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
甲午中日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也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叶志超、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首府——平壤。
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
日本士气高昂,野心勃勃,日方发布由间谍宗方小太郎起草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对满清展开政治攻势,扬言要直捣北京,让清朝皇帝“面缚乞降”。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
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
2月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
1895年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中日甲午战争文字加图片扩展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
2、台湾、澎湖列岛大片领土的割让,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五十年之久。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清政府为了偿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还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4、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长江的中上游。
5、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民发展。
6、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2.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50字左右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3. 中日甲午战争详细资料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影响
中国: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远东: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4. 图1鸦片战争 图2中日甲午战争 图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请回答:(1)依据上述三幅地图
(1)1842年《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 (2)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运动(写出两件即可) (4)抗日战争;国际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5.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甲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最终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让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时间: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时代背景: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才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
造成的影响: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
6. 中日甲午战争的资料25字
1894年7月25日到1895年4月17日日本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7. 中日甲午战争的内容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侵略扩张的野心也越来越大。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出兵朝鲜,并袭击中国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清朝军队在朝鲜的平壤(rang)与日军展开了战斗,清军战败,日军占领了平壤。接着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9月17日上午,中国北洋水师10艘军舰在丁汝昌、刘步蟾(chan)的指挥下,与由12艘日舰组成的日本海军在黄海展开激战。虽然敌舰数量多、力量强,但中国海军大部分将士都英勇奋战。致远号弹药用尽、船身中炮后,舰长邓世昌命令开足马力撞击敌舰,结果军舰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船2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经远舰舰长林永升也率领将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北洋水师损失严重,日方军舰也受到重创。
11月,日军攻占了大连、旅顺,并在旅顺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在四天的时间里,用各种极为残忍的手段杀害了18000多中国同胞。
1895年1月,甲午战争以清朝的失败求和而结束。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还把辽东半岛、台湾等地割让给日本(由于沙俄等国出面干涉,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中国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甲午一战,中国不但战败,而且蒙垢受辱。中国军队始终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形胜之地一一委弃,临阵不战而逃,中国殷殷寄以厚望的舰队被可耻地驱逐到设防的港口内匿不出战。中国的将领们个个显出无能,而且很多是懦夫,政府的颟顸腐败,在国家危急之秋并无异于承平之际;而中国人民虽则有了一点国家意识,还依然是一个原始的群体,其惟一的原动
力就是个人利益,但知盲目的愤怒,却不知为国家利益而发愤图强。在战争期间,中国并不是以最大的精力用之于杀敌致果,而是用之于乞求列强的干涉,中国的统治者们指望不须认真努力救治其积弱的原因,而但求借外力以挽救中国免于自食其积弱的后果。挽救中国免于侵略与瓜分,是列强的义务,而中国却不负任何责任……随着和约的缔结,中国的大臣们已普遍不为人所信任,就连中国的惟一政治家李鸿章也不例外,李氏已遭谪而暂居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国是屈辱备至了。在一切有经验(是西方所谓的有经验而不是东方所谓的那种有经验)的观察家们看来,帝国的瓦解似乎已显然迫在眉睫而无可避免了。
8.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
1、简介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2、甲午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来说: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远东来说: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3、失败的原因
(1)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2)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3)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4)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5)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6)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9. 中日甲午战争故事梗概50字
甲午战争是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干支纪年,时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1874年,朝鲜发生内乱。乱事平定后,由于日本拒绝撤兵,击沉了中国的运兵船并且向清兵突袭,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历了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四次战斗后,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10. 中日甲午战争图片,急求!!!
网上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