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彩云追月》古筝简谱
任光与聂耳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是其中一首,创作于1935年。
古筝曲由傅明鉴编曲。傅明鉴,南京人,古筝演奏、筝乐作曲、筝学研究、筝艺教育家。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
2. 钢琴曲《彩云追月》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弹
比较喜欢这个曲子,建议用委婉、抒情、有一点悲伤的感情来谈更好。
3. 《彩云追月》是什么内涵意思
曲名“彩云追月”的寓意是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
中国古典文学着作当中常有仙人驾彩云的描述,曲名当中的“彩云”意指仙人驾彩云。这首曲子是描写人们心目中的月宫仙境,烘托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
《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系着名的粤音曲谱,其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 ,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
赏析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秦琴、扬琴、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
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乐思正象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4. 彩云追月代表什么意思
《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是着名的粤音曲谱,曲名“彩云追月”的寓意是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
《彩云追月》粤语版歌词
作曲:任光、聂耳
演唱者:黄焕婵
明月究竟在哪方, 白昼自潜藏。 夜晚露毫茫 ,光辉普照世间上。
漫照着平阳, 又照着桥梁。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风月照中。
独散步长廊, 月浸在池塘,欢欣充满了心上。
静听乐悠扬, 越觉乐洋洋,夜鸟高枝齐和唱。
难逢今夕风光 , 一片欢欣气象。
月照彩云上, 熏风轻掠,如入山荫心向往。
如立明月旁, 如上天堂 ,身躯摇荡, 俯身遥望。
世界上, 海翻浪 ,千点光。
飘飘泛泛 ,碧天在望,欣见明月逾清朗。
(4)彩云追月简笔画简单图片扩展阅读: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
秦琴、扬琴、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间杂的木鱼、吊钹的敲击更衬托出夜的开阔旷远,平添神秘。
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乐思正象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5. 彩云追月 小提琴曲
《彩云追月》原是清朝一首广东民间音乐,1935年曾被任光和聂耳改编成民族管弦乐灌制了唱片。
现在的《彩云追月》是1960年彭修文重新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另有根据词曲填词的同名歌曲。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寓意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
《彩云追月》小提琴曲的五线谱:
6. 彩云追月最简版
http://www.tom163.net/yuepuku/minzuyumeishenggepu/siziminmeigepu/200605/8007.html
7. 男女之间的彩云追月是什么
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
明月究竟在哪方, 白昼自潜藏。 夜晚露毫茫 ,光辉普照世间上。
漫照着平阳, 又照着桥梁。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风月照中。
独散步长廊, 月浸在池塘,欢欣充满了心上。
静听乐悠扬, 越觉乐洋洋,夜鸟高枝齐和唱。
难逢今夕风光 , 一片欢欣气象。
月照彩云上, 熏风轻掠,如入山荫心向往。
如立明月旁, 如上天堂 ,身躯摇荡, 俯身遥望。
世界上, 海翻浪 ,千点光。
飘飘泛泛 ,碧天在望,欣见明月逾清朗。
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
秦琴、扬琴、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间杂的木鱼、吊钹的敲击更衬托出夜的开阔旷远,平添神秘。
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乐思正象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8. 民乐的彩云追月,是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管弦乐,主旋律的部分是竹笛演奏的,当然其中还有一些伴奏乐器也可能有笙,竹笛有两种,一种是邦笛,一种是昆笛,邦笛主要流行于北方,用于河北梆子的伴奏,昆笛,主要用于昆曲的伴奏。 箫的音量较低,一般只适合独奏,不适合合奏。
9. 彩云追月作为艺考曲子怎么样
中国古典乐曲《彩云追月》,难度不是太高,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我觉得还不错,不管是什么只要你能驾驭的了
10. 急需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作者简介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人,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着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高粱红了》等着名歌曲。此外,还创作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起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不幸牺牲。
《彩云追月》是上世纪30年代我国年轻作曲家任光早期的代表作。最初是民族管弦乐曲,后来,作者从创新的角度运用西洋作曲技巧,采取欧洲“探戈”舞曲节奏,并汲取我国江南丝竹优美轻松的音调和乐器组成特点
。从而匠心独运地创作出这首意境深邃、舒适优美、富有神韵的小型器乐合奏曲。
任光(1900~1941年),生于越剧之乡嵊县。1919年,赴法国留学作曲。归国后,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音乐活动中,创作了一批极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与电影歌曲,代表作有《打回老家去》、《渔光曲》等40余首着名歌曲。
1940年,任光跟随叶挺将军从重庆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军部从事宣传工作。1941年1月,在一次行军途中,遭国民党军伏击,任光胸部中弹倒下。叶挺派一个班的兵力掩护任光撤离。敌军发现新四军有小股兵力抬着担架撤离,以为一定是新四军的高级军官被击中,于是,便疯狂地追击扫射,结果一个班的战士相继阵亡。当敌军指挥官看到躺在担架上奄奄一息的任光时,厉声追问:“你是什么人?”任光苏醒过来,吃力地回答:“我是电影《渔光曲》主题歌的作者任光。”说完就闭上了眼睛。敌军指挥官与追击的士兵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悲惨的场面见到了他们内心十分崇拜的天才音乐家,而且是他们追击杀害了他,追悔莫及。于是纷纷脱帽向任光深深三鞠躬,以表示敬意与哀悼。当叶挺将军获知任光牺牲的消息时,流下悲愤的泪水,说:“真可惜,一颗音乐巨星陨落了!”任光牺牲时,年仅40岁。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聂耳从小喜爱音乐,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1927年聂耳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并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在这期间,他还自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1931年4月聂耳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着名的《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 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 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难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聂耳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又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的辉煌。他的一系列作品,特别是《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
《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不幸正逢聂耳去世,但这支歌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响彻了中华大地,还享誉全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经常播放此歌。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中。 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国歌时,周恩来就提出用这首歌,并在新政协会上一致通过。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和此后每年的国庆节,聂耳谱出的乐章都雄壮地奏响,这足以告慰亡逝于异国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