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所有發型的名稱以及它的圖片
發型自然一些就行 最重要是找適合自己的發型. .....................
Ⅱ 男生這種發型,兩邊鬢角剃上去,上面頭發往一邊梳,是這樣剪嗎這種發型叫什麼
莫西干發型,表現出非常干練的感覺,讓人即可肅然起敬。全部盤起的頭發,其中又夾雜著一絲凌亂的感覺,打造出自然又時尚的特點。
如下圖所示,就是莫西干發型:
1、男莫西干發型;
(2)60年代的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莫西干發型比較適合臉部線條輪廓分別的,臉不要是方的男生,因為莫西干是要露出劉海 ,很容易暴露臉部問題。
Ⅲ 60歲老人顯年輕的發型是什麼
60歲老人顯年輕的發型是:齊肩冷燙發,鎖骨微卷燙發。齊肩發也是很適合60歲女性的發型,不僅顯年輕還特顯時尚。齊肩冷燙發看起來大方又優雅,外翹的發尾更添俏皮感。60歲的女性留這個發型,看起來至少年輕十歲。60歲的女性雖然開始接近老年人級別,但也是可以很時髦的。60歲的女性留這款鎖骨微卷燙發,不僅超顯成熟女性魅力,也能讓你看起來更加時髦。
60歲老人的人生感悟
想到自己以經六十多了,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一輩子了,說起來不易,那六七年代生活水平不高,吃飯很一般有時有飯沒有菜,吃不飽飯就沒有了,長大了就到農村去了,下地干農活很累,吃飯還不如家裡的好。
三年過去了到工廠工資又少,結婚生子又是堅苦不過一年比一年好了,到孩子大了又成家立業我也就老了,還在為他們著想,出了人又出力還出錢,這就是我的一輩子,只希望他們好好過日子,現在不少吃的不少穿的,生活越來越好,都是黨給的希望越來越好,別忘了共產黨一定要永遠跟黨走,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好。
Ⅳ 波波頭的歷史變化
一個簡單的頭型竟流行了100年。波波頭的世紀是這么開始的:1909年,巴黎的理發師安東尼·斯普里克沃斯基(Antoni·Cierplikowski)在為伊芙·拉娃利爾(Eve·Lavallière)小姐理發。女演員要在舞台上扮演一個比自己實際年紀小的角色,於是求助於這個被當時巴黎人稱作「安東尼先生」的波蘭理發師,希望他能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理發師給了她一個靈感來自聖女貞德的造型,女人味的長發卷被修理得一干二凈,留下來的是一個男孩模樣的齊耳短發。波波頭的處女秀就此完成,看起來非常性感和惹眼。這個具有革命性的發型,更像是一個象徵獨立和平等的標志。
波波頭初期是婦女解放的象徵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激發了全世界女性追求獨立解放的意識,她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這種改變首先體現在著裝和發型上:繁瑣的長裙,轉變為簡潔的褲裝和短裙;女性化的長發也開始變短,這些在當時都是時尚和前衛的象徵。
實際上,這個男孩式樣的齊耳短發很容易讓人想到法國大革命時期,瑪麗·安東尼德皇後被革命黨人推上斷頭台時的發型。在一些地方的古老風俗里,女子在犯通姦罪後,會被剃成短發,作為羞辱的標志。但流行與丑聞的傳播速度幾乎一樣快,這個「驚世駭俗」的發型瞬間成為最新一輪時髦。1913年,波波頭第一次成了頭條新聞,人們發現,它出現在了交誼舞演員愛蓮娜·卡斯特(Irene·Castle)的頭上,而愛蓮娜之所以這么做,只不過因為之前的長發在跳舞的時候有些礙手礙腳。愛蓮娜·卡斯特成了先驅者,在她後面即將到來的,是以波波頭作為一個閃亮標記的爵士時代。
傳統社會的否定和非議,並沒能阻礙女性追求解放和自由的腳步。在 「剪個波波頭,還是不剪」這個問題面前,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了前者。在20世紀20年代,波波頭達到了它的第一個高峰。據報道,當時紐約每天有2000多名女性剪短發,狂熱的追隨者們在理發店外排起長隊。在理發店,更是出現了隊伍從店裡排到店外的現象。 當時,美國的一家權威美發雜志收到一封家長的來信,信里說:「從背後,我無法分辨出我前面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因為女孩都剪了像男人的波波頭。我養大我的女兒,希望她成為一個淑女,養大我的兒子,希望他成為一個男子漢。但是現在,我痛心得沒法分辨,我面前的是我的女兒還是兒子。」 明星效應第一次擴大了波波頭的影響。可可·香奈兒、露易絲·布魯克斯、克勞拉·鮑等都先後剪了短發,勇於嘗試、獨立大膽的女性形象開始在歐美社會慢慢樹立起來,同時也成就了不少電影中的經典形象。最著名的當屬克勞拉·鮑在電影《它》(IT)中塑造的一個帥氣女孩,標志性短發加紅唇的 「摩登女」造型,成為這一時期最經典的女性形象。 「It girl」至今仍是一個專用名詞,形容像克勞拉這樣在社會生活中引領風騷的新女性:她們既迷人可愛,又富有活力,對流行文化起到革命性影響。 第二個高峰期
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日到來,爵士時代宣告結束。「再也沒有摩登女了。」《紐約時報》宣稱,在經濟蕭條的時代里,她們是不合時宜的奢侈品。但波波頭沒有隨之消失,至多不那麼張揚。20世紀30年代留波波頭的女孩,用發卡將頭發別住,一副清純鄰家女的模樣;20世紀50年代,姑娘們將它燙卷,看起來再也不像個頭盔。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歐美的經濟崛起和觀念開放,讓波波頭迎來了它的第二個高峰期。到了20世紀60年代,波波頭再次高調起來,經典出現了:維達·沙宣(Vidal·Sassoon)為華裔女演員關南施設計了著名的「南施頭(Nancy Kwan Cut)」,發型富於幾何線條感,造型優美。在更早之前,他為時尚界的另一標桿、超短裙之母瑪莉·官(Mary·Quant)設計的經典波波頭已轟動一時。此時,男性波波頭代表,是那幾個被叫做「甲殼蟲」的搖滾青年。厚重的劉海、順貼臉頰的直線條,原是學院里好學生的老舊做派,從被貼上「童花頭」標簽的那一天起,就從未褪過流行。
20世紀60年代後的發展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波波頭經歷著變化,並被加入了更多個人意味。20世紀60年代,翠姬(Twiggy)將它梳理得極為簡短干凈,使她具有無法歸類的氣質,是男性、女性和孩童的綜合體。20世紀70年代,費·唐納維(Faye·Dunaway)在《邦尼與克萊德》里的貝雷帽、長款波波頭的造型讓人難忘,之後很多年,人們在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Paltrow)的長款波波頭上看到了它的影子。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波波頭的「頭盔」原型被拉長到了蓋過耳際的位置,貼身保鏢似的護住主人的臉頰。時尚永遠在創新和復古中交替前行。進入21世紀,不時有女星以各具特色的波波頭造型亮相,讓波波頭這一百年時尚仍然可以領潮流之先。
可愛、無邪同時又有些神秘、危險的波波頭,在歷經百年後,一直在各國的時尚高街上獨樹一幟。英國國家美發協會副會長馬克·科雷(Mark·Coray)認為:波波頭見證了朋克、摩登、新浪漫主義等各種風格,最終因為流行明星而發揚光大。
21世紀後的發展
由於這幾年復古的流行,波波發型潮流再次卷土襲來,如今在大街小巷皆可看見「波波女」,這種波波大多是厚重的斜劉海式的,頭頂蓬鬆感較強,長度及脖根,微內扣。波波頭無非已經成為短發中的時尚。
這種發型大多受中學生的喜愛,簡潔,可愛,也顯得活潑。 中國人有「剪去萬千煩惱絲」的老說法,把頭發與女性的心理和情緒直接掛起鉤來,也讓「女性發理學」逐漸成為一個時尚名詞。不過,對於職業女性來說,選擇簡單利索的波波頭,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出於實用目的。
女性通常認為波波頭更能顯示自己獨立、樂觀、堅強的個性,而男性則顯然更喜歡女性化的長發。2009年2月,美國對3000名男性做了一個抽樣調查,43%的男性將大波浪發型視為自己最喜歡的女性發型;女演員詹妮弗·安妮斯頓式的長直發位居第二;緊隨其後的是以演唱《傘》聞名的年輕歌手蕾哈娜和熱播肥皂劇 《加冕街》女主演基姆·馬什所留的經典短發波波頭。
英國著名美發師凱倫·摩爾解釋說,發型在決定女性外貌方面的作用舉足輕重。在傳統觀念中,長發即代表著女性化,這決定了幾乎佔一半的男性會將長而濃密的自然卷發看作是他們心目中最具魅力的發型。盡管如此,大多數女性還是需要藉助發型工具才能擁有這樣的發型,因為天生擁有如此可愛的大波浪發的人畢竟只是極少數。有趣的是,盡管21世紀的女性流行的是稍短的波波頭或阿格妮絲·迪恩式的短黑發,但男人依然喜歡傳統上最有代表性的長波浪發。
Ⅳ NBA發型演變史,看看你最喜歡哪個年代的他們
NBA發型演變史,看看你最喜歡哪個年代的他們
男人裝扮自己的外表無非是靠三樣東西,鞋、衣服和發型,對於NBA球員來說,在場上打球時,球服穿的是統一的,球鞋也是大同小異,剩下最能彰顯個性的自留地就是發型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NBA幾十年裡球員發型的變化趨勢。
1950-1970年
1960年以前的NBA球員還沒有把太多功夫花在發型上,再加上球員們的知名度和曝光度都十分有限,這讓他們在場上看起來幾乎是一樣的,如果不看號碼,我們有時候很難分清誰跟誰。一直到60年代後期,沃爾特-弗雷澤橫空出世,他那著名的大鬢角讓人在場上一眼就能認出他,其他球員紛紛效仿,發型也開始收到球員們的重視。
1970-1990年
當代球員似乎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外貌上,這也是一個發型帝頻出的年代,林書豪和拜納姆都是做頭發的好手,你永遠不知道他們下一次出現會是什麼發型。這段時期如果說有什麼代表性的發型的話,那就是爆炸蘑菇頭了,似乎是從2015年開始的,不少黑人球員留起了爆炸蘑菇頭,其中代表有巴特勒和恩比德等,說起來,最早以蘑菇頭示人的還是年輕時的科比,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復古。
Ⅵ BOBO頭是什麼樣的啊適合哪種人剪呢
BOBO頭就像一個帽子貼在頭皮上,其實普通人是秀不出這個發型的魅力來的,它只適合那些氣質高雅、酷酷的女子。適合的是臉比較長、眼睛大大的、身材高挑的人,一般只有那些真正混跡於時尚圈中的模特什麼的敢於嘗試。 這種劉海頭頂沒有分界,劉海有的是修成了弧形,剛剛到眼睛的上頭,蓋住眉毛,它能突出眼神,突出雙頰和鼻子等。這種劉海直感度很強,非得直發才能顯其神韻。 除了剪到眼睛邊緣的長劉海外,此種劉海還可以高層次削減,顯現出部分額頭和眉毛、眼睛。在整個臉部的輪廓上刻意修剪出明顯的外圍線,讓左右兩邊的層次稍微不對稱,同樣地製造出落差的美感。比如范冰冰,李冰冰,孫菲菲,模特劉羽琦 那樣的臉型都不錯 後現代感的BOBO頭在這個季節持續流行,不少MM希望借用BOBO頭的特色——齊劉海來改變造型。當Agyness改成了短發,大家才忽然發現,原來現在最IN的發型,還是BOBO頭。來自僑治國際發型團隊的發型師,在點評日本東京、韓國首爾、中國香港街頭最潮流的發型的時候,也不約而同都提到了短發或是BOBO頭。僑治色彩創意總監,前國際沙宣…… BOB頭是20世紀60年代的維達·沙宣設計的發型。特點是剪得平齊的劉海兒和露出耳垂的長度。今年由貝嫂維多利亞開始,跟著復古風潮流行起來. 入夏以來,去年大熱的齊劉海、長直發漸漸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許多女生頂著短短的頭發———貼服面部的弧線、長不過耳垂、劉海厚厚的,頗似「冬菇」的發型被潮人們稱之為「BOBO頭」。 BOBO頭初看起來很有點像童年時風靡校園的「西瓜皮」:前不過眉,後不過耳,流暢的弧度形似小學生的標准發型。風水輪流轉,今時今日,它再次成為時尚美眉的最愛。 成年人剪此發型當然不能像小學生一樣隨意,專業發型師說,並不是所有臉型都適合BOBO頭,如臉型過寬、五官顯平的人就不宜嘗試此發型。 什麼臉型的人適合剪BOBO頭? 正宗的BOB更是需要前額齊平的,所以對面型的要求比較高,額頭高下巴尖輪廓深的人剪,會比較好看,而面形短闊輪廓扁平的人士,就會顯得有點包子臉了,而這款發型對發型師的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但還好現在流行的BOB都是經過改良的新款,有不對稱的留海,可以改善因面形過短的缺憾,也有把兩邊的頭發留得比較長的,來掩蓋過闊的面形。日本設計師還有把BOB燙成卷發,讓那些發質細軟的人士,也可以感受一下BOB的魅力。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015761.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