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这个青花瓷盘,谁认识,有没有懂的呀(附图)
图片有点小了,看的不是很清楚~
但是很明显,这个青花瓷盘的描绘不是很细腻,大部分是利用深浅色变化、远近景的立体感,加上所描绘的内容意境,看起来比较有感觉。
可能是背景问题,釉色不明显。
还有,背面什么字啊,我不清楚。
总之,这个瓷盘可以做装饰。感觉不错。要把他的艺术特点展现出来,还是很好的作品。
中国紫砂网-青花釉色
⑵ 青花瓷常见花纹介绍
青花瓷花瓶花纹特点一是上色力很强,颜色鲜艳稳定;二是花永久不褪色;三是花纹很丰富,干净优雅,与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四安全不含重金属有毒元素;五是适合多种装饰,小到餐具,大到花瓶。最重要的是,花纹用笔流利、错落有致。如山水画,仅仅几笔,着色不多,却可以把大自然的优美宁静描绘得栩栩如生。--引自网络
青花瓷表面的图案看似简单,实则深沉,简约而不简单。没有经过过于人工思考的痕迹,落笔之处及其自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大自然的风光。寥寥几笔轻描淡写,就能够展现出生动形象的人物,能够刻画出人物动作的细节之处。青花瓷的各种花纹图案和青花瓷本身相辅相成的作用,青花瓷釉白的颜色突出了青花瓷花纹纹路清晰,青花瓷纹路点缀出青花瓷本身洁白的特点。
青花瓷花瓶花纹各式各样。在青花瓷的流传过程当中各个时代都加入了自己的东西,青花瓷不断发展壮大,表面纹路也有很多不同类型,代表了各自时代对于青花瓷的理解。青花瓷花瓶的花纹上会有一点黑色斑点。
这并不是青花瓷的缺点,而是青花瓷图案原材料极其特殊。这种青料有高铁低锰,在炉火烘烤之下呈现出宝蓝色花纹,宝蓝色当中会夹杂些许黑色,虽然看上去不是十分完美,但是这种缺憾恰恰彰显了青花瓷的独特特点,增添了自己几分自然特色。
⑶ 如何辨别手绘青花瓷
辨别手绘青花瓷的方法如下:
1、画面规整度:如果是贴花瓷(非手绘青花瓷),是会在对称或相同的图案上基本保持一致、规整的,拿出两个用同款贴花纸制作的器物,纹饰图案也是会一模一样,但如果是手绘青花瓷,是画不出完全相同的图案的;
2、画面清晰度,线条匀称度:贴花瓷一般画面不太清晰且呆板,线条模糊但均匀,尤其是线条的颜色没有变化,深浅浓淡一样,但是手绘青花瓷都会有深浅不一的线条,画面也更为清晰生动。
3、纹饰图案:如果是贴画瓷,是需要绕一圈才能形成,所以两边相合处会有一条合共线,往往会出现叠交、错位、接头缺口等情况,手绘青花瓷的纹饰图案是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4、颜色:贴画瓷的颜色有时候会有缺色的情况,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分青花颜料导致,像被虫咬过;
5、工业特质:贴花是工业化的产品,必然具备一些工业特征,用贴画瓷贴上去的话,使用放大镜看画面会看到像素点;而手绘瓷直接用笔描绘填涂就不会有像素点。
⑷ 我家有一个青花瓷,年代大概是清朝中期的,但是具体价格不知道是多少这有图片,请哪位高人指点一下
清代中期的价格在5-10万间,但请确定真伪
⑸ 真正的青花瓷是什么样的
通过老化与裂变看年代,甄别唐代的釉下彩,本身就像是欣赏一幅唐代的历史诗画。唐代青花瓷的发色有些已经是很纯正的了,虽然画工过于简单些,但用笔设色不低于现代的水平。据记载和专家论述,唐代中早期就有青白釉了,但解释青釉、青白釉总是含糊其辞。其科学解释应该是:白釉的含铁量在0.63%-1%之间。在唐代只讲白瓷或青瓷,没有青白瓷一说,这就给后人带来模糊的认识,影响了对陶瓷的研究。对高古瓷的研究要从胎和釉两方面进行,不能只考虑造型或纹饰,主要研究胎釉的老化与裂变的特征、特性、规律,如果发现釉下有钴做原料的蓝彩,就能确定是唐代的青花瓷。确定了年代再进行纹饰、彩绘的研究,也不能凭纹饰、彩绘和造型去判定年代,因为纹饰、彩绘和造型可以仿画仿造,而胎釉之间的老化与裂变到目前为止,还很难造假,能工巧匠也做不出来,这一点就让造假者过不了关。 掌握了这关键的一点,你对高古瓷与现代仿品的根本区别,心里就有底了,高低也就见分晓了
⑹ 素描青花瓷瓶图片
图片多、难度大,有民风、有水平的选题;附图见后文:
素描,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⑺ 青花瓷图片
这样的吧
⑻ 最早的元青花什么样(图)
最早的元青花如图
最早的元青花为影青釉,又称青白釉,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闪青蓝,温润中略显淡蓝,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微显不同。
元期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元期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
(8)清花瓷图片简单点扩展阅读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断制作,大多数是为三接四部,即:颈部、腹部、底部、成型后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艺。采用湿胎接法,多见器物接口挤出胎泥,也有规整合缝接口严密,不见胎泥外液。
为了保证接口的牢固性,器内挤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显凸痕。器物内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内防渗漏刷釉或简单荡釉。足墙多数较矮,内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垫烧留下大小黑斑点。小件器还有垫烧留下细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见到古人浸釉时,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头印迹。
⑼ 元代的青花瓷有什么艺术特点和不同的地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等,是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开始兴起是从唐朝开始,一直到了明朝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青花瓷质地较为细腻、图案款式种类比较繁多,以制作精美、发色鲜艳而着称。青花瓷的特点有色彩鲜艳,用不褪色,就算是烧制完成之后色彩鲜艳统一,没有色差,不会变色。并且它是非常耐高温、性质稳定的,青花瓷的泥胚、颜料和釉都是在1300多度左右烧制而成的。
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国历代对吉祥图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鉴。表现在中国历代瓷器的吉祥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清朝的纹饰,更为丰富多彩,纹必寓意,意必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