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杯子创意设计的高清图片展示
大家平时肯定要用到杯子,杯子也不只是用来喝水,也非常有装饰效果。一些设计非常棒的杯子观赏来也非常好。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杯子创意设计的高清图片展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杯子创意设计的高清图片 杯子创意设计的图片展现 茶杯杯型种类
盏
1、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
事实上,从宋朝开始,盏成为喝茶的专用器具,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层面。
杯
2、压手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着名。
3、撇口杯: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这个形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上一个,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上一个,总体感觉比较自然和真实。
4、“折腰”杯: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陶潜传》。在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称。折腰杯高度大小适中,聚香,聚味,也贴合手部曲线。
下次老板请你喝茶的时候,记得要看清楚是不是折腰杯呀。
5、六方杯:任何一个喜欢收藏汝窑口杯之人,应该对六方是没有免疫力的。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来更加圆润。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
掌柜比较喜欢这种六方带点曲面的六方杯,有方有圆。
6、莲瓣杯:施以汝釉,区别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点缀的小小莲瓣,宛如新生。古朴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杯体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上着于裂纹处,形成变幻莫测、美丽绝伦的花纹。
7、斗笠杯:斗笠,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8、圆融杯: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是最好的。
这个杯子好,大肚能容。
9、方斗杯: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这个大口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但是这是物理学的原理造成,由于开口大,高度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而不是茶汤本身的圆润。从聚香和聚味的程度来说,这个杯子是最低的。
10、耳杯: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这种杯子已经很少见了,大概在古装电视剧上还能看到一些。
11、鸡缸杯: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12、爵杯: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13、高足杯: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14、鸡心杯:造型为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鸡心形,故名。 系明代产品,永乐时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两种,现均有传世品。
15、卧足杯: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16、罗汉杯: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采用纯手工拉坯制作,并独创性地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腻,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晶莹光亮、润泽饱满的水份感以及安全无毒、永不褪色的特性。因而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17、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
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这种杯子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了。
18、马蹄杯: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碗
19、高足碗: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大的叫碗,小的叫杯,瞧这字眼嚼的...
20、宫碗: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
明正德时烧制最为着名,有“正德碗”之称。图片上看不出来大小,事实上它比类似形状的杯子要大多了。
21、孔明碗: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
始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现在隔热杯的结构就是从这来的,孔明不愧是孔明。
猜你喜欢:
1. 杯子简笔画图片大全
2. 纸杯子手工制作图片大全
3. 静物杯子素描画图片作品欣赏
4. 红色礼服设计图欣赏唯美高清
5. 用杯子做的手工图片大全
❷ 花卉水彩高清图插画-“水彩”花事(9)·紫藤(附过程步骤)
水彩花卉过程图解说教程说一些废话昂:突然翻到这副画发现还有过程图,这是去年九月份画的,那会刚自学水彩不到四个月,也是乱画的小白一个。
正题:这副我用的水彩纸是国产宝虹300g,水彩笔是秋宏斋的秀意,兰蕊和蒲公英,颜料是歌文自配18色。
首先先把线稿画好,可以自己画底稿,也可以用拷贝台打稿,但是为了练好基础,大家还是自己打稿比较好。
接着我是用一支干净的笔蘸着清水把花朵打湿,然后用歌文346和744混在一起调了一个淡淡的黄色给花朵打了底色;接着用歌文095和580混色把花瓣画好,画的时候呢先用蘸着颜料的笔给花瓣尖上色,趁其颜料没干的时候用蘸着清水的笔把颜料向花心处慢慢扩散,以此类推,剩下的花瓣同样方法完成,切记注意细节问题。
接着用秀意或者蒲公英蘸着歌文312把花朵的叶子逐个完成,画叶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其细节。
花卉枝干的颜色用的是312+319,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度,当时我画的时候手抖,所以导致枝干看起来弯弯曲曲的。最底下的叶子颜色比较深,我用的是312+465混色完成。花蕊部分颜色用的是095,笔是蒲公英,上完花蕊部分颜色之后,用蒲公英蘸些580给花瓣及花蕊部分点些小点。
最后用卫生纸把花瓣部分遮挡,用笔蘸些剩下的绿色,敲打着洒在画面上。于是一幅美美的水彩花卉图就完成啦,喜欢吗?喜欢就画起来吧。
“水彩”花事(9)·紫藤(附过程步骤)要说暮春里最别致的一道风景,那一定是紫藤花,紫色花条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人临其中,仿佛走入了一个紫色梦境
昨天画的紫藤:
纸:获多福300克中粗
颜料:吴竹24色
以下是过程:
简单线稿。
耍水之后几个地方需要铺色。
用紫,深紫,黄色晕染。
我没有裱纸所以纸有点卷,不过没关系画好后等它干透后用书本压一下。不怕麻烦的小伙伴可以裱一下纸。
用淡紫和紫色画花朵,注意要有层次感深浅感的变化。
花朵中心用黄色点缀出。
完善花朵纹理等细节。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飘舞的花瓣和右侧的花。
开始画枝叶。叶子要深绿浅绿有变化,不要用同一种颜色画不然会显得死板。
画出叶子纹理,用敲打笔的方法撒上紫色颜料。
完工。
美景易逝,画画是保留美景的一种方式,照片亦是。附上几张我和紫藤的合影,这是一个玫瑰园,本来是想去拍玫瑰的,然而玫瑰仍含羞待放,紫藤却意外上镜,遇上这一片紫藤,可以说是今春中最美的一场邂逅了~
我的其他水彩花卉系列文章:
水彩·花事·葡萄风信子
水彩·花事·芍药(有教程步骤)
水彩·花事·木兰(有过程)
水彩·花事·莲(有步骤)
????????韩国水彩画家——Yang_on_uiYangWonHui,韩国画家。这组关于花卉的水彩画作,清新唯美的风格,细腻丰富的色彩,让人看了心情大好
来自韩国的插画师YangWonHui,擅长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花卉植物,喜欢将花与花瓶结合,构图完美,将物体的质感表现得很到位
花卉是水彩初学者比较偏爱的绘画对象,更是许多水彩画师们爱不释手的创作题材,YangWonHui画笔下的花卉靓丽多彩,用色细腻丰富,充满生机
YangWonHui不仅爱花,更喜欢各式各样的容器,陶罐、玻璃瓶或是田园风的竹篮,在他的画笔下与花朵相映成趣
花朵旁放一些水果,隔着屏幕仿佛都能感受到花香与水果的香甜,令人陶醉其间
她画的花注意以瓶花为主,完美的构图,表达很到位的物体质感
她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西洋画专业,擅长水彩画,题材多以水彩花卉为主,她的作品曾取得第十七届韩国水彩画协会大奖赛最高奖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多次在画廊及美术馆举办个展,她的作品也多次参加韩国义王美术协会展、韩国水彩画协会展、韩国现代美术动向展、中韩水彩交流展、韩国美术庆典外团体赛等
她曾任大韩民国美术大展评委,韩国水彩画招募大赛运营及评委,牡丹现代美术展审查委员,罗惠锡美术展运营委员,护国美术展评委,仁川美术展评委
她现任韩国水彩画协会监事,韩国美协义王支部监事
她水彩作品别出心裁的构图与构思,清新唯美的画面风格,淡雅细腻的色彩构成,变化多姿的形式美感,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她的水彩画作品,特别是水彩花卉作品以其浪漫甜蜜与清新,色彩柔媚与靓丽的风格,深受水彩爱好者,水彩艺术家及水彩艺术收藏者,特别是女性水彩艺术家及女性水彩艺术收藏者的钟情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