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在快去世时要穿上寿衣,“穿寿衣”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一般情况下,着寿衣的顺序是:
着寿袜—— 两人各着一只。
着寿裤——
(1)、上手左手从裤口伸至裤腰,右手捏住裤腰,如有腰带一并捏住,下手则反之。
(2)、两人退于遗体脚踝处,上手人员至手抬起遗体左脚,配合自己右手,抓住腰带,将寿裤穿进,下手人员相同动作同时进行。然后两人配合,同时拎起遗体,把寿裤穿至遗体腰际。
系腰带由下手为遗体系腰带。
着上衣——
(1)、先把套好的衣服正面平铺于遗体身上,上手人员先将左手从袖口伸进袖管,握住遗体左手,右手捏住衣领,顺式穿入。
(2)、下手人员左手托起遗体后头颈,右手抓住遗体下颚以下部位,两手配合将遗体抬起,上手随即将上衣甩向右侧后,将遗体向自己方向侧翻。(3)、下手将遗体右手臂套入袖管。然后,两人同时将上衣拉平。
着寿鞋—— 两人各着一只,关键注意区分好左、右鞋。
整理—— 更衣的最后一步是整体整理,包括系扣、整理头发、戴帽等。更衣结束后,遗体接运工需再次核对一遍各种单据,确认所着衣服与顾客要求是否一致。
❷ 老年人过寿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和款式
一般都穿红色,如果是女的也可以使蓝色或者黑色,但一定要带一点红色,如果是红色的传统装(唐装)就更好。表示红红火火。
过寿服装
在中国的各种礼仪中,祝寿也是一件大事。礼服的面料多用团花褐缎,织有寿字纹样或猫蝶图案,也有的老寿星穿着织有“五福捧寿”、“福寿同春”等图案的礼服,以祝福长寿。出嫁的女儿要回来祝寿,送上衣料、自己亲手制作的鞋和其他礼品。俗称“做寿”或“过生日”。
衣服上的图案一般为蝙蝠(与“福”同意)、如意(象征吉祥如意)、牡丹(团团圆圆)等,团数量为五、七、九的倍数。
祝寿
祝贺贺寿做寿或过寿,是我国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一般指晚辈对长辈或亲友之间的敬重之举,在古代指在老人过生日时为他祝贺,现代已发展成庆祝生日、逢十之年或本命年的活动。或设寿庆宴席、或敬献书画艺术品等等,祝愿人长寿。
祝寿准备
寿庆柬帖寿堂布置庆祝生日所应用的柬帖。寿庆柬帖与其他喜庆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的,不能自己具名。具体说明如下:
(一)子孙具名例一:为子孙具名的寿庆请帖。父寿用"家严"或"家父"字样,母寿用"家慈"或"家母"字样,双寿则用"家严"和"家慈"字样并列。兄弟众多的,可由长子或推兄弟中对外最有声誉的代表具名,数代同堂者也可用"率子孙鞠躬"字样,不必全体连署。
(二)亲友具名例二:为亲友具名的寿庆请帖,多半适用于在政治上或社会上较有声望的人士,下面应列出亲友代表的姓名。
(三)祝寿请帖
(四)双寿请帖 寿堂的布置
古时候布置寿堂,一般正厅墙壁中间,男寿悬挂南极仙翁,女寿悬挂瑶池王母;或悬挂八仙庆寿图、三星图等象征高寿之画轴;或以金纸剪贴大"寿"字挂于礼堂正中,正中设礼桌,礼桌上陈设寿桃、寿糕、寿面、香花、水果等。地上置红色拜垫,以备后辈行礼。
总而言之,祝寿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了每一个人的祝福之心,和过寿人对祝寿之人的感激之情。
祝寿仪式
祝寿无一定的仪式,古时通常晚辈宾客,仅向寿堂行三鞠躬礼,寿星可定时出堂受贺;其余时间则由子侄辈在礼堂答礼。新式寿诞,常在宴会之前,由寿星分切蛋糕饷客。寿庆的招待:庆祝寿诞,一般都是经济较富余者方能进行,所以在招待上比较讲究。古时在寿诞前夕,就开始宴请至亲好友,称为"暖寿";中午为面席,取其"长寿"口彩;晚间为大宴。次日,尚有宴席,以谢执事。
寿庆宴席,有两项内容似乎是必不可免的:一是要由寿翁(寿婆)吹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然后分吃蛋糕;二是要吃面条,以讨长寿的口彩。
现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伦文化的浓重,人们过生日不象过去那样,小孩过生日吃几块蛋糕,老人过生日打几壶酒,弄点好吃的就算过生日了。而今形式多样,文明崇尚,亲情浓重,生日人开心。特别是古稀、八十、九十和百岁老人过生日,更是讲究了。祝寿的风俗更浓了。
❸ 为什么死人都要穿寿衣,这其中有什么讲究
死人要穿寿衣的原因:
尸体腐烂的问题。过去人死了总是先装在棺材里,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时候。大体死者年岁愈大的停放时间愈久。有的因为坟地未选择好,一时无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几年的都有。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棺材里面的尸体久了会腐烂,会流 出液体来,并还可能透过棺材渗漏出来。为了防止渗漏,除了在棺材里面放上草木灰、草纸一类吸水的东西,还要多穿衣服,亦为了能吸水分。人的内脏在上身,腐烂时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寿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后人相袭成俗,一直沿用下来。
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服,美称寿衣,寓为健康长寿之意。
讲究的地方:
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寿衣。在闽南一带,在给死人穿寿衣时,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裤)。
❹ 百岁老人过世有什么讲究吗
寿衣的讲究:寿衣会比平时穿的衣服宽大一些,这个是有讲究的。寿衣大寓意宽裕,寿衣长寓意长久,都是保佑子孙后代长长久久的意思。而从实际来说,寿衣宽大些为老人穿戴时更为方便,毕竟老人的身体可能不太容易移动。
寿衣讲究“四领三腰”,“四领”指罩衣、棉衣、夹衣、衬衣;“三腰”指罩裤、棉裤、衬裤。根据各地习俗不同也有“五领三腰”之说。和寿衣配套的其他配件需要有寿被、寿帽、寿鞋、寿枕和首饰包。
首饰包并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装首饰的小包,它其实也是为亡者配备的必要配件,里面包含袜子、腰带、绑腿带、口铃、手帕、盖脸布、金银元宝、金银戒指、七星钱。
百岁的老人通常会选择红色这样颜色鲜亮的寿衣,不过也可以根据老人平时的穿衣喜好进行选择。寿被的话选择铺金盖红,寿鞋和寿帽可以选择和寿衣风格一致的款式和颜色,使整体看起来更为协调统一,而根据南北方的习惯,寿鞋北方一般选择棉鞋、南方则为单鞋。
喜丧
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比较悲伤的事,特别是死者的亲人在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时都会非常的难过。所以中国的丧葬文化中一直有“哭丧”这一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亲人去世了一定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情。
不过在中国的有些地方有些百岁老人死后家属并不会太难过,甚至在葬礼上表情也是比较轻松自在的,丝毫看不出伤心的神色。
中国的丧葬文化并不像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那么简单,其实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喜丧”的文化。“喜丧”顾名思义就是举办一个喜庆丧葬仪式,不过在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中也不是每一个老人去世时都会举办“喜丧”。
去世的人年纪要大,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年龄,但是普遍也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才会举办喜丧,因为在古代人均寿命比较短,八九十岁在古代能够算了老寿星了,所以能够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去世并不会太难以让人接受。
❺ 死人穿的寿衣和活人穿的寿衣有什么区别和禁忌
人死时,要穿7件新衣服,衣服没有领子,没有纽扣,都是肥大的。衣服都是用布带系的,有纽扣都要割掉。活人没有穿寿衣的,人在病危时,有的把寿衣给穿上,有这个说法,人在烟气后,穿的衣服是死人得不到的。所以,都在病危时看看病人的【眼睛瞳孔放大没,抬头纹开没,脸部的颧骨外皮发黑没】,如具备以上的情形,可把寿衣给人穿上,用不长时间就会死去。禁忌死人的衣服不可系扣,不可带领子。
你们提出的题目有问题,谁活人好好的穿寿衣,不是找死吗?人间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你管理员应该懂的事情,我回答的有啥错啊?你们提出的题目,应符合现实,无稽之谈,不是耍人吗?请回复
❻ 庆寿老人穿什么衣服
一般都穿红色,如果是女的也可以使蓝色或者黑色,但一定要带一点红色,如果是红色的传统装(唐装)就更好。表示红红火火。
过寿服装
在中国的各种礼仪中,祝寿也是一件大事。礼服的面料多用团花褐缎,织有寿字纹样或猫蝶图案,也有的老寿星穿着织有“五福捧寿”、“福寿同春”等图案的礼服,以祝福长寿。出嫁的女儿要回来祝寿,送上衣料、自己亲手制作的鞋和其他礼品。俗称“做寿”或“过生日”。
衣服上的图案一般为蝙蝠(与“福”同意)、如意(象征吉祥如意)、牡丹(团团圆圆)等,团数量为五、七、九的倍数。
❼ 老人死后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有图片吗
这个问题地域性很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俗差异很大,所以对于寿衣穿着的讲究也各有不同。在东北一般都是老人自己或者其子女事先准备好了的。
楼上说的很对,第一,向丧礼司仪(东北叫阴阳先生)请教;第二,去寿衣店咨询。
——我找到了!你先在网络搜索到“寿衣图片”,然后就可以在“网络图片”找到寿衣图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