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发型图片 > 英国帝国发型图片

英国帝国发型图片

发布时间:2022-06-25 21:44:27

A. 以英国为例,谈英国殖民帝国形成过程

英国殖民帝国形成过程: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了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

(1)英国帝国发型图片扩展阅读:

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个主要国家,曾经历了多次的辉煌。但奇怪的是,英国的国运呈现出清晰的波浪型趋势,它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在大陆国家竭力争夺欧洲霸权(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时候,英国正忙于内部的争斗,几乎被其他国家忽略不计,正如1640年威尼斯大使称,“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英国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民族,因而无足轻重”。

B. 英国首相发型为什么那么乱

很多网民想不明白,为何堂堂一个英国首相,总是那么不修边幅不梳头?有媒体分析了原因有二:

一、与英国的狂暴天气有关

报道称,约翰逊常年凌乱发型的背后,与英国让人最痛恨的、几乎贯穿一年四季的强风有关。

英国虽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理应全年温和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事实上,英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到盛行西风的很大影响。

英国的天气总是变化无常,早上天气还无比晴朗,下午就可能就会气温骤降,暴雨如注,同时伴随着来势凶猛的狂风。而到了夏天,英国的间歇性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在英国,即便是大雨天,也很少看到有人打伞,宁愿淋雨。不少华人刚到英国时,看到此情此景,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才发现,英国人民对待淋雨的“硬核”态度是有原因的。

在英国生活了两年的小胡回忆道:“初到英国时,当看到本地人顶着狂风暴雨悠闲地走在街上的时候,我十分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宁愿淋雨也不选择打伞呢?”“但当狂风折断我第三把雨伞后,我决定和本地人一样放弃撑伞了。”她表示。

在英国下雨天的街上,穿着冲锋衣和风衣的人随处可见,打伞的人少之又少。并且因为狂风的影响,撑伞的人反而容易闹出伞被吹坏的尴尬场面。

其实,并不是英国人喜欢淋雨,而是打伞也没用。生活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的确没有撑伞的必要,更别说打理发型了。“有时候花1个多小时精心打扮,出门后一吹风,一飘雨,一切都没了。”小胡吐槽道。

二、“不洗头人设”背后的“政治野心”

有媒体分析,当然除了天气因素,乱糟糟的发型也是鲍里斯用于政治营销的手段,是他故意营造出来的一种“人设”。

分析说,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的鲍里斯是典型的英国上层阶级。为了突出其亲近平民的形象,赢得大选,于是他和他的团队精心设计出这一符合他“不修边幅人设”的发型。

而这次疫情封城一段时间再解封后,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冲到理发店,一剪三千烦恼丝。鲍里斯也罕见地剪短了他的头发。有人推测,他的这次理发行为,仍带有一种政治目的,那就是旨在为了鼓励人们出门消费。

C. 英国 中世纪贵族妇女头饰有刘海的吗

完全没有,头发从来都是很整齐地梳到两边或后梳,根本没有额前发。

简略地给你介绍一下中世纪早中期开始的英格兰贵族女性的头饰好了~

12世纪基本是散发,已婚者在头发上披头巾,有把整个脖子都围住的那种,在这之上戴冠;13世纪出现了发网和勒住下巴的头饰,迪斯尼《白雪公主》里巫婆王后的造型还记得么,就是那种勒住下巴的式样,但现实中只有白色并不存在动画中的黑色;这种头饰大概在14世纪中期左右完全过时了,但女士们一直非常喜爱发网,并且有金线编成、镶嵌珠宝的,用发网在头两侧固定两个发髻是最流行的发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的《格林童话》的插图里的王后公主都画成那个样子。

15世纪开始欧陆的西方和北方国家出现了花样繁多的各类贵妇头饰,牛角状的或是圆圈状的,就像你在中世纪古装电影里常看到的那样。不过英格兰似乎没怎么赶这个潮流,下图的模特范例是爱德华四世的王后伊丽莎白·伍德威利,这种简单的小帽子+罩头纱的头饰是当时典型的英式风格:

15世纪还有一个贵族女子的流行趋势是前额越光秃越好,甚至会剃掉一部分额发以延后发际线。上图中伊丽莎白·伍德威利的发型也能看出这个特点。

到了中世纪晚期,就出现了经典的英式“屋顶型头巾”(与法式的圆形相对),参看电影《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中阿拉贡的凯瑟琳王后所戴的头饰,非常标准。

D. 英国的王朝是怎么划分的

英国王朝的划分:

1、年西萨克森王朝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

2、诺曼底王朝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底王朝。

3、金雀花王朝

斯蒂芬命归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孙继位,称亨利二世。他本是法国的安茹伯爵,纹章以金雀花为图案,王朝也因而得名。英法相争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这个朝代爆发的。此王朝传八世而终,其中包括约翰王。

4、兰开斯特王朝

该王朝属于安茹家族的后代,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政变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

5、约克王朝

这个朝代只有25年,约克家族同样属于安茹家族,大部分时间都是爱德华四世在位。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开英法百年战争,蹂躏了大半个法国,迫使法王承认他为继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国战场上。

他的儿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岁就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但圣女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国的战局,英国人被赶出了法兰西。

亨利六世在英国的统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爱德华三世孙女菲丽帕的后代、约克公爵起兵造反,这场战争史称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六世废而复立,立而复废,最终败于约克家族之手。

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继位,建立了约克王朝。但玫瑰战争仍未结束,1485年,兰开斯特公爵冈特曾孙女的儿子亨利七世从国外攻回英国,杀了约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6、都铎王朝

这个王朝以创始者命名。亨利都铎的父系祖先是威尔士贵族,母亲为安茹家族的玛格丽特·博福特,他的父亲和亨利六世是同母异父的兄弟。

他继承王位是因为,他的母亲是金雀花王朝爱德华三世的后代。夺得王位后称亨利七世。他与安茹家族另一分支约克家族的公主结婚,两家族从此合一。

这个王朝依靠新兴的工商业主和新贵族巩固了统治。亨利八世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皇决裂,结果建立了英国国教。最后一位君主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7、斯图亚特王朝

该家族父系祖先起源于法国布列塔尼,后成为苏格兰国王,第一代君主詹姆斯一世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后人,原为苏格兰国王,因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无嗣,得以到伦敦继承大统。

此王朝1649年被国会军推翻,查理一世被处死。国会军首领克伦威尔自任护国主。1660年,王朝复辟,后来改行君主立宪制。

詹姆士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在英国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并最终送上了断头台,由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

8、汉诺威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时,根据王位继承法应由詹姆斯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继位。但她已死去,王位就由其子,德国的汉诺威选侯继承,称乔治一世,从此开始了汉诺威王朝,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女王。

9、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与欧洲诸多王室有姻亲关系,姓氏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卷入其中。

仗打到了1917年时,战争处于胶着状态,胜利的希望似乎很渺茫,佛兰德战壕里的伤亡人数令人震惊,德国成了可怕的敌人。

英国人体会到了战争的辛酸苦辣,厌倦战争以及强烈的挫败感是那个时候许多英国人的普遍心态。为了发泄对德国人的畏惧和憎恨,人们歇斯底里地诅咒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砸烂捣毁德国人的商店,拳打脚踢昔日倍受宠爱的德国种小猎狗腊肠,人们对任何能够与可恶的德国人联系上的事情都大加鞭挞。

这还不够解恨,反德的矛头直指皇室。因为这时候,英国正处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统治之下,而该王朝的统治者的父系祖先科堡家族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德文。

所以此时王室只是将这面德文旗帜从温莎城堡的王室教堂里摘下来,已经远远不能平息民众的愤怒。

10、温莎王朝

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

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其母伊丽莎白王太后为苏格兰人,拥有法国贵族血统,儿媳戴安娜、卡米拉与孙媳凯特也都有安茹家族或斯图亚特家族的英国王室血统。

E. 英国所有王朝清单

1、西萨克森王朝(829-1016年)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

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

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

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

2、诺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

诺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House of Normandy):简称诺曼王朝,是英格兰的一个王朝。

一共有四位国王曾统治英格兰,统治时间由征服王威廉之后的1066年开始,直至1154年。斯蒂芬死后他的表甥亨利二世继位,金雀花王朝的统治开始。

3、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王室家族是一个源于法国安茹的贵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

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1060年–1203年),该朝曾统治过诺曼底公国(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兰王国(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国(1153年–1453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

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统治着1154年–1399年的英格兰。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先后统治,而这两家族因为王位争夺而爆发了15世纪后半叶的玫瑰战争。

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

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着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正是根据该建筑形式重修的。

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源于该朝。而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1485年,亨利·都铎加冕称王,是为亨利七世,结束了金雀花王朝及其支系的统治,开创了都铎王朝。

4、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

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金雀花王室的幼支。在15世纪中出现3位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

1267年亨利三世的幼子驼背埃德蒙( 1245~1296 )被封为兰开斯特伯爵时 ,这个家族的名称第一次出现。

兰开斯特王朝统治历经祖孙三代三个亨利,那就是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五世还取得了阿金库尔会战这种大的胜利。

但是法国人在查理七世的带领下逐步挽回劣势,最终将英国人逐出除加莱之外的法国。百年战争给英国人民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随着战争的逐步失败,各种不满也就纷纷而至。

况且亨利六世继承王位的时候还小,不怎么会处理朝政。1455年,玫瑰战争爆发。白玫瑰的约克家族公开反对红玫瑰的兰开斯特家族。开始似乎国王占优势,安妮.蒙蒂莫的儿子理查战死。

为了表示嘲弄,约克公爵理查的尸体被戴上纸糊的皇冠挂在城楼上。但是后来好景不长,1470年亨利六世被俘并被处死。后来王后玛格丽特也被杀。于是兰开斯特王朝灭亡了。

5、约克王朝(1461—1485年)

约克王朝是英国的一个王朝,在15世纪后半叶与兰开斯特王朝争夺王位,起因是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同属于金雀花王朝的旁支,最后这场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

战争命名的原因是两个王朝的家徽上都有一朵玫瑰:约克王朝的是一朵白玫瑰,兰开斯特王朝的是一朵红玫瑰。

6、都铎王朝(1485-1603年)

都铎王朝(英语:Tudor dynasty;1485年-1603年),是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

伯爵亨利·都铎于1485年8月,在法国援助下杀死理查三世,夺取王位,建立都铎王朝,史称亨利七世。都铎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直到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为止,历经118年,共经历了五代君主。

都铎王朝处于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伊丽莎白一世,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伊丽莎白一世从未结婚,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死于萨里的列治文宫,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

7、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1714年)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

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嗣成活至成年。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安妮女王驾崩。

根据《1701嗣位法》,斯图亚特家族成千上万的天主教男嗣无权继承王位,而新教徒,斯图亚特家族的女嗣后裔,排名在五十位以外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英王乔治一世。自此,斯图亚特王室男性后裔对英国的统治正式终结,女性后裔的统治开始。

8、汉诺威王朝(1714年-1901年)

汉诺威王朝是德意志布朗史维希王朝的分支之一,因此又称为布朗史维希王朝汉诺威分支。汉诺威王朝和布朗史维希王朝的前身,都是韦尔夫王朝,母系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公爵狮子公爵亨利。

但实际上韦尔夫家族的父系祖先来自意大利的艾斯特家族。而亨利的幼子 威廉成为吕讷堡公爵(Herzog von Lüneburg)。

布朗史维希王朝吕能堡分支,经过多年发展后,在1692年成为汉诺威选侯国。自此以后,王室人员以国为姓氏,改称为汉诺威分支,亦即是汉诺威王朝。

9、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年)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父系祖先为韦廷王朝。而该家族起源于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的韦廷镇,由当时的麦森侯爵(Markgraf von Meißen)于1089年创立。

1675年,萨克森-科堡-阿尔滕堡公爵虔诚的恩斯特一世逝世,公国在1680年被他的七个儿子瓜分。而其小儿子约翰·恩斯特继承了萨克森-科堡-萨尔菲尔德公国。

而恩斯特-韦廷王朝的另外两个公国,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Sachsen-Gotha-Altenburg)和萨克森-科堡(Sachsen-Coburg)于1735年和1826年陆续绝嗣,萨尔菲尔德分支成员随即继承了这些公国。

而萨克森-科堡-萨尔菲尔德公爵恩斯特一世于1826年将公国整合为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并将王朝名字由恩斯特-韦廷改为萨克森-科堡-哥达,而王室人员的私人姓氏依旧保持韦廷。

10、温莎王朝(1917-至今)

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统治英国和其海外领地的家族,其前身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而其家族实际姓氏为韦廷(Wettin)。

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德国作战。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联姻,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关系。

但英国王室带有德国姓氏,令英国人觉得不顺。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

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闻是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奠基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国王室

F. 中世纪欧洲发型

其实9到15世纪男子大多数留长发 骑士的话流至少到披肩的长发

不过,公元8世纪神父的“削发式”就是地中海。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僧侣也和佛教徒一样行削发式,最初只是简单的剃成光头,后来教会组织发展到西欧,那里的农民也剃短发,这样教士的光头就失去了符号作用,于是发明了花冠状的所谓“圣彼得发式”(也叫冠状发式),成为一个鲜明的身份符号,这一符号在整个中世纪都沿用不废

G. 帝国时代3 英国卡牌这样搭配的优缺点

卡组选择看战术思路。LZ这个卡组打殖民不行,打堡垒不行,上工业也勉强
说说存在的问题:
1发现时代那个房子减价卡可带可不带,一般第一卡就是三农卡,房子减价卡没机会发。高等磨坊可以放,其实也可以放土地掠夺,后期肉吃完了发了这卡种地也可以。奇特的硬木可有可无。
2如果选择打殖民,最好把4农和5农两卡都放上。另外,LZ卡组资源箱子太少了,700肉木金最好都放,600木最好也放。英国升级殖民没有400木的选项,所以殖民第一卡以700木为宜。南丁格尔卡毫无用处,没必要放,帝国3回血系列的兵种和建筑都很鸡肋,不如多造几轮兵。另外,殖民放2塔的卡片也是看情况,有时候对付对面土耳其或易洛魁极限RUSH有用,其他情况无用。英国升级殖民时代一般选择一塔200金的选项,没必要那么多塔。最后,英国殖民的两张骑兵加强卡“骑兵攻击力”和骑兵生命值“至少要放一张。别告诉我你不用骑兵。如果出掷弹兵要放”强化的手榴弹“。
3堡垒时代8农不放,堡垒时代主要是利用堡垒时代的兵种质量优势和兵卡,农卡无用。放两个资源箱是可以的。另外,堡垒的”骑兵战斗力“是必放的卡片,因为可以同时加强轻骑兵和龙骑的战斗力,效果很好。放火枪掷弹兵战斗力是正确的。但堡垒的兵卡放的太少,那5轻骑和10长弓还是有必要的。2鹰炮必放没得说,冷藏技术也有用,毕竟英国是很耗肉的国家,不过皇家铸币局用处就不大,毕竟英国不吃金子。英国堡垒可以考虑放张佣兵卡,像10个黑森,9个高地,13个黑森,还是值得一用。
4工业时代。英国工业2工厂卡都要放。但高级气球完全没用。那个鹰炮、迫击炮自动升级的卡片也没用,自己花钱升级即可,不用浪费一张卡。火箭炮的卡片只用放一张。其实英国工业兵卡也很强,像8轻骑,20长弓都是很变态的卡片,FI战术放上为好。

H. 摩丝和发胶的差别是什么

摩丝,发胶,发蜡的区别是

1、效果不同

泡沫状的摩丝质地较轻,定型力不强,但是呈现出的效果比较自然;发胶相当轻便,不会增加头发的重量,同时,发胶还可以增加头发的光滑感和闪光感;发蜡能够固定发型、使头发亮丽有光泽。

2、成分不同

摩丝是一种喷发胶,其主要原料有树脂和溶剂———易燃的酒精;发胶的分类:干胶和湿胶。高质量的定型喷发胶,是由易挥发的原料(如聚乙烯毗咯烷酮)配制而成;发蜡是一种凝胶状或半固体状的油脂。

3、副作用不同

防晒摩丝不含酒精成分, 对头发无损害。“摩丝”如接近热源会发生爆炸,引起火灾。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初期接触美发用品,如发胶、摩丝、定型水等,可能会增加男婴患尿道下裂的风险。这一疾病会严重影响排尿功能,甚至破坏生育能力。“成年男性如果长期使用美发产品,对其生育能力也有巨大伤害。”研究人员补充说。

用发蜡头发会比较脏。发蜡是碱性产品。碱性产品的功能是把头发表皮层的毛鳞片打开。但是用多了的话。头发毛鳞片不能闭合。就会显得头发干干的。

I. 十几世纪时外国人们的卷发

早在古埃及时代,当时的古埃及男人就得把头剃光后,一律修面而戴假发。后来的古罗马人也受到埃及人的影响,也热衷于戴假发。不过给人印象最深的还得说是流行于近代欧洲的假发,它的起源也颇有意思。话说在十七世纪初的法国,当时在位的国王名曰路易十三(Louis XIII)。他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却是个秃头。为了掩饰这个缺陷,他开始戴起了长可披肩的假发。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整个法兰西都开始流行这一最新饰物。由于当时的法国又是欧洲各国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因而这种假发式样迅速风靡了整个欧洲。

早期的假发使用人的头发制作,如债务人抵债用的头发、死人的头发。这种状况直到1822年拉芬斯克洛夫(Humphrey Ravenscroft)发明了利用马尾制作假发的工艺才结束。在很长的时间内,这种假发所用的原材料马鬃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因为欧洲马匹的鬃毛不易进行纺织而且容易折断,而鬃毛在生产过程中又需要不断的漂白和清洗,也只有中国马所产的鬃毛能经历这些考验。

假发虽然因其贵族气质而在欧洲大陆风光一时,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为它是皇家产物,后来在法国大革命中终于也落了个“破四旧”的下场。波旁王朝发明的假发最终随着路易十六(Louis ΧⅥ)的脑袋一同由断头台了断了。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欧式假发更多的是同英国有关,尤其是同英国的司法体系大有关联。原因无非两点。一是英国雄踞世界霸主地位近两百年,拥有号称日不落帝国(The Sun-Never-Setting Empire)的庞大殖民地体系,从而造成了其文化对全世界的巨大影响。二是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使得假发这一封建古董得以在制度上获得保留。而英国的假发又是如何从法国流入的呢?这话还得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起。我们知道英国在十七世纪中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当时的英国王子也就是后来的查理二世(Charles II)被迫到法国避难,后来他复辟成功后,也便将假发这一时尚带回了英国。十七世纪的英国人佩皮斯(Samuel Pepys)的日记,真实的记录了假发在英国流行的历史。1663年11月2 日,佩皮斯写道:“告别自己头发还是有些许伤感,但一切结束了,我就要戴假发了。”(he cut off my haire , which went a little to my heart at present to part with it ;but, it being over,and my periwigg on)

假发在英国政治历史上还有一段掌故。话说英国在光荣革命(the Glorious Revolution )后,开始进入政党政治阶段。当时有两大党,一曰辉格党(Whigs),一曰托利党(Tories)。总的说来,辉格激进,托利保守。两党相争到后来。是否佩戴假发也成了政治态度的表现。不用多说也知道戴假发的必定是托利党,不戴假发的必定是辉格党。这同后来清朝灭亡时革命党与保皇党对辫子的态度倒有些相映成趣。所以当时的小说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在他的名作〈〈格里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中以一个小人国利立浦特国内政治的故事对这一状况作了一番讽刺:“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有两大政党互不相让,一党叫做特拉迈克三,一党叫做斯拉迈克三。因为一党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所以根据鞋跟的高低才分成两个党派。”

一般来说,欧式假发分为两种。一种是长可披肩的长假发,也就是路易十三发明的原装货,英语一般为periwig,它一般用于盛大活动和礼仪场合,例如英国国会开幕仪式上的上议院议员就佩戴长假发。一种是只盖头顶的短假发,是在平时法庭上戴的,英语一般为wig。我们一般熟悉的就是后者。

司法界所用的假发与普通假发是有区别的,尤其在于其价格不菲。一般一个法官的假发要超过1500英镑,而最普通的假发,也不低于300 英镑。伦敦的英国最老牌司法服装店“伊德和雷文斯克罗夫特”(E&R )生产的披肩卷发假发的价格更是高达4000美元以上。

司法假发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旧为荣,假发越旧,代表佩戴者的资历和年龄越老。由于在司法界,资历和年龄是个宝。所以越旧的假发越是容易得到法界人士的青睐。有一个律师世家有一顶发龄达94年的老古董,传了四代人,堪称传家之宝。

尽管假发现在还在英国司法界广泛使用,但其地位已是岌岌可危。早在美国建国初期,当时的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总统就相当不满假发这一封建余孽,他曾有这么一句话:“褪下假发后的英国法官就像躲在棉絮下面向外窥视的老鼠。”(For Heaven's sake discard the monstrous wig which makes the English judges look like rats peeping through bunches of oakum)所以尽管美国同英国同属海洋法系,却在立国之初就废除了司法界的假发佩戴制度以示划清界线。

而在假发佩戴的大本营英国,假发制度也是江河日下。早在1840年,英国司法界就淘汰了齐肩的长假发,改戴较短和简单的假发。1992年又取消了青少年特别法庭中司法人员佩戴假发的惯例。今年英国司法委员会更是于7 月12日宣布,今后民事法庭开庭时,法官与律师可以不戴假发,但在刑事法庭上一般情况下还是得戴。

英国的假发制度之所以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主要原因就是假发的高昂价格。免戴假发后,英国用于法官和注册律师的“制装费”每年即可节省开支60万英镑。此外,人心不古也是假发式微的一大原因。在2003年进行的民调显示,有近70%的英国人认为,英国应该废除佩戴假发制度。

正如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已是夕阳西下一样,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英帝国的这一古风遗韵也将最终正式走入历史。

J. 英国女王常年都是同一个发型,是因为戴了假发吗

英国女王不是戴的假发,她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是那一种发型,一直没变过,变得都是头上的装饰品。由此也看的出来,她是一个很念旧的人。

对于很多来人来说英国女王的头发好像是一夜变白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全白了。但是实际上是女王在长出白头发后就进行了染色,因为头上的头发一块黑一块白的话会很尴尬,而且也显得不够端庄优雅,所以她将头发全部染成统一的颜色显得更加整洁了,以前的头发是染的,但是现在头发真的是全白了。

现在女王的发型有了一点改变,她将以前的头发稍微做了一些调整,整体上看来显得更加干练精神了,不戴帽子的话区别更加明显。

阅读全文

与英国帝国发型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壁纸高清桌面可爱图片 浏览:626
压缩图片变成高清 浏览:240
小朋友发型男孩图片 浏览:532
word怎样导入图片中的格式 浏览:649
剪映如何调节每秒播放图片时间 浏览:828
棒球帽女生图片 浏览:176
很清晰的男生图片 浏览:638
水桶的价格图片 浏览:926
男生侧颜图片大全 浏览:176
中式美女手绘图片 浏览:666
中国古代的衣服图片大全 浏览:963
美食菜谱大全图片简单的 浏览:707
男生唯美头像高清头像图片大全 浏览:254
微信合并转发的图片如何批量保存 浏览:592
女人今年流行什么短发发型图片 浏览:85
适合宝宝发型图片 浏览:668
佳速度图片怎么显示公里数 浏览:267
word中默认图片 浏览:141
手工狐狸头饰图片大全 浏览:776
导出word图片没有另存为 浏览: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