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画春晓这首诗的图画
“春眠不觉晓”,跟据这一句可以画一些表现春意的物体,比如“桃花正开的时候”还有杨柳刚发出嫩叶的时候……
“处处闻啼鸟”这一句诗就简单了,画几只小鸟飞在天上,从树林里穿过。
“夜来风雨声”这一句可把地面画成湿漉漉的样子,有刚下过雨的痕迹。
“花落知多少”把地面画上许多桃花的花瓣,还有桃花飘落的时候也画上。
⑵ 春天的古诗词简笔画
咏柳
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3)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⑶ 春晓 古诗简单的图片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⑷ 关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儿童画
关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儿童画如下:
一、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三、出处
唐·王维《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赏析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⑸ 张春晓的简笔画哪有卖啊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年9月主题:技法(美术)—简笔画
淘宝有卖 自己去搜搜吧 很多的 注意货比三家
⑹ 春晓这首古诗的简笔画,要上台表演画,需要精致一点!谢谢!万分感谢!
远处几棵柳树,下雨之后的清晨,满地落花,有人推门而出。
⑺ 一年级的古诗春晓的图画哪里有
在网络里找1
⑻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水墨画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描写的是春天季节。以下是简单分析:
春晓
作者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 ”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⑼ 小学生学古诗的几个步骤
其实,古诗词一点都不难学:
一、利用讲故事理解诗意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他们父母很少为孩子讲故事,有的家长忙农活,忙完农活,出外打工,把孩子交给了老人,所以对孩子的照顾很少。身为教师的我们就是讲故事的最佳人选了。很多古诗里都蕴藏着那个时代的特定轶事,并伴随其精典的佳句流传至今,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虽然简短意赅的几诗句,如若用以前死背硬记的老教学方法,孩子们自然学的枯燥无味,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很痛苦。如果把古诗适当的编成生动的故事,那效果就不会这样了。
讲故事我们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根据历史背景编辑故事。所以我们在学习每首古诗之前,都是要找资料备好它们的历史背景。比如,在教学古诗《七步诗》的时候,上课我就直接和孩子们交流起来:“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同学们异口同声“曹植!”“你们想不想听听关于曹植的故事呢?”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听老师给大家讲起这个故事: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曹植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学习也很用功。会写文章作诗,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才能。有一天曹植来看望哥哥,曹丕见到他说:“你这么有才气,你走七步,能作出一首诗吗?如果做不到,那么我就把你处死”而曹植没等话音落下,就编出了四句诗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这首着名的《七步诗》。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他们的学习欲望更浓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有趣的学习这首古诗。
二、诗画结合趣学古诗
我们小学古诗书中每一首古诗配一幅图画,这种图文结合的设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有利帮助理解,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书中的图画学习古诗。在学习《春晓》这首诗时,我就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你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答:“春天,我们到处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花儿开得好漂亮,春天的景色真美呀!”这种方式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学生基本了解了这首古诗的大意。
2.看图猜诗。准备几幅图画,让学生说说“都是哪首古诗里的图片?”这种形式本身也是一种游戏,学生不仅能在玩中学,还能在训练中了解孩子们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古诗的积累程度。最后,让学生们在右边写出这首诗。借此检查孩子们的书法进展状况。
3.根据古诗引导学生绘画。平时我注意观察了,孩子们经常用彩笔画卡片,下课时候他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学生用简笔画同样可以描绘出古诗内在的美。孩子们这个爱好给了我启示,那就让学生给诗配画,于是我就用《咏鹅》这首诗,让孩子配图。孩子们边读古诗边去琢磨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出古诗的内容呢?当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拿出彩笔画出了浮在水中伸出了一只曲项向天歌的白鹅,红掌拨动着绿波,水面还泛起了轻轻地涟漪……!我明白了,他们读懂了这首古诗,用一幅美丽的画面将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至。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现在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