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脚蛇和壁虎是一样的吗身上有寄生虫吗
四脚蛇和壁虎不是一样的,它们身上都有寄生虫。
四脚蛇俗称蜥蜴和石龙子,因为它有蛇字,许多人怕被它咬后中毒.其实四脚蛇既不是蛇,也不会咬人。
四脚蛇全长约20余厘米,尾极长,约占全长的2/3。全体披有鳞片。吻钝圆,吻长为眼径的1.5倍;鼻孔在鼻鳞的中央;鼻鳞、吻鳞、第1枚上唇鳞之间各介有 2~3枚小鳞;头部鳞大小不等,均具棱;有鼓膜,鼓膜处覆有小鳞;眼睑发达,能动,瞳孔圆形。背鳞及体侧的鳞较小;背中央有鬣鳞,愈向后愈小,至尾部消失;其两外侧各有1行棱鳞。
蜥蜴和石龙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地区.它们行动敏捷,一般白天活动,常在草丛,石堆和路旁出入,遇到惊扰,就迅速窜到附近隐蔽处躲藏起来。
蜥蜴和石龙子的主要食物是昆虫,而这些昆虫绝大多数是害虫,所以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脚蛇的尾巴被夹后会立即脱落,但它们依然能正常生活,过些时候会逐渐长出新尾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再生。
四脚蛇种类很多,分布较广的尚有蓝尾四脚蛇、铜石龙子等。
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属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在温暖的地区、丛林、沙漠都有分布,以至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地区的各家各户有檐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发现其踪迹,但由于壁虎是季节性动物,温度于摄氏11度或以下的环境下仍然活动的话就会死去,所以一般在亚热带地区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会躲起来冬眠,故此壁虎比较少见于温带和寒带等寒冷地区。
壁虎的其他生理特征与蜥蜴类似,但是有一点不同,两耳之间什么也没有。我们可以从壁虎的一只耳眼看进去,直接通过另一只耳眼看到外面。壁虎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髓中。
㈡ 家里经常出现的壁虎是什么种类
家里经常出现的壁虎应该是多疣壁虎和中国壁虎。
中国壁虎(学名:Gekko chinensis)为壁虎科壁虎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海南、广西东部、云南南部等地,多见于亚热带以及栖息于野外或建筑物的缝隙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多疣壁虎,亦称壁虎、天龙、守宫。爬行纲,壁虎科。体扁平,背面暗灰色,有黑色带状斑纹。常在壁上活动。分布于山东、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
(2)壁虎发型图片扩展阅读:
壁虎对我们的好处: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壁虎也是一种中药材:
壁虎也叫蝎虎,旧称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古代“五毒”之一。壁虎去内脏的干制品入中药,名“天龙壁虎”,有补肺肾、益精血、止咳定喘、镇痉祛风和发散消肿的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神经痛、慢性关节炎、乳房肿块。用于治疗食道癌、肠癌、原发性肝癌、肺癌等。
同样,壁虎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壁虎
㈢ 这是什么壁虎有毒吗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普通壁虎,没有毒。
壁虎 (爬行纲动物)
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
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㈣ 蓝尾巴的壁虎是什么
蓝尾巴的壁虎是蓝尾石龙子。
蓝尾石龙子头体长70~90毫米,尾长130~160毫米。吻钝圆;上鼻鳞1对,左右相接;前额鳞1对,彼此分隔;顶鳞之间有顶间鳞;耳孔前缘有2~3枚锥状鳞;后颏鳞1枚。
体覆光滑圆鳞,环体中段21~28行;肛前鳞2枚;股后缘有1簇大鳞。背面深黑色,有5条黄色纵纹,沿体背正中及两侧往后直达尾部,隐失于蓝色的尾端。
蓝尾石龙子的生活习性:
蓝尾石龙子栖息于长江以南的低山山林及山间道旁的石块下,喜在干燥而温度较高的阳坡活动,但在茂密的草丛或平原地区比较少见。春季捕食蝗虫、避债虫、鼠妇及鞘翅目昆虫等。
其中害虫约占食虫量的46%;夏季食物内容更为广泛,主要成分也转化为叩头虫幼虫、鼠妇和蚂蚁等,害虫的比例也随之相应增加。3月下旬或4月初出蛰。每年繁殖1次,6~7月产卵5~9枚,卵乳白色而略泛红。
㈤ 这是啥壁虎还是蜥蜴
蜥蜴!看脚指头!壁虎的脚指头上会有吸盘的!
你看图片上这个的脚指头,根本没有吸盘的,而且有点像图画中的龙脚,这样的就是蜥蜴!
有点像麻蜥,,你可以搜索对照下,又名麻蜥蜴,麻蛇。体长不超过100毫米。吻较窄,吻棱不显。头顶大鳞对称排列,鼓膜大而裸露,背部全为粒鳞,腹鳞比背鳞大,近方形,向腹中线呈斜行排列。肩前方两侧至腹面有1明显的皮肤褶形成的领围,领围游离缘为较大的鳞片。指、趾下面被棱鳞,股腹面有股孔。尾长为体长的1.5倍以上
㈥ 四脚蛇图片
四脚蛇图片:
四脚蛇全长约20余厘米,尾极长,约占全长的2/3。全体披有鳞片。吻钝圆,吻长为眼径的1.5倍;鼻孔在鼻鳞的中央;鼻鳞、吻鳞、第1枚上唇鳞之间各介有 2~3枚小鳞;头部鳞大小不等,均具棱。
有鼓膜,鼓膜处覆有小鳞;眼睑发达,能动,瞳孔圆形。背鳞及体侧的鳞较小;背中央有鬣鳞,愈向后愈小,至尾部消失;其两外侧各有1行棱鳞。
(6)壁虎发型图片扩展阅读
四脚蛇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地区。它们行动敏捷,一般白天活动,常在草丛,石堆和路旁出入,遇到惊扰,就迅速窜到附近隐蔽处躲藏起来。
蜥蜴和石龙子的主要食物是昆虫,而这些昆虫绝大多数是害虫,所以,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脚蛇的尾巴被夹后会立即脱落,但它们依然能正常生活,过些时候会逐渐长出新尾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再生”。
四脚蛇种类很多,分布较广的尚有蓝尾四脚蛇(长江流域以南)、铜石龙子(华南、华中)等。
㈦ 小壁虎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小壁虎的尾巴的样子:
尾背面的鳞多少排列成环状,每隔9~10排为一排整齐而略大之鳞。尾腹面中央的1纵排鳞较宽。
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一些时候尚能跳动。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
当壁虎遇到敌人攻击时,肌肉剧烈收缩,使尾巴断落。刚断落的尾巴由于神经没有死,不停的动弹,这样就可以用分身术保护自己逃掉。同时壁虎身体里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尾巴。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当尾巴长好了之后,就会停止分泌。
㈧ 小壁虎长得什么样子的图片
壁虎皮肤柔软,体肥短,头大,四肢软弱且常具趾垫。大部分体长3~15公分(1.2~6吋,包括占总长之半的尾)。壁虎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肌肉就强烈地收缩,能使尾部断落。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刚断落的尾巴由于神经没有死,不停的动弹,这样就可以用分身术保护自己逃掉。同时壁虎身体里有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再生尾巴。当壁虎尾巴断了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出这种激素使尾巴长出来,当尾巴长好了之后,它就会停止分泌。壁虎家族种类繁多,个头有大有小,脚也各有所长,但毫无疑问,它们的原理极为类似——壁虎的每个脚趾下面都有一排排“衬垫”,每个“衬垫”上有成千上万的刚毛,每根刚毛的顶端又分散几百个毛茸茸的“小刷子”。这些“小刷子”形成了非常大的吸附力,使得壁虎每走一步,就像把脚像贴纸一样从墙上撕下来,然后黏到别处。——放心了,粘性甚强的壁虎之脚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这是无数科学家绞尽脑汁也不知的地方。
如果把壁虎脚上的力合起来,它能抓起133千克的重物!
㈨ 壁虎长什么样
这就是壁虎的图片。
蜥蜴亚目(Sauria)壁虎科(Gekkonidae)所有蜥蜴的通称,约含80属750种。对人无害,但叫声扰人。为小型爬虫类,多属夜行性。皮肤柔软,体肥短,头大,四肢软弱且常具趾垫。大部分体长3~15公分(1.2~6吋,包括占总长之半的尾)。能适应由沙漠至丛林的不同栖息地;许多种常到人的住所活动,并多以昆虫为食。平均寿命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