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装携带要军服配套什么意思
被装装备随着军队诞生而出现。古代,被装装备品种少,结构简单,主要包括作战时穿着的盔甲、战袍及日常穿着的军服。盔甲制作材料早期为兽皮和木质类,后多为金属。中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窄袖的胡服,代替宽松的中原服装,是军服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古代军服颜色鲜明,以利于区分识别。如古代欧洲的斯巴达军人穿红色的短斗篷;古罗马军人主要穿白色衣服和盔甲,并在头盔上饰有不同颜色的羽毛。直至19世纪,色泽鲜艳、制作精美的军服一直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近代,随着热兵器的出现和作战防护的需要,被装装备品种不断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褐色和灰色军服普遍取代了难于伪装隐蔽并有碍战术动作的华丽军服。中国晚清的新军和民国初期的军队,参照欧洲诸国军服颜色和样式,采用了新式铁灰色军服。1915年,法、英、德军针对作战人员80%以上外科伤亡是炮弹爆炸产生的金属碎片所致的结果,相继在战场上使用了钢盔和对人体重要部位起防护作用的甲衣。20世纪20年代,美国军队出现了军用被服洗涤车。德军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了迷彩作战服,战后各国纷纷仿效,并陆续研制能防侦察和防火阻燃的迷彩作战服。60年代,美军研制了采用高强度合成芳纶纤维(凯芙拉纤维)制作的防弹衣,美、英、德、法等国军队陆续装备了集装箱式洗衣房或方舱。80年代,随着新型防弹纤维和陶瓷等非金属复合高强度材料的出现,美、英、德等国军队有了非金属防弹头盔和非金属防弹插板及新型防弹衣。9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的军队先后制订并组织实施旨在实现单兵装备现代化的“士兵系统”计划,研制出具有防护、通信等多种功能,便于对周围环境实施观察和对目标进行瞄准的集成化头盔,并将防弹衣、作战服、作战靴和对人体检测的计算机芯片等集成,形成模块化多功能单兵作战防护服装系统。21世纪初,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使用了采用模块化设计、以KM2高强度合成芳纶纤维为防弹层材料的“拦截者”防弹衣。
⑵ 我国防弹装备的发展历史
国产防弹衣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单兵护具。1964年,研发出一种由玻璃钢防弹板组成的防弹衣,受到朝鲜战争中美军防破片服的启发。1966-1970年代,针对抗美援越需求,研制出使用“玻璃钢+铬刚玉+陶瓷”或铝合金板的防破片背心,援助运输部队和高炮部队,以减轻美军空袭威胁。然而,国产单兵护具发展缓慢,受限于材料水平,防护能力低,不能满足军用需求。80年代,为一线战斗的炮兵少量配发防破片背心。至今,头盔、降噪耳机和防震防破片背心仍是炮兵防护的标配。
国产现代防弹衣的仓促问世
8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治安任务的加剧,92年平远街禁毒行动暴露了防弹护具的不足。为应对各种大型活动及社会治安需求,各类新式防弹材料成为“十五”计划的重点研究方向。军需所、科技开发部、53所等单位跟进,防弹衣设计与材料大量涌现。军用防弹衣发展较慢,而警用防弹衣快速进步,1996年出台最早的警用防弹衣标准。
典型防弹插板的层级
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典型复合陶瓷插板包括陶瓷层和背板层。陶瓷层以氧化铝、碳化硅和碳化硼为主,其中碳化硼最轻最硬最贵,碳化硅次之,氧化铝再次之。背板层关键,高韧性的背板能支撑陶瓷层,减少崩裂,减轻对人体的二次伤害。插板还有止裂层、黏粘剂等层级与材料。
国产防弹插板的艰难发展
进入2000年,各大厂家开始生产复合陶瓷材质防弹插板。起初使用“陶瓷+凯夫拉”结构,后引进荷兰“迪尼玛”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这种材料性能接近凯夫拉,最早在93年进入我国市场。国产插板引入了标准板和独立板的概念,前者配合软质防弹层使用,后者独立使用。老警标和老军标相继出台,规定了背板的凹陷深度、温度、湿度、防水、防侦测等多种测试要求。国产插板防护水平可达到标称美标3级,但存在工艺落后、防弹陶瓷种类单一、防护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日新月异的国产军用防弹背心
2004年,我军推出“2004-单兵防护背心”,使用PE材质,防护等级为V50=525米秒,重量不超过2公斤。06年,我军推出了“2006-特种兵防弹衣”,使用V50值为530米秒,重量不超过2公斤。11年,我军定型QTS-11士兵系统,包括携防一体的背心。15年,我军推出了15式防弹背心,防护等级和重量均超过前代。
国产防弹插板的10年代逆袭
10年代中期,国产碳化硅陶瓷插板成熟量产,性能达到06版美标4级,与美军中期批次的ESAPI插板相当。新警标和新军标相继出台,防护标准更为严格,国产防弹插板防护等级可超越06版美标4级。国产防弹插板出口超过30个国家,占据国际市场7成份额。
未来发展方向
利用石墨烯改性陶瓷、芳纶防弹材料是近年成熟的新技术,已进入生产试用阶段。超轻聚乙烯防弹插板也在发展,虽然形变严重,但轻到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对登陆作战或长距离作战有重要价值。国产防弹插板经过几十年历程,已能生产出便宜、好用且重量适中的插板,紧跟世界潮流。在合理的防护标准牵引下,国产防弹用品与西方同类产品相比,具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