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蓝印花布的详细资料
一、工艺简介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二、工艺操作具体操作: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钟后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一般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再将其拿出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因为是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浆不免会有裂纹,形成了手工蓝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纹,而现在的机印花布或没有采用传统的技艺的蓝印花布则蓝白分明,毫无手工的痕迹,因此对传统技艺的保护迫在眉睫!蓝印花布的图案吉祥喜庆、为近世三百年来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三、工艺分类蓝印花布一般可分为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形式。蓝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块花版印花,构成纹样的斑点互不连接,例如:梅、兰、竹、菊。白地蓝花布的制作方法,常用两块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盖版”。盖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连接点和需留白地之处遮盖起来,更清楚地衬托出蓝色花纹。另一种印制白地蓝花的方法,是以一块单独的印花版衬以网状物,花版的纹样无需每处连接,刻好后用胶和漆将花版粘牢在大面积的网状物衬底上,然后再刮印浆料。有的蓝印花布还是双面的,这就需要在正面刮浆干透后,利用拷贝桌在反面对准正面纹样再刮浆一次,这样染后就可得到双面的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编辑本段]四、历史演变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药斑布已普遍流行于民间,所以《古今图书集成》物产考曰:“药斑布俗名浇花布,今所在皆有之。”《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染布,曰小缸青。”
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明清一代的作品。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因此,染坊业一度成为地方上的显业。史载宋元之际桐乡蓝印花布极为繁荣,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其中,石门(古称玉溪)的“丰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时成为行业中的翘楚。所制“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久负盛名。 [编辑本段]五、题材内容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间的传统习俗上,蓝印花布占有相当位置。以前,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的治理家政能力。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必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可见在当时蓝印花布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编辑本段]六、来历传说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编辑本段]七、南通蓝印花布江苏南通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临黄海,南倚长江,气候温宜,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素有“崇川福地”之称。南通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在此融汇,形成了江海平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南通人民创造并发展了丰富多彩、名噪四方的民间工艺。诸如扎染、彩锦绣、哨口风筝(板鹞)、木版印画、工艺葫芦等。
南通蓝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由吴元新创办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已被列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由他负责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也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这些荣誉称号 与吴元新30多年来默默的在蓝印花布领域不断研究,坚持将传统传承了下来是分不开的.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会,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
八、余西镇染坊园乃蓝印花布发祥地。
元末明初,余西场先民为避兵火,携家谱、典籍举族自江南群体迁来,夹雄厚财力,同时,也带来篮印花布传统工艺。城南染坊园蓝印花布染坊最多。
解放后,余西镇区,主要蓝印花布染坊有:王子标染坊,季长春染坊,冯家染坊,衙门口染坊。公私合营时,季长春染坊合营至南通城;冯家染坊合红营至余西区二甲镇,该企业体制几度变迁延续至今,蓝印花布工艺也从余西古镇传至余西区二甲镇,再在南通市名扬海内外。
余西古镇正在参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贰’ 板蓝根主要原料是什么做成的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有报道板蓝根口服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或引起溶血反应;其注射液可致过敏反应,如引起荨麻疹、多形性红斑、过敏性皮炎、多发性肉芽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应引起注意。
(2)板蓝根做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扁桃体有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板蓝根
‘叁’ 板蓝根的做法大全,板蓝根怎么做好吃
主料
板蓝根
30g
大青叶
15g
辅料
蜜枣
适量
步骤
1.把所有材料准备好。
2.把所有材料放进滤网中,用清水冲洗一下,洗去灰尘。
3.倒入砂锅或陶瓷锅中,加入适量温水,泡浸20分钟。
4.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熄火。
5.继续泡浸至温热,倒出即可饮用。
6.要在温热的时候喝,效果会更显着。
7.做法简单,却特有效果。
8.非常有用的饮料,在流感盛行的时候,可是医生首推的流感预防饮料。
‘肆’ 板蓝根与太平天国,究竟有何关系
一想到板蓝根,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板蓝根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人们咳嗽发热。在13年的非典中,有许多的人因为恐慌还出现了将板蓝根卖断货的事情。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板蓝根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关系。这太平天国后面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了,一个小小的染布竟然与太平天国都能有关系,让我们开了眼界。
‘伍’ 板蓝根有哪些妙用
板蓝根这种中药主要是帮助我们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对于预防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有着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季节变换的时候,提前服用一些板蓝根颗粒,来帮助我们预防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比如说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在马上接近冬季的时候,喝一段时间的板蓝根颗粒,这样的话确实可以有效的帮助我提高对于感冒的抵抗能力,那个时候我记得只要是喝了这种东西的话,我感冒的几率就会非常低,而且据说这种中药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如果不想通过这种方法来预防感冒的话,我们也可以试着以下几个方法:
3、注意增减衣物
最后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来为自己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季节频繁变换的时候,我们应该经常观察天气的情况,在出门之前为自己多加一些衣服,当然,如果在某些恶劣天气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给自己戴上口罩或围脖。
‘陆’ 板蓝根的叶子能做成染料吗
板蓝根是不能制作染料的,你说的那是菘蓝、蓼蓝或者马蓝的植物的叶子,制作的染料叫做靛蓝、或者蓝靛,是少数民族地区蜡染、扎染的主要染料。
板蓝根分为南板蓝根和北板蓝根,其中南板蓝根是爵床科的马蓝,被板蓝根为十字花科的菘蓝。虽然蓼科的蓼蓝的根子并不是板蓝根,但是蓼蓝确是民间最常用的制靛植物。此外还有豆科的木蓝也能制作靛蓝,它的根子同样不是板蓝根。
具体的制作方法,很难在这里给你轻松解答,就是说了,你也未必能够真正掌握。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制靛的方法有详尽描述,现代制靛方法并未超出此书内容:凡造淀,叶者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
‘柒’ 用板蓝根染料扎染的衣服为什么会变绿
化学反应会变绿的。
‘捌’ 古代如何用菘蓝做染料
古代采用菘蓝主要是用直接浸揉染色和还原染色方法来染色。
菘蓝又名茶蓝、北板蓝根等。除了广为人知的感冒药,它的叶子还可萃取蓝色染料;种子也可榨工业用油。
古代用菘蓝做染料在秦汉以前主要以浸揉直接染色:将蓝叶与织物一通揉搓,或将蓝汁揉出再以织物浸泡,辅以草木灰浸染。
汉以后逐渐发展出还原染色技术,先将菘蓝放到坑里,加水过滤,然后放到容器里再加入石灰,快速搅拌,与空气反应,氧化成为靛蓝,最后沉淀去水,剩下的泥状靛蓝即可用于染色了。
其实其原理用现代方法解释如下:
首先,要把这些植物放入水中浸泡。因为可溶于水,靛苷会从细胞中缓慢地释放出来,同时靛苷上的糖基会被逐渐水解,留下单独的3-羟基吲哚。而那些被释放出来的糖会被微生物转化成乳酸,逐步提高发酵池的酸度,进而促使更多的3-羟基吲哚从糖的怀抱中挣脱出来。
当靛苷水解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再用石灰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促使3-羟基吲哚被氧化为3-吲哚酮,此时,刚刚独立没多久的吲哚基团将再度走向联合,两个分子的3-吲哚酮会发生缩合反应,形成靛蓝:一种蓝色的沉淀物。
但如果要使用这些染料的话,并不是简单地把沉淀好的靛蓝涂抹到衣物上那么简单,而是必须利用米泔水,酒糟等原料对它进行进行再次发酵。再这样得条件下,靛蓝会发生还原反应,变成无色的靛白。但是和靛蓝一样,靛白还是很难溶解在水中,于是,要再次用到石灰与靛白发生反应,让后者变成可以溶解在水中的靛白盐——直到此时,染色剂才算是真正做好。把需要染色的衣物放在准备好的染色剂中,等靛白充分地进入纤维就可以拿去晾晒了。在晾晒过程中,靛白再次被氧化,变回靛蓝,织物也就如此被赋予了稳重的蓝色。
‘玖’ 扎染图案有哪些
扎染图案有:
1、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属多年生草本,开粉色小花;
(9)板蓝根做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染用的布料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质地柔软。先由民间美术设计人员根据民间传统和市场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创作,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蜡纸在生白布上印下设计好的图案,再由妇女将布领去,用细致的手工按图案缝上,再送到扎染厂或各家染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