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象棋里面楚河汉界什么意思
楚河汉界为象棋棋盘中的分界线,来源于楚汉战争。从棋盘的格式上看,楚河汉界两边分别是九条直线、五条横线。九,在数字上为最大,五,在数字中处于中间,竖九横五组合成了“九五”至尊,它至高至大至广,代表了皇位。
两边摆上了棋子之后,形成的黑红相峙、相争,正好艺术地再现了楚、汉争夺天下的历史面貌。
(1)楚河汉界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相关传说
2200多年前,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以荥阳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4年的攻伐激战,并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
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战争的硝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散,楚河汉界却永远定格在了中国象棋棋盘上,昭示着荥阳在中国象棋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荥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象棋之都。
作为“楚河汉界”的鸿沟,不仅留在了荥阳这座“东方名郡”,留在了中华历史的灿烂进程中,而且也留在了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成就了荥阳中国象棋之都的美誉。
❷ “楚河汉界”篆体
如下图所示:
“楚河汉界”为象棋棋盘中的分界线,来源于楚汉战争。从棋盘的格式上看,楚河汉界两边分别是九条直线、五条横线。
九,在数字上为最大,五,在数字中处于中间,竖九横五组合成了“九五”至尊,它至高至大至广,代表了皇位。两边摆上了棋子之后,形成的黑红相峙、相争,正好艺术地再现了楚、汉争夺天下的历史面貌。
(2)楚河汉界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篆体——产生历史
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 向下引伸。
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
❸ 楚河汉界繁体字怎样写
请采纳!
❹ 楚河汉界繁体字型
楚河汉界繁体字型
❺ 哪位老师能看出来图片上“楚河汉界”四个字是什么字体
说真的。中国的象棋中间的河。全是以为是这个楚河汉界。其实未必这样简单。。。。尤其是你自己也无法确定这个字体是什么无法识别。只能靠揣测。。。。这些说不定就是艺术字。。。。根本不是靠你逻辑可以判断的。。。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楚河汉界。。。
❻ 楚河汉界繁体怎样写
汉,繁体显示不了
写法是左右结构,左面边旁三点水,右面是 从上到下依次是
右面最上面是农历写法代表二十“ 廿”字
右面中间是“中”字
右面最下面是“夫”字
❼ 看图猜成语一个楚字一汉字中间一条河
谜底:楚河汉界。
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此后,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的成皋,守将曹咎经不起刘邦军士多次到城下叫阵谩骂,怒而率部出城,欲渡过汜水与汉军作战。当船至河中时,遭到汉军突袭而败,曹咎后悔不迭,自知无颜去见项羽,遂自杀而亡。刘邦顺利攻取了成皋,屯兵广武。项羽得知成皋失守后,立即调兵前往救援。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据城东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拉至广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涧要挟刘邦说:“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刘邦却故作镇静地说,“当初咱二人共同反秦,盟誓结为弟兄,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咱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项羽听后更加恼怒,决定杀掉刘太公。在项伯的力劝之下,“太公幸存”。但刘邦闭城不出,并派大将韩信率兵抄了楚军的后路,占领了河北、山东一带。项羽因为粮缺兵乏,不得不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
“楚河汉界”指的是中原地区今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
❽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是怎么来的
为象棋棋盘中的分界线,来源于楚汉战争。
“楚河汉界”指的是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秦末乱世,刘邦、项羽皆是一代枭雄,有问鼎中原之心。项羽同刘邦在楚怀王面前立约“先入咸阳者为王”。
公元前207年,刘邦、项羽率部相继入关。机缘巧合之下,刘邦先入咸阳,按照约定,刘邦本应为关中王。但项羽自恃功高,撕毁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现徐州),并封刘邦为汉王。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部东进,拉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相争”序幕。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此后,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公元前204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但遭到拒绝。刘邦虽然实力不济,但善用计谋,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与亚父范增的关系。致使范增被驱逐出军队,含恨离开,途中病死。让项羽失去了足智多谋的军师,陷入窘境。
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成皋,在使用计策后,楚国成皋失守。后刘邦派大将韩信包抄了楚军的后路,切断楚军粮草,使楚军腹背受敌。无奈之下,项羽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于是赫赫有名的“楚河汉界”就这样形成。
(8)楚河汉界文字图片扩展阅读
棋盘术语:
1、九宫:将帅活动区域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2、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5)代表中路;
3、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4、边线:棋盘的一、九(1、9)路纵线;
5、河界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五条横线;
6、兵行线(卒林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四条横线,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横线;
7、宫顶线: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三条横线,九宫的最高位置;
8、底二路: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二条横线;
9、底线:双方最低的一条横线;
10、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11、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行动术语
1、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2、双将:亦称双照将,一方走动棋子后由两个字力同时攻击对方帅(将)。三照将同理。
3、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4、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5、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6、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7、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8、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9、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10、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11、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12、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13、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解将还将”同理)。
14、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15、象棋根:若棋子甲被吃后、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对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则称为“有根子”,反之,则叫做“无根子”。
❾ 中国象棋里面的楚河汉界指的是什么地方
1、指的是棋盘中央没有画直线的地方称为“河界”。它代表弃战双方的分界线,确定了各自的地域。
2、“楚汉界河”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
1、中国象棋规则
为了比赛记录和学习棋谱方便起见,现行规则规定:按九条竖线从右至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表示红方的每条竖线,用阿拉伯数字“1”~“9”来表示黑方的每条竖线。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
2、中国象棋意义
中国象棋,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其本身更具有文化特征和教育功能。
象棋是最好的智力体操,其总体思路或行棋落子,都是复杂综合的心智活动。人们往往忽视它的教育启智功能和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