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关画家龙瑞的小故事
龙瑞,1946年生于成都,长在北京。笔名大龙、蜀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改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中国国家画院,龙瑞任院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美术组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山水画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山水画应该纳入到中国的文化体系上进行解读。在山水画的学术体系上或者说中国的文化体系上,它应该叫做画学,它与书学、诗学、经学、医学、武学等,都是构成中国学问的很主要的门类。而我们已经很自然地把我们中国传统的学问轻而易举地纳入到西方教育体系、学科建构之中,脱离了山水画应有的教学方式。这对当前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现在山水画发展非常迅猛,从事山水画创作的人非常多,但我们会发现,当代山水画作品的艺术感召力,它的味道、趣味,已经大不如从前了,特别是在一些展览中,山水画的艺术魅力丧失了。
‘贰’ 龙瑞山水画多少钱一尺
龙瑞,1946年生于成都,长在 北京。笔名大龙、蜀人。 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 李可染先生;毕业后于 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 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改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中国国家画院,龙瑞任院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 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美术组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龙瑞 2013年作 估价:400-600万 成交价:747.5万 2013-12-07
龙瑞庚寅(2010年)估价:120-200万 成交价:678.5万 2014-05-20
龙瑞 2013年作 估价:350-450万 成交价:655.5万 2013-06-01
龙瑞 2012年作 估价:180-280万 成交价:336万 2014-06-14
龙瑞 1998年作 估价:180-300万 成交价:322万 2014-06-03
龙瑞 2013年作 估价:50-80万 成交价:227.7万 2014-05-24
龙瑞 2012年作 估价:80-100万 成交价:201.25万 2013-06-06
龙瑞是从师承李可染艺术步入山水画坛的,他懂得写生的重要性,也掌握了很好的造型技巧。在80年代中期创新思潮的推动下,他用构成法创作的山水画,反映了他努力摆脱写生山水图式、大胆探索新法的尝试,作品得到人们的认可与积极评价。但从90年代初开始,他的艺术创作却逐渐发生变化,其动因是受当时文化界“复归传统”大思潮的影响。在这一思潮中,承继和发扬文人画传统笔墨精神的黄宾虹,理所当然地受到美术评论界和山水画界创作的转型正是从学习和研究黄宾虹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开始的。他深入探究笔墨的内在精神,领会传统文人画的真谛,尤其对山水画“游于艺”的审美李翔颇有感悟。他的山水画从笔墨到图式,全面向黄式画风复归,在题材、立意、构思和笔墨语言上,更为自由、随意和率性,其旨意是他自己一再表述的“贴近文脉,正本清源”。所谓文脉,我理解为是传统山水画的写意精神;所谓正本清源,即用传统山水画“以心观物”取代“以物观物”的方法。
‘叁’ 龙瑞的社会评价
回味意味着另一种跨越
文/尚辉
龙瑞是当代中国画坛中试图从现代性回归传统性,在当代文化语境里增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位代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中国画“穷途末路”论而展开的中国画大讨论,的确唤醒了一代中国画家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变革意识。在这种变革中,不仅有一批画家转向实验水墨,把水墨媒材作为现代绘画的中国符号予以观念性的重组,而且,也有一批画家从中国画内部改变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将超现实时空的幻象、抽象形式的结构和潜意识的直觉融入中国画,从而把传统中国画那种农耕文明时代的视觉经验改变为以城市化视觉体验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的视觉方式。许多画家在改变日常视觉经验的同时,也相对增强了画面内在结构的提纯与放大。以追求视觉形式的个性化为主的图式个性,成为中国画家追求现代性审美趣味的重要价值判断。其时,作为中国画研究院的专业画家,龙瑞身处于中国画创作研究的中心而深刻地感受了中国画正在酝酿的一种历史巨变。在某种意义上,龙瑞是从中国画内部推动这种历史巨变的践行者与带头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他的山水画的图式个性非常鲜明地凸显于中国画坛。他改变了山水画所呈现的自然时空框架,不再以山川的烟云变幻作为笔墨的表现意趣,而是寻找隐藏在山川之中的各种方形结构,以这种抽象形式与山川自然形象的巧妙结合,展示城市文化观照自然而形成的独特的审美意象。
龙瑞的这种具有城市文化特征的图式山水,在上世纪90年代引起了画坛的广泛关注;他在中国山水画方面具有示范性的现代性探索,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画界的学术地位。与他同时崛起的以图式个性探索为现代性标志的一些画家,直到今天依然在坚守着这条现代性道路而深入行进。和这些画家不同,龙瑞却在上世纪90年代末再度孕育了一次蜕变。很显然,在自然山川与抽象形式的结合中,每位艺术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经历与人生体验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案,但不论哪种方案,其症结往往都在于很难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自然而然地融合到图式结构中。也即,当代中国画家对于形式的敏感性往往都大于笔墨的敏感性,加之笔墨功底的浅薄,致使这种现代性和中国画的传统文脉产生了断裂。这或许是龙瑞在进行中国画现代性探索的过程中最感困惑的地方,也是当时进行中国画现代性探索形成的通病。这种困惑,无疑也成为龙瑞再度变法、调整探寻路线的关键。
“笔墨”再次闯入了对此感到困惑的探索中国画现代性的画家视野。因为,中国画的“现代性”如果仅仅落脚于视觉形式,那么无疑也就消解了中国画自我生存的价值。或者,也可以说,中国画的“现代性”是必须以中国画的“笔墨”为根基、为前提的。“图式个性”只有与“笔墨个性”的有机结合,才能显示中国画“现代性”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基于这种认识,龙瑞提出了“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的学术主张。显然,这个主张是在中国画获得现代性发展之后而提出的具有当下性的学术命题,它针对的是当时中国画因强化现代艺术语言与观念而弱化了传统艺术精神的普遍现象。龙瑞的这一主张,不仅清理的是当时中国画流行的“幻象”、“直觉”与“结构”的现代性探索,而且清理的是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兴起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写生山水”。而20世纪没有受到这两种艺术思潮影响的黄宾虹的山水画理念,则成为他“正”中国画之路的“本”和“贴”中国画学之“脉”的典范。他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中国山水画巅峰的黄宾虹的艺术世界找到了回归的“本源”。
因而,在龙瑞提出“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的学术主张的同时,他自己的山水画也转向了黄宾虹山水画的体悟与修炼。或许是宾虹山水强大的艺术魔力,龙瑞逐渐从外在的形式个性转向内蕴丰厚的笔墨个性,那种抽象构成竟然在他以后的山水画探索里逐渐淡出乃至完全隐退,代之的则是对传统山水画那种虚中见实、枯中见膏、粗中见秀的笔墨个性的追求。从上世纪末到新世纪00年代,他的山水画几乎在零的图式个性中追求中国画这种“至清”、“至纯”、“至绝”的笔墨境界,从勾皴渲染这种在当代几乎是泛书法化的大众笔墨样式到不加渲染、纯以枯湿浓淡的笔墨交错、笔墨透叠和笔墨积沉而形成的以笔见墨、以淡见韵、以无见有的笔墨意蕴,他从自己的创作实践成就了当代中国画坛的传统典范,联结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断裂。
试图从对黄宾虹的追摹中增强当代中国画笔意墨蕴的龙瑞山水,当然不是以求“变”体现他的艺术追求,而是在“不变”之中获得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与文化品质。他从黄宾虹山水画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如何将西学的“线”与“面”转化为中学的“笔”与“墨”,又将传统的“笔”与“墨”溶铸在一起而达到难以剥离拆分的骨肉密合、血肉相融。在他的山水作品中,模糊了以“线”作“骨”、以“墨”作“肉”的功能分层,而完全以“用笔”解决山石茂林的团块形象的呈现。在笔墨之中,又以枯笔浓墨和湿笔淡墨的交错混融追求画面内的笔墨关系,由此形成既苍茫浑朴又润泽华滋的笔墨境界。他并不像黄宾虹晚年那样陶醉于“宿墨”与“焦墨”的胶着与疏离,以此体现苦拙苍辣、天荒地老的境界,而是在“湿”与“枯”的纷披之中显现浓重之内的透脱、苍茫之里的秀润,以此呈现郁然深秀、浑朴厚拙的笔墨意味。相较于宾虹,龙瑞的画面尺幅较大,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笔墨的密度,强化了整体的结构,但总体上仍以笔墨的相互裹含、相互交错铺陈形态,特别是那些超宽巨幅的山水,仍以画面整体的气势、灵动流畅的气韵和沉静散淡的用笔而营构天地,充盈其间。这是和宾虹老山水不尽相同的自家面目,也是龙瑞作为当代画家在承传宾虹老笔墨山水时必然显示出来的某种时代个性。
龙瑞在当代中国画坛中提出的“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的学术主张和他自己对于黄宾虹山水画的创作研究,不仅掀起了世纪之交全国范围的“黄宾虹热”,而且重新确立了中国画以笔墨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在他的影响下,当代中国画坛汇聚了一批追摹黄宾虹山水样式的青年画家,他们执着“笔墨不随时代”的艺术理念而开始了对于传统文脉的回溯与复兴,从而在新世纪之初形成了和百年前“革‘王画’命”完全相反的艺术运动。虽然美术界对于“贴近文脉”“正本清源”的学术主张和“黄宾虹热”一直存在褒贬不一的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对中国画传统笔墨的体认,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促进中国美术走自主发展的战略抉择上无疑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从这个角度看,作为“黄宾虹热”的始作俑者,龙瑞不仅独具慧眼,而且是从中国文化自主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时代课题。
出生于1946年的龙瑞,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和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他是新中国培养、新时期造就的一位中国画家,他的艺术成长与艺术锤炼莫不得益于新中国文艺思想的洗礼。作为李可染的弟子,他曾起步于“写生山水”而为传统山水画注入现实主义的审美因素;作为新时期造就的一位中国画家,他从“写生山水”转向“构成山水”的研究与突破,为传统绘画注入了现代主义的审美情趣。但也恰恰在“构成山水”的现代性研究中,他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与断裂,而在文化精神上对于黄宾虹的邂逅,才真正形成他个人艺术探索中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而将他对于艺术现代性的理解转入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之中。其实,笔墨语言的自立是和抽象构成等同的一个现代性美学概念。这种现代性,都强调了艺术独立于再现审美对象之外,对于主体精神自觉、自主的追寻与凸显的独特审美价值和意义。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偏重于媒介审美的探索,一个注重形式规律的发现。因而,也可以说,龙瑞在当代语境中对于纯粹笔墨精神的倡导与实践,是另一种方式的现代性表述。只不过这种现代性是对“写生山水”——现实主义新传统的一种调整与反拨,是对“构成山水”——西式现代主义新探索的一种民族化的转换与深化。笔者以为,“贴近文脉”“正本清源”对龙瑞而言,仍然只是他艺术探索不断前行的一个过程。一个充满文化自信与自觉的集大成者,必定会在借鉴与回归中完成新的跨越。
龙瑞是从师承李可染艺术步入山水画坛的,他懂得写生的重要性,也掌握了很好的造型技巧。在80年代中期创新思潮的推动下,他用构成法创作的山水画,反映了他努力摆脱写生山水图式、大胆探索新法的尝试,作品得到人们的认可与积极评价。但从90年代初开始,他的艺术创作却逐渐发生变化,其动因是受当时文化界“复归传统”大思潮的影响。在这一思潮中,承继和发扬文人画传统笔墨精神的黄宾虹,理所当然地受到美术评论界和山水画界创作的转型正是从学习和研究黄宾虹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开始的。他深入探究笔墨的内在精神,领会传统文人画的真谛,尤其对山水画“游于艺”的审美李翔颇有感悟。他的山水画从笔墨到图式,全面向黄式画风复归,在题材、立意、构思和笔墨语言上,更为自由、随意和率性,其旨意是他自己一再表述的“贴近文脉,正本清源”。所谓文脉,我理解为是传统山水画的写意精神;所谓正本清源,即用传统山水画“以心观物”取代“以物观物”的方法。 ——邵大箴
‘肆’ 这个画是谁画的,印章是什么内容
作者是“徐雪城”。
徐雪城,职业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坦博艺苑展览中心专职画家;新华社新华画院特聘画家;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石涛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壶口画院副院长;中原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国美协分会会员;翁同龢纪念馆特邀研究员;菱花馆艺文社理事;系张大千再传弟子。
1962年生于素有书画之乡的常熟,自幼受虞山画派的熏陶,擅长山水,兼人物、花鸟、诗词,磕曹大铁(张大千高足,诗、书、画家、鉴藏家)门下习画,上窥董巨,兼长明末四高僧笔意,受益匪浅,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能沉潜下心,不为功利所惑,在书画方面已卓有成就,特别是山水画,不论传统的吴门派、华亭派、篓东派、虞山派,信手挥洒,形神毕肖,以及现代山水中各种技法,各种片幅乃至巨幛都能笔随心转,收放自如。其作品不断的被国内外个人、团体及单位部门收藏及拍卖,并载入“中国画家”、“荣宝斋”等几十部画册及报刊,多次出版个人作品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江苏电视台等很多媒体均有报道。
‘伍’ 近代最最着名的山水画大家有哪些
1、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他工笔画到顶,写意画达峰,工写结合成为大师。为中国画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出版有《齐白石画册》多种。
2、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3、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是我国现其代杰出、着名的画家、教育家、现代绘画艺术大师。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着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4、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祖籍江西新余,生于南昌。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传世作品有与着名画家关山月合作、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柳下闻吟图》等。他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
5、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陆’ 中国古典山水画名家共有谁
董源、范宽、李成、徐熙、沈周等。
1、董源
董源 (934-约 962年 ),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国主李璟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2、范宽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
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3、李成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青州),故又称李营丘。
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
画寒林创“蟹爪”法。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存世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
4、徐熙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
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5、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着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柒’ 当代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有谁
1、张仃
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着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捌’ 中国的山水画名家有哪些
1、龙瑞
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改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中国国家画院,龙瑞任院长。
‘玖’ 山水画着名作家是谁
1、白云乡
1956年生,河北馆陶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留校任教。擅长山水画,所作太行大坡系列作品,注重山水精神的营构与表现,画风庄重严谨、朴厚雄浑。作品《铜墙铁壁》入选(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被评为优秀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选为中国美术馆优秀藏品赴日本展出。
山东临邑人,后迁居东北,民革党员,别名雨鬼,独创北派山水画技法。擅长中国画、版画。被誉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第一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拾’ 龙瑞的人生履历
1986年赴香港参加“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画展”,其部分作品为包玉刚先生收藏。
1987年参加日本“现代水墨画美术展”获优秀奖。1987年,于中国国家画院组织“中国画研究会”。
1987年,于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中国山水画展”。
1987年于美国纽约赫夫纳画廊举办“龙瑞水墨画展”,并获美国俄克拉赫马州荣誉市民证书。
1988年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由中国文化部组织的“现代中国画展”。
1989年于台湾举办“龙瑞水墨画展”。
1990年随中国画家代表团赴泰国参加“中国当代美术家十五人展”。
1991年赴韩国汉城国家艺术殿堂举办“中国画代表作家展”。
1992年应曼德国际登纳基金会邀请,赴德国柏林皇宫举办“中国现代水墨展”。
1993年赴台湾台中美术馆参加“现代水墨画展”及学术研讨会,送展作品为台中美术馆收藏。
1994年-1995年策划并参加“张力的实验——表现性水墨画展”。
1996年为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组织全国知名山水画家赴井冈山写生,创作并举办“井冈山大型山水画展”,于北京、南昌、珠海等地巡展。
1996年——1997年两次访问意大利及西班牙,并举办“现代中国画展”。
1997年参加“新文人画展”。
1998年参加“河山画会第四国展”,“98中国山水画展”,“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1999年参加“世纪末中国画着名画家二十一人画展”。
2000年参加“锦绣中华万里行——漓江篇画展”。2001年参加“锦绣中华万里行——太行篇画展”,参加“聚集西部”画展。
2002年参加“二OO二年全国中国画展”。
2003年参加“北京国际双年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2012年4月26日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山水家园——龙瑞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2年12月22日在北京睿画廊举办“龙瑞山水画新作展”。
2013年4月8日在石家庄怡文雅轩美术馆举办“龙瑞山水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