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那些描写山川大河的古诗并为它配一幅图.
《观沧海》
出自:两汉: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1)观沧海画成一幅画图片简单扩展阅读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B. 古人如何画出山水画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是古人研究“心性”和传达“心性”的物质媒介,是他们对人类精神世界进行探索的结果,是他们对人类精神之本质的理解与结晶。这个画种与“心性”的精神修炼体系密不可分。
如果拿古人常用的“体”“用”之说法来定位“心性”修炼与山水画之间的关系,则“心性”修炼为体,山水画为其用。而画面上透露出的“宁静”“淡然”“疏远”“闲散”的气息,包括笔墨的运用方式,只不过是这种精神修炼的一个外在显现罢了。
1.刘振平小丈六横幅山水画作品《观沧海》
通过这样的精神修炼,一个生命会发生由内到外的转变。修行人的面相、身体乃至于每一个细胞,都会产生气质上的变化,更何况他(她)的行为举止和在画面上留下的一笔一墨!
其目的在于正本清源。
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要画山水画,我们才能发现古代山水画的精神背景及其真正的含义。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条明晰的线索。并能沿着这根红线,进行下一步的思考。
――用它来衡量与定位“中国画”及“水墨画”。比较一下“中国画”和“水墨画”,它们的精神背景与古代山水画的共同点在哪里?区别又在哪里?
“中国画”这个概念是不是反映了“心性”及其精神修炼之体系,并以此为旨归?如果不是,那么,“中国画”还是传统的一个发展吗?或者它只是近现代中国在环境与时代的簇拥下,另立出的一个别的标准?那么,后人在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是不是把它看成是“共和国的绘画”更合适些?是不是将其视为近现代中国的一种短暂的(与一千三百年相比较)文化现象来分析更为妥当?
2.吴大恺八尺横幅山水画作品《心中天地阔》
是不是所有使用了宣纸和墨汁的绘画都是古代山水画的一个承传与演绎?它们都代表了所谓“心性”之道统的延续吗?
此外,当下风起云涌的“水墨画”这个概念,是不是与古代山水画在同一层面上探讨问题?如果不是,那么,在它将来的发展方向上,有没有可能重新回到对人类精神之本质的探讨上来?
有意思的是?
疑问与答案,它们都需要时间。
C. 《观沧海》古诗配画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大起来,他们南下攻城略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卢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不符,不可置信。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诗人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无比广阔的大海,海中有岛,岛上有山,山的高耸巍峨更显现出大海的广阔。当秋风吹起,海中汹涌起巨大的波涛,这是眼前的实景,已经足够让人震撼了。
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打住,他仿佛还看到日月星辰都在大海中起落运行,这虽然是诗人的想象,但是实实在在的展现了曹操作为一名诗人,比大海更为广阔的政治胸襟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