畫、精於女紅,將顧綉技藝推向了極致,後人稱其綉品為「韓秀」或「韓媛綉」。
到了清代,顧名世的曾孫女顧蘭玉開設刺綉作坊,廣收徒弟,傳授顧綉技法。從此,吳地民間婦女爭相仿製。商人開設綉庄,收購綉品,顧綉之名蜚聲海內外。但是由於顧綉講究意境,須有相當美術根底,所以未能真正普及民間。此後顧綉就逐漸衰落幾至失傳。
建國以後,由於對於傳統藝術加以重視,幾經努力,顧綉終於有所恢復。
顧綉的傳統代表作有《洗馬圖》、《洛緯鳴秋》、《扁豆蜻蜓》、《鶉鳥》。

■顧姓遷徙史

顧氏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大姓,它主要發源手浙江省境的會稽(今浙江紹省興市)。從四千多年前開始,顧氏族人就主要繁衍遷徙於今長江下游的江蘇、浙江一帶。他們的先祖為越王勾踐。自三國顧姓崛起,直至隋唐,顧姓就一直是我國江東四大姓之一。唐代以後,顧氏仍是江蘇、浙江兩地一個有名望的大姓,尤其是江蘇一帶。因此,顧姓歷代名人多出自南方,而且世代繁衍,逐漸遍布全國各地。

■顧姓家譜文件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一 (民國廿二年敦敘堂木活字本 八十卷)目錄上古傳系 先世傳系 大宗統系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二 受姓緣始 譜系考異 十八英賢贊 十八英賢記略 三十二英賢贊 武陵小史匯編 石函譜傳 錄蘇州府志 希馮公墓碑 希馮公墓記略 金閶希馮公祠碣文 希馮公祠碑記 重修金閶希馮公祠碑記 扎復祭牌給帖 野王公宅墓考 橫川志略 野王公祠碑記詞 五侯行略 少連公傳 逋翁公行略 銘玉公傳並墓誌銘 題請從祀文廟疏 奏請賜謚疏 進呈扎記疏 奏請復給官誥賜謚疏 惠山祠祝文 端文公祠墓記 涇陽公墓記 錫山潭東西議單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三 像贊 誥敕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四 蘭陵顧氏重修支譜序 續修支譜序 蘭陵譜序 通宗記略 志達公傳並府批 鴻南公分蘭陵城後里 甘露城南村 鴻南公分蘭陵城後里支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五 丹陽界溝(前後)南店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六 程太孺人傳 沐分通支(江陰劉家村 西橫林 顧家埭 夏港 韓顧村 澄江橋)沐分達支(江陰西門外韓顧村 夏港 李庄後村)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七 □墅墩更正略 文葵派 □墅墩 白界灣 友漁公墓誌銘 德昭公傳 文光公傳 德盛公傳 白土庵總派 師道派 澄江□山灣 尤家埭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八 師懋師惠派 長涇南新莊 龍井上 馬家灣 師惠師仍溪支 馬家灣即祝北五保草盪□ 師盂派 東房橋 師□派 祝塘北橋 壽興沙 年豐街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九 大章派(西庄 樓下 鄭庄港後巷 北頭村 費家村 南村 盧港)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十 大鎬派(姜家莊 鳳過庄 奚家村 大河灘 青陽北顧家橋 吳家莊基 高家巷 河湘橋 油車張巷 搖車涇 嚴家□ 黃橋庄)
無錫涇里顧氏大統宗譜 卷十一 大召派(南李墅 北李墅 河南住基 杜墅 祝塘南橋 牛腰□荒田裡 朱家村

❻ 姓氏圖片文字我姓顧

顧德芳

❼ 顧姓氏的由來

上刻的是「露香池」三字,而且是趙子昂的手筆。因此,顧名世將萬竹山居改名「露香園」;那座池塘當然一個其舊,依然叫做「露香池」。顧名世的姬妾很多,其中有一個姓繆,她在京城的時候,學會了刺綉,而且是宮中傳出來的訣竅;繆姨娘在這方面有天才,更加改良,益見精妙。五色絲線擘,細針密縷,顏色由淺入深,渾然一體,配色之美,更不在話下。最見特色的是,顧綉以針代筆,以絲線作丹青,以名跡作藍本,山水、人物、花鳥,無不氣韻生動,工細無匹,當時稱為「畫綉」。繆姨娘曾經仿綉趙子昂的「八駿圖」,董其昌認為即使是趙子昂本人用筆,亦未見得能勝過她,又綉過一幅「停針圖」,真是窮態極妍,而且無法分辨是畫、是綉;後來由揚州的一位鹽商,拿一個漢玉連環,及南唐名家周癙作畫的一幅美人圖交換了去。
顧憲成:明代江蘇省無錫人,人稱東林先生。曾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他們議論朝政人物,並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個集團,可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是歷史上的東林黨。
顧貞觀:字華峰(1637-1714),號梁汾,清代江蘇省無錫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舉人,為內閣中書。喜填詞,與納蘭性德交情甚篤。詞善抒情,真摯委婉,有與陳維崧、朱彝尊「稱詞家三絕」之譽。著有《彈指詞》。
顧炎武:清代大思想家、學者。學識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
顧祖禹:江蘇省無錫人,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所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記敘了歷朝疆域、政區的演變,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名著。
顧光旭:字華陽(1731-1797),號晴沙,又號響泉,江蘇省無錫人,清代官吏、學者。官甘肅省甘涼道。工書、善詩文。著有《涼溪詩鈔》、《響泉集》等。
顧品珍:雲南省昆明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21年,任滇軍總司令,驅逐唐繼堯。後被孫中山任命為雲南北伐軍總司令,次年被殺。
顧正紅:江蘇濱海人,工運領袖。1925年他帶領上海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進廠交涉,被日本資本家槍殺,成為「五·卅運動」導火索。
顧祝同:字墨三(1892-1987),江蘇省漣水人。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曾任粵軍參謀、黃埔軍校教術官兼管理部主任,為黃埔系高層骨幹。歷任教導團營長、副師長戰軍長,洛陽行營主任、江蘇省主席、重慶行營主任兼貴州省主席、西安行營主任,先後參與東征、北伐、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戰期間,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奉蔣介石密令,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後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去台後,兼代「國防部長」。1950年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9年調任「國防會議」秘書長,至1967年重返「戰略顧問委員會」,1977年回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顧維鈞:上海嘉定人,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時期外交家。歷任歐美各國公使。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據理力爭,使日方歸還中國山東半島主權。後歷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財政總長和代國務總理。1932年以後,歷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及駐國聯和聯合國代表。1956年轉海牙國際法庭任職。在他僑居美國期間,他仍懷念嘉定。據稱他遇到凡是人過上海的人,都要問及嘉定。有次當姨甥談及嘉定時,他精神振奮地繪了一張嘉定地圖,圖中有嘉定有名的古塔和孔廟,然後又繪了一條東西大街,在街西端寫「西門」就說他家在西門。顧維鈞繪畫,落款常寫「亭林顧氏」,他是念念不忘故鄉的情結。 在古代氏族發展的過程中,又衍生出「氏」這個稱號。傳說,黃帝治理天下時,已有「胙土命氏」。氏的產生,最大量、最頻繁的時代是周朝。周朝初年,為控制被征服的廣大地區,大規模地分封諸侯。而這些諸侯國的後人即以封國名為氏。另外,各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國內的卿大夫進行分封,大夫的後人又以受封國的名稱為氏。以後,各種形式的氏的來源又不斷出現,並且氏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姓的數量。但是只有貴族才有氏,貧賤者有名無氏,氏成為貴族獨有的標志。至於貴族婦女,則無論怎麼稱呼都必須帶上姓,這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謹性。到戰國時期,社會劇烈變動,舊貴族沒落了,有的還淪為奴隸。這表明貴族身份的氏,已無存在的必要。

■郡望堂號

❽ 帶有姓氏顧的唯美圖片

想換頭像

❾ 姓氏圖片文字我姓都


若悅

若妍:文雅大方。適用於女孩取名字。
其實名字可以從時節、時代、出生地、詩句、哲理、成語、希望等方面構思。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名字如果「詩中有名,名中有詩」,則更是巧妙。取名時建議家長多多考慮未來長居之地的語言和普通話的發音,避免不良諧音或近音。
讓孩子美好的人生,從一個詩意優雅的名字開始。

閱讀全文

與顧姓氏圖片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士豆豆鞋搭配衣服褲子圖片 瀏覽:927
女生鍋蓋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987
男生發型痞帥圖片 瀏覽:433
美女側臉圖片唯美頭像短發 瀏覽:74
紅色新娘衣服動畫圖片 瀏覽:25
男人靠的是實力圖片文字 瀏覽:58
miko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540
女孩子蓄發圖片 瀏覽:231
養生朋友圈素材文字圖片 瀏覽:539
學霸是如何做完很多練習冊的圖片 瀏覽:64
動漫人物圖片女生冷酷 瀏覽:414
如何讓一張很暗的圖片變亮 瀏覽:260
小女孩煙熏妝圖片 瀏覽:893
面具紋身圖案大全圖片 瀏覽:372
那拉提女孩圖片 瀏覽:152
女生的小腿圖片 瀏覽:666
好看的耳飾品圖片大全 瀏覽:626
翻白眼圖片配什麼文字 瀏覽:424
如何把圖片加入到音樂中 瀏覽:464
男生頭像紫色背影圖片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