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對老人(老頭老太太 )在海邊牽手背影圖片,上面有字: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我這個是截圖的,我想
305k的大圖
質量有保證
謝絕
盡快採納
『貳』 你見過哪些可愛的老人
樂觀且自信的老人是可愛的,感覺是個活波寶寶一樣。
曾經運動時候遇到一個可愛的老人,總是面帶微笑樂呵呵地唱著歌擺動著身體,滿頭白發行動並不靈活卻讓人有一種安詳的感覺;面對每個路人,她都會禮貌地問好甚至跟不認識的人說起了自己簡單卻快樂的生活,是不是還帶著搞笑的表情,最深刻她那一句「只要一天能動,就要活著開心」。
能夠自信且樂觀地活著的老人,是最可愛的。
『叄』 這張照片提什麼名字,
從照片上來看我感覺老人是典型的農村老人,勤勞仆實忠厚,善良可親的感覺,照片中的女子是位新時代的女性代表,穿著時尚,性格活潑,陽光付有朝氣,所以我起的名字是美麗人生。
『肆』 老人孤獨落寞的背影圖片
春城,被一個孤獨老工人佝僂的背影所感動
昆明中心有一個美麗的人工湖---翠湖。過去20年的秋冬季節,人們總是會在湖邊看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佝僂著背用自己精心的食物喂養紅嘴鷗。於是,寒冷的季節,碧波粼粼的湖水,白色的海鷗,孤獨的老人,搖曳的柳條,構成了翠湖秋冬季節的獨特景觀。此情此景一直持續到來年春暖花開,直到那白色的候鳥歸鄉為止。
這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叫吳慶恆,是昆明化工廠的退休工人,這個廠子位於昆明西郊
,距翠湖有10多公里。老人據說終身未娶,畢業於西南,曾被打成「右派」,還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抓去坐牢。殘酷的人生際遇使得老人不願意與人親近,對人保持著本能的驚懼。
年10月,來自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的紅嘴鷗第一次來到昆明越冬。從此,這個朔方小精靈年年蒞臨昆明,給昆明人帶來了無盡的歡樂,成為昆明著名的一景。吳慶恆老人漸漸感到它們的可愛,逐漸喜歡上了這些鳥兒。
每月只有元退休金的老人,每天一早從昆明西郊的住地蹣跚走來,一直要到中午12點左右才能走到翠湖,然後從挎包里掏出自己頭晚精心的鷗糧,把食物擱在湖邊護欄上,在一旁高興地端詳著紅嘴鷗進食。由於路遠,老人必須下午3點前趕回家。認識老人的攝影師李志雄說,老人為了省錢喂鷗,甚至捨不得花5毛錢乘坐公交車。每月的那點工資還要省下一半給紅嘴鷗吃的。
老人每天徒步10多公里就是為了喂海鷗;自己只抽兩三毛一盒的香煙,但看到紅嘴鷗喜歡吃吉慶祥的餅干,4.5元一斤的餅干,老人毅然出手。老人還雞蛋,在家和面,為海鷗做好吃的。每天10多公里,老人幾乎是風雨無阻,定期和海鷗約會,為它們帶來食物。
每年在寒冷的季節來昆明「度假」的紅嘴鷗似乎是老人唯一的精神寄託,與紅嘴鷗交流似乎也是孤獨老人唯一的快樂。
終於有好幾天,一直關注老人的攝影師發現老人一連幾天沒有來喂鷗了,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著李志雄,他約上幾個在媒體工作的朋友趕到老人的家去看望老人,但還是晚了---老人已於頭天晚上辭世。
李志雄關注老人已經整整10年。
吳慶恆老人愛鷗護鷗的事跡及佝僂著身軀喂養紅嘴鷗,親近紅嘴鷗的照片在李志雄等人的努力下被放大,這位老人的形象漸漸成為最具震撼力的城名片。
年10月,為紀念紅嘴鷗蒞臨昆明20周年,一個名叫楊帆的21歲昆明女孩投書昆明頗有影響力的媒體《都時報》,建議為吳慶恆老人塑像,以資紀念。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熱烈回應。
「吳慶恆的故事感動了所有昆明人,為老人塑像,是昆明人的共同意願。海鷗老人雕像的落成也是對昆明與紅嘴鷗二十年不解之緣的紀念。」《都時報》總編輯趙健吾說。趙建吾在《都時報》帶頭捐款為老人塑像。
《都時報》、翠湖公園和昆明園林綠化局帶頭倡議並出資為老人塑像。一時間,一些知名企業來了,小學生帶著壓歲錢來了,許多普通民也紛紛解囊相助。沒多久,為老人塑一座青銅雕像的資金就籌集到位了。
雲南藝術學院的老師根據李志雄等人為老人留下的照片素材,創作出了老人與紅嘴鷗和諧共處的感人塑像,雲南大學中文系著名教授張文勛先生為塑像撰寫了文言碑記。
年年底,這尊青銅塑像完工,被安放在老人生前躑躅喂鷗的翠湖公園。年1月18日10時30分,老人的塑像正式落成揭幕,於是,雲南誕生了第一座普通民為紀念普通民創作的雕像。
『伍』 你見過哪些可愛的老年人
可愛這個詞一般都是形容小孩子的,但是,我認為用在一些老人身上也很恰當。他們經過歲月的洗禮,衰老並未讓他們失去往日的風采,而是愈發可愛。他們的可愛中透露著慈祥,體現著睿智,表達著豁達。
在我周圍可愛的老人很多。有一位老爺爺八十多歲了,曾經是一位軍人,退伍這么多年,卻一直保持著部隊的習慣。每天無論刮風下雨,他都堅持早起鍛煉身體,晨練中從來不會缺少他的身影。看著他硬朗的身體,許多人心裡都會默默的豎起大拇指。而且他還是一個很風趣的老人,經常會給我們講故事或者唱歌。
希望歲月溫柔的對待他們,也希望等到我們老了,也能成為可愛的老人。
『陸』 適合中老年微信頭像
1、花花草草,這類頭像最受歡迎,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