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汉字演变过程图片演示
几千年来,汉字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经常性的、不间断的演化,造成了商代甲骨文与今日楷书汉字之间的巨大形体差异。其间可以以秦国篆隶为分水岭划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大的阶段。
一、古文字阶段从时间上来讲包括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
二、今文字即隶楷阶段的汉字,从汉代一直延续至现代。
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以及古、今文字内部各个阶段的变革,可以总结出几条明显的演变规律:简化、声化、规范化。演变过程可归纳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
(1)周文字图片下载扩展阅读:
汉初文字承接秦制,秦隶结构日渐简化,线条日渐匀称,笔势的波磔日渐规整,也就逐渐形成了汉隶。隶书是两汉的主要通行字体,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而在人们起草文件和通信中则多使用草书这种简便字体。到东汉晚期,在隶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书,大约在汉魏之际,又在行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经过魏晋二百年左右的时间,楷书最终确定了它的统治地位,而行书也演变成为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书写速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草书更为简化,更不易辨认,唐代以后,完全成了一种供欣赏的艺术品。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古今汉字的演变
⑵ 周字的演变
周字演变图
“周”字结构构型不甚明了。“周”的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像四方的田地里长着植物,作图1、2;有学者认为字像方格纵横、刻画文采之形,为“雕”之初文;有学者认为“周”本义指周密。而在甲骨文中用为方国名。随后发展到了西周金文,金文中即指姬周。金文的形体在“田”下面添加了一个“口”,作图3、4、5;商、周文字中“周”均不从“用”,所谓从“用”乃始于春秋战国间的讹变。《说文》中小篆的形体来自对金文的改造,笔画长短有所变化,《说文·口部》“周,密也”。此义为雕刻细密,完备。隶书、楷书形体基本一致,在六书中属于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