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服装各部分结构组成图
衣服,领子,袖子,肩膀,裤子,腰,垫围,直裆,裤脚,荷包,衬布(做荷包或者腰围的衬布)。
⑵ 男士衬衫结构图怎么画
二、男女衬衫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男女衬衫的组合部件和结构线条名称。
(2)熟练掌握关门领直省女衬衫和普通正常体型男式衬衫的测体部位、测体方法、测体注意事项及加放量(春夏秋冬),放缝、排料、算料方法,裁片对丝绺的要求。
(3)熟练掌握关门领直省女衬衫和普通正常体型男式衬衫的制图公式,裁剪方法,缝制工艺程序,缝制方法,技术标准,质量要求。
(4)掌握女式衬衫领样的变化,省的变化,袖子的变化和款式变化——横省、收腰,男式领女衬衫结构图。
(5)掌握熨烫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6)了解特体的量体方法及特体裁衣的处理方法。
(7)了解上衣病例分析。
Ⅱ、教学内容:
男式衬衫结构制图,男式衬衫加工工艺,女式衬衫结构制图,女式衬衫加工工艺,花式女衬衫结构制图,女式衬衫领样的变化,省的变化,女式衬衫的袖子变化。
Ⅲ、教学建议:
(1)结合授课,组织学生自裁自做男女衬衫。
(2)组织学生参观制做男女衬衫的服装厂,增强感性认识。
⑶ 一件衣服分几个部位
一件衣服分以下部位:
领嘴:领底口末端到门里襟止口的部位。
门襟:在人体中线锁扣眼的部位。
里襟:指钉扣的衣片。
止口:也叫门襟止口,是指成衣门襟的外边沿。
搭门:指门襟与里襟叠在一起的部位。
扣眼:纽扣的眼孔。
眼距:指扣眼之间的距离。
袖窿:也叫袖孔,是大身装袖的部位。
驳头川:里襟上部向外翻折的部位。
(3)男士衣服结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插花扣眼:
男士西装左侧的驳头位置有一个清浅的扣眼,这是旧时欧洲贵族们出席典礼时,用来插花装饰自己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新奇又极具可玩性的扣眼设计:插花眼。
这个扣眼并非像它看上去那样“多余”。它是一处西装上的绝佳装饰位置,它还有很多雅号--“花眼”、“插花纽”、“美人眼”等等,其中最生动的当属“俏皮眼”。
插花眼的由来,一说它与西装驳领的产生紧密相关。据说,西装的驳领源于军制服高领裘尼夹克衫,士兵们为了惬意一些,就把上面第一粒纽扣解开并把衣领向两边翻开,这种穿法流传到民服中,便演变为西装驳领,并保留了驳领上的扣眼作装饰。
还有一种很浪漫的说法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当天,送给新郎阿尔伯特亲王一小束鲜花,亲王灵机一动,将上衣外套的左侧衣领划出一个小洞,并把这一小束鲜花插在了上面。从此以后,阿尔伯特亲王让他的裁缝在所有的外套上都开了这样一个小洞,这一举动也引起了民间的效仿。
19世纪的欧洲,贵族子弟们为了彰显自己的风雅潇洒,又或者博得心爱女子的欢悦和注意,经常会在自己的胸前戴上一朵小花,左领上的扣眼自然是位置最佳的鲜花插座,插花眼自此流行开来。
⑷ 古代女子,男子衣服各部分名称
男子衣服
1。头衣头衣又称元服。元本义既是头。加元服就是行冠礼。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有很大的区别。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zé)。
冠: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是成人的标志,是贵族男子的常服。该戴冠而不戴的,是不合礼的。有人为了合乎礼,甚至献出生命。《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卫国内乱,子路用以系冠的缨被人砍断,他放下武器结缨,并说:“君子死,冠不免。”结果被人砍死。古人又有免冠谢罪之说,摘去冠,表示自己有过错,情同罪犯,自降身份。冠是贵族成年所必戴,所以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李白《古风》:“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与童子对举,则冠强调的是成年人。《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而弱冠一词,则指刚刚进入成年。冠的作用主要是被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冠圈的两旁有丝绳,用来在下巴上打结,将冠固定在头顶上,这两根丝绳就是缨。戴冠前要将头发盘在头顶上打成髻,用纚(xǐ,或写作縰,是一块黑色的帛)把发髻包住,然后再戴冠。戴上冠后,还要用笄(jī,先秦叫笄,汉代以后叫簪)左右横穿过冠圈和发髻再加以固定。女子不戴冠,只用笄或簪固定发髻。后来固定冠冕的叫衡笄,只固定头发的叫发髻。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发笄尖的一端分作两股,形状像叉子,叫做钗。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
冕: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冕旒一词是皇帝的代称。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弁:有皮弁、爵弁之分,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帽子。皮弁有白鹿皮制作,由几块拼接而成,样子类似现在的瓜皮帽。爵弁是红中带黑的弁,因其颜色与雀头相似而得名,其样子大致与皮弁差不多。
胄:打仗时用的帽子,加在冠上,秦汉以后叫做兜鍪,再后来叫做盔。杜甫《垂老别》:“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指孙权年纪很轻就统率大军。古时戴着兜鍪见尊长跟戴着冠一样,是不恭敬的表现,因此见尊长要免胄。
帻:平民所戴,在发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有一公主的情夫名叫董偃,由公主引荐给汉武帝,董偃头戴绿帻。颜师古注道:绿帻,贱人之服也。董偃的打扮表明自己是奴仆的身份。后来李白在《古风》中用“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来借指靠不正当手段致富并且骄横的人。
陌头:俗人的帽子,又称帞头、络头、缲头、绡头等。其形制类似现在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从后而前,在头前额上打结。《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qìao)头。”陌头后代音转称为幞(fú)头。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将后面的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留全发、戴冠、巾,是中原地区的正常装束,非中原地区则以披发为常。《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吴越地区的祝发文身观念和中原地区“肌肤毛发受之父母”的观念不同。
2。体衣衣的狭义是上衣,裳是下衣。《诗经·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襦:短上衣。《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盛貌,形容刺绣之美)自生光。”
襌:单衣。
袷(qìa)、复:夹衣。夹衣里可以加絮。《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复襦指有絮的襦。
亵衣、泽、衷衣:贴身穿的衣服。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露)其亵衣。”《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注:“泽,亵衣,近污垢。”泽相当于现在的汗衫。《说文》:“衷,里亵衣。”后来也写作中衣。
裘:皮衣,毛向外。
袍:絮了乱麻或旧丝棉的长衣。《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襺(jián):絮新丝棉的长衣。
古代上衣的领子有两种:一种是交领,衣领直接连着左右襟,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挽结。另一种是直领,领子从颈后沿左右绕到胸前,平行地下垂。
衽(rèn):衣襟。襟要右掩,所以“左衽”就是异服了。
裾(jù):衣服身后的下摆。裾在身后,可以长垂至地。曹植《神女赋》:“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袖(xiù):同袖。又称袂(mèi)。如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祛:袖口、袖子。
绅:古人长衣外要系带,带子在腹前打结,余下的下垂部分就是绅。《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张书诸绅。”绅下垂,可以临时提起来当作记录本。古时有“缙绅”一词。缙又可写作搢,义为插,指插笏(hù,手板)于带,在君臣相见时作为记事或指画时用,所以缙绅成为高官的代称。
帛:丝织品的统称。
褐(hè):麻、毛织品。布和褐是同类的东西,区别是布细褐粗。读书人未做官时穿的常服用布制成,所以布衣就成了未做官的读书人的代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布衣指杜甫自己未出仕时。
裳:裙。古代男子也穿裙。
绔:也写作袴,裤子。古代的裤子只有两个裤筒,没有前后裆。纨绔是有钱人穿的,纨是织造得较为细致的生绢,由来纨绔专指富贵而又不务正业者。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与现在相似的裤子古代叫做穷绔。穷绔的通行名为裈(kūn)。《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宇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还有一种名叫犊鼻裈的,就是后代的短裤、裤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着犊鼻裈,涤器于市中。”相如在市场上穿犊鼻裈,是为了出其丈人卓王孙的丑。
蔽膝:遮住大腿到膝部的服饰,又称袆(yī)、韨(fù,芾)。类似今之围裙。
邪幅:绑腿。
女子衣服
汉服主要形式,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隋唐女子好打扮。从宫廷传开的“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半臂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的。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
明代女性习惯在裙子外罩一件背子衫或是云肩。凤冠霞帔是明代妇女的礼服,是后妃在参加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服饰。整个冠上缀着龙凤,搭配霞帔一起穿着。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时才有所普及。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马褂为加于袍的外褂,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特点是前后开衩、当胸钉石青补子一方(亲王、郡王用圆补)。补子的鸟兽纹样和等级顺序与明朝大同小异。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干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⑸ 男西装结构制图
(一)测量的主要部位与方法
1、衣长:男士西服衣长为后衣长,从第七颈锥点垂直下量至臀围线下5—7cm部位符号用L表示。
2、袖长:从肩外端点沿臂弯形态量至茎突点下半2—3cm,西装袖长应加垫肩厚度。部位符号用SL表示。
3、胸围:软尺在胸部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垫入一指,符号用B°表示。
4、肩宽:从左肩骨外端顶点沿后背表面量至右肩骨外端顶点,部位符号用S°表示。
5、领围:在喉结下方水平绕颈一周的长度,部位符号用N°表示。
(二)规格设计
1、胸围:B=B°+16—20cm
2、肩宽:S=S°+2—4cm
3、领围:N=N°+4—6cm
⑹ 怎样制衣服结构图
服装打板必备知识
作为纸样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人体知识、材料知识和服装工艺知识。
人体知识包括:人体骨骼结构和人体肌肉组织的结构、人体各部位体表形态及人体静态时一般特征、人体运动规律及动态时的一般特征、人体生长发育的比例变化规律、人体身体变化的前后平衡规律、人体外形的男女性别差异和人体外形变异的特殊体型、号型规格的分类及号型规格适应于哪类人群的覆盖率、人体的比例。
服装材料的知识,首先是有面辅材料的质地性能差别。服装制板时要掌握面辅料的性能,以便在制板时做出相应的适当调节,如按其自然回缩率、升温缩率、缩水率等具体性能和数值,在制板时进行调节,以确保成品规格的要求,另外要根据面料的纱支、密度、垂感、织纹组织和厚度、软硬度等在制板中区别对待。
其次,服装面料的表面差别,面料正反面及不同的织纹特征,对制板有很大的影响,如面料的倒顺光,倒顺条格以及色织或印花织物中的花纹图案的植物图案、鸳鸯条格等。
再有,面料的经纱和纬纱的概念,面料的主要构成方式是由经纱和纬纱织成的,布匹的长度顺布边的是经纱,通常称之为直纱,布幅的宽度为纬纱,通称之为横纱,由于它们在纺织过程的工艺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性能,在服装上的应用也各不相同。
直纱具有结实不易伸长变形的特点,适宜按人体垂直的方向,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长度方面。横纱的纱质柔软,捻度较小具有能够略微伸长或缩小的特点,适宜于人体横向的使用,主要表现为服装的围度及各局部的宽度。斜纱就是经纱和纬纱的交点斜向使用,具有伸缩性较大,富有弹性,有良好的可塑性,易于弯曲变化,在服装上许多边条等部位经常使用,有饱满、曲弯圆顺自然的优异效果,另外在连衣裙、大衣等大幅和斜裁的服装中也取其垂绺顺畅、浪势圆腴,张弛自如的效果。对于斜纱的使用要注意两点,其一,取面料经纬纱的45。斜角为正斜纱效果性能最佳,大于或小于45。角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二,要考虑斜纱的方向有横斜和竖直斜之分,也有称之为断丝和顺丝。
纸样师还必须要了解服装的制作方法,制板与缝制工艺之间是必须要密切配合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缝份结构,如上装的背缝、侧缝、袖缝、上领缝等。下装的裆缝、腰缝、侧缝等,另外还有做缝的表现方法,有劈缝、倒缝。倒缝又可分为锁边倒缝、包边倒缝、明压线倒缝、筒子缝、暗包明缉、明包暗缉等等,这些都要在制板时留放缝头,作出不同情况区别。
②缝边构造,服装各部位或部件的边缘都要有一个连折或另外单绱的形式区别,如底摆、袖口、裤脚口、止口、袖窿、领口等等,这些结构处理在制板时都应该反映出来。
③内部构造的区别,包括衣服的面和衬及其它辅料的结构关系,如上衣是挂全里或半里,还是不挂里子,其用衬及制作工艺都要改变,在制板时就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变。
④整形工艺,从目的上是针对某些部位使其缩短或伸长以达到面上的凸起或凹陷,从手段上包括手工的抻拽或缩拢,加上牵条的固定和手针的拱线收缩等,还有专业设备的整形、拔裆、烫胸等等,这些工艺手段的处理在制板时都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
服装打板知识
一、成衣生产的服装纸样设计
服装设计效果图向平面结构图转化成为成衣生产用的毛样(生产纸样),即设计效果图-确定体型及数据-结构分解草图-确定主要部位制图规格数值-平面结构图净样-毛样。在这样一个纸样设计过程中,纸样设计者一定要考虑如何能设定出一套较佳的生产纸样,才能使成衣达到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而也就不同于普通的纸样制作(用于个人及定做服装)。
1、样按所设计的缝制工艺将服装结构图放出所有的缝份,除了净样上已有的各种技术参数和标记外,应注明缝制方法及要求;熨烫部位及方法;要求工艺顺序,用于排料、确定排料方式及准确耗料量的生产纸样必须具备以下复核:(以男装衬衫为例)
① 对设定尺寸的复核。依照客户或已给定的尺寸对纸样的各部位进行测量。
②对各缝合线相吻合的复核。服装各部件的相互衔接关系,如图(1-1)所示为男装衬衫的生产纸样,需要在纸样制作好后,检查袖窿弧线及领窝弧线是否圆顺;检查衫脚下摆和袖口弧线是否圆顺;检查袖山弧线和袖窿弧线长度是否相等;检查领窝弧线和领脚线长度是否相等;检查袖身的袖口弧线(除褶裥外)和袖级宽度是否相等;检查前后侧缝长度是否相等。
③对各对位记号的复核。男装衬衫有前幅襟贴翻折记号及钮门记号;衫身袖窿弧线和袖子的袖山弧线对位记号;领子的钮门记号及与前中线对位记号;明贴袋的贴边翻折记号等;袖身的袖口线上的褶裥记号等。
④对布纹线的复核。检查布料裁剪时所用的丝缕纹向。
⑤对缝份的复核。男装衬衫生产纸样除襟贴和明贴袋缝份(止口)以外,其余均为1CM缝份。
⑥对纸样总量的复核。男装衬衫纸样共有11块纸样(含底领和面领)。
⑦复核各资料是否齐全。包括款式名称、裁剪数量、码数、裁片名称等。
2、将已复核后的纸样经裁剪制成成衣,用来检验纸样是否达到了设计意图,这种纸样称为“头板”,对非确认的纸样进行修改,调整甚至重新设计,再经过复核成为“复板”制成成衣,最后确认为服装生产纸样。
二、装纸样设计需要考虑实际成衣生产的布料、采用的工艺结构、服装款式、品质要求。
在服装纸样设计过程中,由于服装款式各异;布料组织结构的差异及厚薄不同;服装工艺制作及机器类型的限制;服装的品质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影响实际生产,因而服装结构纸样的制作也有不同的要求。
1、依据服装面料组织紧密不同、确定不同缝合方式对加缝份的不同要求。
①按照布料厚薄的区别可划分薄、中、厚三种放缝量,薄型面料的服装纸样放缝量一般为0、8cm,中型为1cm,厚型为1、5cm。
②接缝弧度较大的地方放缝要窄,如袖窿、领窝线等处,因为弧度问题缝份太大会产生起绉褶,然而生产纸样的放缝设计尽可能整齐划一,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标准,所以衬衫领子和领窝线的放缝还是为1cm,缝制后统一修剪领窝线为0、5cm,既可以使领窝圆弧部位平服又可以避免因布料脱散而影响缝份不足。加服加量的地方放缝要宽些,如西裤后片的放缝,后中线部位所加的缝份为2、5cm(见图2-1a),上身的前后侧缝可加1、5cm等,既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又可以满足客户的心理要求。
③不同的缝合方式对加缝份量有不同的要求。如平缝是一种最常用的、最简便的缝合方式,其合缝的放缝量一般为0、8~1、2cm,对于一些较易散边、疏松布料在缝制后将缝份叠在一起锁边的常用1cm;在缝制后将缝份分骨的常用1、2cm(见图2-1b)。对于服装的折边(衣裙下摆、袖口、裤口等)所采取的缝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锁边后折边缝,二是直接折边缝(见图示2-1c)。锁边折边缝的加放缝即为所需折边的宽,如果是平摆的款式夏天上衣一般为2~2、5cm,冬衣为2、5~3、5cm,裤子、西装裙一般为3~4cm,有利于裤子及裙子的垂性和稳定性;如果是有弧度形状的下摆和袖口等一般为0、5~1cm,而直接折边缝一般需要在此基础上加0、8~1cm的折进量,对于较大的圆摆衬衫、喇叭裙、圆台裙等边缘,尽可能将折边做的很窄,将缝份卷起来作缝即为卷边缝,卷成的宽度为0、3~0、5cm,故此边所加的缝份为0、5~1cm,如果是很薄的而组织结构较结实的可考虑直接锁密珠作为收边,也可作为装饰。牛仔裤的侧缝、内缝和后幅机头驳缝常用的缝合方式是包缝的做法,这一包缝做法的好处是耐用性强,所加的缝份需要注意前幅包后幅还是后幅包前幅、后幅包机头还是机头包后幅,一般缝份为1、2cm,但是实际生产所用的缝份有所不同,香港旭日集团惠州大进有限公司长期生产牛仔裤,实践得到较佳的方法:被包的裁片所加的缝份为0、6cm,另一裁片为1、6cm(见图2-1d)。,因为按规定的尺寸是在缝骨边缘开始计算,成品完成后不会影响尺寸的准确性、划一性。
⑺ 男装结构制图中“三开身”与“四开身”制图方法的区别
一般三开省道适合塑造西装、中山装等服装的造型结构,也就是说把一件衣服分为两个前片和一个后片(西装虽然后片有中缝,但也算一片),且每片宽度接近服装总肥度的1/3。
⑻ 男装的衣服可以分为哪几类
1、上装
西装、棉服、毛衣、大衣、马甲、皮衣、衬衫、T恤、夹克、卫衣、风衣、羽绒服、冲锋衣、POLO衫,等。
2、下装
西裤、运动裤、休闲裤、牛仔裤、工装裤、卡其裤,等。
男装最普遍的是西装,许多男人都认为这再普通不过,套上身便行。其实不然,西装的涵义较前大为讲究和衣物也可以用来表现一个人对其文化规范与主流价值观的异议,以及个人的独立性。
(8)男士衣服结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男装衣服面料
1、雪纺纱:
该面料经纬丝采用涤纶FDY100D加捻,然后再经蒸烘退捻的特殊整浆工艺。织物结构采用平纹变化, 产品除了具有柔软、滑爽、透气、易洗的优点外,舒适性更强,悬垂性更好。
2、“色丁”系列:
一款洋溢旺盛生命力、显示自然风貌的—“色丁”面料,它是问世已久的老品种,如今年来盛泽地区的纺织界对其产品进行了改版。除了采用大有光三角异型丝原料和织造工艺创新外, 也在面料染整后处理工艺延伸,其密度增加,手感更柔软,功能更拓展。
3、乔其纱:
它经纬丝都采用涤纶半消光FDY75D为原料,经纬丝间隔并列交织均以加捻, 面料系平纹变化组织结构在喷水织机织造而成, 采用单次减量、染整后,且绉纱度明显, 极富立体感。
⑼ 男士衣服18096a和17596a有什么差别
1、身高不同:180/96a是适合身高180厘米,175/96a是适合身高175厘米。
2、尺码不一样:180/96a是XL码,175/96a是L码。
体型分为四种:Y型、A型、B型、C型。
1、Y型:瘦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22-21厘米(男子),24-19厘米(女子)。
2、A型:标准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16-12厘米(男子),18-14厘米(女子)。
3、B型:微胖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11-7厘米(男子),13-9厘米(女子)。
4、C型: 胖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6-2厘米9(男子),8-4厘米9(女子)。
(9)男士衣服结构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男生买衣服的注意事项:
1、看造型设计,应美观大方,轮廓清晰,线条流畅,挺括平服。
2、看色彩运用,配色新颖,明快、协调、富有节奏感,面料和衬里颜色要协调一致,以同类色或近似色为宜,如有点缀色或线条,应简明不繁琐,符合着装个性的体现。
3、看缝制质量,行线顺直、平整,线色与面料一致,缝接处对合整齐、平顺、 无跳针、漏缝现。
4、看整体结构,应符合体形规律,各部分比例恰当,对称部分应对称,口袋位置适当整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尺码
⑽ 一般男士衣服分几种风格
潮流风
这种风格个性、另类、浮夸、热血奔放、放荡不羁,也比较偏运动,整体给人以年轻动感、积极向上的感觉。比较适合有潮流追求,个性鲜明的人。
资料扩展:
如果是中学生,潮流风、文艺风是你不错的选择;
如果是大学生,建议可以尝试多种风格,同时也要学着驾驭绅士风;
如果初入职场,建议慢慢脱离潮流风和文艺风(除非是职业需要,比如时尚行业);
如果进入职场多年且职位中高,建议简约风和绅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