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服饰中的海浪代表什么意思
江崖海水也是中国一种传统的纹样,亦可称“海水江崖”,俗称“江牙海水”“海水江牙”,常饰于古代龙袍、官服举纤氏下摆。在图案下端,斜向地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之上有许多波涛翻滚的水浪。
水中立一山石,并有祥云点缀—寓意福山寿海,也带有着一统江山的含意。
下端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为“江牙海水”。海水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最下摆条状斜纹所组成的潮浪;平水指在江牙下面鳞状的海波。
海水意即海潮,潮与朝同音,故成为官服之专用纹饰。江牙,又称江芽、姜芽,即山头重叠,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
蟒袍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
海浪一般会在龙纹之间,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
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寓意福山寿海,同时也隐含了“江山一统”和“ 万世升平”的寓意。
古代服装其他纹饰:
殷商时代社会虽然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礼”的精神正散规范自己的生活。
服竖圆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说最早出于《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驱凶观念。
云纹是中国古代的吉祥图案,象征如意高升。古时候人们的收成由天气决定,因此对云产生了期盼和敬畏。作为印染专业用语,云纹是指不同深浅层次过渡自然的花纹,细腻而生动,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中的典型,被广泛运用在传统的服饰、建筑、工艺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水江崖纹
⑵ 明朝不同阶层人的服装名称
大明王朝,是中国市民气息最浓厚的一个朝代。从现今流传的明代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明代的服饰文化也达到了一个比较发达的水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古代女子的美容,十分强调含蓄,重视内在修养,“浓纤得衷,修短合度”一直成为美容的典范。
明代虽然审美观已较为宽泛,但中和、适度的美还是最受推崇。在体型上,“丰肉微骨”再次受到重视。
明代开始,扣子大量运用,材质有金属、玉石等。有扣的对襟长衫,是明代妇女的常服。
明代男子多穿青布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四方平定巾之前,还有一种六瓣,或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名“六合一统帽”,也称六合巾、“小帽”,多用六片罗帛拼成,相传为明太祖所制。《枣林杂俎》:“秦时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来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即取“六合一统”之意,故名。取意安定和睦,天下归一。因为在政治上有一定象征意义,故也是由政府规定令全国通行的帽式,通常多用于市民百姓,而官吏家居时也常戴。此帽本来是仆役所戴,但是因为戴起来方便,所以就流行起来,这就是清朝“瓜皮帽”的前身。
明代帝后百官服制:
冕服:从宋代起,皇帝几乎只穿一种冕服。
朝服: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办公服均用到它。
常服:恢复唐宋时代的常服系统。
袆衣:为皇后受删、谒庙、朝会时穿着。
翟衣:为皇后的第二礼服。
礼服:品官命妇的大礼服。
⑶ 清朝女子服饰样式与种类
康熙年间
贵族妇女流行一种身着黑领金色团花纹或片金花纹的褐色袍,外加浅绿色镶黑清代女装
边并有金绣纹饰的大褂。襟前有佩饰,头上梳大髻,也有包头巾样式。侍女是着黑领绿袍,金纽扣,头上饰翠花,并有珠珰垂肩。
干隆年间
妇女着镶粉色边饰的浅黄色衫,外着黑色大云头背心。裙边或裤腿镶有黑色绣花栏干,足着红色弓鞋。也有着朱衣,袖边镶白缎阔栏干,足着红色绣花鞋。也有的着镶有黑边饰的无领宝蓝色衣者,襟前挂香牌一串,纽扣上挂时辰表、牙签、香串等小物件。也有的在衣服外面结桔黄色带子,垂在腰胯两侧与衫齐,带子的端头有绣纹。也有的着白纱汗衫,黑裤红腰带、红肚兜,鞋后跟有提舌。
嘉庆、道光年间
女子多着低领蓝衣紫裙,裙子镜面和底边均镶黑色绣花栏干,袖口镶白底全彩绣牡丹阔边。也有的袖口和衣服裙子镶阔栏干,裙带垂至膝下,肩有镶滚云肩。也有的着团花绿衣浅红色裙,裙的镜面上绣少许折枝花数朵,披云肩垂流苏。
同治年间
流行蓝缎地镶阔边的绸裤带,带宽一丈或数丈,带端有绣纹。无论着裙着裤均有系带的习俗。腰带系后垂至膝下为尚。
光绪中期
妇女衣裙渐短,袖子渐宽,带长过膝露出约一尺有余,走动时随风飘摆,也有将流苏缝于带端,摆动时呈现异样效果。服色以选用湖蓝、桃红为多,也有宝石蓝和大红等色。
光绪末年
妇女的衣服身长过膝,采用大镶滚装饰,裙上有时加十六至二十条飘带,每条带尾系上银铃,步行时有响声,甚为风趣。衣襟前挂有金或银制的装饰物,如耳挖子、牙剔子、小毛镊子等。有的还挂有梅檀一类的装有香料的小香囊。也有的系着内装香脂粉的绸缎或缂丝制成的小镜袋。与此同时,上海流行一种新装,这种新装不但在袖边,也在臂肘上饰以镶滚,衣服较前窄且长,裤子也相应地窄了一些。并配以三至四对手镯。如此新装,确实将妇女们的形象装扮得更加清秀和娴静。这种在原有基础上稍加变化的新形式,在当时就是时髦的新潮装。
清末
流行衣袖里面装假袖口,少时一、二幅,多时二、三幅。这种装束,一则为了显示身份和富有;二则为加强旗装封闭形式的风格特色。假袖口不但用料考究,装饰布局也追求与旗袍相同,由此整体服饰更增加了华丽的效果,也加强了装饰的层次感。假袖口一层层连接起来,显现出窄袖的修长感觉。
宣统至民国初年
这个时期妇女的衫裤比光绪末年更窄小,衣领却增高,甚至可以掩住面颊,如同马鞍形状。这个时期的镶滚装饰较前简单得多,但襟前仍然系挂装饰物。清代女子服装,有公服、礼服和常服。公服是自皇后至七品命妇规定的服制;礼服在民间指的是吉服或丧服。婚丧嫁娶及寿日的衣服,宫廷中是按命妇的品级规定的;常服形式多,
皇宫嫔妃礼服
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绣文;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着补服随夫品级,补子的形制为方,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一品文官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鸡?;八品绣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的绣练鹊。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无品级的夫人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补子,红裙,衣袖口边镶绣可随意。而妾只能用粉红色和淡蓝色。清代命妇的凤冠(又名“珠冠”,因冠上以珠为主要装饰),霞帔、蟒袄没有规定。总之,清朝命妇的各种品级均以绣蟒为装饰。这一点与明代有些不同,明代命妇大衫不绣蟒,而只绣雉(瞿)、孔雀、鸳鸯和练鹊。
⑷ 明朝服饰和宋朝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的。
两者区别如下:
1、裙衫的不同
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
宋朝的衫是一种以罗、纱、绫、缣为原料轻便服饰,主要有圆领、交领、直领、对襟几个款式,是宋朝最为普通的一种女装服饰,它腰身清秀苗条,下摆多,有较长的开气,十分轻柔。
2、上衣的不同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
宋代褙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衫。
3、襦的不同
宋襦有单襦,复襦,单襦与衫相近,复襦与袄相近。襦造型短小,一般到腰部,对襟,侧缝下摆处开气,袖端细长,衣身也比较窄。
明代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
宋朝服饰(下图):
宋朝服饰特点:
宋代服装多因旧习,根据前朝的服饰形制、民俗风情,制定了上自黄帝、皇太子、诸王,以及各级官员,下及庶民的各类服饰。
宋代妇女服饰大多仿照周代制度,'大袖'是宋代贵妇最常使用的一种服装, 因两袖宽博肥大而得名.普通妇女多穿背子,下长过膝。衣袖有宽窄二式,着时罩在襦袄之外。女服仍以衫、襦、袄、背子、裙、袍、褂、深衣为主,都是命妇之服。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
明朝服饰特点:
明装与宋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
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名为彩条裙,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
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因此取名“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名“百褶裙”。
⑸ 古代女子穿的衣服叫什么
古代女子的衣服根据朝代不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西汉:曲裾深衣、襦裙
东汉:直裾深衣
唐代:襦裙(分为高腰襦裙,交领襦裙,对襟襦裙)
宋代:背子
明代:襦裙
清代:旗装
⑹ 古代男子服饰名称
古代男子服饰名称统称为常服,常服也叫"私服"。军人和百姓在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意为平常时候穿着的军服。其主要特点是庄重、威武,能反映民族传统习惯和精神,适合日常穿着。
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的常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的规定和限制。
每级所用的原料和选色完全统一,衣服和帽子一致,整体效果十分出色。比如衣服若是金锦剪茸,其帽也必然是金锦暖帽;若衣服用白色粉皮,其帽必定是白金答子暖帽。
(6)牙袖小衣服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常服有如下几种:
1、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
2、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
3、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
4、衫: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 的男人长衫。
5、裳: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黄裳。居家时不束带,待客时束带。
6、直裰: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衩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