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壤样品的采集需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土壤样品的采集需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采样准备:
组织准备:编写详细的工作方案,组建由专业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质控人员等组成的采样组,并进行培训学习。
资料收集:收集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等相关资料,以及土壤信息、环境研究资料、法律(法规)等。
布点设计及现场勘查:根据调查目的进行初步设计,确定理论监测点位集,并通过现场勘查优化布点。
采样器具准备:准备工具类(如镐头、铁锹等)、器材类(如GPS、样品袋等)、文具类(如土壤样品标签、采样现场记录表等)、现场采样定性试剂、安全防护用品及采样用车辆等。
样品采集:
采集土壤表层:根据监测需求,挖取0-20 cm或0-60 cm的土壤,可采用单独样品或混合样品的方式。混合样的采集方法包括单角线法、双对角线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
采集土壤剖面:对于特殊要求的监测,可选择部分采样点为剖面采样,挖掘土壤剖面并逐层采样。
采集新鲜土壤样品:在测定土壤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时,需要采集新鲜样品,并低温保存。
采样记录:
对样品进行编号,填写采样记录表和样品标签,记录样品的简单描述、采样点周围情况及土地利用历史等内容。
使用GPS卫星定位记录样点经纬度,拍摄数码相片。
样品流转:
在采样现场将样品逐件与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分类装箱。
样品运输过程中防止损失、混淆或沾污,及时送至实验室。
采样者和实验室样品管理员双方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流转卡上签字确认。
注意事项:
采样点选择:避免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清除表层的枯枝落叶和植物根系;剔除砾石等异物;注意及时清洁采样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采样深度与量: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壤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采样工具选择: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必须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测定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铲、竹片直接采取,或用铁铲、土钻挖掘后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
特殊样品处理:对于污染土壤的样品,要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采集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样品时,要防止待测物质挥发,注意样品满瓶不留空隙,低温运输和保存。
采样时期:根据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时期,如秋季作物收获后或春季播种施用前采集农田土壤样品。
采样量:土壤样品一般采样量为1-3 kg,对混合样品需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所需的土样量。
(注:以上图片为土壤剖面示意图,展示了土壤剖面的典型结构和分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