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一些人无私帮助贫困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 要有图片
小周,我是彭,看看我的!!
1
近两年,我市涌现出一批热心希望工程的爱心人士,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崔志魁主任回忆这位刘先生第一次来捐款的情景:“2004年4月15日,刘先生第一次出现在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2000元,提出想帮助贫困儿童上学读书。他大概30多岁,穿着朴素,态度和蔼,而且话不多,当我们要求留下他的姓名和地址等联系方式时,他却微笑着谢绝了,只留下刘先生这个称呼。”
经过团市委的推荐,丰宁黄旗镇中心小学的宋佳怡成了刘先生资助的第一个孩子。
自此之后,刘先生先后13次捐款:2004年捐款23000元,2005年捐款24000元,2006年捐款9000元,共资助大学生9名,高中生3名,初中生4名,小学生16名。
“每次刘先生都是来去匆匆,不愿意多透露自己的信息,团市委多次想通过媒体报道他的感人事迹,也曾被他婉言谢绝。刘先生是目前个人捐款最多的一位,而且他做善事不留名的精神非常让我们感动。”崔主任告诉记者。
承德县的徐晶晶、徐硕姐弟俩是刘先生资助最多的贫困孩子。2年里,刘先生先后资助姐弟俩上学费用18000元。2003年,姐弟俩的父亲因车祸离开人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在饭店打工,每个月四五百元的收入对维持正常的生活来说已经是捉襟见肘,再供两个孩子上学更是难上加难。“要不是刘先生资助我们,我们姐弟俩早就辍学在家了。”徐晶晶对刘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没有刘先生的联系方式,2004年8月份的时候,徐晶晶曾经给刘先生写过一封信,通过团市委转交给刘先生,对他的资助表示感谢,并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但刘先生并没有回信,也拒绝了徐晶晶的见面要求。目前,徐晶晶已经从白求恩医学院毕业,正在寻找工作。“我希望我在找到工作以后,通过另外一种形式或者方法当面感谢刘先生。”
2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初二辍学,后进入某银行担任出纳,带薪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后到广州闯荡,两年后来到深圳。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进入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报记者 周勇 深圳报道
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病房内的白墙上,留下斑驳的树影。一位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人静静地坐在床上,静静地看着书。
这是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一间病房,两个月前他被诊断为胃癌。
在动手术的时候,医生发现他胃部的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们决定将伤口立即缝合。
刚刚做完第三个化疗疗程,他的头发掉光了,疾病已经压迫到他的声带,他的嗓子嘶哑,疼痛。
他曾是深圳一位小有名气的演员。而现在,他的名字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按媒体报道,自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现在,他受到了深圳市民的敬仰,由于资助孩子散光了家财,人们纷纷为他捐款,医院也决定免收治疗费。
手机响了,是最让他无奈的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我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所以暂时没法付款。”“什么时候病能治好?”
对这个问题,病人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谈过出院的事情。
“我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真是无力再往上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助学之举。
爱唱歌的“大崇”
丛飞,1969年10月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11年前,他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南方闯荡,11年后,躺在深圳的病床上的他最希望能回东北农村。
现在,村里的乡亲们还记得当年那位爱唱歌的“大崇”(丛飞昵称)。“有时我回家,就看见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疙瘩当麦克风唱歌呢,”丛飞的母亲李彩凤回忆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大家都说他唱得好。“
对于丛飞的这项爱好,老俩口并没有太在意,“我们希望他能搞点别的,找个正式工作。”几经周折,丛飞当上了银行的一名出纳,并且点钞点得“特溜”。
但丛飞的兴趣还是在唱歌上,后来他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
现在儿子散尽家财资助贫困儿童,母亲虽有些嗔怪但也接受了。多年前,她自己就收养了一名孤儿———大丛飞两岁的姐姐。“其实他爸也这样,老把乞丐往家里领,”
李彩凤说,有时她一回家就看见满院子晾着脏乎乎的垫子、衣服,一进屋,“妈呀,全是乞丐。”
丛飞从小就开始和时不时来“拜访”的乞丐打交道,“这孩子和一个山东的乞丐关系特别好。”李彩凤说,丈夫不仅一次次把乞丐领回家,还让儿子给他们端茶倒水,乞丐们逢年过节就来家里拜年,“大崇就把手头的饺子、点心主动给人。”
桥洞里走出的歌手
1994年,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广州。
他曾向朋友描述那段经历,“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李彩凤非常心疼,“我是后来才听他说起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都没有和家里联系。
我想孩子,怕出了什么事情。“李彩凤说她当时常常拿着扫帚一边扫地一边就出起神来。
据丛飞的一位左姓朋友讲,1996年,丛飞在广州时,有个人发现丛飞有演艺才能,就带着丛飞搞演出赚钱。当年在深圳的一次大型演出中,他们赚了不少钱,但那人拿着钱溜了。丛飞当时身无分文,生活重新陷入困顿。这位朋友说,丛飞曾从深圳宝安机场徒步走回市区,这段距离坐车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丛飞说他一点都不恨那个人,”因为他认为那个人给了他第一次演出的机会。
而据丛飞的朋友李雄兄弟称,丛飞到深圳后不久,就认识了他俩。“当时他很黑也很瘦,颧骨高高的。”形象不是很好,但这个年轻人卓越的表演能力与歌唱天赋,让他俩很惊讶,当即决定和他联合搞演出。李雄说,在一次大剧院搞的沙龙上,他们帮丛飞开了个人专场。“他唱得非常好,”此后,丛飞开始出入各种歌厅进行表演。从最初演唱一首歌挣80元,到渐渐涨到几百元。当时丛飞已经开始模仿名人的举止神态,常逗得观众笑个不停,现场气氛好,丛飞的节目常被放到下半场压轴。
李雄说,渐渐地,有人开始注意丛飞,并邀请他去表演。久而久之就有名气了。
滚雪球似的捐助
有了名气的丛飞经常有演出机会,但朋友们发现,本来不该缺钱的丛飞却总是显得囊中羞涩。“后来才知道,他把钱都捐给山区的孩子了。”丛飞的一位朋友说。
丛飞资助贫困儿童的义举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丛飞病情的关系,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丛飞在重庆参加的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坐的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丛飞当时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现金放进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诉丛飞:“你捐出的这笔钱,可以使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
丛飞当时感觉到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先后二十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当地失学儿童筹集学费。
李雄说,丛飞也曾经询问过他们,该不该资助那么多孩子。“我们说这是好事,一定要坚持,”并劝丛飞尽量收养少数民族的孩子,“集齐56个民族的孩子最好。”
据官方消息称,现在丛飞资助的孩子总数达到178人,除了汉族外,还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
丛飞曾这样解释他捐助的动机:“在山区时,我被他们的贫寒所震撼,看到他们穿不上衣,吃不上饭,我心里就难受,而当我听到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时我就高兴。”他说,他最主要的愿望是让孩子有书读,让社会少几个文盲,少几个法盲。正因为他爱上了这些质朴、憨厚、勤劳的山民,他的捐献才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其实他就是在滚雪球,不知不觉中雪球就越来越大,然后就慢慢开始觉得累了,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妻子邢丹说,“事实上,只要去贵州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在跟他去了一次后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每个人都会被那里的惨境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有义演,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
17万元外债
2004年,丛飞在贵州毕节地区织金县认养了32名孤儿和贫困学生,资助的孩子总数达到178人。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副乡长徐习文是丛飞在贵州捐资助学的承办人,徐习文说:“丛飞对贫困山区人民的那颗赤子之心,常常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来贵州扶贫助弱的单位和个人也不少,但没有谁能像他这样达到了完全忘我的境界。他6次来织金县和安顺市为贫困生送学费,走时不但捐光了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钱物,还要向随行的朋友借钱捐,有几次甚至连身上穿的衣服都脱下来捐了,大冬天只穿着一件短袖内衣返回了深圳。”
“本来以丛飞的实力资助那么多孩子,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丛飞的朋友李雄说。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对健康的丛飞来说,完全可以承担。但2003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
按《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李雄说:“有次他向我们借了1000元钱,还死活要用录像机来抵押,到现在这个录像机还在我家里。”
从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疼痛,还时常吐血、便血,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说,当时家里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可丛飞拒绝了,只在门诊开了些口服药维持。2004年7月,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去了下学期的学费。只是,这笔学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再次从朋友们手中借来的。当时,丛飞已经背负上了17万元的债务。
李彩凤说,丛飞当时还安慰她说:“只要我多联系一些商业演出,还这十几万元钱不难。”但没想到的是,丛飞的胃痛日渐严重,嗓音也渐渐不如往昔,他再也无力靠演唱为孩子们挣得学费了,欠下的债务无法还上,成了压在他心头的沉重负担。
“为什么没有能力了还要坚持资助孩子呢?”家人朋友对此都不能理解:“助人为乐也要量力而行,哪能借钱捐助别人?”丛飞这样向他们解释说:“我曾向孩子们承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供他们到毕业,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人们眼中的丛飞
在捐助山区贫困孩子的同时,丛飞还是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的五星级义工,义工编号2478.杨华女士是丛飞进入义工联的引路人。1996年底,杨华在深圳团市委举行的一个“帮困助乐”基金义演中认识了丛飞,杨华感觉到丛飞是个敬业、热情、具有深厚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因此在1997年初她就请丛飞加入义工联,并由他着手招募人员创建一个义工联自己的艺术团,由丛飞担任这个艺术团团长。丛飞马上就答应了,然后就开始组织人员培训,经过半年多将这个业余的艺术团创建起来。义工联艺术团在深圳的表演反响非常强烈,每年要演十多次大型演出。很多观众都是冲着丛飞的名头去的,而去了之后又都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在这些观者眼中,丛飞是一个开朗、敬业、从不耍大牌,对观众很亲切的表演者。”杨华说。
现在深圳某网络公司任职的封女士也是义工联的成员,她与丛飞是在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中的义演活动中结识的,康复站在每年的春节、元宵、中秋等重大节日举办的活动,丛飞总是会过来参加,从来没有缺席过。他善于模仿名人,神态真实传神,让人惊叹,极受康复站的残疾人喜欢。在封女士眼中,丛飞是一个给身边的人带来太多快乐的人。
对于丛飞长期资助贫困孩子的行为,封女士认为,丛飞并没有图什么。他将这种行为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虽然他仅仅只是个普通的外来打工者,但资助孩子们时间久了,慢慢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他这个人太认真,有时也絮叨。几个兄弟一起吃饭,他总是叨叨这顿饭能换多少贫困儿童的学费,我们都笑他。”丛飞的朋友左先生说。
丛飞一开始并没有告诉大家自己资助了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左先生说,丛飞做事不爱张扬,所以当很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怀疑时,他也懒得解释,只是笑笑。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1998年3月10日至16日,丛飞为了资助深圳的贫困孩子读书,连续举办了7场“帮困助弱丛飞义演晚会”,将5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了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1998年8月19日,正在外地参加商业演出的丛飞接到深圳有关方面打来的电话,问他能否参加次日举办的“情系灾区抗洪救灾”大型义演,丛飞立即推掉了多场商业演出,自掏腰包买机票返回深圳,还把自己在湖南演出所挣的2万元全部捐献了出来。
丛飞住院后,来看望他的人有很多是素不相识的市民。一位张姓市民说:“我以为宣传报道太夸张,跑过来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真的,他真了不起,是真正有爱心的人。”
“这和他小时候带我回家吃一碗饺子,分一块大饼的行为,其实一样,并没有什么大区别,”在丛飞小时候的同学赵先生眼里,丛飞资助贫困儿童读书的行为并非不可理解。“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除了比其他人多些爱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家事
丛飞的家在深圳罗湖区翠竹路东的新港鸿花园,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
房间内半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奖状与照片,CD架上摆放着一些古典音乐与民族歌曲,“虽然小点,简单点,但还是很温馨的。”妻子邢丹说。
这位24岁的漂亮空姐现在理解了丛飞所做的一切,她认为丛飞是位有责任感的男人,并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丛飞的第一任妻子是个缅甸人,在两年前与他离了婚,留给他当时年仅二岁的女儿睿睿。
实际上,结婚之初的邢丹对丛飞的做法有时难免也不理解,会发些牢骚。2004年夏,丛飞带着她去贵州黔南贫困山区为所资助的孩子送衣物和学费。“那些孩子家里的贫困程度让我震惊,他们一年四季吃不起肉,玉米面还要掺上秸秆吃。许多人家五六口人冬天只有一床棉被。当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搂着丛飞的脖子一个劲地喊着爸爸,孩子的家长拉着丛飞的手默默流泪,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丛飞的付出。”
邢丹此后辞去了空姐的工作,照顾着年幼的女儿睿睿,当起了全职的家庭主妇。
邢丹说她现在心态很好。“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嘛够用就可以了。”
对社会上人们对丈夫的种种评价,邢丹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回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吧。”
邢丹说,丛飞爱看电影,他们每个月都要去看好莱坞大片的首场,几乎场场不落,但如今他因为生病已经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
在住院后,丛飞曾向好友留下了三方面内容的遗嘱:“邢丹嫁给我,一直跟我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还陪着我跋山涉水去贫困山区捐资助学,她为我吃的苦头太多了。如今她怀有4个多月的身孕,以后她一个人可怎么扶养这个孩子?请大家一起做通她的工作,拿掉这个孩子,以利于她以后的生活;我奔波多年,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积蓄,很对不起父母家人。我死后,让我的父母带着睿睿回辽宁乡下,那里的生活水平低,容易过活;我资助的一百多个孩子,有很多还是小学生,如果他们不能继续读书,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望的未来,你们一定要多想想办法,让他们继续读书啊……”
《深圳特区报》记录了邢丹对丛飞遗嘱的反应:邢丹情绪激动得不能自制:“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这个孩子,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而将这个孩子打掉呢?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来……”
愿你幸福
在病床上的丛飞每天仍能收到各地儿女们寄来的信,看信读信是他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爸,我要告诉您一件事,我从小就没有见过大海,我很想去看大海,等您病好了,等我大学毕业,我要和您一起去看海。爸请您放心,我会努力学习的,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贵州省织金县罗燕艳信中的话。
她正在织金县一中读高二。
“丛飞的资助让我懂得了上帝在最起初并不薄待任何人,他总是给人相同质量守恒的人生,关键在于你的需要,你要多一点世俗的幸福,那么精神的愉悦就会酌情递减,反之亦然。”湖南省汉寿县《沧浪》主编胡诗词这样评价丛飞。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胡诗词累计接受丛飞捐助达到八万四千元,使他实现了上大学、当作家的梦想。他得知丛飞患癌症住院治疗,专程从汉寿县前来探望。
病榻上,丛飞仍然惦念着贫困山区的那一百多个孩子,惦念着他们这学期的学费还没有交上。5月17日,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吃力地给贵州的“儿女们”录下了一段话:“孩子们:爸爸不能亲自来看你们了,但爸爸很想念你们,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5月15日,丛飞手术后第二天,他向前来看望的有关领导交了一份写于一年前的入党申请书:“我是一个自由歌手,没有单位,写好的入党申请书一直没交,现在,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请您把它交给党组织,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5月27日上午,丛飞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6月15日,丛飞在病榻上开了个家庭会,向父母家人提出了两点愿望:身后捐献眼角膜、有用器官造福他人,并将遗体捐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拒绝接受深圳市住宅局送他居住的一套四房两厅住宅,家人何时何地都只能向社会奉献而不能向社会伸手。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丛飞轻轻哼起他自己作词的《愿你幸福》这首歌,脸上充满笑意。
② 旧衣服舍不得扔,大家都怎么处理的
有些人吧,就属于那种购物狂,每次去逛商场都要剁手,买买买,现实情况是,回来穿几天就扔到一边,或者是回来试试,就觉得根本就不合适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买呢?但是下次去逛商场,仍然会自觉的买买买,并且继续回来后悔,于是这个时候衣橱里就开始堆积如山了,那就开始犯愁了好多衣服啊,怎么办呢?
如果还带着吊牌的衣服应该是属于比较受欢迎的。可以去跳蚤市场去摆摊的。不但可以赚到钱,而且还能淘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举两得。
但是我也知道有些地方可能并没有这种市场,就比如我们这里。
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下载一个软件,叫做闲鱼,这是一个二手货品交易的APP,衣服化妆品家电都可以交易的,但是虚拟物品的交易还是有风险的。
我并不是在这里打广告,只是告诉人们这个途径。
以上就是这几个方法了,如果有用的话可以给我点赞一下吗?
③ “冰花男孩”成网红,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吗
“冰花”男孩无疑这个事件的幸运儿,通过一张照片,他就红透了整个网络,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幸运之神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如果我们还生活在过去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也许冰花男孩的这张照片永远也发不出来,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没有机会去关心他,去帮助和满足他的愿望。
正是有了网络,信息不再被封闭,能够公平地到达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我们才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
所以,冰花男孩是这个社会的幸运儿,我们每一个努力的人也会是这个社会的幸运儿。
正如知名媒体人咪蒙写的那本书《我喜欢这个功利的社会》,对的,这是一个功利的社会,但它是一个不会轻视每一个努力人的社会,它一定会肯定那些付出过努力的人。
④ 难忘的大凉山徒步公益行
这件事情发生在上周周三的早上。
一
“萱萱,我给你分享件事。你肯定想不到我给你报了—个去大凉山四天的夏令营,也可以相当于做公益,我猜你肯定喜欢。”
我扁了扁嘴,虽然我这样做了,但是说实话,我内心确实挺喜欢。
接着我妈妈又开始说了“去之前你要准备一些书或者衣物捐给大凉山里的孩子们,你不知道他们有多穷吧?”
妈妈说着就给我看了看他手机里存着的大凉山孩子们的照片。
图片里的孩子们确实挺穷的,衣服很脏,脸感觉都没有洗过。但他们灿烂的笑容依旧挂在脸上。最前面穿红衣裳的小男孩,是里面笑的最灿烂的。
虽然我不想捐掉我自己的书,但是看着他们样子,还是挺想让他们走出大山的,所以我还是接受捐书这件事情。
这一捐就是一个大行李箱,再加上其他热心阿姨们托我给大山里的孩子捐的书和衣物,那肯定就是一个大的行李箱了。
“给山区里的孩子准备好了给他们的东西,也得给自己准备准备了”。我心里暗暗想着“那我的东西该准备些什么呢?”
就在我思考的时候,一阵声音传到我耳边,“快点过来,萱萱,快点,我给你看看你要准备的东西,红薯老师发在群里啦。-------红薯老师是一个我妈妈认识的老师。”
于是我紧张又兴奋的跑了过去,蹲在妈妈身旁,看着手机里老师发过来的信息:要带的东西有,徒步鞋、背包、登山杖、帽子、零食、衣裤、纸巾、口罩、酒精片、一次性手套、垃圾袋、水、雨衣、雨伞、指南针、哨子、电筒、电话手表、充电器、小夜灯、应急包、餐具、洗漱用品……
我把这些文字念了几遍,最后一一写到了我的记事本子上,加了些自己想带的东西。
为了记这些东西,我可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我和爸爸商量了一会儿——明天带我去超市买我需要的东西。
二
第二天早上。我6点就爬了起来,读了小古文并把视频上传。紧接着就去叫醒了我“粑粑”。
可惜,你猜我爸爸怎么回答?
“大清早的喊什么喊,没看见我在睡觉吗?下午再去。”
唉~我原本兴高采烈的那颗心,立刻被泼了一盆冷水。
起床后我也没心思再睡下去了。于是我换好衣服,洗漱好又回到房间,像一只小蜗牛一样,慢慢的开了灯,慢慢的坐到了凳子上,慢慢的打开了作业本,慢慢的……
“看来这一时半会儿是没办法去了,只能等到下午了”我心里想着想着,抬起了两只手,双手合十,一次又一次的祈祷着:快点到下午吧!
三
“耶耶耶!终于能去了。”
终于到了下午,我吃了饭,立刻拿上一支笔,一个本子,拉着爸爸来到了超市。
进了超市的大门,超市里琳琅满目,绿的,红的,黄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可是一想到我不是来玩的,我是来买东西的,立刻就收回了那颗晃动的心,开始选东西了。
买好东西后,我和爸爸手里都拎着袋子,回到了家。我把买来的东西都一一清点,在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我的登山包里。
装好的背包涨裹裹的,我一背上背包,幻想着爬山时帅气的身影,我又开始激动起来。
现在什么东西都装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期待大凉山之行!
四
今天是我最兴奋,最开心,也是最紧张的一天。-------因为我要去登山了。
早上6点爸爸就把我叫了起来。起来后,我立刻穿上衣服,鞋子,拿起登山包,像风似的,甚至比风还快的跑了出去。
因为爸爸6点把我叫起来的原因,我还有点儿昏昏欲睡,所以在车上睡了会儿。
“懒猪!到啦,还睡,你就不怕迟到!”
这一声叫声,立刻把还在睡觉的我立刻叫了起来。虽然我已经醒了,但还是慢悠悠的拿起书包,走出了车。
我在外面等了会儿,一辆棕褐色的大巴车缓缓的映入我的眼前。
从车上走下来了一位穿着暗绿色防晒衣,棕色裤子,褐色鞋子的老师。短头发,头上还扎着一个小辫儿。 接着她向我招了招手,意思让我过去。我看到她防晒衣上的标签,上面写着“红淑老师”几个大字,立刻就明白了,原来她就是我妈妈说的那位“红薯”老师啊。
五
收拾好了行李,我们登上了大巴车。
大巴车里有很多人,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吃东西……大家都很热情。
红薯老师带着我走到了最后一排的长凳上。
“前面没有位置了,你就坐在那里吧。”说着红薯老师伸出她的食指指了指那个座位。
“嗯,好的,谢谢。”我用着兴奋的语调说着,一边把书包放在前面,一边坐在红薯老师指的那个位置上。
可红薯老师还没走,她一边叫醒了我前面坐的两个小女孩和旁边坐的小女孩,一边对我说到“萱萱,这个是乐乐,这个是月月,你旁边坐的那个是豌豆。你可以和她们交朋友。”说完接着向他们介绍起了我来。
就这样通过红薯老师的介绍,我认识了乐乐,月月和豌豆。
六
接下的时间我不是在和她们聊天,就是望着窗外看风景。
这一天我们都要在车上度过。
我们的老师里面有一个叫露露老师,也可以叫她“小姨”;还有一个男老师,你可以叫他苹果老师,也可以叫他apple老师。
我们大家望着远外,不时会有人感慨到“好美呀!”有的时候外面有羊路过,我们就会叫到: “呀!是小羊。瞧,它多么可爱呀!” 不时还有人赶着一群牛路过我们车边,这时我们就会叫到 “哇!还有黑的牛耶,你看它的花纹多么好看呀!” 看到马、猪等等我们就更兴奋了,可还有一个问题,“它们怎么都是黑的?” “哈哈哈,肯定是因为被晒黑了。”
这时老师小声的低估了一句没见过世面的孩子,这都快要把我笑死啦。
就这样,我们在大巴车上说说笑笑,看着风景,路过了这完美的一天。
七
美姑县的人民们非常热情,给我们安排了他们那儿最好的住宿。
我们向他们道别后,来到了他们给我们安排的一间小屋里。走进去,楼上有几个房间,红薯老师让我们两个人和一个老师睡一间房。经过一番热烈的商量后,最终的结果是我和乐乐还有红薯老师一间房间,月月豌豆小姨一间房间。那些男生潘潘和夏雨一个间房,而子梓和吴老师一间房间啦。
虽然美顾县人民的被子还是有股味儿,但是我们毫不建议的睡了上去,“好暖和呀!”因为大凉山比较冷的原因,他们的被子都比较厚,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啦!
他们那儿的厕所还是比较旧的,可是一想到这是在大山里面最好的房子了,我们也没有怎么想了。
八
第一天过去了,到了第二天。这也是让我们经历了艰苦磨炼的一天。
今天早上老师把我们叫醒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背包,拿上登山棍,准备前往我们集合的学校。
这个学校就在我们那间小房子的下面,墙面都是乳白色。有着特别宽大的场地,够这些小孩子玩耍。学校里有两间教室。一间里面有凳子,确实像一间教室,还有一间是放东西的,也可以做一些其它事情。只要你站在山头从下看总能看到,绿树丛荫的树木中透着一间白色的学校,这里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集合后,苹果老师站在上面。告诉我们一天的行程以及登山棍怎么用,并强调注意安全事项。
现在先不告诉你苹果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看到后面你们自然就知道啦。
听完了苹果老师说的话,跟当地村民告别后,怀着兴致勃勃的心情准备出发了。
九
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徒步的旅程。
我们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小路两旁有着很多花,白的,黄的,蓝的,橙的……应有尽有。 它们有着一番独特的气势,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走在小路上,我们大家说说笑笑,看着风景,我想到一首诗:天空的照耀下,暗绿的大山中,我们的笑声上……
啦啦啦……一路欢声笑语。可没走多久,我们就笑不出来了。
太阳火辣辣的晒着我们快走不动啦,我的水都要喝光了,于是我只能借乐乐的水喝了。
有些同学都已经开始不想走了,就在嘴里也全都是抱怨的话,老师们开始鼓励大家不要放弃,我原本也是在抱怨的,可是听到老师的鼓励后,我也在内心不断地鼓励自己。
就这样走啊走,原本还在平静的路上,可是这样走着没过多久就来到一座高山下。天啊,这哪是路呀,根本就没有路!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我们真的是难以想象,这么笔直的坡,当地的孩子们每天都要来回爬两次,全是自己独自走,没有爸爸妈妈的接送!而我们每天上下学全由父母接送,对比起来,我们太幸福了吧!想到这里,我们能量满满,相互帮助,一个拉一个,大家互相鼓励着,不断前行。
我原本以为的徒步还只是走到路上一直走一直,直到把这个山路走完,没想到这儿的徒步居然直接是在一个大山上爬呀,而且真的是个90度的斜阧坡,一不注意就要摔下去,简直是把我吓得要死!
在我们大家互相的鼓励下,终于爬上了大山,山上的风轻轻的吹着,我们好像在夸赞我们终于爬上大山,一种自豪感强烈的传来。此刻终于感受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爬上山,能量消耗殆尽,肚子也咕咕地叫个不停!我们吃什么呢?就在我刚想去找老师问的时候,这时Apple老师发话了:“你们肯定在好奇今天中午吃什么。美姑县的人们给我们运上来了好多薯仔,你们可以过去拿。”就这样,我们吃着美味的水煮薯仔,暂时充饥一下饥饿的肚子。
我装了几个薯仔在背包里,准备累的时候再吃。就在我们收拾好东西准备走的时候,吴老师露出了他外套里的衬衣。谁也没想到居然是一个大猩猩,可爱极了。
上午爬完山后,我的脚好酸呀!这时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它提醒了我。我还没吃饭呢。
我们回到了学校,各位老师已经准备好了食材,就要开始做饭了,当然食材依旧是没有改变的薯仔。
这还是我们第一天大家一起在大凉山的学校里吃晚饭呢。
我们坐在教室里摆了几张桌子,椅子,就开始吃了饭。
十
第三天我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一起前往学校集合。
到了学校后,老师站在台上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去体验生活,去到农村小朋友家跟他们一起过一天,他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有的是挖草药、有的挖薯仔、有的放羊、有的砍柴、有的割猪草……哇撒!我居然渴望去体验每一个农活,因为这些农活,都是妈妈小时候经常干的活!而我今天能体验到,居然特别兴奋呀!于是我们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去了一户人家,另一组去了另一户村民家。
我们又沿着上次的路线走啊走,到达了山上的一个小农村。其中一间就是我们去的那一家。
到他们家里后,我才知道原来他们家有一个小女孩叫十里,还有一个大哥哥。因为带我们那个组的是小姨,他让我们组的我、乐乐和子梓去和他们打招呼。
小姨告诉我们的由来后,就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哥哥说,让我们和阿妈一起割猪草吧。
“割猪草”我一想到各种草,我就立刻想起了妈妈给我讲的她小时候的故事,他们一起去割草,一起去放牛。
我觉得我对割猪草还是有一段经历,所以呢我和阿妈他们拿着镰刀,背上背篼,就下地里割猪草去了。
我们来到了田地里,发现还是有特别多杂草的,阿妈一边教我们哪个是要割的,一边抓新的,割着手中的猪草,我发现割了一大捆儿后,他们就会把它绑起来丢到背兜里。但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把它丢过去的时候,你要把草的根都给削掉。不然的话,猪吃了会不香的。
我们割菜的时候还去拔萝卜,我拔了个萝卜,萝卜又大又红,看着就想咬上一口,可是我忍住了。
我们干完了这些活,就回家做饭了,可是如果要煮饭的话,他们可没有我们那样的天然气,都是用柴火烧的,所以呢我们当然需要去背柴火啦。
回到家里的厨房,我傻眼了!两个砖头架着锅,没有灶台。也没有桌子。在哪儿吃饭呢?饭做好后,他们直接把菜饭端到地上吃,我问阿妈为什么要这样,阿妈说这是他们这儿的风俗,大家都会把东西放在地上吃。
他们平时吃的很简单,薯仔加老酸菜汤,可今天却把家里最好的羊肉拿出来招待我们。他们的羊肉简直太好吃了,我居然吃了两碗饭。
十一
吃了饭,我们抢着洗了碗,到下午休息的时间,我们看到外面有好多小朋友在玩一种叫板板车的游戏,坐在板板车上从坡上滑下来,看上去特别好玩!
我告诉当地小朋友,我想上去玩玩,他说可以,于是我坐在上面,当时我看着下面的坡,心里好害怕呀。不知谁在后面推了我一把,我一下子就跟着板板车滑了下去,那种感觉太刺激了,这种纯天然的娱乐游戏,真让我们回味无穷啊!
红淑老师也和我们玩了起来,惊险,刺激!欢呼声,尖叫声,连连不断!就在我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另一个小组找到了我们,两个小组又组合了。他们去的那个家庭也有一个小女孩儿叫曲姑,她们都和我一样大,后来我们还成了好朋友。
玩得也差不多了,这时候红淑老师告诉我们,你们还有正事要做呢,别忘了!原来是要跟着阿妈去山上砍柴,我们拿了几根很长很长的绳子,还有几把镰刀就上山了。
因为走的太无聊了,所以我把绳子放成了一根长线。我拉着前面的一头,曲姑,十里、豌豆,乐乐、月月等等当地的小朋友都拉着这根绳子一路往前走,从远处看去,就像一根串串儿一样往前走,特别好玩!
我们大家一起唱着歌,一起走的路,后来十里提到不如让曲姑带路吧,她知道这个山路怎么走,所以我就排到了第二个,这时我们就在唱:”谁是第一个?我是第一个!”
“谁是第二个?我是第二个!”
“谁是第三个?我是第三个……”
我们的歌声回荡在山谷里,不远处的放羊人听到我们的歌声,心情也愉快了起来。
到了大山上,阿妈爬上山把柴砍好。这时我们就是小小搬运工啦,需要把这些柴火运输到山下去。因为山太高太高了,如果这样从上面背到山下的话,肯定会被累惨的,于是我们灵机一动,观察了四周,一同看中了被两条路夹在中间的一个小滑坡,于是分派好人员。一些人从山的最上面接运阿妈砍下来的柴火,再扔给中间的人,这时中间的人接住柴火,然后再扔给下面的人,下面人负责把柴火放在一旁,继续接运。这就是我们的柴火“接力棒”!团结就是力量,不一会儿,所有的柴火都被我们搞定了,大人们捆绑起来,把大的柴火背起,小孩们就拉着小捆的柴火,开始回家了。
哦,忘了告诉你了,咱们来的路上,十里和曲姑告诉我们,山上有两种野草莓,一种是红的,一种是白的,特别好吃哦,开始我们还不相信,不敢吃,后来尝了尝,果然好吃极了!白色的香甜可口,红色的反而有点酸甜,也很好吃。感谢这些野草莓,让我一路走一路摘,一路吃,完全没有感觉到拉着一捆柴火的辛苦,反而尝到了干活中的乐趣!当地的小朋友们都吃腻了,看到我们这么喜欢吃,他们特别热情友善,采来一把一把的野草莓,放在我们的手里,我们吃完一把又来一把,太过瘾了!
回到曲姑家里,我们放好柴火,坐在院子里,围成一个大圆圈。老师让我们谈谈各自的感受和收获,我们相互分享着自己的收获,我也和大家分享了,并祝福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后来曲姑的哥哥,和十里的哥哥给我们每个人都起了好听的彝族名,我叫阿果,乐乐叫阿妞,而月月的名字是我们给她取的,叫阿翠。还有豌豆,他的名字叫阿甘,而红淑老师叫阿淑,小姨呢叫阿姨。当然女生都有名字啦,男生也要有啦。子梓叫莫嘎,潘潘叫抹嘎,夏雨叫蓝扣。哈哈哈,这些名字也太奇怪了吧,什么母鸡,母鸭?欢声笑语不断……我们都有彼此的新名字而开心极了!
十二
现在我们准备下山到学校里去了。老师说还有很重要的环节,捐赠书籍给大山里的朋友们!我们早就期待这场捐赠活动的到来,特别是我还拉了一大箱子的书和衣服,期待送给有缘的朋友呢。
我们都画了心中最美的画,然后赠送给当地的同学们。每个人都画了画并祝福当地的同学们好好学习,而我思考着,写什么呢?此刻我想告诉她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将来才有能力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于是我写了一句“我在大成都等你来!”并把这幅画送给了曲姑,希望多年后曲姑能走出大山……
接下来进入捐书彼此赠送礼物的环节,没想到我也收到了很多礼物,文具盒,水彩笔,笔记本……我们每个人收到了礼物,更多的是彼此的祝福。老师们不断地给我们拍照合影留念,记录着这一幕幕美好的瞬间……就这样我们和大山里的孩子们再一次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到了晚上,也是我们最期待的篝火晚会。大凉山当地的村民们穿着他们独有的特色服装,来到了我们学校,老师在中间点了一堆篝火。我们围着篝火,跟随音乐节奏跳起了锅庄!我们唱着,跳着,欢呼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多希望能定格在此刻,永远陪着大山里的孩子们啊!
十四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我们的夏令营快结束了!第四天也是我们返程的日子,一大早我们收拾完行李,背上书包坐上大巴又去了当地的另外一所学校。当地的支教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当地孩子读书的困难,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辍学在家干活,支教老师们翻山越岭,一家一家去家访,直到让孩子们返回学校,继续读书。
此刻我感觉支教老师们特别伟大,他们远离自己的家乡,不怕艰辛和困难,在这大山里,默默无闻地付出,让这里的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争取让他们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我们这次的大凉山徒步公益行,也是一次爱心捐赠,妈妈说这次夏令营的费用有一半是捐赠给大凉山的学校,支持山里的孩子们好好学习,改变未来的命运!而我此刻内心深处也在默默地祝福他们,祝福我山里的好朋友曲姑和十里,相信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看望她们的!
难忘的大凉山徒步公益之行,让我收获满满,懂得了珍惜、感恩、友谊、感动……让我的暑假生活添上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感悟!
感谢此行的老师们和美姑县的叔叔阿姨们、小伙伴们!
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
感谢大凉山之行!
2022.7.17
罗雨萱
⑤ 如何捐衣服
羊城慈善网“暖冬2009”
亲爱的网民们
我们是奈瑞儿羊城慈善网的志愿者,相信有心的居民们都看见过我们的身影!在这个秋高气爽,寒冬将至的日子里,我们羊城慈善网决定发起一次向西部山区捐赠过冬衣物的活动!
这次贵州农村之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些照片时,看到这些支离破碎的文字时,我想哭,大家都哭了,泪水浸湿了衣服一片,因为我实在不知道那些衣衫褴褛的村民们怎么度过2009年的寒冬。悲哀的同情着山民的贫困和无助,真的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确实,在祖国60周年庆典的阵阵喝彩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绩,也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欣欣向荣,我们的内心深深地为祖国感到无比自豪。珠三角作为沿海重地,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很多的孩子穿着几百甚至上千上万的衣服,玩着名牌玩具,每年扔掉的旧衣服旧鞋子堆积如山,可在很多的偏远山区,那里的孩子们每天只能穿着同一件衣服一边干活一边读书,衣服上“千疮百孔”,裤子“漏洞百出”,脚上穿的鞋子更是“破烂不堪”,有一大半的脚趾头露在外头,这要是在冬天,可想而知,那滋味我想如果让我们家的千金或者公子来体验一下,估计心都会碎了。
作为奈瑞儿羊城慈善网的志愿者,我深知我们的义务、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努力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山区,知道贫困。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拉贫帮困!
封闭的山村,匮乏的资源,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思想,使这些偏远地区的山民们还在遭受着饥饿、冰冻、读书难、就医难等问题。
经过羊城慈善网众多志愿者近半个月的努力下,奈瑞儿羊城慈善网联合众多网络向全社会发出“举手之劳让世界更美好”的捐助呼吁,决定发起一次向这些可爱孩子和可爱的村民捐赠衣物的活动。
下面就是一些真实的文字和图片,敬请大家留意
破旧的茅草房便是山民们的家,世代的贫困让他们对盖房无能为力
⑥ 宝宝长大了,旧衣服应该如何处理呢
1、变废为宝
穿不了的小裤子,淘汰下来的小衣服可以改成各种小裙子,这样不仅可以变废为宝穿在身上,还赋予了衣服更深刻的意义。剩余的一些布料可以做成小娃娃,小挂件。宝妈也不用担心自己做不出来,网上有大量的宝宝旧衣改造DIY视频和图解教程,跟着教程来,总会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总之,现在大家物质丰富,对于闲置物品要学会取舍,不管是自己DIY变废为宝还是送朋友、捐献等,只要物尽其用,就是发挥了它们最大的价值。既帮助了别人,又在无形中对孩子进行了熏陶,何乐而不为呢?
免责声明: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