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图片 > 民国新年衣服图片

民国新年衣服图片

发布时间:2022-06-04 02:51:46

❶ 民国时期服饰是怎么样的

民国制服的造型基础除了中装之外,还加上了西装或中西合璧的元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中式传统、西式摩登与中西合璧三大类别。

男性服饰:从长马褂到中山装、西装

女子的着装恰好反映了当时女装的三种主要类型。第一是上衣下裙类,青年妇女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长裙,裙下不施绣纹,衣衫也比较朴素,这是民初女装的时尚。第二是上衣下裤类,这与上衣下裙类似,只是下装的裙改成了裤。第三是旗袍,这是属于满汉交融类型的旗袍,大襟右衽,连袖直身,其特点是宽大、平直、下长盖脚。但是不久,旗袍的长度缩短,腰身收紧,曲线明显。

❷ 民国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发这个图片给我看吗

男人民国最时兴的是中山装,女的旗袍。。

❸ 民国人们穿什么服装

《民国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党礼服2种。

其中大礼服分书用、夜用2种,书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礼服类似燕尾服,但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

常礼服也分2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均为黑色,衣料采用国产丝、毛织品或棉、麻织品。

女子礼服则只有1款:上用长与膝齐的对襟长衫,下用长裙;衫裙均加绣饰。

穿着礼服出席丧礼时,男子要在左腕缠上黑纱,女子则在胸前缀以黑纱结。

(3)民国新年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民国代表性服装

1、中山装

直立领,有四个贴袋,袋盖倒山形笔盖式,门襟五粒纽扣。这种服装既是对西式服装的模仿,吸收了西装贴身、干练的优点,同时也加入了新的中国元素,如立领、贴袋、及五粒纽扣的设计增添了对称、庄重的风格。

2、旗袍

旗袍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❹ 春节传统衣服图片

春节穿衣服主要以喜庆、保暖为主。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很多图片。

❺ 民国时期的男子女子所穿的衣服分别叫什么

电视上的民国女人形象大多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久而久之,年轻人把演员们的穿着当成了民国女人的样子,闹出了很多笑话。

古时候,服饰是有等级差异的哦,民国时期服饰进行了改革,女子们主张废除束缚妇女的传统服饰,所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国服饰。

中国人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装扮,无论是款式、色彩,还是纹样,都可以各取所好。从此,传统服饰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服饰文化进入空前繁荣、空前活跃的时代。

❻ 民国时期的女人穿什么衣服

民国时期的女人都爱穿旗袍。现在的社会,女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喜欢去穿衣服,露肩的露大腿的都有,服饰其实是一个人的表达方式之一,还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观。其实呢,不同时期的女性,她们的穿衣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在民国时期,这是一个新社会与旧社会并存的年代。民国时期的思想跟女权的兴起,使得民国时期的服饰与以前不一样。所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国服饰。

社会潮流一直在变,但是经典永不变,民国时期的旗袍跟高跟鞋的搭配,就是当今社会也是很时尚的,旗袍象征着中国女性的美,她们将这种美展示给全世界。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时尚,女性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住过脚步,也正是因为女性们的追求,才使得时尚圈一直在前进,才会有了我们当今的时尚。

❼ 民国时男人穿什么衣服

长袍马褂,洋装,中山装,唐装。

长袍马褂的男性造型,其实早在清末就有了,不过民国其实并未因其曾经在前朝广为流行而禁止,相反的,袍褂一直是民国男性的常礼服。

民国18年所定《服制条例》中的“男子礼服”,由于该条例一直到民国92年才废除,而后也没公布新的服制条例,所以在一些需要传统礼服的地方,仍然会穿着袍褂。

民国元年的大礼服(级别高于常礼服袍褂)所采用的就是洋装,并且在常礼服中也可采用洋装,其余各种行政职务的制服,也是采用洋装,民国主流力量对于洋务的推崇可见一斑。

一般来说,民国略有身份的人,至少都是长袍打扮,而短装因为行动便利,一般都是社会下层及劳动人民的装扮。

袍褂不见得非得是名流才可以穿着,但是相对于短装自然是正式了许多。

中山装起源众说纷纭,但是这种极具军装风格的服饰,对于当时处于战时的中国,为了标榜军中职务,常有领导人穿着。如蒋中正,印象中的他一生似乎都是军装打扮,只有在私下生活里才会穿着袍褂,他的西装形象反而极为少见。

(7)民国新年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民国时期的服饰风格:

由于当时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需要了解着一些社会问题,得应用历史方法,考察当时人民的社会风尚变化。通过生活细节,可以看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整体社会状况 。

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男子服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尤其便现在东部沿海港口城市,由于沿海口岸城市较早开放,得风气之先。

以京师宫眷显贵为代表而被全国效尤的传统京派服饰,渐渐失去了领导服饰潮流的优势,转而仿效苏杭、上海。这一现象也表现出了西方文化渗透的方向。全国总体表现在,从东向西男子服饰由大量的中山装和西装向大量马褂长袍的变化。

男子服饰这一变化主要还来源于,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国内也大办新式学堂,社会上出现了服装西洋化得趋势。各个学堂服饰皆效仿西式。

社会上的西服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军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军服,第二类是驻外使馆文职官员,买办商人,留学生所穿的西服。在一类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学生服装。这些学生装,是大量留学青年带回国的。

这种服装形制简便,给人一种庄重和充满活力的感觉,因此,传入中国后,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风行一时。

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拜托了中国传统的宽袍大袖,吸收了西装的贴身、干练的风格,但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给人以一种朴实庄重之感。各个阶层皆可以穿,出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它的活力。

服装上的差别不仅仅是因为审美观的不同,其中还有经济因素和个人生活习惯因素,穿中山装和西服的人,沿海多于内地,城镇多于农村。在一,不论城镇还是农村,沿海与内地,富有者都是衣帽光鲜,穿着入时,穷人则大都维持温饱而已,穿着也没法讲究,以衣御寒。

女子服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随着清末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兴起,一些新型知识分子把服饰变革与女子解放联系起来,认为传统服饰是束缚妇女的枷锁,主张予以改革。民国初年,女子衣着特点:首先是取消了服饰上的等级差别,这一举措无疑不成为妇女解放运动推向成功的讯号。

其次满族妇女的服装遭到摒弃。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服装改变了传统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变得更加称身合体,并能体现女性的秀体之美。于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时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服装,可以说是百花争艳的服饰大潮流,欧洲国家时尚代表的巴黎各种流行服饰在当时应经到上海。上海的交际市场中女装层出不穷,当时同样在流行时尚推广过程中,女装很安装有同样的问题,这也是主要的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们需不需要有国服 (4)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山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装

❽ 刘晓庆身穿中山装古典民国风韵十足,有哪些古典民国服装穿起来非常亮眼

古典民国服装中的中山装、旗袍和大衣是比较有特色的,穿起来能够让人感觉非常亮眼!其实现在娱乐圈中很多的明星都在不断尝试民国时候的服饰,这些服饰放在明星的身上真的是有一种古色古香的独特韵味,其实普通人也是可以穿出民国的独特韵味的,只要我们选择对的服饰就好!

最后一种服饰,大衣!民国的大衣也是一种比较古典风的服装了,民国时候很多的文人学者都是比较喜欢穿大衣的,所以如果是自己是一个文艺青年的话,可以尝试穿一下大衣,但是瘦子不太适合穿大衣,因为瘦子撑不起来,所以穿大衣会显得比较滑稽!

❾ 民国时期服饰

北京百年之民国服饰:中山装和改良旗袍(组图)
发不起图我把网站给你哈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8-01/25/content_9587108.htm
说明:服饰是市民心态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变化直接体现着社会与习俗的变迁。刚刚结束封建统治的民国北京,看上去像个光怪陆离的服装博览大会。经过数十年的磨洗淘汰,北京人终于有了自己不同于沿海商端口,也不同于内陆城市的服饰风格:简约、典雅、敦厚,略显保守。

在清末民初的大变革时代,剪辫可不是个人的爱好习惯问题,而是不可逆转的政治潮流。住在清宫里的逊帝溥仪,在17岁那年自己动手剪掉了辫子。1917年“辫帅”张勋复辟时的“辫子军”也只是昙花一现。

辫子剪去了,封建服制取消了,多种服饰文化一时间纷然杂出。“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而传统着装习惯仍然具有一定的惯性力量,长袍马褂还是民国初年北京街头最常见的服饰。

中国的近代化是被迫逐渐向世界开放的结果。西方事物如潮水般涌入,从洋枪、洋炮,直到洋烟、洋火和洋葱。“洋货旺销,无不利市三倍”,一些中国工商业者也纷纷以“爱国”、“挽回利权”的名义,投资于新式机织业。光绪中叶,北京的布店就开始销售洋布,由于洋布比国产土布便宜,布线密实且细,颜色艳丽,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将土布挤出市场。民国以后,民族纺织业兴起,布庄增加了国产的机织布。

缝纫机的问世,导致成衣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服装生产的标准模式,开始取代家庭手工制衣的垄断地位。中山装是基于外洋学生装而加以改革的国产形制,因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倡并穿用而得名。它是传统与时代的完美结合,从此成为一代中国男子的典型服装。

民国初年,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愈演愈烈,妇女们在两个方面最先焕发出解放意识——婚姻和服饰。女子本身开化的程度和仍然存在的公共标准,使女服的变化也体现了中西结合的趋势,旗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产物。知识阶层的年轻女性,烫发,涂口红,穿改良旗袍和高跟鞋,在她们身上明显反映着古都服饰文化与外来服饰文化的双重影响。

在多种文化激烈交汇的漩涡中,人们的服饰表现出多样性和易变性。由于沿海口岸城市较早开放,得风气之先,以京师宫眷显贵为代表而被全国效尤的传统京派服饰,渐渐失去了领导服饰潮流的优势,转而仿效苏杭、上海。但总体上说,作为思想相对保守的文化古城,北京市民的衣着打扮确实不像沿海城市那么开放。

民国时期,北京社会财富的整体水平并不太高,劳动者的服装消费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只求蔽体御寒而已,风格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北京方言中的“估衣”一词,指的是穿过的旧衣服,底层人家的衣服大多是从估衣摊儿买来的。贫家妇女手提竹篮,备些针线布片,走街串巷为穷苦的单身汉缝补破衣,聊以糊口。北京人称之为“缝穷”的,这也曾是北京街头的三百六十行之一。

不晓得这个是不是你要的哈,不是的话我尽量在帮你找找!因为民国那时不发达很多照片都是黑白的哈,不好意思!

❿ 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有:男子服饰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而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10)民国新年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1. 学生装,是大量留学青年带回国的。这种服装形制简便,给人一种庄重和充满活力的感觉.

  2.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

  3.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4.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阅读全文

与民国新年衣服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的衣服美术图片 浏览:348
小班点线画简单图片 浏览:659
男生和美女一起冲澡图片 浏览:602
dpf如何独立删除两张图片 浏览:370
电脑记事本里如何图片转文字 浏览:290
可爱卡通亲亲图片 浏览:587
美女穿丝袜和高跟鞋图片 浏览:120
阿贡可爱图片大全 浏览:595
萌萌哒图片大全女生 浏览:474
赢就这么简单的图片 浏览:79
唯美忧伤图片文字 浏览:546
动漫瓶子图片 浏览:891
国产汽车图片大全 浏览:144
火影九尾动漫图片 浏览:98
图片转换文字软件电脑下载 浏览:766
流浪地球发型图片 浏览:728
小孩学画简单的图片 浏览:397
初一女生胸罩图片 浏览:915
苹果电脑word压缩图片大小的方法 浏览:431
可爱卖萌图片女生 浏览: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