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姓氏的图腾是什么
金丝雀
Ⅱ 姓周家族的人口族谱
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昌乐县路家山子村)周氏字牌辈序:宪、振、兴、宗、树、可、锡、法、建、晓、继、永。 清朝干隆年迁入山东。
湖南衡阳蓝江周氏始迁祖彦升公,宋理宗时由江西吉水迁居衡阳南乡矮岭,派衍三房。长木甫公裔居衡阳木口、衡南石笋;次林甫公裔居衡南蓝江桥、祁阳大营驿、邵阳东观桥;三森甫公裔居祁阳马江端口、贵州毕节。彦升林甫公班行:碧添景有志 丹廷一宗家 再尚万年书 应时享荣华 鸿才克尊礼 高贤太极传 笃亲昭穆序 作述庆长绵 世代辅国政 功伟德乃彰 奉先惟思孝 丁衍愈辉昌
河南周姓族谱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牛三门村周庄)周氏字牌辈序: 机 奎 濂 树 炳 城 锡 永 松 焕 培 铭 源 本 熙 桃 钊 淮 桥 照
宁乡河坞周氏始祖层楼公,字上一,明洪武间自江西吉水泥田徙湘,开基于宁乡河坞,生三子:华甫、华福、华禄,开三大房。清雍乾年间建祠堂于河坞。族谱始修于康熙42年(1703),嘉庆元年(1796)续修,道光9年(1829)三修,同治5年(1866)四修,光绪30年(1904)五修,1931年六修,六修时人丁12573人。派语:层华世思,永陟祖亭,乾元邦正,国善庆明,励志希儒,为学之珍,文成席聘,科第先登,家尚修齐,达以治平,功垂名列,佐辅良宾,德泽远守,嵩岳聚灵,英才蔚起,式廓长增。
宁乡滩山周氏支祖鸣皋公,讳思本,字鹤九,为濂溪公九世孙,居江西吉水泥田,出为荆州教授,无心仕官,与季子玉滨公卜业于宁乡滩山。滨公生五子:佩、杲、佾、儒、傅,衍为五大宗。佩、杲衍派滩山,佾衍派狮冲,傅衍派古楼,儒衍派山底。明成化间始修族谱,清干隆9年(1744)各房分修,道光4年(1824)佾房与益阳合修,佩、杲、儒、傅四房合修,同治7年(1868)、光绪29年(1903)、1931年四房续修,1998年儒房七修。嘉庆4年(1799)建鸣皋公祠于滩山。派语:典雅思玉,德教性荣,国正天心顺,官清治绪贤,才逢光景运,勋业树鸿基,端本先敦孝,芳名奕世垂。
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广东普邑周氏字辈: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河源周氏字辈:汝南昭穆序,作述发其祥,奕世声名焕,传家福庆长,恩明联统纪,谊美植纲常,允克绍先烈,万年迪吉康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氏字辈:缵绪成德,经世安邦,家修朝献,万奕其昌。
湖南省嘉禾县周氏字辈(创修班字辈)子宗先德万,卿桂道如思,彦文天志风,尚大继开纯,有日隆贤佐,昌期应钟\灵 ,世运蔚起泰,英才绳武孙生(加粗的字辈换新字辈)<;兰桂满干坤,营乐硕儒旺,彪炳映潇湘,科技肇康庄>
湖南省嘉禾县周氏字辈(续修班字辈)子俊潮道庭高桂八道宗玄,伟孟永应启春良,胜兴土茂维方正,世代崇隆荣有\光,礼乐诗书昭国典,和平慈惠振家堂,岐阳统绪功名集,太极渊源富贵昌(加粗的字辈换新字辈)<;兰桂满干坤,营乐硕儒旺,彪炳映潇湘,科技肇康庄>
湖南益阳汾湖周氏字辈:志肇宏昭列,时旺玉堂轩,国字必尚义,言方定泽之。
湖南湘潭周氏老派语:顺良廉正纪,德重胜临卿,传名敷万国,允代
周氏图腾
振家声。旧派语:大启昌期远,宏开福祚长,诗书承世泽,忠厚迪前光。新派语:创业恩先哲,守成在后贤,谟猷贻奕叶,科第庆绵聊。
湖南资江周氏政毅族老派语:政承嗣朝,尚国允兴,邦文昌皆,显达升廷。政庄族老派语:政承嗣朝,尚国永兴,邦文昌开,世运绍述。新派语:原起均姬胄,后来锡祚膺,莲香盈宇宙,味厚合缁渑,道学渊源达,图书德泽宏,萧韶欣并奏,衽席庆同登。
沙塘周氏老派语:应添益思,永尚万世,继承宗伯,亿兆大时。新派语:与元开达,懋哲芳能,希贤克绍,美德光前,允惠嘉显,才彦瑷英,辅翼鸿骏,纲纪文明。
双贤堂周氏老班行:昌梦代玉培,锡渑以焕祖,思仲廷万大,宗启世文光。新班次:荣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自人全,谟烈由今绍,功勋藉前传,家乖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益阳周氏老派语:典雅思从,维治学文。续派:学文高尚志,习武建熏猷。新派语:德立家之本,名扬士以贤,诗书庭有训,忠厚世其传。
汝南堂周氏字辈:道启玉光嘉,在文才世美,宏学慎修为,发荣良有以。原派语:必子尚一,士孔世维,令文宗正,永思志伟。
北文堂周氏创立派行:存伯念思大,惟济显宗方,万年常镇世,国泰永安康。续立派行:英才逢景连,良士应时昌,文经聊武纬,耀祖辅朝纲,忠孝传家远,诗书衍庆长,后人资积累,历久愈荣光。
敦睦堂周氏新订派语:世兴锡本,立业敦诚,远昭祖泽,大振家声,贤能应连,忠孝余英,永聊宗谊,代会隆平。
至德堂金江周氏派行:文邦思有道,学士重才良,本化成家政,高明照国光,谦和常锡庆,敦叙自申祥,景连逢时泰,培之佑万方。
福建南安岐山衍派字辈:宝友启体,毅廷子尔,口为邦彦,可宗百世,泗枝永全,传其苗裔。
贵州岑巩:帮、家、有、道、贤、良、重、庆……
湖北麻城蕨淡山周氏字辈为:(周受六之后)
第一至五世 1受、2景、3觉、4友、5伯。五世分为老三房。其中老大房六世七坤以周易八卦命名,七世为 7文 字辈,八世取单字,九世以后为:9思、10之、11世、12承、13重。十四世为单字,自十五世起为:15志16士17仍18先19绪 20祈21希22汝23代24兴 25本26宗27延28序29定 30振31起32卜33天34行 35敦36厚37垂38芳39久 40廷41献42自43家44徵 45从46新47棉48太49衍50 再(继续前人)【再字以上共50世,以下四字凑成句法,不算派行】.
湖北麻城新店周氏字辈为:(周受七之后)道光丁亥续谱取派二十字。自第十六世起为:16楚17耀18均19铨20汝 21森22然23坦24锡25清 26林27熙28垸29钜30法 31材32炽33在34镐35深 【宣统年间至民国初,新店周氏五续宗谱,与东分蕨淡山周氏公议联合宗派,从二十一世起,另取辈派。东西两分合取二十字派为:21 东 22邦 23 传 24盛 25世 26德27大 28 自29功 30崇 31源32远 33由 34江 35右 36天 37生 38忠 39孝 40同 此后,东分西分绝大多数均未按合派之字取名,西分大多数人仍沿用五行相生字样,至七续宗谱时,又取二十字备用。为:
41世42代 43光 44先 45绪 46传 47承 48 基 49业 50雄 51忠 52良 53扬 54国 55瑞 56厚 57道 58继 59宗 60风
湖北郧县东良周氏字辈:凯 绍 兴 朝 业,荣 开 万 世 昌;茂 秀 光 泽 道,培 德 照 家 祥。
湖北汉川新农周氏字辈:文章中道国、德茂玉堂世
Ⅲ 百家姓 "周“的起源
周(zhou)【文王后裔,以国为姓】周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是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苏地区。当今周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点零二,总人口大约在2500万。姓氏排名今序009宋序005位。【楹联】军推细柳;品合爱莲.【异姓联宗】姬.王.张.杨.贾.魏.蒋.毛【发源地】:都镐(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西北)【图腾释义】周,密也,从用,从口.“周”字的原义为环绕之意,字形像水井和水渠流道.因此古时具有凿井汲水技能的周部落,将象征凿井技能的“周”字作为图腾和族徽,最终形成姓氏.【寻根溯源】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六、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七、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得姓始祖】后稷。系自黄帝.周姓的最早血缘先祖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帝轩辕氏有一曾孙名帝喾,帝喾的夫人姜尤外出游玩时,因踩了野人的脚印而怀孕,十月后生下一子。她觉得奇怪,曾几次抛弃,但孩子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姜尤于是抱回家中精心抚养,取名为“弃”,以纪念他被遗弃的经历。弃长大成人后表现出超群的才智,他让部落的人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教他们种植庄稼,开荒种田,成为远古时代最着名的农业神。虞舜见他功勋卓着,便让他担任稷官,史称“后稷”。并封他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后稷在这里发展农业,使自己的部落成为一个着名的农业部落。后稷的裔孙(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迁到陕西岐山下的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周朝被灭亡后,其宗室子孙和周朝遗民都以周为姓。由于后稷开创有功,后来便被周姓人尊称为始祖。位于陕西武功县的教稼台,就是后人为纪念这位周姓始祖而建立的。【迁徙分布】周姓的最初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秦汉时期,周 姓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秦时,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有河南叶县周姓人迁往河南平舆县。汉末,此支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的,河南周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可见,这一时期,周姓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支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着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在台湾分布: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主要分布在台北.彰化.台南.高雄等地.在台北有周氏大宗祠. 在嘉义.基隆和高雄都有苏周连姓宗亲会.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今日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 【郡望堂号】周姓郡望众多。据《广韵》所载,主要有十九个:1、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2、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3、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4、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浔阳;5、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县;6、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7、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8、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9、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西);10、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11、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12、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13、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14、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15、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16、长安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一带;17、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18、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19、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宗族特征】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家谱:目前在上海图书馆收藏周姓族谱364部,全国其它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周姓族谱861部。
Ⅳ 为什么人会有姓呢又为什么有的人的姓一样,又有的不一样呢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其他说法:
一是以祖先的族号为姓。如尧的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夏、殷、周等姓也大致如上得来。古代帝王死后,在宗庙的牌位上要写上他们的王位,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们一些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二是以国名或地名为姓。古代一些国家的居民以国名为姓,如齐、鲁、秦、晋等;有的是以居住地的地名为姓,如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城郭四边,就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诸如东门、南宫、欧阳等姓也如此得来。
三是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古代的官职有司马、司徒、帅、尉等,任这些职务的人们的后代便取这些为姓。以职务为姓的也很普遍。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等。还有陶、屠、巫、卜等。四是以动植物为姓。许多人以动植物为姓,如牛、马、龙、熊、杨、柳、柏、花等。五是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不断演变。如复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孟、姓孙,有些姓是帝王、官员、师傅赐给的,以后也就沿用下来。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给属臣赐姓,还有些是持姓人自己选取的。现在,孩子也有选取姓氏的自由,子从父姓不是法定的。
Ⅳ 周字的演变
周字演变图
“周”字结构构型不甚明了。“周”的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像四方的田地里长着植物,作图1、2;有学者认为字像方格纵横、刻画文采之形,为“雕”之初文;有学者认为“周”本义指周密。而在甲骨文中用为方国名。随后发展到了西周金文,金文中即指姬周。金文的形体在“田”下面添加了一个“口”,作图3、4、5;商、周文字中“周”均不从“用”,所谓从“用”乃始于春秋战国间的讹变。《说文》中小篆的形体来自对金文的改造,笔画长短有所变化,《说文·口部》“周,密也”。此义为雕刻细密,完备。隶书、楷书形体基本一致,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Ⅵ 周姓图腾是什么
图腾是古代氏族的族徽。周姓图腾记载了周始祖“弃”诞生的传说和“周”字最初的含义。
黄帝后人帝喾娶炎帝后裔姜嫄为妻。有一天,姜嫄在本氏族部落所在地邰郊游,见平地有巨人脚印。当她举步踏踩这串脚印时,猛觉得腹中有了胎动。胎儿出生后,姜嫄感觉儿子来历古怪,以为不祥,屡弃被救。后又差人把其子丢在冰面上欲冻致死。但天空中展翅飞翔的鲲鹏与若干小鸟却飞下来用温暖的羽毛呵护着这个孩童。其母见状,认为这孩子可能是神或神灵的使者,是上天的特别恩赐,便抱回精心抚养。因为一开始就想扔掉他,其父母便为其取名曰“弃”。弃擅长于农业耕作,夏帝尧便赐封其官位为农稷,随父姓姬氏,号后稷。
“周”字起初是一个类似“田”的象形字,表示田间阡陌和沟渠纵横,中间种植者繁密的庄稼。由于后稷是人们心目中的农神,加之其廿六世传人太王古公亶父(系周朝文王姬昌祖父、武王姬发曾祖父),率氏族南迁陕西关中岐山脚下的周原定居,继承发展以农立国的传统并修筑城邑,“田”字下面便加了一个形象四周城墙的“口”,进而演化成“周”字。
综上,周姓图腾是“鸟”和“田粟”的合文,由四个部分组成:下为救护后稷的“金鸟”;中为匍匐的“孩童”即“人”;中上为“田粟”,亦称为“鼎”;上为西岐之“山”。其含意是:由大鹏鸟保护的周人,经田粟与城郭扛鼎登山,直上苍天拜谒圣祖,以此向各氏族部落宣告周姓是祭天之氏、天子之族。这就是史册公认、世代相传的周姓图腾的主要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