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腕》精神病院经典台词
冯小刚《大腕》多个爆笑变种版本
台词原本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
雇法国设计师
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电梯直接入户
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
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
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
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
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
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
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yo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
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
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二十四小时候诊
就是一个字儿——贵
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
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
两千美金?!那是成本
四千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
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
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网络勾狼版
一定得起最吸引人的名字
跟着琼瑶小说学
上站就上男人最多的聊天室
直接悄悄话招呼
动作指令背的倍熟
什么//kiss、//love、//ai
能用全都给他用上
套出他信箱,再让他QQ加你
QQ的头像要选好
大眼睛,特纯情那种
有事没事都要说
你怎么才来呀,我自己好无聊呀
还要叫加个亲嘴符号:*
倍儿煽情
时不常跟他二人世界
要用耳麦聊天
一天光说“我想你了”就得几十遍
再把照片发给他,朦胧艺术照那种
就是一个字儿——靓
光照片都让他流口水好几斤
别人都是明星照,写真集
你要是弄个一寸免冠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你有照片
你说这样的美女,一天能勾多少人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三五十吧”
三五十?!那是为你杀妻灭子的,150起
你还别嫌多,还不算说“你好”的
你就得研究上网的男人的心理
愿意上网找MM的主
要的就是找漂亮的
什么叫没事撑的你知道吗?
没事撑的就是同时找8个MM聊
都是找最美的,不是找最爱的
所以,我们上网勾狼的口号就是
不求最爱,但求最美
找老婆版
一定得选最有身份的
怎么也得美国正经学校硕士毕业
找就找最漂亮最有身段儿的
在学校就是校花
身高最少也得1米70
什么钢琴呀,跳舞呀,卡拉OK呀
一般人能会的全会
还得特有脾气
动不动就象训三孙子一样训你一把
要找这么一主儿
你得早上5:00起床准备早餐,晚上还得早早回来做饭
做好饭就站楼门口
匝围裙,特恭敬那种
等她一进门,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you dea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
倍儿有面子
有事没事的就出去玩
住总统套房
一年光住HOTEL就几万美金
老婆这排场那应酬的
一天二十四小时花钱
就是一个字儿——贵
光香水儿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现在这行市你不这么着你被人瞧不起
周围的邻居不是泡影星就是彪歌星
你要是找一日本妞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老婆,一天你得打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
两千美金?!那是结婚十年后
四千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单身汉的择偶心理
愿意一天掏两千美金供老婆的主儿
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犯贱你知道吗?
就是找老婆时
都找最难养的 不找最好养的
泡妞版
一定得选最漂亮的女孩
特有气质的那种
泡就泡最骄傲最矜持的女孩
情书直接送到她手中
字数最少也得比资本论多八九倍
什么雀巢啊,德芙啊,梦特娇啊
能送的都给她送过去
早上递热牛奶,晚上奉鲜橙汁
包里还藏着一支玫瑰
带着水滴,倍儿精神的那种
每天堵着她
甭管她身边有人没人都得说
见君日短,思君日长
一口地道的巴黎流氓腔
倍儿动人
她的生日再开个烛光晚宴
酒水用外卖的
光小费就得给百八十块
再作完全陶醉状
二十四小时都跟着她
就是一个字儿——爱
眨个眼都得看她几百回
来得人不是傍着马子就是跨着小蜜
你要是带个同学来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泡妞法
一年能泡多少个吧
我觉得怎么也得六七个吧
六七个?!那是灾年
起码十二个
你别嫌多,还不撞车
你得研究咱们的素质程度
真正博爱的
根本不在乎一月换一个
什么叫爱情杀手你知道吗
爱情杀手就是
泡什么妞都只泡最好的,不泡好泡的
所以我们泡妞的口号是
不求好泡,但泡最好
考研版
一定得报北大清华
找最热门的系
考就考mm听了抛媚眼的专业
工作干脆甭打算找
每天复习时间最少也得二十四小时
什么毕设呀,实习呀,gf呀
能糊弄的全给它糊弄过去
枕头底下掖着张锦芯,马桶边上摆着任汝芬
手里捏着根签字笔
三块钱,博实买的那种
但凡碰见能写字的地方,有空就得练作文
There'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一口地道的朱太祺腔儿
倍儿有面子
包里再揣十沓笔记
一定得找出题老师讲的
光复印费就得几百
再订一本专业课试题
打有狗那年就有的卷子都搜罗来
就是一个字儿——全
英语阅读是重点
周围的傻缺不是错三个就是错四个
你要是错上五个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你考研
你说这样的准备,到头你得考多少分?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三百五吧?
三百五?!那是瞎忙活
四百分起
你还别嫌高,这才刚够复试
你得研究如今的考研形势
能逼着你考出三百五的专业
根本不在乎再多折腾你五十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不管答哪道题
都答最准的不答最对的
所以,我们考研的口号儿就是
不求最对,但求最准
考试版
一定得选书里最难的章节来授课
找最边角的概念
找就找最喜欢逮人的老师
选课名单三天之内直接送到学校教务那里
想退课,没门
考试的时候什么SSB,DSB-SC啊,PCM啊,2ASK啊
能考的全给他全出题
再请退休的老博导出几道难题
考卷一下就要印四五十页,而且是5号字
平时甭管学生们写的完写不完作业
你都得有事没事留习题
“作业可以做——起来”
讲课的时候,全用专业术语,倍儿让助教们崇拜
再给学生们留几道上机题
要地道的难题,不是研究生才能做的题目就不给他们作
光让学生叫苦就得叫半天
人家别的老师,不是整本书考,就是考11章
你要是只考前10章,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你是教这门课的
你说这样准备能逮几个不过的
我说怎末着也的三四个吧
三四个?!那是保底,至少得有两打
什么叫有成就感的老师你知道吗
就是听说过他的学生
宁愿学分不够毕不了业,也不敢选他的课
(发帖时间:2002-11-03 19:14:53)
回复(11):月经版
一定要选MOP里最X的那个话题说
找到精华区里
找就找最X的那个
找就找谁都见过谁都笑过谁都不好意思再提的
选好之后起个大家都见过的题目
大不了害别人进小黑屋
帖子里面什么无聊写什么,什么见得最多说什么
什么月经拉、起名拉全给他用上
再上上有年份的笑话、联结
报上几个成年成名的人物
加个醒目灯丢上一堆圈圈就等人家来上当
等人家回复不管是什么一律都不删
一脸正经的说看过得别说那个字
反正你有脸皮贴出来也别在乎人家说什么
就是那个字……我是不能说
再等上那么个三五天自己顶上个七八十次
你说这样的帖子,回复能上多少
我说怎么的也要有个三四百吧
三四百?!那是全国停电
至少也得上千
什么叫出名的那个字MOP你知道吗
就是全MOP都知道你的帖子
回复还是能轻松上百
⑵ 求一张QQ聊天背景隔离区那种,淡蓝色跟淡黄色的,左边写精神病患者区 右边写精神病院院长区
⑶ 精神病院里,是怎样的生活
“精神病人的病史是一本血泪史”,粟宗华老院长道出了精神病人的痛苦和挣扎。新中国成立之初精神病并无有效治疗手段,多数为收容并被“关、押、捆、绑”,还有许多病人因为经济、对精神病认识不足等原因被关锁在家,无人看管,没有治疗,病人自生自灭。
如今,“关、押、捆、绑”的历史早已远去,但为了防止患者消极、冲动、逃跑,精神病院的大多数病房是与外界隔离的。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病房,护士指着对面的一栋小红楼说,那是以前的病房,窗户都是一根根栅栏围起的铁窗,患者就好像被关在病房里的“囚徒”。这样的一种氛围,实际上并不适合患者康复。新的病房,窗户就和其他办公楼一样,没有栅栏,但为了安全起见,每扇窗都只能打开一点点。
精神科病房的医护人员,面对的情况总是很复杂,患者可能随时会有暴力倾向。有时候患者家属会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患者绑起来,甚至会和医护人员产生冲突。但事实上,
用束缚带约束病人,也是对病人的一种保护。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狂时,不但会伤害到他人,有时候也会自残。当患者症状减退后,自然会让病人自由行动。
现在病房里,患者都可以自由活动,这项护理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国精神病院带头实行的。1984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部分病人去杭州旅游,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从1985年开始,根据实际病情允许,病人可以戴手表、听自备的收音机、穿自己的衣服、带毛线来病房里编织等,而这些在精神科病房里曾经是绝不允许的。
当然,对于精神科的护士们而言,也有一些工作中必须要注意的细节,特别重要的是要眼观六路,不要产生视觉盲点。比如和患者说话时,最好背部靠墙。以防其他患者从背后经过时突然发病。走路时,尽量走在患者身后等等。
我们进入心境障碍病房时,正值中午发药时间。患者在中间的大厅里排队拿药,秩序井然。吃完药的患者,就坐在那看电视。粟幼嵩告诉记者,病房里的生活特别有规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吃饭、吃药,八点医生就要查房。上午十一点之后发药准备吃午饭,十二点一过,患者们就各自回病房休息。下午三点至四点半是会客时间,患者的亲友也可以按时来探视,但需要经过医护人员的检查,以免带入细长、尖锐物体等违禁物品。为防止病人逃跑,那扇通往外界的玻璃门始终上锁,医生和护士在病房里穿行必须随时注意锁门。傍晚五点过后准备晚饭,晚上八点几乎就都睡觉了。
这里的生活,也并非只是简单重复吃药、睡觉。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患者也有很多康复活动,可以做运动、听音乐、学画画等。还会接受一些脑病能方面的治疗,每周两次的集体心理治疗也是一大特色。
不得不说,开放管理让患者多了自由,但也让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增加了不少。粟幼嵩介绍,病房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都是刚入院、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护士需要24小时监控。如果几天后症状缓解了,就可以到二级病房和其他患者住在一起,偶发冲突都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护理工作中,也会遇到患者偷偷把药藏起来,或者假装吃下去之后又去吐掉的情况。对此,医生护士们也有应对方法。“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把这个患者的药磨成粉,然后看着他喝下去。如果遇到一些很极端的患者,那就只能用束缚带约束住,强制吃药了。”
粟幼嵩坦言,心境障碍患者中不配合吃药的患者并不多,“患者只要有自知力,就会配合吃药,因为他们也知道吃药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只有丧失自知力的患者才会认为自己没病,拒绝吃药。不吃药,病情就会有反复,出现言行异常,我们就能及时发现。”
⑷ 你进入过精神病医院吗神秘的精神病院给你什么印象
我83年至95年,曾经在精神病院工作十余年。刚刚进入精神病院工作的头半年,总感觉会有患者在我背后突然发起暴击攻击,时时刻刻惴惴小心,如临干谷。
半年后,这一感觉突然就没了。而且我发现,精神病院是最安全的:精神病院里的患者及时服药,很快就控制住幻觉、妄想、躁狂,就不再有攻击性,而且你可以预判谁可能攻击你!
而在精神病院外的路上,你无法判断路人甲,还是路人乙是否有被害妄想、躁狂、反 社会 性人格,他们时时刻刻可能因为他们自己的情绪,或你的虽然是自然的,但是,他认为是危险的眼神儿,而攻击你!
所以,出门在外避免激惹别人,而常怀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以避免招灾惹祸,这很重要!
1.不存在人身自由,常设有两道闸门封闭着,与外界联系只有医生带话通知家属;2.医生对“病人”病情根本没有实质性认知,且对混有其他疾病的病人管理严重疏忽,甚至有耽误治疗嫌疑。但检查诊断机器判断有用,尤其对物理性脑科损伤;3.伙食极差,营养严重不足。加之多数病人自控力低下,不懂得控制饮食。易造成营养不良的肥胖;4.病区日常文化 健康 活动太少太少,周末处于散养状态。身心容易迅速退化,且半年以上长期病人已经跟不上 社会 发展的更新,尤其是高学历病人,思维认知严重和 社会 生活脱节;但是,作为现代意义的精神科中心。目前条件已经是好过之前文明监狱数倍。尤其是住院护士的素质很关键,一个病区的好坏在于护士和护工如何对待病人,医生的作用反而不大。因为,此种类疾病在学科上根本就没有相应的硬性的科学证据。甚至仪器诊断证明也适用于普通正常人,很多人其实都有一定程度的脑损伤……只要年龄到一定岁数……还有电疗不是治疗而是惩戒手段,真的会产生后遗症的啊!尤其是生理自控力会变差。
进去过,因为学的心理学专业,算是进去协助做心理康复的,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我们只是普通的心理咨询师,只能在康复后期起到辅助作用,而这里需要的是有用药资格的心理医生。
其实在药物的控制下,住在里面的病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狂躁,大多数时间还是很安静的。
里面和普通的医院住院部差不多,每天有医生查房,护士按时去输液打针让吃药。护士要看着他们亲自把药吃下去,这里没有家属陪护,窗户都有护栏,病房门都是不能从里面反锁的,包括病房里面的厕所都不能从里面反锁。每层楼都设置的有门禁,规定了探视时间,有点儿像监狱,如果家属要带病人出去,得主治医师同意,并在规定的时间回来。
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审核不过。
在里面,医生倒还好,但是大多数护士是相当看不起病人的,甚至是厌恶。这里的病人有些因为长时间服用药物,这种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副作用是很大的,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生理上的问题。
精神病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出现幻觉和妄想,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疯了”。是需要服用药物的,而且这种病是慢性的,得长期服药,有些严重的甚至得终身服药,很多人其实忽略了,精神病算是精神残疾,也属于残疾的一种,可以办理残疾证的。
我们整个 社会 ,谈起精神病人,总是一副歧视或者远离的表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痛苦程度不亚于任何一种生理上的肢体残疾,不仅仅是 社会 支持系统的缺失,他们本身的精神痛苦程度就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当然,他们没有自知力,发病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自己处于病理状态的。
善待他们,也希望 社会 能够慢慢接纳这样一群特殊的个体。
我在精神类病院工作时间很长,大家认为的神秘,可能我们习惯了一点也不觉得神秘。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医院的情况,让大家对精神病院有所了解。
我所就职的医院,有门诊部、住院部及各类相关治疗的部门。一般不太重的失眠、抑郁、焦虑各类轻微症状只是开药,系统的做物理治疗、心理咨询。但是比较重的症状,一般都要住医院。住院分为开放病区和封闭病区,开放病区都是意识比较清晰,没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而且有家人陪伴。就像其他医院住院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外出要跟医生请假。
封闭病区,症状比较严重,同时不用家人陪伴。封闭病区的管理规则就多一些。才入住的病人一般15天以内是不能去探视的,而且每次探视都要提前预约。男女病区是分开的,入住患者只能穿拖鞋不能有鞋带。手机、钥匙、小刀、火机护士都会收起来统一保管,出院时返还。患者平时就在大厅活动,有电视、乒乓球、象棋、麻将和纸牌。病房里也会出现小帮派几个玩的好的,一块打架。不过往往一动手都被护士阻拦下来。恶意违反医院规定的或者躁狂的病人,就会被惩罚一下,把他单独的捆绑在躺椅上,吃饭、喝水都由护士来照顾。护士在规定时间会要求监督患者去洗澡。再就是病区抽烟,烟是被管理起来的,抽烟的时间有规定会发给患者,到指定的地方抽。每天会放风出来活动或是集体做运动。
其实病区就像一个小 社会 ,在这里有共同爱好,趣味相同就能交朋友。有的人住的不想出院,但是有的人呆在里面会很烦躁,一天都忍受不了。有的人出院了两年多,回来开药,还要专门跑到病房里去看一看有没有认识或者熟悉的人。也有一逃跑的案例,一个辅警很高大威猛,他在半夜对这些病人说:想出去的跟我一块儿,然后几脚就把门踢开了,几个护士都瘦弱不是对手。他拿着衣服一晃一晃的出去,后面战战兢兢的跟了一排病人,但最后跑掉的也就一个辅敬。这是第二天给一个病人做咨询时,给我聊了夜里的场景。
其实精神类的患者,都很善良友好,做什么事大家都会相互的帮忙,家里送来好吃的,大家也会分享。除非病的意识不清晰不能自我管理。不要歧视他们,他们跟我们一样,不幸的是他们生病了…
(所插图片已征求本人同意)
实习时参观过一次,刚进去是两个门禁,之后就跟普通病房差不多。只不过病房的保护措施比较好,走廊里不太严重的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医生护士穿梭其中,偶尔还能看到膀大腰圆的护工,据说曾经是特种部队的。他们的擒拿格斗都用不上,医院需要的只是他们的力量和抗击打能力。
大多数精神病人都是安全的,因为吃药之后“疯子”都变了“傻子”,所以真正会攻击他人的不太多。比较可怜的是那种轻度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有些甚至不应该被定性为精神疾病。只不过家属觉得没办法,就送到精神病院来了。如果是公立医院可能还会检查一下,私立医院就没这么严谨了,只要家属同意,他们可以允许“病人”终身居住。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精神科医生了,国内大多数精神科医生都是死脑瓜骨,他们除了开药就是开药,一点也不会用心理治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学过。他们不仅无知,还特别狂妄,很瞧不起心理咨询师。可是他们一年到头也没治好几个人啊,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自信,就是认为只有吃药才能治好病。
许多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明明可以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治愈,可是他们却偏偏开药。当初我不理解,后来我渐渐理解了,他们不给患者做心理治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不会。国内许多老精神科大夫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心理治疗。他们的心态就是混退休,所以也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再加上自己名气地位都有了,平时患者也是排大队,所以也就没有额外的精力和意愿去学习新技术了。
2.嫌累。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消耗治疗师大量的心力,如果没有等额的回报做支撑,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来。而医院心理治疗的收费标准很低,给医生的提成也很少。所以许多人不愿意做心理治疗,不如开药省事儿。
3.怕担责任。心理治疗的疗效不稳定,对有的人来说特别适用,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就无效。如果治疗师的水平不行,还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为了避免遇到医闹,大多数人都采用了比较中庸比较保守的药物治疗。
其实精神病院与其说是一个治疗场所,不如说是精神疾病患者生活的场所。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都是治不好的,只不过把他们放到 社会 上,会造成自身及他人的危险。所以家属不得不将自己的亲人送到这里集中管理,有时大家可以把它看成带治疗的养老院。
更多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一明心理。
脏乱差,家属有钱的待遇好点,家里穷的受活罪,被病友欺负的事常有,医生服务态度差,吃的像猪食,还要家人送餐改善伙食。
当然进过。很恐怖。里面的人半人半鬼的。进的次数多了,就不害怕了,觉得他们中不少人很单纯、很可怜、很可气,总之1 句话,很受刺激、很不好受、很无奈、很痛苦 。
精神病院一点也不可怕,一点也不神秘。都是人们自己唬自己。住在精神病医院里面的人都是可怜的人!天知道他们(她们)经历了什么,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有精神病人的家庭里男女老少皆痛苦不堪,毕竟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随着 社会 发展,随着时间推移,随着人们知识不断积累,现在对“抑郁症——精神病”有了清楚的认识。精神病有什么神秘,在里面上班的工作人员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人生都贡献给了医疗事业,贡献给了精神病人士。祈祷天下所有的病痛都远离我们的亲人!像工作在精神病医院的工作人员致敬。
进去过,曾经有一个月天天去那报到,我家东哥有双向 情感 障碍,在那里治疗,每天都是我去送饭,探视,给他带烟,带水果,吃的。
其实里面一点都不可怕,很多病人服药后都很稳定,和正常人无异,有个别的有妄想症,和狂躁的一般在病情发作期都是被绑着的,医院也是为了其他病人的安全考虑,所以在那里整体就像老干部病房,都是疗养的,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看到有家属探视都扒着窗口,可怜巴巴的期盼着家人带好吃的,有时候也会和孩子一样伸手去要吃的,看上去单纯无比,所以他们看起来并不可怕,反而很可怜。
在医院里,他们伙食不咋地,有些病人家属都放弃了,把他们扔在医院让自生自灭,这样的病人是最可怜的,每次看到这些病人,我都会分给他们一些吃的,他们会感谢你,然后悄悄的坐在角落里吃,你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如果他们病情有所缓解,我觉得他们一定会感到孤独,伤心,难过的。
所以我们都不要歧视他们,他们真的是病了,脑子上的疾病很复杂,有家庭原因,有遗传,有些是思想崩塌,精神崩溃,总之他们是病了,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进过一次。给我的印象是和普通医院没什么两样,都是治病的。
应该叫做心理治疗中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患者,每层楼的门禁非常严,就像坐监牢一样,每天下午四点过到五点过固定探视时间,病人要出去必须向主治医生请假,而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回来。
每层楼窗户都有防护栏,厕所和病房的门都反锁不了。
其他的就和普通医院一样,医生和护士每天轮值,病人按时吃药输液,做心理治疗,康复到一定程度就能出院了。
里面的病人很多,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其实并不可怕,可能因为正常人多些。病人的情绪状态都控制的比较好。
⑸ CREEPYPASTA第二期说明部分(上)-真正的精神病院
本文共3955字
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
一、虚假的照片
在Creepypasta Wiki的官方网站中,第二期文章“ Administrator ”的旁边有一张看似是这个 精神病院( insane asylum ) 的图片,也就是我所放的第一张图,如果不记得又懒得回看的看官,我又在下面放了一次:
没错,这张阴森的图片让不少人认为这就是文中所描述的坐落于南卡罗来纳州的这家精神病院,可惜,这张图片估计只是作者由于找不到真实医院的图片或者为了营造阴森感找来凑数的。而且很明显为了凸显这种阴森感,图作者还p了不少,在网路上流传的图片里甚至还有p得更离谱的:
网传该地图片(图源:Google)
这张照片里的真实建筑实际上是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杰斐逊县西南部( Southwestern Louisville/Jefferson County, Kentucky )的 韦弗利山疗养院( The Waverly Hills Sanatorium ) 。看到了吧,不仅不是一个建筑,连所在的州都不一样,也没有这么阴森森的,人家长这样——
真实的该地照片(图源:Google)
但是很可惜,虽然不是文中所说的精神病院的照片,但这所疗养院自己也有着不太光亮的传说故事。
疗养院的历史
先从这所疗养院的历史说起吧,韦弗利山疗养院于1910年开业,最初是一家两层楼高的医院,可以容纳40至50名肺结核患者。在20世纪初期,杰斐逊县被肺结核病(“ 白色瘟疫( the White Plague ) ”)的爆发所摧毁(有机会的话会出一个历史怪谈的栏目,可以的话Zach会详细讲一下这场灾难。),当时路易斯维尔有很多肺结核病例,原因是俄亥俄河沿岸的湿地非常适合肺结核菌的生长与繁殖,为了控制疾病,政府必须建设一座新的医院,首先开放了一个两层的木质疗养院,其中包括了一个行政楼(主楼)和两个露天楼阁,每个楼阁内可以容纳20名患者以帮助治疗“早期病例( early cases )”。
直到1912年12月,这家治疗晚期病人的医院正式竣工,甚至有报告提出了每年增建一个新的建筑以扩增病人的床位。直到1943年,由于抗生素药物 链霉素( stretomycin ) 的出现,这家医院对肺结核病人所提供的帮助也日益衰减,政府已经不再需要这么大的医院了,其余的病人也被送到路易斯维尔的 黑泽尔伍德疗养院( Hazewood Sanatorium ) ,韦弗利山疗养院于1961年6月最终关闭。
2003年的韦弗利山疗养院(图源:abandonedonline)
1962年,作为伍德黑文老年中心( Woodhaven Geriatric Center )的这所建筑重新开放,定位是一家主要治疗患有不同阶段的痴呆和行动受限的老年患者以及严重智力障碍的疗养院。然而这次的重新开放并没有给这所建筑带来转机, 严重的人手不足和过度拥挤甚至忽略病人等情况 迫使肯塔基州政府于1982年再次关闭了这所建筑。
在往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这所疗养院还经历了 监狱(计划未完成)、公寓(资金问题)、建造世界最高的耶稣雕像(筹集资金不足,1997年12月计划取消) 等等不同的“身份”。如今,这所古老的疗养院现在归私人投资者所有,他们向好奇的过夜游客和来进行“鬼魂之旅”的客人开放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来了解这所建筑的起源和历史。目前政府也已经制定了将疗养院改造成酒店和会议中心的计划。
疗养院的传说
韦弗利山疗养院是美国最为盛传闹鬼的地方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韦弗利来参观这所闹鬼建筑,以了解它丰富的历史过往或是来寻求与鬼的偶遇。韦弗利山历史协会( The Waverly Hills Historical Society )只在每年的3月到8月通过预订的方式来举办旅游活动。
美国着名的鬼魂网站“American Haunting”上,也有一段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自己前往“最闹鬼的地方”——韦弗利山疗养院的故事,其中前半部分的叙述和疗养院的历史几乎一致,但是对于医院里治疗结核病患者的细节,这篇文章却做出了很多不知真假的描述:
结核病的治疗手段有时和疾病本身一样痛苦,站在今天的标准来看,为了寻求治疗方法而进行的部分实验似乎很野蛮,但其他的则是现在通用的做法。病人的肺部被暴露在紫外线下,试图阻止细菌的传播。这是在 “阳光房( sun rooms )” 中完成的,无论什么季节,使用人造光代替阳光,或是在屋顶及医院的开放式门廊上。老照片上的病人躺在椅子上,呼吸着新鲜空气,身上覆盖着真实的积雪。
1910-1961年间结核病院的真实照片(图源:courier-journal)
其他的治疗方法就没有这么愉快了——甚至血腥得多。通过手术将气球植入肺部,然后充入空气使其膨胀,不用说也知道,这样的做法经常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类似的还有摘除病人胸部肌肉和肋骨,让肺部进一步扩张以吸入更多的氧气的手术。这种极度血腥的手术被视为“最后手段”,而大多数病人都无法从中活下来。那些在疾病和治疗中幸存下来的病人从前门离开,而那些没能活下来的,则只能通过“尸体滑槽”送往山上下的铁轨,并被秘密放在等候的火车上,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医院里的病人看到有多少人无法挺过这场疾病。医生们相信病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1936年的韦弗利山疗养院前身(图源:Pinterest)
1962年,疗养院重新开放,在这所建筑被用作老年之家的年头里,有许多关于虐待病人和不正规实验的谣言故事。其中一些被证实是错误的,但另一些则不幸被证明是真实的。当时被认为非常有效的电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低预算导致了疗养院条件恶劣、虐待病人等现象的出现,政府在1982年永久关闭了这所建筑。
有趣的是,除了这部分说明,其他部分的描述和历史上在疗养院里真实发生的所有事都是一致的,这更让人加深了对这一部分的可信度的肯定。关于韦弗利山疗养院里闹鬼的事实,美国自由撰稿人Anna Lindwasser在Ranker网站上发布了一篇名为“ 韦弗利山的恐怖故事 ”的文章,文中列举了十项关于疗养院的恐怖传说,其中一些与前面所说American Haunting网站里的描述是一致的:
其一,部分肺结核治疗手段极其残忍。
其二,他们为死去的病人设置了 “尸体滑槽( Body Chute )” 。
其三,502房间是一个危险场所。(502房间似乎能给人带来消极情绪,据称一名护士长吊死在灯具上,另一名502房的护士跳楼自杀。)
其四,路易斯维尔捉鬼协会的成员曾在废弃厨房里闻到烤面包的味道。
其五,旅客也曾多次看到鬼魂。(这源于Joey在 《真的鬼故事( True Ghost Tales )》 中所讲述的经历。)
其六,一个带着镣铐的流血老妇人鬼魂在医院里出没。(据称虽然其大声呼救,但外人一但接近她就会惊恐地尖叫着跑开。)
其七, 有一个叫Timmy的鬼小孩 。(相传Timmy在六七岁时在医院中死亡,灵魂却还留在医院里,游客们常常带球来玩,许多人声称看到球自己在移动,怀疑论者则反驳为地面不平或风吹使然。)
其八,整个地方都被一种叫“爬行者”的东西所萦绕。(爬行者在韦弗利山的地板与墙壁上爬行,被认为是恶魔的力量或人类灵魂。)
其九,旅行导游声称看到了双面人。(双面人是一种能够模仿任何人或事物的鬼魂,除了眼球空洞几乎和原体一模一样)
其十,有人看到一个女鬼在角落里偷窥。(相传为502房间里上吊自杀的护士长。)
关于鬼小孩Timmy,2009年5月11日,一名YouTuber @Larry Edwards发布了一条自己前往韦弗利山疗养院探险所记录的疑似Timmy使球自己移动的视频:(见公众号)
在Reddit论坛上,用户@u/Altered_Prophet在2020年8月14日也上传了一张图片,据称这是他在最近参观韦弗利山疗养院时在一个空旷黑暗的走廊里拍下的照片,看着像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
左为原始图像,右为高亮度图像(图源:Reddit)
总的来说呢,无论是鬼小孩Timmy还是这张轮椅上的人的照片,又或者是有关韦弗利山疗养院所流传的一切闹鬼事件,不管他们的出现或者发生到底出于什么原因,不管这些是真是假,韦弗利山疗养院的历史意义还是我们无法否认的,它的确在几十年前的“白色瘟疫”期间为韦弗利的居民们的生存条件带来了一丝转机。
回看今天,韦弗利山疗养院已经有了自营业的鬼屋游玩项目供探险者们游玩,也有了带有自培训导游的历史游览项目来带领游客们对这所传奇建筑进行游览和讲解,目前政府对这所建筑的未来也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划。但无论最终韦弗利山疗养院的去向如何,我相信它的故事不会轻易就停止传诵。
韦弗利山疗养院鬼屋游玩项目的宣传海报(图源:Therealwaverlyhills)
最后做个小小的宣传吧~韦弗利山疗养院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游客们可以提前在网站上浏览疗养院的地理位置、部分历史故事和游玩项目的具体时间安排,并可以提前买票和预定。如果有需要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 挂梯子后进入“therealwaverlyhills.com” 来浏览所需要的信息。(韦弗利山打钱!!!)
那么本期的说明的上半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一篇推文是说明的下半部分,包括了“Administrator”这篇文章所提及的精神病院的真实所在位置及其相关的传说故事,敬请期待叭~
References
"Waverly Hills Sanatorium". Wikipedia . 1 August, 2020.
"Waverly Hills Haunted House". Therealwaverlyhills .
Anna Lindwasser."Scary Tales From The Haunted Waverly Hills Sanatorium". Ranker . 24 December, 2019.
"WAVERLY HILLS SANATORIUM" . American Haunting .
⑹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在哪里可以看
在番茄免费小说APP就可以看。《精神病院学斩神》全名《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作者:三九音域,于2022年3月在番茄免费小说APP独家发布,小说和漫画都可以在番茄免费小说APP中看。下面介绍具体操作方法供参考:
手机型号:小米8
操作系统:MIUI 12.5.6
软件版本:Ver 5.4.5.32
1、首先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下载安装好番茄免费小说APP,然后点击打开,如图所示。
⑺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左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i0FZyw3M5MrqnViG_OKdRw
书名: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
作者名:左灯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1
内容介绍:
这本书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左灯对自己经历过的抗抑郁过程的全程直播。
2017年9月下旬,由于某些原因的触动,左灯的抑郁症被诱发。在经历了病发、怀疑、确诊、病重、自杀、送医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事件以后,左灯被送进精神病院,可谓踏上了“人生新征程”。
在这本书中,左灯记录了自己在精神病院经历的一切。通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切肤体会到,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感受:抑郁症是死神的唾液,它能溶解掉你所有的精力与希望,让你在肮脏、黏稠的泥淖中沦为绝望感的囚奴。抑郁发作真的是一件很妙的事情,在当下,中了1000万元大奖都唤醒不了你对生活的热爱。
如果说,求生是人的本能,那那一刻我的本能就是求死。“我要死!我要死!!我要死!!!”是我的大脑对我发出的*信号。
通过这本书,我们也得以对精神病院和精神病患者群体有更多了解:
精神病院并不可怕,相反的,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可爱温情的地方了。
可能很多人觉得,精神病人难以理喻甚至有点可怕,但我后来慢慢发现,在精神上有障碍的人,往往都是不愿意伤害别人,而宁愿选择伤害自己的人,他们都是温暖而善良的好人。
当全世界的恶意汹涌而来,这本书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大善意。
作者介绍:
左灯,90后,简书签约作者,4年新闻传媒从业经验,患抑郁症后退化为无业游民。目前是康复中的抑郁症患者。
⑻ 精神病院里面的人真的都有精神问题吗
不一定,提到精神病,可能更多人觉得应该是住在精神病院,说话疯疯癫癫的那种,但是,你们有观察过他们真实的内心吗换句话来说,其实在精神病院里住的人, 可能都是正常人。到底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听小编给大家娓娓道来。
她的家人告诉我其实一年前她都得病了,只是不明显所以就正常去上学了,假期中突然严重了,没办法就送到医院了。最后在我的强烈祈求下,她的家人带我去看了她,怀着忐忑的心理到那里,结果看到的还是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她,抓着我的手就聊了起来,和一起一样完全看不出来是患的精神病。后来总是找她玩,慢慢的知道她是因为父母对她的期望太高,学习压力太大了,有点精神分裂,偶尔会出现暴躁的情况。然后我就经常去探望她,始终也没有见过她暴躁的一面。
经过我那么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其实所谓的精神病人啦,抑郁啦,狂躁啦,他们都不是坏人,他们其实还都是很善良的人,她们还是很正常的,有时觉得比我这个正常人看起来还正常,好像流行的看法是精神病人对社会是一个威胁,但是反观周围和我亲身了解得出,其实所谓的精神病人,都只是偶尔会做出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罢了。但是,抛开这些问题,住在精神病院里的人,可能都是正常人。
⑼ 大脸妹玩非主流自拍酷似外星人,阿衰火星文写字被送进精神病院
小伙伴们可知道曾经风靡全国的非主流文化?那真是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时期啊,出现了众多妖魔鬼怪,诞生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物。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杀马特发型,非主流自拍和火星文了,刷新了我的认知。
综上,阿衰online漫画中,大脸妹玩非主流自拍酷似外星人,阿衰火星文写字被送进精神病院,从这件事中,我得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学生的主流应该是好好学习,而不是整这些个没用的非主流,阿衰和脸脸这次被带跑偏了不是?
⑽ 真实的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
有开放式和封闭式病房两种。部分评论和其他答案也有提到。多年前在某三甲医院精神科住的是开放式病房。
每晚发药,用透明的小杯子盛着。只有药片,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作用。医生说:我要看着你吃掉才会走的。
第一次很乖,送来就温驯地吃掉。吃完趴在床上看柯南的剧场版。
看到一半开始头晕,意识不清。于是决定提前洗漱上床。在洗澡间几度想晕倒,好容易才勉强支撑住,挪回病房。
第二天长了个心眼。看药片上有英文刻印,偷偷记下。记得其中一个是stilnox。那时候智能手机还不太流行,遂发短信叫同学帮忙查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从此和医生打商量,药片改为睡前吃。
半夜楼上有人唱国歌。抑扬顿挫,感情充沛,非常准时。夜夜从未间断。
有一天起突然再也不唱了。
同病房换过好几个病人。最初是个农民姐姐,三十出头。看上去很正常。母亲也很淳朴。
有一次我失控,哭了一下午。大概四五个小时,三个男人按不住。她拿了一卷纸过来,给我擦眼泪。
全新的一卷纸哦,被我用得干干净净。记得她很憨厚地笑着对我说,“别哭啦,你看一卷纸都被你用完了。”
后来我在某个回答里提到抑郁症,有位网友留言说,她家在农村,家中亲人亦有抑郁症患者,比在城市所遭遇的困难更大。想来那对农民母女也是如此吧。
离开的时候:
离开医院的时候,看门的大叔说:走吧,走的越远越好,不要再来这里了,以后生活里如果遇见我们,也假装不认识我们,别与我们搭话。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