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狐狸與傳說中狐狸精的習性及特點
狐狸,按照動物分類學上來說,它屬於: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肉食目犬科,生性多疑,狡猾
機警,加上一身漂亮的皮毛,在遠古時代就讓我們祖先獵人們在不斷追逐中頭痛不已。也許
基於它的上述特徵,多神崇拜時期,狐狸的神性被定為中性(即可男可女)。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帶,居住於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覓食,到天亮才回家。由於它的嗅覺和聽覺極好,加上行動敏捷,所以能捕食各種老鼠、野兔、小鳥、魚、蛙、蜥蜴、昆蟲和蠕蟲等,也食一些野果。因為它主要吃鼠,偶爾才襲擊家禽,所以是一種益多害少的動物。故事中的狐狸形象,絕不能和狐狸的行為等同起來。
狐狸有一個奇怪的行為:一隻狐狸跳進雞舍,把12隻小雞全部咬死,最後僅叼走一隻。狐狸還常常在暴風雨之夜,闖入黑頭鷗的棲息地,把數十隻鳥全部殺死,竟一隻不吃,一隻不帶,空「手」而歸。這種行為叫做「殺過」。
狐狸平時單獨生活,生殖時才結小群。它的警惕性很高,如果誰發現了它窩里的小狐,它會在當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測。
狐狸精也稱狐仙。在中國神話中,一般是狐狸經修煉,高人指點或吸收日月精華而化為人形的神怪。比較著名的狐狸精大多以妖嬈女子面目出現,在小說,電影中常扮演痴情女子的角色。這個詞語亦被用於現代社會中,意指釣引已婚或有愛侶男性的女人,含有貶義成份。不過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幾乎顛覆了狐狸精的形象,幾乎成了獨立女性的代言人。
聊齋的狐狸精她不僅是美麗,她還智謀過人,她們靠自己過人的才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在家庭裡面安身立命,實現自己人生的最大價值。這些狐狸精我們說,它有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她們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她們有明確的道德規范,她一旦認准絕不動搖。第二個特點是這些狐狸精她對人生的困境有清醒的認識。她還能根據這個認識採取相應措施。所謂審時度勢,機謀權變,善於把握局面,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這些狐狸精的個性反而散發出璀璨的光輝。第三個特點是她們頭腦極其冷靜,她們擅長應對復雜的局面,她們擅長有針對性地對待社會上的各色人等,所謂看人下菜碟。
不過在古代文學中,狐狸精並不單單只有女人,也有男的,不然老狐狸之類的詞是如何的來得呢?
『貳』 「狐狸精」和「狐仙」有區別嗎
同是狐狸,但意義上很有大的區別.
狐狸精,在一些故事中,神話傳說中,它是經過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修煉,但可能是因為某些地方的不足,無法成仙,於是就化成了妖,專門勾引男人,吸取男的陽氣的妖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叫的狐狸精是那種長得很妖艷的,專門勾引別人老公、男朋友之類的女的。
而狐仙則是經過修行得道成仙,已不再是妖精。由於悟到了某些道理成了仙之後,就不會再去勾引別人了,甚至還會幫助凡人。
『叄』 為什麼說妲己是個魅惑君主的狐狸精真實歷史是什麼樣的
因為在很多話本和小說當中妲己就是被九尾狐狸精上身了,所以才會說妲己是一個狐狸精。至於現實歷史中根本就沒有狐狸精,而妲己也只不過是紂王的一個妃子罷了,雖然受到紂王寵愛但沒有到禍國殃民的地步,甚至有記載妲己進宮一年多就死了。
其實這些本來也就是文人騷客的抱怨,有很多說白了起到的是指桑罵槐的作用,蘇妲己也沒有那麼招人恨,至於現在人神共憤的蘇妲己源於元朝的《武王伐紂平話》,這個話本可以說是《封神演義》的前身,也是第一次詳細的介紹了蘇妲己和狐狸精的故事,而話本的受眾面很廣,所以蘇妲己是狐狸精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到了後來徐中琳寫了《封神演義》更是把蘇妲己的罵名推向了高潮,故事裡幾乎所有的過錯都被蘇妲己一個人全攬了。
『肆』 歷史上狐狸精是如何從「瑞獸」成為「淫獸」的
說到狐狸精,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封神榜》中的妲己,一代妖後,淫盪殘暴,禍害人間。又或者想到了近幾年出現熒幕中由楊冪飾演的青丘白淺,為我們展現了狐狸精至情至深的一面。由此可見,在影視作品中狐狸精的形象由惡變好。然而,在現實中狐狸精一直被視為“淫獸”,甚至是“小三”的代名詞,名聲狼藉。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男人們的不負責任,把狐狸精作為男人花心開脫的最好的工具,導致其一黑到底。現在,狐狸精更是成為“小三”的代名詞。最後,真的還想說狐狸精真的好委屈,明明是男人們好色,管不住自己,非要怪漂亮的女人是狐狸精,真是渣男!
『伍』 歷史上真的存在妲己這個人物嗎
歷史記載,確有此人。
妲己,是蘇氏部落之女,世稱「蘇妲己」。根據《左傳》中的記載,公元前1047年,商紂王征討蘇氏部落,蘇氏部落無力抗拒便獻出牛羊、珍寶和絕世美女妲己,以求自保。
妲己於是乎來到了商紂王身邊,《史記》中更是描繪了商紂王得妲己之後的表現,可見商紂王對妲己十分寵溺,征重稅興建樓閣,創作淫盪的樂曲舞蹈,收羅天下的奇珍異寶,創酒池肉林,只為與妲己共享奢靡之樂。
關於妲己的種種記載及傳說,已經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挖掘出土許多殷商時期的遺物,其中的玉器,銅器,尤其是龜甲與獸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與「卜辭」。
使得我們對周代以前歷史狀況的認識,遠較孔子、司馬遷當時所能接觸的資料為多時,才對妲己和商王帝辛的真實面貌,有了接近事實的評估。他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帝辛」。
帝辛性情剛猛,好自用,帝辛三十餘歲嗣位,當時商朝開國已經六百年,國力雄厚。物阜民豐,帝辛血氣方剛,孔武有力,能手格猛獸,神勇冠絕一時,而且能言善辯,還兼通音律,性好美色。
更剛愎自用,於是憑豐沛的國力與自己過剩的精力,大舉向東南方發展,征服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淮河流域),從而拓地無算,國威遠播。
帝辛在位的第三十年,即前1047年,他對有蘇部落發動進攻。這時他已年過六十。征伐有蘇部落,載回的戰利品之一就是妲己,當時帝辛已經垂垂老矣,而妲己正值青春少女,骨肉婷勻,眉宇清秀,渾身充滿幾近爆炸性的火熱氣韻,迅速地在帝辛的內心深處,重新點燃起他生命的火焰。當時的商朝,十分迷信鬼神巫卜。
為了酬神祭祀,時常載戰載舞,飲酒歡唱,甚至作長夜之飲,幾至醉死。漸強盛,諸侯很多都歸順了他。商王文丁時,季歷受封為「牧師」,成為西伯。因權重遭忌,季歷被文丁軟禁絕食死,自此周與商之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季歷去世後,其子姬昌繼位,力行仁政,國力日盛,附近的部族都非常信服,遭到商朝的忌憚。
姬昌就是後世所稱的周文王,當時他的長子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質,擔任為帝辛駕車之職。後因事觸怒帝辛,帝辛烹殺伯邑考,並將他做成肉羹,賜給姬昌吃,並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兩年,由於周部族的臣子們多方營救,並向帝辛行賄,才獲得釋放,由此周與商的仇恨越積越深。
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去世,由他的次子姬發繼位,姬發以姜子牙做的軍師,周公做他的傅,召公、畢公一班人輔佐武王,遵循文王的遺業,韜光養晦、勵精圖治。帝辛日益昏亂暴虐,殺王叔比干,囚兄長箕子,大師疵、少師彊抱著他們的樂器去投奔周。
這時武王姬發發覺攻打商的時機即將到來,孟津觀兵以試探商軍並座並宣布帝辛的十大罪狀,於是聯合天下諸侯,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進軍商都朝歌。帝辛的哥哥微子啟率領一批東南夷人組成的十七萬大軍,把周武王的聯軍拒於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縣)。
想不到這些夷人組成的軍隊,忽然一夜之間嘩變,潰不成軍。周人不費吹灰之力,長驅直入,兵臨朝歌城下。帝辛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帝辛死後,周武王象徵性的用黃鉞砍掉他的腦袋,妲己也被殺。
『陸』 什麼樣的女人可稱為「狐狸精」!
狐狸精最拿手的是妖氣,善於利用自己的嫵媚,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善於利用自己的嫵媚,達到自己的目的。
狐狸精們善於利用自己的嫵媚,展示自己姣好的容顏,妖嬈多姿的曼妙身體,利用媚眼傳遞愛意,是她們的絕招,許多男人經受不了這樣的撩人方式。
中國男人喜歡狐媚之感,更多的是一種氣質,是轉身之後的袖風,是眼神之外的一撇,是沐浴之中的迷霧,讓男人喘不過氣來的,也許是西化的現代女郎,但是東方之狐,可以讓男人痴傻癲狂。從另一個更積極的角度看,男人喜歡狐狸精,有利於促進廣大女性真正展示自己的風情美。
『柒』 狐狸精的狐狸精 - 特點
「狐狸精」主要有以下絕招:第一招:媚「媚」是傑出作家駱賓王最早發現並定義的,他創造了一個詞叫做「狐媚」(見《討武曌檄》一文),也就是「狐狸精之媚」,專門用來形容「狐狸精」這一絕招的。媚是從女人生命里,實際上是從骨髓里透出來的東西,它是一種有色的、穿透力極強的光線,一縷毒性強烈的輕煙,直接刺激男人的性意識,使他陷入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激昂狀態。「媚」里邊隱藏著欣賞、被吸引、取悅、痴迷等等物質,它與萬有引力、重力加速度等定律有關,是物質之間力量作用的一種特殊方式。它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特性,一些宿命的神秘光環迴旋在「媚」的主客體之間,後天的學習雖然也極有效,但終究影響效果和質量。比如,有的人劃不清施媚與討好、順從等等的界限,很容易變成東施效顰。媚的近義詞是溫柔,差別主要是在程度和力度大上。一般來說,「溫柔」對男人的打擊可以達到心臟的淺表層,最多到中間,而「狐媚」則可以在穿透心臟之後進入骨髓——因為它出自骨髓,所以還要進入骨髓。當一個千嬌百媚、小鳥依人的女人用眼神、笑容、淚水、語言、性的利箭向一個男人發射過來的時候,你會聽到他的身體里發出「嘎巴嘎巴」的響聲,那是他的骨頭酥軟碎裂的聲音:這時候,不管多麼剛硬的男人,都可能像嚴重風化的山體一樣顫顫巍巍的,隨時可能坍塌成泥末。「媚」的貶義用法即「風騷」——當一個女人的施媚行為引起了別人的嫉妒,這些別人便會贈送這頂桂冠給她;反過來說,如果有人說你是「風騷」女人,你的「媚」力可能就很到位了。第二招:妖「狐狸精」有個同義詞叫做「妖精」,妖自然是她們的特性。「妖」也是那些女人的難以言說的性狀。它指的是女人天生具有或後天裝飾出來的蠱惑男人的輕靈、柔軟、奇幻、迷離的氣質和狀態。狐狸精之妖,首先反映在身材苗條、姿態輕盈婀娜、腰肢靈活方面,長著所謂「水蛇腰」的女人就因為腰肢扭起來方便一些而常常被稱為「妖精」。近年出現的所謂「骨感美人」,也是「妖」的一種外部特徵。所以妖氣也是從骨髓里邊散發出來,並且要讓對方骨折的。其次,妖是一些足以激發性感的言行舉止,反映的是「狐狸精」的靈魂在生活中的輕盈婀娜。可能跟某種新奇的穿著打扮有關,可能跟某些獨特的肢體動作有關,也可能跟許多怪異的語言詞彙有關,表面上也可能是被動的、不動聲色的,實際上極其活躍,具有強烈的挑釁性和誘惑力,誰沾上誰就死路一條。妖的貶義用法接近「浪盪」、「無恥」。有女人說,狐狸精勾引男人最根本的手段就是無恥地奉獻肉體,性幾乎是狐狸精唯一的武器。我不能完全同意這個意見,雖然提出這個觀點的人非常漂亮。我認為「妖」雖然與性有關,而且一個很妖的女人肯定會讓男人持續產生強烈的性沖動,但妖與性還是有本質區別的:性至多能抓住肉體,而妖則可以抓住靈魂,真正很妖的狐狸精總是善於把性上升為足以摧毀靈魂的藝術。所以,當一個女人聽說自己是「無恥」的「浪盪」女人的時候,可以不必著急檢討自己道德上的得失,一旦你涉嫌「浪盪」和「無恥」,很可能你的魅力已經達到較高境界了。第三招:野「野」是指狐狸精無拘無束、隨心所欲、張狂恣肆的個性,通常表現為未經世俗污染的清純自然,不受規矩約束
野性「狐狸精」
的自由灑脫。一聽她說話,你就會覺得她像一棵來自遼闊草原的野生植物,散發出來的是原始的野性的氣味;她的舉止像童蒙未鑿的少兒,「咯咯咯咯」,放肆地縱聲大笑,許多人覺得瘋瘋癲癲的,但又總是透出喜人的清新爽快,她一出現,空氣頓時就會活躍起來,感染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突然有了活力,不由自主地想跟著蹦蹦跳跳。「野」的貶義是野蠻,不守規矩、不講道理,極限是無恥。有「恥」的人當然是很難成為狐狸精的,因為有「恥」就是懂得遵守道德,而中國道德對女人的規范是極為嚴格的,時時處處循規蹈矩的女人雖然也可以可愛,但對男人難以產生刺激。如果走到另一極端,超越了這些規范的界限,就是「非禮」和「無恥」,男人即使喜歡也未必承受得起。狐狸精之所以成為狐狸精,就是善於在道學家制定的規范附近打擦邊球,敢於挑戰規矩,常常有所突破,在有「恥」和無恥的交界地帶來回穿梭,她玩的就是心跳,她過把癮就死,就把男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吊得他半死不活。第四招:憂世界有文學,少女多憂傷。最優秀的作家都知道,要想讓自己的作品更吸引人,就必須把女主角設定為多愁善感、弱不禁風、楚楚可憐、經常以淚洗面的女人。曹雪芹大師正是這樣的傑出代表。那個林黛玉,噙著淚花念一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我們的眼淚就跟著「唰」地下來了,不知不覺地就激發起我們憐香惜玉的絲絲柔情,不知不覺地,我們就迷上她了。狐狸精們通常都是憂郁、憂傷的,因為庸俗瑣碎的現實總是挫傷她們敏銳細膩的觸角,令她們感覺到尖銳莫名的疼痛,總是存在於遠處的美好生活幽幽地傳來誘惑的呼喚,遙遙無期的期待把希望和絕望像毒葯一樣塗在她們的傷口上。一看到隱藏在她們眼睛裡那一道傷痕,男人就會像狼找到了血跡一樣趕緊用舌頭去舔,就會像偵探找到了線索,迫不及待地要解開她的心靈之謎。
『捌』 歷史上狐狸原本是瑞獸,為何在後來逐漸變了
如果說到狐狸這類動物,可能大家腦中首先浮現出來的標簽就是奸詐、狡猾。在中國的傳統神話故事中一直強調狐狸是一種“”惑媚之妖”,而除此之外在一些寓言故事中,也是一貫全方位的醜化狐狸。
在這些故事中,有一個主體思想就是,那就是狐狸在修煉成人形之後,會幻化成女子勾引男人,然後奪取錢財取其性命,現在社會中一些因為美色而影響到他人家庭的女子,也常常被人們稱之為狐狸精。
或許這也是小說將其往負面的去描寫的原因之一吧,但很顯然也並不是主要原因。
總之,在如今現實生活中,狐狸“淫獸”的便簽可以說是坐穩了,如果大家議論某個人是“狐狸精”,一般情況下並不是說這個女子的才華有多高,也並不代表她有多麼詭計多端,更多的是代表著她憑借自己的美色涉足別人的家庭,壞人天倫。
除此之外,有時候也會稱呼某一個人是個“老狐狸”,雖然這個意思不會像狐狸精那樣低俗,不是“淫獸”的意義,但也是反映出某個人心眼比較多,大多有著一些狡詐的性格特點,仍然是負面的形象。
『玖』 歷史上狐狸精蘇妲己真實存在嗎,為何說她的老家就在河南
歷史上狐狸精蘇妲己真實存在,說她的老家在河南,是因為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所記載。不過現在拍的電視劇中蘇妲己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妃子,而且最後還成為了一個狐妖。
其實在很多的歷史小說或者影視劇中,很多的朝代最後毀滅,都會把屎盆子扣在女人頭上。我們大家都知道,在以前的社會上,女人的地位很低,就連簡單的吃飯都不能上桌,但是這么大的事卻怪女人,這其實有很多的都是在改編,事實並非如此。不過要說一點關系都沒有也是不太可能的,畢竟無風不起浪,一般也不可能把一個完全無關的人說成一個禍亂一朝的狐狸精。
『拾』 聊齋里比較出名的狐狸精有哪些
《聊齋志異》里比較出名的狐狸精有小翠、青鳳、嬰寧、紅玉、辛十四娘等。
1、小翠
《小翠》篇中,蒲松齡塑造了一對知恩圖報的狐狸母女,十幾年前王員外幫小翠的母親躲過了雷霆劫,十幾年後小翠的母親不忘當年救命之恩。
正巧王員外正在為兒子選媳婦,但是王元豐確是天生缺陷,是個傻子,小翠的母親帶著自己的女兒化作民間的一對母女上門,把小翠嫁給了王員外的傻兒子,
小翠並未因為元豐是傻子而嫌棄他,而是倍加關心與呵護,來報答多年前王員外救她母親的恩德,可見,狐女也多重情重義。
2、青鳳
《青鳳》篇中的耿去病追求貌美的狐女青鳳,但受到青鳳叔父的阻撓,因為人狐殊途,帶走了青鳳。
耿去病對青鳳相思成疾,苦苦尋覓,而被帶走的青鳳也是實實掛念耿生,化身小狐狸回到的耿生的身邊,一對戀人終結連理。
3、嬰寧
《嬰寧》篇中,王生遇見嬰寧,為她的美貌與笑容一見鍾情,整天茶不思飯不想,還日漸消瘦。
王生的母親眼看著自己的寶貝兒子這般憔悴,又不知個所以然,忙叫來自己的侄子問個明白,問清楚緣由後,一番探尋,卻找不到這位女子的住處。
吳生最後被纏得不耐,便胡亂說了個地址,卻不曾想到王生恰恰尋了去,還真的讓他給找到了,王生把嬰寧帶回了家。
後來王子服母親就給他倆舉辦婚禮,嬰寧的美貌總引得有些色心的男人垂涎三尺,不久後,嬰寧才告訴王子服她其實是狐狸和人類的後代,確實與他有著血緣關系,只不過父母早已死去。
一年後,嬰寧給王生生了個兒子,這孩子在懷抱里,就不怕陌生人,見了人就笑,也很有母親那種風度。
4、紅玉
《紅玉》篇中的馮家本來貧困不堪,不料婆媳又相繼過世,家中更是清貧不已,幸好有狐女紅玉屢次相助,幫馮生成了家,助他逃離了牢獄之災。
經歷一番事情後,馮生與紅玉幸福生活在了一起,結合後的紅玉,完全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書中這樣寫道:「乃奔擁口,類男子操作。」在家中樣樣都做,幾乎包攬了所有家務,只求馮生好好用功讀書。
5、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篇中,辛十四娘是個白衣佳人,雖然身為狐妖,但心地善良,與狐狸父親及十八個姐妹一同寄住在荒郊破落的禪院之中,因在十九個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十四娘。
十四娘著意行善積德,以助人為樂,以修道成仙為志,某天辛十四娘見姊妹勾引馮生,便出手相救,破壞一眾姊妹好事,救馮生逃走,並對馮生種下情義。
馮生不介意十四娘狐妖身份,在舅婆撮合下,終於與十四娘成親,十四娘望有朝一日能得道成仙,一直抗拒人間情愛,不過,天意難料,與馮生結為夫妻後,十四娘為馮生赤誠真愛感動,最終願意放棄修練成仙,欲與馮生轟烈相戀。
他們在經歷了一番劫難後,辛十四娘終於滅妖除魔,與化身豺狼妖物的楚公子同歸於盡,在人間灰飛煙滅,馮生為愛妻犧牲心痛,但對大義行為引以為傲,引以為敬,十四娘善行終於感動天地,最終得道成仙。
(10)狐狸精現實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千百年來,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女性扮演的幾乎都是弱者的形象,雖然歷史上有過武則天的時期,但是相對幾千年的歷史來說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
現實生活中這種規律很難在當時打破,但是在文學中,沒有什麼是一定的,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狐狸精」們在文學的虛幻世界裡,打破了這種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
《聊齋志異》中,作者塑造了一群可愛、美麗、有思想、有內涵的女性形象,這就是這群亦真亦幻的狐女們,她們敢想敢做,她們不拘泥於封建傳統。
男人不是她們生命的全部,從她們身上表現出一種新女性觀,一種女性意識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