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姓黃幫我寫一個姓氏圖片
B. 原始社會中黃氏的圖騰是什麼
黃夷氏族,就是黃姓的最古老的族源。黃夷是因為崇拜黃鳥而得此名。其發源地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遠古時代,在燕山南面的古幽州一帶,棲息著各種鳥類,其中有一種後人稱為黃鸝、黃鶯的黃鳥。這種黃鳥,不僅小巧精靈,色澤艷麗,而且叫聲清脆,婉轉悅耳。因對黃鳥的喜愛之情,轉而變為尊敬,後來發展至頂禮膜拜,就把它當作自己氏族的守護神和標志,因而也就成為這一氏族的圖騰。這個氏族就叫做黃鳥族、黃氏族,簡稱為黃夷、黃族、黃人,成為東夷族鳥夷的一支。
C. 黃芪的植物圖片
黃氏不是一年生植物。
黃芪,又稱北芪或北蓍,亦作黃耆或黃蓍,常用中之一,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出去須根幾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黃芪可分為:內蒙黃芪、膜莢黃芪、綿黃芪、多序岩黃芪(又名「紅芪」)、日本黃芪(又名「和黃芪」)。
黃芪屬約有2000種,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均產,但主要產於北溫帶。中國產270餘種,分布於東北至西南部。黃芪產於中國華北、東北、內蒙古和西北,主產於甘肅、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省區,四川,前蘇聯、朝鮮和蒙古也有分布。膜莢黃芪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甘肅、四川、西藏等省區;蒙古黃芪主產內蒙古、山西及黑龍江,現廣為栽培。
D. 百家姓「黃」
根據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主持完成、袁義達 鍾蔚倫主編的《當代百家姓》里所發布的百家姓最新順序,黃姓排名7位。百家姓排名96位! 做為中華姓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的黃氏,發祥早,根源深,她的主流,是一個以國得姓的姓氏。根據族普記載:上古時,顓頊帝的曾孫陸終,有六個兒子,次子南陸公受封於黃,建立黃國(在今河南省潢川縣),遂以國為姓,派衍到現在,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也即唐人編的《元和姓纂》記載:"黃,陸終之後,受封於黃,為楚所滅,以國為氏。"福建莆田人、著名學者鄭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一書中也雲:"黃氏贏姓,陸終之後,受封於黃。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誠。(魯)僖公十二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根據《竹書紀年》、《括地誌》等文獻記載,黃國乃公元前21~22世紀夏啟所封的子爵侯國,故又稱黃子國。所謂"黃氏贏姓",即陸終乃是黃帝的兒子顓頊的後代。顓頊被黃帝賜以贏姓。所以說黃姓人屬於黃帝系統,屬於黃帝的直系子孫。所謂"陸終之後",即陸終的次子南陸公,他得祖蔭受封於黃地作為食邑,這個黃子國大概存在1500餘年,至公元前648年,也即是魯僖公十二年,被強大的楚國所吞並。這個黃子國從此就不存在了。至今在河南省的潢川縣,還可以找到當年黃子國的都城城牆遺址。國家雖然不復存在,但黃子國的臣民百姓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家園,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以那個已不復存在的國號為姓,一方面可以以志不忘,以示對先人的懷念;一方面給後代的子孫們締造出一條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任何力量也沖不垮扭不斷的精神紐帶。因此,自從公元前648年開始,中國便有了"黃"這個姓氏。當然,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也出現了北方少數民族和其他姓氏加入黃姓行列的現象,但只是個別案例,不像其他姓氏那樣所佔比例較重,完全可略而不計。
根據文字學家和考古家的研究,現在的黃字,原來不是表示黃色,而是一個象形字,是一種用作佩戴的玉器。我們的祖先,既喜佩玉器,又精工製造玉器,更特別喜愛黃色,是個崇拜黃色、用凰鳥作徽記的氏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黃作為黃色的黃,並用"皇"的讀音。
我國現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黃作名字,例如:內黃、外黃、黃岡、黃梅、黃山、黃水、黃池、黃河等等,歷史上大都是我們黃族住過的地方,並且常常不止一個,例如黃城,除潢川縣的古黃誠遺址外,還有山東的兩個黃城和古國孤竹的都城黃洛城。黃山除聞名於世的安徽黃山外,尚有六個黃山、河北一、山東三、陝西一、江蘇一;廣東潮汕有三個地方叫黃金塘(兩個在饒平,一個在潮安)和三個黃岐山(分別在饒平、潮安、揭陽),饒平的黃金塘和黃岐山仍是黃氏的聚居地。內蒙古東部的遼河上流西拉木倫河,古代稱黃水,後稱黃水。根據現代考古家的探究,我們黃族最早住居地就是在潢水一帶,後來輾轉遷移,經現在的河北到黃河下游的山東,再移住黃河中游兩岸的廣大地區,歷史上出現過的三個黃國,一在山西的太原附近,一在河南的潢川縣,一在河北的宜誠縣東南。晉以後,我們祖先又再向江南和東南沿海遷徙,並很快繁衍起來,成為現在人口眾多的黃氏子孫,遍布於全世界。
潮汕黃氏和潮汕其他姓氏一樣,其先代絕大部分,都是從福建省各地遷移來的,據已知族譜資料記載,一條路線,是自莆田、泉州、漳州各地沿大海邊線移入潮汕,並定居於潮汕沿海較平坦地帶;另一遷移路線,是自邵武、汀州<寧化等),沿閩粵貢邊區、內陸山區線移入潮汕,入潮後大部分定居於潮汕內陸、較多丘陵山區地帶。 潮汕地域,舊稱潮州,講閩南方言,少數講客家方言。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三個地級市,共轄九個縣。現有總人口一千萬,其中黃氏約佔八十萬,分布亦頗均勻,是當今居住在潮汕土地上一個人口眾多的姓氏,其位置排列在第五位與第六位之間。
E. 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圖騰!那麼黃姓的圖騰是什麼
其實那位仁兄說得不完全對。
黃,最早來源於黃帝(雖然他姓姬),但當時黃帝依黃河而居,把當地的一種烏龜當做神靈,也可以說是本族的圖騰,而當時的龜圖騰,最後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黃」字,如果LZ不信,可以去查一下甲骨文或者更早的「龜」字,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黃姓的圖騰是龜。
而且明確的告訴LZ,姓氏和圖騰是有關系的。如果確實對上古史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本書,叫《族天下》講的很詳細。
F. 「黃」這個姓氏從哪裡來
黃姓與趙姓一樣,都是尊奉少昊為遠祖的中華大姓。據《拾遺記》等書記載,少昊的生母是皇娥,常常白天乘船遠游,夜晚挑燈紡織。有次她來到窮桑(今山東曲阜一帶),遇到一位自稱是白帝之子的俊美少年,兩心相悅,便結為百年之好。一年後,生下了少昊。少昊後來做了東夷族部落的首領,去世後,數傳至皋陶,在虞舜時任大理之官,其子伯益,娶虞舜小女為妻,生大廉。大廉在夏禹時因父、祖之功被別封於黃(今河南潢川縣),建立黃國,子孫世代留居,於是便以黃為姓。 伯益之子大廉所建的黃國在夏代一直遭受排擠和打擊,被稱為黃夷。入商以後,黃國的境況才略有好轉,黃國出身的伊尹還擔任了商湯的宰相。到了周代,黃國在淮河上游一帶的統治也得到了周王朝的認可,直到公元前648年,黃國才被強大的楚國滅掉。又過了300餘年,黃姓中出了位著名人物,即楚公子春申君黃歇。他官至楚相,封春申君、封地初在黃國故地淮北12縣,後移至今江蘇蘇州一帶。因此,黃姓又得以在東吳地區發展。今長江下游有條支流叫黃浦江,又稱申江,上海簡稱申,這些名稱的來源都與當年的春申君黃歇有關。 黃姓在黃歇以後便發展傳播開來。秦漢時,黃姓有淮陽、江夏、山越三支,其後又分為臨江、淮南、汝南、南陽、零陵、巴西、沔陽、新安、金華、邵武、固始、信州、盱江等支,約在明清以後遷往東南亞等地。此外,在壯、土家、回等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黃姓人。黃姓起源: 黃姓與本族遠古先民對天然黃色的感悟有關。古人就以青、黃、赤、白、黑五色作為主要的顏色,並配上方位:青一東,黃一中,赤一南,白一西,黑一北。黃色的方位,正好在東南西北四向的中央。古老的中原大地,遍地皆黃,還有奔騰千里的黃河。黃姓的古代先民,是一個崇拜黃色事物的氏族,故自稱黃人黃族。他們先有了黃色的概念、詞彙,但卻沒有表示這一概念的文字;而喜愛黃色事物的這個「黃族」氏族,恰好他們又喜愛佩玉,於是,他們就以能反映本氏族特徵的佩玉的圖形符號來代表他們的氏族,這樣,原來是表示佩玉的「黃」字,被借來表示黃色,成為黃色的符號,也成為表示黃人的標志。文字隨著歷史的演變,黃字的本義早已成為了歷史,後人常用的卻是它的假借義。
G. 黃姓的由來及歷史著名人物
來源:黃姓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嬴氏,黃姓祖先之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就以姚為姓。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黃姓為陸終之後,其後建立黃國,後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從夏朝2148年建立黃國公元前648年,經歷1500年的古老黃國被楚國所吞並。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黃改其他姓氏黃改丑氏、胡氏、曠氏、鄺氏、況氏、李氏、盧氏、潘氏、湯氏、田氏、王氏、伍氏、危氏、吳氏、余姓、周氏、張氏。
名人:
黃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國江夏人,原籍楚國屬國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戰國時期楚國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黃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漢族,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漢大臣,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黃香(68——122年),字文疆,今雲夢縣人,以孝聞名,以才著稱,忠孝兩全,德才兼備,是東漢著名的孝子、賢臣、清官;黃鳳麟(555-626年),湖北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黃鶴鄉仁義村人;黃守恭(629~712年),字國材,號一翁,唐貞觀三年(629年)生,先祖黃元方,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人,任東晉晉安郡太守,後隱居侯官(今福州)黃鄭巷(今黃巷);黃岸(674-756年)字宗極號魁傑,唐初隱士黃沖公子,入閩始祖黃元方字彥豐嫡系十一世孫,黃帝一百零一世孫;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仁澤(865—945年),又名黃諷,字仁諷號倉山生,福州侯官倉山下林(古稱白林)人, 唐乾寧乙卯科武狀元,官節度巡官(是中華黃姓第一武狀元);黃峭(871—953年),諱名岳,字仁靜,號青崗,後裔尊稱峭公或峭山公,福建邵武人,唐昭宗工部侍郎,娶三妻,共生二十一子;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清風客、山穀道人、涪翁等,又被後世尊稱為豫章黃先生,書法為「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一;黃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黃婆或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黃飛鴻(1856---1925年),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黃興(1874---1916年),漢族,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曾用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
H. 關於姓氏黃,葉,胡,劉,喻,蔣的文字圖片
額
I. 黃氏宗祠十一字對聯圖片集錦
黃金盛世子孫騰達多俊傑
祠宇高宏後裔忠孝敬祖寶
J. 黃氏的由來和歷史
黃氏的由來及歷史:
一、源自嬴姓,以國名為氏。有三種說法:
1、遠祖可追溯到帝舜時代的東夷部落首領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其後裔中有黃氏者,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
2、遠祖可追溯到五帝時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後裔台駘,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
3、遠祖可追溯到遠古掌火之官吳回(祝融)之子陸終。陸終後裔在周代時,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以國名為氏,稱黃姓。
二、源自官位,以官職稱謂為氏。有兩種說法:
1、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黃龍師,亦稱黃龍、黃師、黃中官、龍師等,是伏羲設置的官名,為中官。黃龍師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龍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龍氏等。
2、出自遠古黃帝下屬之官黃雲。黃雲,是黃帝設置的官名,為中官。黃雲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雲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雲氏等。
三、源於改姓而來:
1、其他漢姓改為黃姓:上古時候,黃、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為黃姓;還有其他原因改姓黃的:如陸姓、巫姓、吳姓、金姓改黃姓等。
2、回族改黃姓:今回族黃氏,是少數蒲氏回族人為避元末「反色目」誅殺之禍而改為黃氏的。
3、滿族改黃姓:滿族吳扎拉氏,發源於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人數很多,後分衍有四支漢姓,即黃氏、紫氏、紅氏、白氏。
遷徙傳播:
遠古時期,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一帶,為黃姓發源地之一,族人後跟隨顓頊遷至中原地區。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戰國至秦漢時期,黃姓已經大批播遷到湖北地區,逐漸形成江陵、江夏兩個黃氏郡望,以此為基地向江南發展,「浮諸江南,以實海濱」,黃姓的足跡已經西達陝西和四川,東臨東海,南入湖南和江西。東晉末,中原的林、黃、陳、鄭四大姓率先進入了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