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朝服装形制有哪些
“始于齐胸,钟于明制”“上承周汉,下取唐宋”
传统明制汉服所用的面料多数以棉麻、绸缎为主,相对与唐宋时期的汉服来说,明代的图案精美而又复杂,具有高贵感。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明代男子的服饰:
在古代,服饰与社会地位的关系密不可分,平民穿窄袖杂色盘领衣,头上戴六片拼缝的疙瘩帽。文人以禹衫为主,头戴瓦式布巾。衙门杂役戴漆布冠,冠上插孔雀翎,身着青色布衣,下截打密褶,腰间还束有红布织带。地位更低的捕快,头戴小帽,身穿青衣,外罩红布背甲,腰系青丝织带。仕官贵族服饰仍宽衣大袖为主。而市井富民则穿纱袖绫罗,但颜色只有青、黑两色,只在领上用白绫或白娟护之,表示与奴仆有别。
结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明代汉服端庄大气,古典婉约,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值得我们去继承和传播。
② 影视剧中,宋代女子出嫁时穿的绿色服饰是真实存在的吗
宋代女子嫁人的时候,所穿嫁衣的颜色与我们所认知的有很大差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明兰出嫁的时候身着绿色嫁衣,墨兰结婚的时候也是绿色嫁衣,就连盛明兰的侍女丹橘嫁人的时候穿的也是绿色嫁衣。这些女子出嫁服饰颜色上的视觉冲击与我们认知中,所习惯的那种传统的红彤彤的中式婚礼就大不一样,那这些影视剧中的服饰真的是还原了真实历史上的婚礼服饰吗?
曹皇后完婚之后,当天晚上穿的虽然是红色的衣服,但这与历史并不冲突,毕竟这件红色衣服并不是她的结婚礼服,而是典礼结束之后,曹皇后等皇上来时,所穿的一件相对来说比较喜庆、正式的居家服而已。
③ 道袍颜色的七大等级
黄色:王者所着,在法衣中最为上等。天师圣主常着黄袍。紫色:大师讲经所着,亦可为天师老臣。红色: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师所着,拜斗,祝寿常用。绿色:下等法师所着,散人仙客亦着。黑色:斗部着。白色:冥司着。
黄色:王者所着,在法衣中最为上等。天师圣主常着黄袍。紫色:大师讲经所着,亦可为天师老臣。红色:上等法师所着,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师所着,拜斗,祝寿常用。绿色:下等法师所着,散人仙客亦着。黑色:斗部着。白色:冥司着。
道袍有两种含义:
一种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相传周武王亲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作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后在清初“剃发易服”的政策下消亡。其特点是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有暗摆,为汉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之一。
另一种则是道教服饰。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干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
道袍有蓝色、灰色、黄色、棕色,暗红色,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缀有白色的护领,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片内摆,打褶后缝在后襟里侧。
道袍是明代极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种便服,在明代由于道教为国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无比把道袍当做日常穿着的主要服饰之一。道袍形制为:直领,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领缀有白色的护领,衣身左右开裾,前襟(大、小襟)两侧各接一片内摆,打褶后缝在后襟里侧。
道袍也分为常服和法服两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宽一尺四寸,右腋开襟,有两飘带;中褂则多为对襟。道袍,又称“得罗”,与大褂相似,袖宽一尺八寸以上,长短随身,青、蓝色,象征天色和东方青阳之气。
(3)青色居家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道袍在明代的时候非常流行。几乎就是读书人的“标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叫这种衣服叫道袍,因为读书人懂得的道理多。随着流行变化,道袍的衣身长短、袖子宽窄经常变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经发展到有些夸张的地步,衣短才过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点:
其一是“不与俗移”,也就是说不管社会上的人穿什么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变,这其实也是道士特立独行的人格的表现;
其二是“不异服”,穿的都是黄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汉族服饰,不穿其他的服饰。所以道教服饰千百年来,其实变动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