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圖片 > 中國古代女生服裝圖片大全圖片

中國古代女生服裝圖片大全圖片

發布時間:2025-07-15 23:45:37

⑴ 唐朝服飾圖片與介紹

由隋入唐,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生產和紡織技術進步,對外交往頻繁,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餘年的女子服飾形象,可分為襦裙服、男裝、胡服三種配套服飾。下面藉助古籍詩畫,分別述之。
一、襦裙服
襦裙服是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傳統裝束。唐女襦裙裝在接受外來服飾影響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於是襦裙裝成為唐代乃至整個中國服裝史中最為精彩而又動人的一種配套裝束。
襦,一般只長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點。與此相近的衫,卻長至胯或更長。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個階層的常服。元稹詩句「藕絲衫子藕絲裙」,張佑詩句「鴛鴦綉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歐陽炯詩句「紅袖女郎相引去」。從這些詩句看,唐代女子著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歡紅、淺紅或淡赭、淺綠等色,並加上「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的金銀彩綉為飾,外觀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領口常有變化,襦衫領型有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盛唐時代有袒領,即領口開得很低,早期只在宮廷嬪妃、歌舞伎者間流行,後來連豪門貴婦也予以垂青,從唐墓門石刻畫和大量陶制女俑來看,袒領流行開來,或許已經遍及黎庶,因而當時藝術形象中出現的袒領女裝形象為數實在不少。
裙,唐代婦女下裳為裙。這是當時女子非常重視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面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圖》,以及周濆「慣束羅衫半露胸」等詩、畫即描繪這種裝束,這是中國古代女裝中最大膽的一種,足以想見當時思想開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質料、色彩和樣式均大大超過前代,可謂群芳爭艷,瑰麗多姿。如唐詩中所涉及的諸多裙式有:「上仙初著翠霞裙」,「荷葉羅裙一色裁」,「兩人抬起隱花裙」,「竹葉裙」,「碧紗裙」,「新換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盡如人所好,多為深紅、杏黃、絳紫、月青、青綠。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時間最長。李白有「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萬楚五有「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其流行范圍之廣,從《燕京五月歌》中可見,「石榴花開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石榴裙最大的特點,是裙束較圓亂高,上披短小襦衣,兩者寬窄長短形成鮮明對比。這種上衣下裙的「唐裝」,是對前代服裝的繼承、發展和完善。從整體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長曳地,使體態顯得苗條和修長。
二、女著男裝
女著男裝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是較為罕見的現象。《禮記 內則》曾規定,「男女不通衣服。」盡管事實上不可能這么絕對,但是女子著男裝,常會被認為是不守婦道。唐以前雖然在漢魏時也有男女服式差異較小的現象,但那不屬於女著男裝,只有在氣氛非常寬松的唐代,女著男裝才有可能蔚然成風,即使這樣,還應將一部分起因歸於游牧民族的影響。當時影響中原的外國服飾,絕大多數都是馬上民族的服飾。那些粗獷的身架、英武的裝束,以及矯健的馬匹,對唐女著裝意識產生一種滲透式的影響,同時創造出一種適合女著男裝的氣氛。《舊唐書 輿服志》載,「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已明確記錄下女著男裝的情景。《新唐書 五行志》記,「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帝與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雖說這太平公主此舉有些恃寵撒嬌,但也說明了唐初已經出現女著男裝的傾向。女著男裝的風氣尤在大唐開元、天寶年間盛行。《中華古今注》記,「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新唐書 李石傳》記,「吾聞禁中有金鳥錦袍二,昔玄宗幸溫泉與楊貴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女子仿製男裝,穿著男裝相當普遍。
三、胡服
初唐到盛唐間,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鶻與中原交往甚多,加之絲綢之路的駱駝商隊絡繹不絕,對唐代服飾影響極大。所謂胡人,是漢族人對北方民族的一種貶稱,我們這里講史,權且保留當時的稱呼。隨胡人而來的文化,特別是胡服——這種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內的民族裝束,令唐代婦女耳目一新。於是,一陣狂風般胡服熱席捲中原諸城,其中尤以長安及洛陽等地為盛,其飾品也最具異邦色彩。元稹詩:「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地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唐玄宗酷愛胡舞胡樂,楊貴妃、安祿山均為胡舞能手,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種。另有渾脫舞,枯枝舞,胡旋舞等對漢族音樂、舞蹈、服飾等藝術門類都有較大影響。所記當時「臣妾人人學團轉」的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是可以想像到的。姚汝能《安祿山事跡》記,「天寶初,貴游士庶好衣胡帽,婦人則簪步搖,衣服之制度襟袖窄小。」關於女子著胡服的形象或見於石刻線畫等古跡。較典型者,即為上戴渾脫帽,身著窄袖緊身翻領長袍,下著長褲,足登高腰靴。《輿服志》雲,「中宗後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當為與此種裝束。
四、小結
唐代服飾之所以絢麗多彩,有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礎。隋王朝統治年代雖短,但絲織業有長足的發展。文獻中記隋煬帝「盛冠服以飾其奸」,他不僅使臣下嬪妃著華麗衣冠,甚至連出遊運河時大船纖繩均傳為絲綢所制,兩岸樹木以綠絲飾其柳,以彩絲綢扎其花,足以見絲綢產量之驚人。至唐代,絲織品產地遍及全國,無論產量、質量均超過前代,從而為唐代服飾的新穎富麗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加之與各國各族人民廣泛交往,對各國文化採取廣收博採的態度,使之與本國服裝融會貫通,因而得以推出無數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飾,特別是女子裝束,不光為當時人們所崇尚,甚至於今日人們觀賞唐代服飾,亦覺興奮異常。這里沒有矯柔造作之態,也沒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充滿朝氣,令人振奮又使人心醉的服飾。其色彩也非濃艷不取,各種鮮麗的顏色爭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銀雜之,愈顯炫人眼目。其裝飾圖案無不鳥獸成雙,花團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謂一派大唐盛景。

⑵ 唐朝服飾圖片與介紹

1. 唐朝是中國古代服裝發展的高峰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推動了服飾文化的繁榮。
2. 唐代女子的服飾,尤其是襦裙裝,是中國服裝史上的一段精彩篇章。襦裙裝是指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著長裙,身披披帛,加上半臂的傳統裝束。
3. 唐代女子襦裙裝在吸收外來服飾影響的同時,保持了自身的特點,成為唐代服飾中的一種精彩裝束。襦,一般只長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點。與此相近的衫,卻長至胯或更長。
4. 唐代女子的襦、衫等上衣是各個階層的常服。詩人們如元稹、張佑、歐陽炯等都在詩中描繪了女子著襦、衫的景象。
5. 唐代裙裝的質料、色彩和樣式都大大超過前代,呈現出瑰麗多姿的景象。唐代裙色多彩,多受歡迎的顏色有深紅、杏黃、絳紫、月青、青綠等。
6. 在唐代,女子著男裝的現象較為罕見,但唐初已經出現女著男裝的傾向。女著男裝的風氣尤在大唐開元、天寶年間盛行。
7. 初唐到盛唐間,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交往甚多,胡服熱席捲中原諸城,對唐代服飾產生了影響。
8. 唐代服飾的絢麗多彩,得益於隋代的基礎,唐代絲織業的發展,以及與各國人民的廣泛交往,對各國文化廣收博採。
9. 唐代服飾,特別是女子裝束,不僅為當時人們所崇尚,也為今日人們所欣賞。其色彩鮮麗,裝飾圖案鳥獸成雙,花團錦簇,展現了大唐盛景。

⑶ 魏晉南北朝服飾有什麼

魏晉南北朝經歷了300多年的時間,是中國古代史上布滿坎坷的一段時期。戰爭和飢荒,天災與瘟疫,迫使廣大北方人民向南方大遷移,離鄉背井的無奈在人們的思想中已經麻木。此時,又有許多少數民族進入中原,與漢族人民混居,生產技術、思想文化、生活習俗包括衣冠服飾在內,漸趨融合。魏晉時期的漢服制度,基本是承襲秦漢時期的舊制。遷居的少數民族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也穿起了漢族的服裝----漢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全面推行漢化政策,主要是改革鮮卑的舊俗,當然服裝服飾也包含在內。「群臣皆服漢魏衣冠」,尤其是祭祀、朝會服裝幾乎全部採用漢魏制度著漢服。這次大規模的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革」。

當時中原人的漢服服飾,特別是便服、常服,在原來基礎上也吸收許多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如將衣服裁製的更加緊身、合體。傳統的服裝樣式在此時逐漸消失。而胡服這種少數民族服裝,則成了社會上的普遍裝束。出了家居外,甚至拜見天子的時候也有穿著。

男子的頭飾,以幅巾為主。這種習俗興起於漢末,當時很多的王公名士,認為戴著禮冠是累贅,所以就用幅巾扎頭。此風氣延續到魏晉使其仍十分流行。在《竹林七賢圖》、《北齊校書圖》及《高逸圖》中都有細致的描述。冠帽制度中有籠冠、卷荷冠、突騎帽、高屋白紗帽等,這些大多來自北方。

這個時期男子穿的漢服,主要是衫,有單、夾兩種式樣。與秦漢袍服的主要區別在於袖口寬敞。尤其在魏晉和南朝,上自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以大袖寬衫為時尚。在風靡一時的魏晉玄學、佛教、道教影響下,一些文人突破舊的禮教,衣著寬敞。名噪一時的嵇康、劉玲等「竹林七賢」,就穿著這種寬敞之衫,衫領敞開,反應了這個時期文人名士的典型情況。

漢族婦女的發飾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在貴族婦女中,曾流行一種在發髻上鑲金的首飾。普通婦女除將頭發挽成各種式樣之外,也有借用假髻的。還有模仿西域少數民族習慣,將頭發挽成單環或雙環發式,高聳頭頂。

那個時期漢服的婦女服裝,最初只是繼承了秦漢時期的遺俗,有衫、褲、襦、裙等形制。衣衫以對襟居多,領、袖都加衣緣,下穿長裙,腰間用帛帶系扎。

男女的鞋履與前代大致相同,只是用料和質地更加講究,有絲履、錦鞋、皮靴和木屐等。履的顏色有一定製度:士卒百工用綠、青、白,奴婢侍從用紅、青

圖片全解>>>_我愛歷史網提供

⑷ 上衣下裳詳細資料大全

「上衣下裳」——上穿衣下穿裳,裳即是裙。上衣下裳是中國最早的服裝形制之一,為漢服體系的第1個款式。

古代文獻以及出土的人形陶器證明,上衣下裳的服裝形制早在商代就已經形成。

基本介紹

解釋,樣式描述,圖片展示,發展歷程,先秦,秦漢,魏晉,隋唐,

解釋

褲子制的服裝在後來又被稱為「短打」。因為其便於勞作,多為勞動人民所穿。

樣式描述

「衣」為縫有袖筒,前開式的服裝,衣襟右掩的稱為右衽,衣襟左掩的稱為左衽。「裳」在最初,只是將布裁成兩片圍在身上,到了漢代,才開始把前後兩片連起來,成為筒狀,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裙」。 除了上衣下裳制外,衣裳連屬制也是中國古代流行的另外一種服制。

圖片展示

晉朝女式 上衣下裳

發展歷程

先秦

商朝時期,據考證,已出現上衣下裳制,分為常服和禮服。那時,袖較短,裳較窄。 西周時,常服仍以上衣下裳為主流。衣裳的款式不變,但逐漸變寬,且袖日趨變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 春秋戰國時,常服、禮服依舊是上衣下裳制,日趨精美。大袖在此時只用做禮服。

秦漢

秦漢時,民間常服是上衣下裳制和深衣制(漢服體系中的第2個款式)並存,只不過深衣已逐漸代替上衣下裳成為主流。此時裳較之前朝更加寬大。

魏晉

魏晉時,常服中的上衣下裳裝束已不受人們所寵愛。由於受一部分思潮影響,衣裳日趨寬大飄逸,袖也多變為魏晉風骨式的敞口。

隋唐

隋唐五代仍有,但已式微。

⑸ 中國歷史朝代眾多,那麼哪個朝代的服飾最好看

夏商時期的服裝,就不再簡單的是遮陰蔽體的作用了

當時的衣服以窄袖為主,長腿度也僅是沒過膝蓋,或者是與膝蓋齊平,後來逐漸到了東周時期,中原服飾的發展,也進一步向豪華和華麗的方向發展,貴族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利和地位,衣服的設計也不再僅僅簡單的只追求實用性,更兼具美觀得體的優良特徵,畢竟貴族不需要下地幹活,離簡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國服裝歷史由來已久,春秋戰國時期服裝獨具特色,別具一格。或許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古人的衣服,定然沒有我們現如今衣服的絢麗多彩,但你要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屈原的《離騷》當中,對於衣服的描寫,也足夠讓人驚嘆:「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當然對服裝美觀程度的討論,其實僅限於皇宮貴族,平民百姓的服裝更多以實用為主,真要評判出哪一代的衣服最丑?我覺得應該沒有答案,沒有人願意把最丑的衣服穿出去,只要人們准備穿衣服的那一刻,如果不是沒有選擇,定然會把最美的一面展現給他人,即使別人不一定認為好看,但最起碼在心中,一定認為它是最完美最好看的!

⑹ 速求博物館陳列的中國古代衣服圖片.漢.隋.唐.宋.明.服飾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女生服裝圖片大全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寢室裝扮圖片 瀏覽:154
pdf轉word版圖片 瀏覽:861
女孩跳舞輕舞飛揚圖片 瀏覽:172
蝴蝶品牌衣服圖片 瀏覽:228
如何分割群組圖片 瀏覽:258
眉毛長眼睛小男生圖片 瀏覽:569
可愛的寶寶動態圖片 瀏覽:164
畫畫教程動漫人物圖片 瀏覽:666
白色風衣裡面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630
嘉慶官窯圖片價格 瀏覽:298
腹肌高清圖片 瀏覽:97
我姓郁的文字圖片 瀏覽:340
清新動漫校園圖片大全 瀏覽:970
簡單的小可愛圖片大全 瀏覽:176
熊貓嘆氣可愛圖片 瀏覽:23
怎樣把word文檔轉換成一張圖片 瀏覽:755
心大文字圖片 瀏覽:927
黑配綠衣服圖片 瀏覽:230
個性高清圖片男生頭像圖片 瀏覽:864
女生給男生發櫻花圖片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