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雕刻的食雕基础
食品雕刻者相当部分是从美术专业转行的。这些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因此在练习食品雕刻的过程中,加强美术基础练习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直以来传统学习食品雕刻艺术,都是在没有美术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师傅言传身教,自己埋头苦练的。所谓工多艺熟,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食品雕刻学好,而且雕刻出来的作品大多是千篇一律,假如要改动一下形态就无从下手,从而极大的限制了学者的发展。?
食品雕刻的造型是一种艺术形象,它具有表现客观事物真实的一面,同时有非客观事物所能单纯的复制特点。它是根据作者不同的目的,对事物的原形进行艺术加工创造的结果。例如在雕刻雄鹰的头部时,往往须辅助添加一些线条来夸张其造型使之更传神。虽然这样与真实的形象相比较有点出入,但却强化了装饰性。为了顺利达到这种预定的造型目的,从事物的原型到作品的成型之间必须寻找一条通往目的地的“路”,这条路就是通过加强素描练习,提高造型能力。?
素描是造型艺术基础练习的重要部分,它给大家的概念是属于美术专业的范畴,与食品雕刻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往往轻易被忽略。其实食品雕刻是一种造型艺术,雕塑艺术家之所以能把一种形象塑造得非常逼真,是通过长期的素描练习打下的造型基础。同样,当在学习食品雕刻时,如能通过素描练习,在具备一定造型能力的前提下,学习起来会轻松许多。?
食品雕刻的练习并不是单纯的刀工练习,同时对结构形体的本质熟悉也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食品雕刻作品应该具有很强的结构感、空间感、比例得当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假如没有这种熟悉,其雕刻出来的作品造型也是空洞单薄,简单的外轮廓说不上是一件完美的食雕艺术品。?
对于在食品雕刻学习中素描练习的重要性,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结构观念的建立
结构观念是指对雕刻物象在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上的熟悉与理解。结构观念的建立,旨在通过素描基础练习中理解形态开始,进行结构造型练习。以理性的、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克服习惯性的,以视觉经验和思维方式,这关系到学生在雕刻实际运用中,能否获得正确理性思维方式和深入体会形体内在结构的能力,尽快走出表面、模拟的误区。?
初学食品雕刻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看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物像,用食品雕刻形式表现出来时,其注重力往往会集中在物体最吸引人的某些细节局部上或刀功上,并不假思考的表现出来,虽然花上很大精力,结果却事倍功半,要么形态失真、要么神态走样,故此失彼。究其原因是结构观念淡漠,缺乏对物象内在结构本质上深入观察和理解,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和盲目模拟,必然导致学习上的弯路,甚至使学习停滞不前。而素描基础练习恰好能提高他们对物象形态结构的辨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准确捕捉到物象结构本质要素。应当明确,素描基础练习的目的,不是在技巧上如何表现物象,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形态特征。闻名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曾说:“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大师的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理性思维在造型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有一名学生在参观一次烹饪大赛食品雕刻的参赛作品后,对其中的一件关羽作品非常感爱好,于是模拟其进行雕刻,自己觉得非常满足,于是拿来给我评一下。刚开始我也觉得作品的大效果不错,但经过细看就发现问题比较多。最主要是对人体解剖的理解非常的模糊,造成形体走样。于是我要求他先看一下相关的人体结构的书籍,然后对照片上的关羽用素描的形式仔细画一遍,画的时候要着重在结构与明暗的细微变化。后来该学生按我所讲的方法去做。当他第二次拿给我看的时候,作品有了很大的改观,已克服了结构不到位的缺点。在素描基础练习中,可以建立起自觉的结构形态观念,是对所描绘物象观察、熟悉、理解、表现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调整过程,综合调整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对象造型结构因素在理性上的感知能力,把握造型的主动性,为下一步食品雕刻打下结构基础。
2. 急用食品雕刻最好是用胡萝卜和黄瓜或水果雕刻图一步一步的简单点的4到5个就行谢谢
红萝卜、白萝卜、黄瓜、苹果、西瓜
3. 食品雕刻是什么
食品雕刻(以下简称食雕)在中国起源较早。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就有食雕的雏形出现因为那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把食物雕成玩物供享乐之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粮食等食物富而有余了,一些贵族阶层便开始把食物摆弄、装饰或者琢磨成具有观赏性的工艺品供欣赏、玩乐,食雕的雏形就诞生了。当然,食雕真正成为一门技艺还是后来的事,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努力:从《管子》中的“蛋雕”、《烧尾食单》中的“雕酥”到《武林旧事》中的“蜜饯雕”、“山家清供”中的“西瓜盅”,无不代表了食雕发展的辉煌历程。�
食雕的魅力何在?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如果说有一桌普通筵席和豪华筵席,制作者会以什么来体现它们的档次高低呢?制作者豪华筵席首先精选一些名贵原料,美仑美奂的盛器,其次区别就在于使用食雕和花色装饰上了。譬如“糖醋鳜鱼”旁摆放一件栩栩如生的“顽童垂钓”作品,顿时这道菜就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视觉效果首当其中,让人陶醉在这优雅的意境里浮想联翩而不忍下箸。这时在用餐者的眼里这道菜已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食用价值,甚至可以是以精神享受为主,物质享受为辅了。�
食雕作品广泛使用,给千年不变的筵席格局的确增色不少,当然食雕技艺在逐步推广,但是食雕因费时、繁琐、不具食用性,却未在大多筵席中使用。现在的高星级宾馆酒楼,追求的是简洁、明快、高效率,无暇顾及不具食用性的食品雕刻,只在偶尔举办美食节,搞展台时才会用上食雕,但这也是昙花一现。故此说来,食雕的弊端也是存在的,究竟有哪些弊端阻碍了食雕的发展呢?首先,食雕的普及性不够。一个酒店能熟练掌握食雕的人往往就那么几个,这是因为食雕是厨艺中一个难度系数较高的分支。其次,食雕技艺的传播还很保守,在比赛场上,食雕技师们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观展的人接踵比肩,争相拍照学习,获奖作品也被制作成××大赛作品集流传四方,照理说通过这种形式,食雕会发展很快,但你说一件立体的食雕作品被拍成一张平面照片,它又能有多大的参考学习价值呢,难道就不能在赛后由获奖者登台向观摩者现场剖析工艺流程,以让我们把发展食雕文化技艺传承落到实处。
最后,食雕作品的制作工艺复杂,费料费时费力,往往需要雕刻师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愉悦的心情,宽裕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作品,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上均讲究高效率,故此食雕的用武之地将越来越少。�
食雕既然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在经历了历代的辉煌后,食雕技艺应该何去何从,更是摆在食雕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笔者认为,食雕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各自发展。�
一.向陈设观赏工艺类发展�
食雕的发展最终要完全脱离烹饪的土壤,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它将与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并驾齐驱,完全走艺术化的道路。朝这个方向发展,食雕必须追求尽善尽美,形似逼真、细腻、精美。以往我们常把食雕作品溶入到烹饪中去,譬如一朵萝卜花,你会认为它一定要配上一盘菜该很漂亮,可当你再看到一件“嫦娥奔月”作品,难道你还会把它与烹饪结合起来吗?它完全可以成为家中的一件绝妙的摆设,工艺品店一个热门的卖点。所以食雕应该可以脱离烹饪的土壤,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朝陈设观赏工艺的发展,没必要让专业厨师成为“美术家”、“艺术家”。另外,食雕是一种短暂艺术,作品的存放期限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
二.走形式简单、实用性强的道路。�
如果说朝观赏工艺品发展,食雕作品是完全主角的话,那朝形式简单发展,食雕作品就是配角,起到一个绿叶衬鲜花的作用。像冷菜的围边,热菜的盘饰。所摆布的内容相对来说很简单,随意几刀一朵小花配上几片绿叶,装饰在盘边有清晰、明快、简洁之美,更突出实用性。水果所雕刻的鸟兽虫鱼,并不要求特别精的逼真,而是简单的抽象神似即可。这些简单的装饰,难度不大,但要做到形象贴切也实为不易,这就要求厨师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熟练的刀法,方能让菜肴与装饰搭配得体。�
食雕有了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有复杂有简单、有精细有粗糙、有逼真有神似、有观赏性有实用性的特点,必将能结合烹饪艺术的发展
4. 食品雕刻分哪几个步骤
食品雕刻的制作比较复杂,必须有步骤地进行,才能有条不紊地操作,雕刻出形态优美,符合要求的作品来。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命题 就是确定雕品的题目。给所雕之物起个名字,这是雕刻中首先要做的一步,为使命题恰当,做到名物相符,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根据雕品的用途,确定富有意义和艺术性的题目。 ③要结合季节进行命题,特别是花卉雕件,其命题不可违背时令,才能以假乱真。(2)定型 定型是根据题意确定雕品的类型,同时考虑好雕品的大小高低。这一步是雕品能否达到形象生动和确切地表现主题的关键。(3)选料 对于雕品的整个布局,要全面设计安排好。首先要安排主体部分,,再安排陪衬部分;陪衬部分应烘托主体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主次不分。(5)雕刻 雕刻是实现雕品设计要求的决定性一步。雕刻的方法很多,因雕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而异。有的要从里向外刻,如大丽花、睡莲;有的要从外向里刻,如月季花、菊花、牡丹花;有的要先刻头部,如各种鸟;有的要先刻尾部,如蝈蝈。 雕品中都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某些不稳定元素,如保管不当,很容易变形、变色或损坏。雕品又是艺术性强而费工大的制作品,必须加以珍惜,妥为保管,以尽量延长使用时间。对雕品的保管,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水泡法 把脆性的雕品放在1%的白矾水中浸泡,能使之较久地保持质地新鲜和色彩鲜艳。如果只放在清水中浸泡,雕品很容易起毛,并出现变质、褪色等现象,在浸泡时如果发现白矾水发浑,应及时换新矾水浸泡。 (2)低温保管 把雕品放入盆内加上冷水(以淹没雕品为宜)。然后放入冰箱内。温度宜保持在3`C左右,这样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但在低温保管下能用1――2次,如连续用几次就会褪色变形。 (3)包裹法 上述两种方法比较简单实用,但雕品长时间浸泡后容易褪色、裂纹或充水过多而变形,更不宜保存着过色的雕品,采取包裹法可避免上诉毛病。具体的方法是:将雕品用挤净水的湿布包严,然后在外层用保鲜膜包严,或用保鲜膜直接包严放入温度3`C左右的冰箱中保存即可。
5. 食品雕刻的基本步骤是怎么样的一般要几个小时
食品雕刻的制作比较复杂,必须有步骤地进行,才能有条不紊地操作,雕刻出形态优美,符合要求的作品来。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命题
就是确定雕品的题目。给所雕之物起个名字,这是雕刻中首先要做的一步,为使命题恰当,做到名物相符,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根据雕品的用途,确定富有意义和艺术性的题目。
③要结合季节进行命题,特别是花卉雕件,其命题不可违背时令,才能以假乱真。(2)定型
定型是根据题意确定雕品的类型,同时考虑好雕品的大小高低。这一步是雕品能否达到形象生动和确切地表现主题的关键。(3)选料
对于雕品的整个布局,要全面设计安排好。首先要安排主体部分,,再安排陪衬部分;陪衬部分应烘托主体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主次不分。(5)雕刻
雕刻是实现雕品设计要求的决定性一步。雕刻的方法很多,因雕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而异。有的要从里向外刻,如大丽花、睡莲;有的要从外向里刻,如月季花、菊花、牡丹花;有的要先刻头部,如各种鸟;有的要先刻尾部,如蝈蝈。
雕品中都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某些不稳定元素,如保管不当,很容易变形、变色或损坏。雕品又是艺术性强而费工大的制作品,必须加以珍惜,妥为保管,以尽量延长使用时间。对雕品的保管,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水泡法
把脆性的雕品放在1%的白矾水中浸泡,能使之较久地保持质地新鲜和色彩鲜艳。如果只放在清水中浸泡,雕品很容易起毛,并出现变质、褪色等现象,在浸泡时如果发现白矾水发浑,应及时换新矾水浸泡。
(2)低温保管
把雕品放入盆内加上冷水(以淹没雕品为宜)。然后放入冰箱内。温度宜保持在3`C左右,这样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但在低温保管下能用1――2次,如连续用几次就会褪色变形。
(3)包裹法
上述两种方法比较简单实用,但雕品长时间浸泡后容易褪色、裂纹或充水过多而变形,更不宜保存着过色的雕品,采取包裹法可避免上诉毛病。具体的方法是:将雕品用挤净水的湿布包严,然后在外层用保鲜膜包严,或用保鲜膜直接包严放入温度3`C左右的冰箱中保存即可。
6. 用胡萝卜怎么雕刻小兔子(要有图片)
需要精湛的技术才能雕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建议先拜师学艺。
7. 食品雕刻是不是雕刻里最简单的
个人觉得 不是,像金属 石头 木头 石膏 硬度还比较大 ,像食物 硬度小 ,要求对力的控制更加严格,多用了一分力 就可能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