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想知道這種屬於什麼泥塑陶泥
軟陶泥——也叫彩陶、軟陶土,也有人稱燒烤粘土。它的英文名字中最常見到的是POLYMER CLAY。軟陶泥是一種可塑性非常強的人工合成陶土,製作好的產品只要將它放進烤箱中輕微烘烤,就會生成質地堅硬、色彩艷麗的的彩陶手工藝品。應用不同顏色的軟陶泥,能夠能組合創造千奇百怪的模擬食品、裝飾鏡框、花卉、燈飾、發飾、包飾、手機飾、家飾、項鏈、發卡、胸針、耳墜、手鏈形狀的掛飾等,或捏塑出人物、卡通玩偶、動物、植物、甚至能夠捏造出各品種惟妙惟肖的艷麗花卉。上世紀30年代,首先由德國雕塑家發現了這種材料,鑒於它表現出的獨特的高度延展性、可塑性和絢麗多變的色彩等優點,極好地滿足了藝術家們的創造慾望,它像一支充滿魔力的畫筆,在藝術家手中盡情揮灑,很快風靡了整個歐洲。多年之後再度風行美、日。軟陶泥這種豐富多變易操作的特性同樣也沒能躲過歐美教育家的關注,並逐步發展成為廣受兒童歡迎啟蒙教材。寓教於樂,從小培養兒童的動手動腦能力,促進兒童眼、手、腦協調發展,激發兒童創造天賦,培養他們的文化氣質,是我們每一位初為人父母的最大心願。直到今天,彩陶仍是手工界DIY(自)動手族的最愛。今天,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近兩年手工DIY如雨後春般的迅速發展起來,了解和認識它人越來越多,市場越做也越大,不僅兒童喜愛這種神奇的軟陶泥,就是大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學生也紛紛加入了軟陶行列中來了。
軟陶泥特性
·軟陶泥是一種綠色環保產品,軟陶泥本身的材質,是採用食品級原料,再加入一些無害的染料、軟化劑等原料配製成。 ·軟陶泥做成的東西在烤箱烘烤成形的過程中同樣也不會產生任何與人有害物質,在110°C--150°C正常的烘烤溫度下加熱,並不會產生任何有害物質,當然也可用家庭蒸鍋加熱,只是時間略長一此些;烘烤溫度要記住不要超過200°C。 ·軟陶泥具有較其它黏土更佳的延展性,可塑性及光澤度。軟陶泥屬於油性陶土、在空氣中不會乾燥,不用急於完成作品。 ·軟陶泥不粘手,不黏桌面,十分干凈,可多色自由揉制,效果奇妙,與布類、木頭、金屬片、亮片、玻璃等材質結合使用,會創作出讓人意外的效果。 ·軟陶泥不怕水、不會霉、不被蟲咬,烤後不變形,永久保存不失色。 ·軟陶泥可塑性強,無毒無味;製作效果完全可以同進口軟陶相媲美。
軟陶泥應用
軟陶泥是一種土,一種必須放入燒烤箱燒烤成型的土。不同顏色的土,可以聚合,塑造成各種千變萬化的圖樣和形狀,軟陶不但可以捏塑形狀,還可以經過烘烤,使其硬化而永不變形。軟陶材料顏色豐富,看上去像橡皮泥,但它的柔韌性和延展性非常好,是一種集陶土、紙黏土、雕塑油泥、橡皮泥優點為一身的最新的手工藝創作材料。軟陶泥本身的材質,就是食品包裝級塑脂原料,再加上一些無毒的染料、軟化劑及有機溶劑,是一份對人體無毒、無害、無刺激性的安全材料,可以安心使用。軟陶陶土的黏性和光潔度類似於橡皮泥,可以捏出很精緻細膩的東西。因為它是無毒無味的,所以做成各種軟陶飾品佩帶在身上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傷害。製作軟陶需要揉土,做圖案、切割、粘貼、搓揉、烘烤、串接等多個步驟。其中最難的在於圖案的製作過程,你所看到的任何一種圖案,都是使用了不同的陶土搓揉切而成。用軟陶泥作飾物,經常需要搭配一些其他的東西,這些東西或起襯托作用或起連接作用。比如玻璃珠、木珠、金屬珠、中國結等,還有皮繩,各種顏色的綿繩、金屬鏈、項鏈接頭、耳環鉤等;你還可以把這些東西和軟陶一起隨心所欲地進行組合,把軟陶泥作成的主要飾物穿上線繩就成了項鏈,連在鉤子上就成了耳環,固定在發卡上就成了頭飾,連在別針上就成了胸針,軟陶變化無窮,你可以把它捏成各種形狀,把它烤硬之後就不會再變形。所以,軟陶泥並不限於只能做成各種飾物,它還可以作成鑰匙鏈,小擺設,煙灰缸,各種瓶瓶罐罐,如果加上石英機芯就變成了漂亮的掛種。軟陶土的顏色艷麗,把它塑造成卡通形象非常合適。用手掌把軟陶逐漸搓揉變軟後,就可隨心所欲的玩、揉、捏、塑......切割或排列成各種精緻小品,作品經過烘烤後堅硬不變形,色澤艷麗且防水、防霉、不易碎、不怕蟲咬,是具有永久保存價值,並兼具生活實用性的新興工藝品。
Ⅱ 求卡通圖片。捏泥塑
Ⅲ 奴隸制度時代的雕塑種類有哪些代表作品是什麼。
關於奴隸社會時期一般的雕塑製作,屬於商代的,河南省安陽殷墟一地就很豐富,其他如偃師、鄭州各地的商代遺址中,也有少量的陶塑動物出土。在殷墟出土文物中,有石雕、玉雕和陶塑各種人像、鳥獸以及虎紋磬等。解放前發現的一部分雕塑品,如囚徒陶俑、石坐人、石鷗碧和石虎等,現僅有照片可見。1976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殷墟遺址附近發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般商貴族奴隸主墓葬,出土大批珍貴文物。其中青銅器就有四百多件,有鶉尊、兕觥等製作精美的象形器。
中國奴隸社會的雕塑,主要是青銅器雕塑,從其多式多樣的造型上,可以看出是承襲並發展了原始社會的陶器塑造的優良傳統,雖然兩者的社會性質不同,製作者的生活條件和製作目的也各有區別,卻都能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點,成為雕塑藝術上的珍奇。奴隸社會的青陶器,包括象形青銅器,無論是造型或紋飾,多顯示出一種威嚴、神秘或詭異的氣氛,這正反映了奴隸主所施與奴隸們的階級壓迫和統治意識,它與原始社會陶器充滿著輕快明朗的情調是全不相同的。
中國奴隸社會的雕塑藝術其成就是卓異的,說明了中國古代人民對於文化藝術的偉大創造力量。身為奴隸的工奴們,即使處在殘酷的階級壓迫下,仍能以其聰明才智,創造出燦爛的青銅器等雕塑製作,這在古今中外雕塑藝術史、工藝美術史以至科學冶金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呈現出絢爛的光彩~
Ⅳ 關於泥塑的資料
網上很多如惠山泥塑及南京泥人張系列,有圖也有文字,網路里都有要有耐心找才能找到想要的資料。泥塑分類也很多,我指得是教學上用的欣賞片,不知是你所需嗎?
Ⅳ 塑怎麼組詞
塑煉、塑料、塑像、塑化、塑料袋,雕塑。
1、塑煉:塑煉是指橡膠加工的一個工序,指採用機械或化學的方法,降低生膠分子量和粘度以提高其可塑性,並獲適當的流動性,以滿足混煉和成型進一步加工的需要。
2、塑料:塑膠原料定義為是一種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任意捏成各種形狀最後能保持形狀不變的材料或可塑材料產品
3、塑像:指用泥土或石膏等材料塑造的人像
4、塑化:指塑料在料筒內經加熱達到流動狀態並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全過程
5、塑料袋:塑料袋(Plastic bags)是以塑料(常用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龍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袋子。
6、雕塑:雕塑,指為美化城市或用於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徵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
Ⅵ 泥塑是什麼意思網路用語
泥塑,「逆蘇」的縮寫,有時簡寫為「NS」,網路流行語,指腦補人物的弱受形象,多用於女化男性。
泥塑,又稱逆蘇。泥塑(逆蘇)意思是常把男性愛豆看做柔弱的嬌花,害羞的姑娘,稱之為女兒、妹妹、貴婦。
網路語言簡介:
網路語言(internet slang)是指從網路中產生或應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民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
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網路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網路語言並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並不具備教學意義,不能引進教學領域。
Ⅶ 泥塑圖片
http://www.chinanisu.com/cpimg/201105111138460.jpg
Ⅷ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哪些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彩燈、風箏、川劇變臉、民間舞蹈、戲曲等。
1、彩燈
彩燈也稱為花燈,是一種照明器具,又是傳統節日的應時之物。
在中國民間,每逢節日或婚、壽喜慶之時,人們都要張燈結綵以示慶賀。正月十五和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賞燈節,民間燈彩最初是東漢時由皇宮燈彩發展而來的,宮燈起源於元宵節張燈習俗。
宮燈盛行的同時,燈彩也開始傳入民間。燈彩在民間的廣泛流行大約是在隋、唐之際,至宋代達到了製作技藝的高峰。
2、風箏
風箏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在眾多的風箏種類里,北京、天津、山東濰坊、江蘇南通等地的風箏相對較為知名,這四個地方被稱為中國四大風箏產地。
而像河北、四川、遼寧、廣東、福建、江蘇、上海、西藏、台灣等地區,也都有地方特色濃郁的風箏品類。
3、川劇變臉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
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4、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是流傳於民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格的舞蹈形式。
它有別於宮廷舞蹈、專業舞蹈和宗教舞蹈,而具有原生態性狀,是原創性的民間藝術,是其他舞蹈創作的基礎和營養來源,具有民俗性、群眾性、傳承性的特點,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樣式。
5、戲曲
戲曲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它的歷史源遠流長,經歷了孕育、形成、發展和興盛等各個時期。
早在中國遠古時代,戲曲的種子已經在歌舞中孕育了,進入階級社會後,這種歌舞藝術的傳統依然存留在廣大的農村中,並不斷的革新發展以適應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Ⅸ 有什麼比較簡單的泥塑作品的圖片及製作步驟嗎
這個步驟簡單,只需將泥搓成條狀、塊狀等,再按自己所想碼成圖案即可這個看上去復雜,不過坐上去也很簡單,准備好將泥弄成條狀、片狀及小塊粒。。按圖碼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