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十年代女性流行麻花辮,八十年代的女性流行什麼發型
八十年代是側面馬尾辮。這些具有八十年代特色的發型是由一個少年歌手創造的。通過將頭發拉到一側紮成馬尾辮,劉海通常是削減打薄成羽毛狀。另一個流行的發型是澤西女孩或爆炸頭。那一類發型更適合頭發中等偏長的女人們。發型師將頭發分層,覆蓋住頭部,然後不斷的吹燙,以獲得讓人咂舌的高度。
⑵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發型圖片及特點簡介
⑶ 古代女子發型名稱和圖片
.
⑷ 發式是如何變遷的
古人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發型是人體儀表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身上最能表現個性的地方之一. 縱觀整個人類文化發展史,發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各種發式無不深受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間千差萬別的影響。發式的歷史沿革及其演變的過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一個民族的形象水平。
那麼,中國人的發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而頭發到底對人有些什麼樣的影響?從這些發型的變遷中,我們又可以得到哪些有關中國社會變遷的認識呢?
1. 原始社會至辛亥革命(舊石器時期至1911年)
中華民族繁衍千百萬年以來,造就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享有「文明古國」的美譽。極為豐富且具有悠久傳統的中國歷代發式,在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著閃光的一頁。暢翔於我國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關發式及其裝飾品的記載,簡直不計其數、浩如煙海。這一切為我們今天研究和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式造型及發式演變,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參考資料。
遠古的舊石器時代,人類還過著極為簡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標只是最為基本的吃飽肚子。由於當時沒有發明銳利的器具所以當時的人類都是留著長發,任其自然生長,十分零亂,出於勞動和生活的方便,把長長的頭發,用石頭相對砸斷、變短,保持自然垂落狀態。到新石器時期,人類掌握了生產工具的製作和使用。至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民已經趨向於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此時的人類,也許是出於勞動時較為方便的需要,將一貫的披發過渡到了挽髻。以後又出於交際和審美的意識,開始懂得了梳理頭發。近年我們從山東大漢口墓葬中的象於梳等文物中所見到的梳發工具,就是歷史的佐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自夏、商起至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已經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水平的提高。由於統治階級也愈益注重自身的儀容。而發式及其裝飾則更是其中最為顯著,最為重要的部分。及至春秋戰國時間,諸子興起,百家爭鳴,社會思潮趨於活躍,衣冠服飾亦呈百花齊放之態。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內外交流進一步加強,各類發式及其裝飾日趨講究。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隋唐年代,政治開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族融洽,生活充裕。此時的婦女發式及裝飾可謂達到了歷史上的登峰造極之勢。
清朝在入關以後,就強迫百姓剃頭,尤其是男士,剃頭,剃頭怎麼剃,就是把周圍剃掉,留中央,所謂的就叫剃四周,保中央,就是說,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把腦袋周圍的頭發剃掉,前面露出腦心,把後面的頭發編成辮子,這就是當時效忠大清皇帝的統一發式。在「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嚴厲威脅下,男子不得已改變了幾千年來的發髻,開始梳起了長辮。從此,剃頭便成了一個新的行當,走街串巷的買賣人中出現了擔著剃頭挑子的剃頭匠。
自 1840 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風漸進,延續二千餘年的封建習俗受到了很大的挑戰。而辮子則在辛亥革命前後,革命者首先剪掉了頭上的辮子,表示與清王朝徹底決裂.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封建統治的清王朝也即將毀滅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個朝代發型的發展是與統治階級的統治息息相關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以及隋唐這樣的思想開放的時代,人們的發型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相反像在清朝這樣一個封建保守時代,男人們都只能以留辮子來留命,可見當時的保守程度不是一般.
2. 民國初年至新中國成立前(1912年至1949年)
國初年,封建社會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藝術逐步滲透,民間的發式及裝飾受其影響,向著明快、簡潔的方向發展。
清末民初,當時領導中國新時尚的地方上海流行的發髻式樣較多,有愛司髻(∽)、盤香髻、墜馬髻、風涼髻等,髻上多插珠翠花飾。年輕婦女除部分保留傳統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額前覆一綹短發,時稱「前劉海」。前劉海:如追宗溯源的話,出自於古代雛發覆額發式。到清光緒庚子年後,則不論是年長年幼都時興起此種發式了,此發式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額的一綹短發,只因為這一綹短發的不同變化,還在一個不太長的流行時期中,經歷了自一字式、垂釣式、燕尾式直至滿天星式的演變過程。因此還被冠之為「美人髦」。當時上海婦女中就有少數效仿西人而燙發者。當時多用火鉗燙發,追求時髦者需要一定的勇氣。
辛亥革命以後,各種西式的東西紛紛湧入中國, 很多年輕人為了趕時髦,追求時尚,大家已經開始不留辮子了,需要剪成像這種歐洲西方社會的那種簡潔明快的發式。剪發又稱直發發型,常以自然直發經過修剪而成。其特點是簡潔大方,梳理方便,形成格調高雅的風格. 當末代皇帝溥儀親手剪掉自己辮子的時候,男子剪發已經相當普遍了,而女子剪發卻很少見。一九二零年末,重慶有幾位女學生受新思潮的影響,去男士理發店剪掉了長發,此事居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結果,學校以傷風敗俗為由開除了她們的學籍。然而,女子剪發的風潮卻很快流行了起來。當時,有一款短發發型極具代表性,那便是剪著齊刷刷的發沿和劉海。民國9年,上海的一樂也理發店曾設計出劉海式剪發發型,月牙形式,文靜秀麗,風靡一時。與此同時,上海租界中開始有外商以西洋電燙機為上海婦女燙發,燙一次需要銀洋20元,非富家女子難以承擔。其後,上海華人理發商店也掌握了電燙技術,收費下降,燙發開始推廣。30年代,隨著國外吹風等電器工具和盤卷、吹風做頭發(又稱水燙)等新技術傳入,上海各種檔次的理發店大批開設,使上海婦女的燙發發型有了新的發展,又受美國好萊塢電影明星發型的影響,燙發主要以波浪式為主,有長波浪、中長波浪、油條式、卷式等多種。不同階層的上海女性對燙發有不同的要求,新穎發型不斷出現。平民女子要求燙發發型整潔、大方、持久,燙一次最好能維持三至六個月。一般舞女則在理發店長期包月,天天去梳頭做發。當時上海郊區婦女則仍少有燙發的。此後, 追逐發型的潮流,女性始終站在了最前沿。頭頂三七分路,額前沒有劉海,直發中帶著捲曲的波浪,而造就這款經典發型的,便是傳入中國不久的燙發。
3. 建國初(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一九四九年,伴隨著五星紅旗的升起,新中國誕生了。喜悅、樂觀、向上的精神氛圍影響了每一個人,年輕的姑娘編起了辮子,或剪成了短發,這是那時的「解放形象」。許多理發店也配上了電燙機,燙發已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時尚了,普通群眾也開始用上了時髦的燙發。
1950年後, 中青年婦女流行剪發,很少梳髻,少數老年婦女主要梳圓髻,或梳簡便的道士髻。此外,還流行波浪式長發盤梳的幾何形花紋的風涼髻。辮子式樣比較單一,以樸素為美。女孩常把頭發分成兩束於腦後,形似發辮。而剪發方面, 直發配人民裝,成為女性"革命化"的新形象。後來剪發發型時有創新,如學生式、游泳式等。但此發型終因受傳統的平直、弧形輪廓之限制,沒有大的發展。男士發型開始了根本的轉變是興起了三七、四六、中分、等分縫發型,使中國的男士有了新的形象.
五六十年代發型非常單調,時尚不但沒有流行起來,反而漸漸放慢了腳步.人們到了發廊里邊,都是長發剪短發,以整潔為主,長了剪剪短,凌亂的頭發搞搞整齊,發型師操作也是比較簡單的,他沒有什麼其他工具,那時候都是一個手推剪,大部分是用手推剪。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發型更趨簡單化,連燙發都取消了.七十年代的現代京戲《杜鵑山》中女主角梳理的"柯湘式"發型,在女青年中流行一時。她的發型,有點類似這幾年風行、由沙宣在上世紀60年代創立的層次修剪的直發式,長度在耳朵以下、肩膀以上;頭頂二八分路,不作其他任何修飾,用電吹風吹出自然的蓬鬆感,頭發垂直地掛下來。
4. 改革開發至今(約1980年到2007年)
80 年代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形式的展開,經濟發展起來,發式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對發式開始了新的追求,時尚發型由此時產生了。 影響最大的是吹發,男士吹發三七、四六、中分、老闆頭(沈陽勒子頭),女人吹晚裝、高劉海、菊花頭、燙爆炸式、剪長碎發.一時間,發廊群起,人們的情緒高漲。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的美發進入了演變、改革、繁榮、進步的時期。
發髻式樣有了大的發展,有造型精美的傳統式,有簡便時髦的新潮式,有風格別致的西洋式,有與華麗禮服相配的晚會式等。在國外發型潮流的影響下,辮子式樣有了發展和變化,一般比較鬆散自然,有些似傳統毛辮。有時在女孩中流行將頭發梳成一股分段束扎,別具風格。在西洋格式的發辮影響下,不少女孩先將頭發燙好,再梳發辮,流行百腳辮、小發辮;頭飾多樣,發夾與束花風行。束發方面,常見的有一側束發、兩側束發、頭頂束發、腦後束發等多種流行式樣;發型既有直發束扎,也有卷皮束扎,其發梢形式有馬尾形、波浪形、卷形等變化。配以各式彩色頭飾,增添魅力。剪發方面, 1980年以後,剪發發型輪廓突破了舊傳統,創造了前短後長的角型新形式,那些精心修剪的短發型,富有青春活力與女性美感。1980年中期,剪發由長趨短,出現了超短發型,後又出現長、短發並存的現象。但短發在青年女性中仍為主流,簡潔自然,無論初春仲夏,都能給人以灑脫清麗之感。隨著時代發展,上海女性剪發造型新款迭出,除角形輪廓外,還有男童化而又具女性魅力的超短發式、額前呈花球形短發劉海新"五四式"、圓球形輪廓的蘑菇式、兩側發長不等的不對稱型及富有動感的飄逸式等發型。還有先燙後剪的剪發發型,融合燙發與剪發的優點。燙發方面, 女權運動的興起深刻影響女性生活的各個方面,女性更有意識地藉助外在形象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燙發達到高峰,無論頭發長短。化燙(冷燙)逐步普及,因其操作方便,家庭也能使用。隨著燙發工具的改進和工藝的進步,燙發式樣日趨多樣化、個性化。較為流行的有夏季式、風菱式、花辮式、青年式、波浪式、波紋式、波卷式等。一般要求線條簡潔、發絲自然、造型優美、便於梳理,並與化妝、服飾、個性結合,富有整體之美感。燙發式樣既有時代性,也有循環性,一些50年代和70年代流行的發型,運用新技術,以嶄新的格調再度流行.
經濟好起來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慢慢提高了,於是開始有不同的追求, 關於頭發,同時也引進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染發。在染發當中,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還是比較傳統的染發,就是蓋白發.真正的潮流顏色,當時還是不怎麼流行.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女性不再滿意亘古不變的黑發了,開始追逐頭頂上不斷變化的流行色彩。走進發廊,你可以挑上一款時尚而富於個性的色彩,染發劑會讓你的頭發經歷一次色彩大轉換。把頭發中原有的顏色漂淺,並同時補充上新的色彩,這便是染發的原理。如今,色彩已不再局限於服飾和化妝品,它已經越過了我們的衣服和臉龐,一路飆升到了頭頂之上。追逐時尚永遠是少女們熱衷的生活內容.在最近的網路調查中顯示:在被調查的2600多人中,染過發的人佔到了90%以上,更有近四成的人經常染發,而且30歲以前開始染發的人佔到了被調查者的半數左右。
進入二十一世紀, 發型的變化就快了也多了,各種各樣的發型真是數不勝數了,每年都有流行的發型出來. 在這多元化的年代裡美發時尚不再為某一種潮流所主宰,以往每個年代曾經流行過的元素,經過富有創意的排列組合,都在這個年代以新的姿態重新上演。挑染技術和定型技術的日益成熟又帶來前所未有的美發新樂趣。如燙發方面,2001年-2002年離子燙開始反開整個發型潮流市場;2003年-2004年空氣靈感燙也同樣;2005年就是以熱燙為主,另外還有SPA燙.熱能燙,陶瓷燙,還有煙花燙;2006年生花燙. 如果讓時間倒退,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們絕對不會想到,他們的後代也就是今天的我們,會把頭發經常會變化各種發型,染成五顏六色,另外,弄彎弄直地來回折騰,這點是他們肯定想不到的。
據一份大學校園200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校園內女老師頭發弄過效果(包括拉直,電卷,染色)的就將近三分之一.而學生,女生超過半數頭發做過效果,發型多以拉直,電卷,染色為主;男生也有五分之一做過頭發效果,多以燙發為主.
正像那句話所說的,燦爛之極歸於平淡,那麼這種喧囂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肯定會慢慢地平息下來,在經過了大把玩各種各樣的發型和色彩之後,我們現在發現,人們對於發型的種種設計已不再像過去那種簡單地追求時髦和流行的時尚了。現在,人們對於自己發型的考慮,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於自我的一種體現,另外,就是追求一種自然和健康的感受,所以在今天,雖然我們的發型還依然在千變萬化,雖然我們的色彩搭配得是越來越炫,越來越酷,但是不管怎麼說,人們在關注發型的同時,還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頭發的健康。
一個健康人通常會有10萬根頭發,它們每年可長15厘米。頭發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能,那首先第一點,就是緩沖外力的沖擊,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那麼另外還有禦寒、防紫外線,加速汗液的蒸發等等很多種功能。並且頭發是第二性特徵. 頭發護理專家Philip Kingsley說,「正是對展示生殖器的忌諱賦予了頭發威力,因為它成了人體少數幾個可以肆意炫耀的部分之一。」因此,一個女人對頭發不自信會導致對自己的不滿意,便是很自然的道理了。頭發其實是關乎心理的,它總是展現著女人特有的柔美。而哈佛心理學家Nancy Etcoff也在她的著作《Survival of the Prettiest》中寫道,當一個女人撥弄她的頭發時,她正在發出性興趣的信號。在一次調查中,有過半數的女性同意這樣的說法:「如果我的頭發看上去很美,那麼無論穿著和外表如何,我都會覺得自己很有吸引力;相反,如果頭發很糟,那就再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感覺良好的了。」所以就是說,當我們擁有一頭秀發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給它以用心的呵護,為什麼呢,一方面它是我們美麗、健康的表現,同時,它也是我們健康的需求。那麼,今天人們在追求各種發型的同時,應該不忘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把時尚和健康結合在一起。
⑸ 老照片:這真的是清朝人們真實的發型和衣著嗎
1880-1890年,富態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孩子。不用說,這個家庭非富即貴。
1890-1900年,正在吃包子的男子。小編對他們吃什麼不感興趣,在此請各位注意一個知識點,那就是他們的發型。電視劇中清朝男子的發型往往只剃光了前額,我們從這張照片來看,其實不是那樣,不光剃前額,耳後、脖頸處都要剃光,僅僅留了後腦勺巴掌大區域扎辮子。
1880-1890年,七名女子在照相館內合影。這里又要告訴大家一個知識點,清朝漢族女子纏足之風很盛,但是東南沿海的客家女子是不纏足的,照片中這些人都是天足。她們穿著從明朝流傳下來的高底鞋(登雲履),站起來很能突顯高挑的身材。
1880-1890年,穿襖裙或襖褲的年輕女子。她們的這種服裝,總體上沿襲了明朝女裝的式樣,算是漢服演變過程中的最後形態,喜愛漢服的朋友可以研究研究。清朝男子的服裝,就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漢服了。
1880-1890年,留著長指甲、抽旱煙的老者。明清時期男子留長指甲,不是不講衛生,而是社會地位的體現,說明他經濟條件優越,不用參加體力勞動,不用為生計發愁,說白了是一種“炫富”之舉。明朝小說《後西遊記》中寫道:“尖尖手,長指甲,頭戴飄飄巾,身穿花花衣,自然是個文人。”
v
⑹ 100年來中國男士發型的變化,從大背頭到殺馬特,如今又是什麼引領潮流
在清朝結束之後,中國男性的發型迎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之後,各式各樣的發型,出現在中國男性的造型當中。那麼在百年以來,中國男性們的發型,總結來說,有時帥的無與倫比,有時又土的掉渣。
最近的2016年,因韓流因素的影響,發型更加多元化,更有錫紙燙,愛心劉海等造型,男性的造型更加清爽簡約,男士的發型主要受韓國電視劇的影響。在百年以來最值得一提的發行趨勢便是,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當中,非主流文化的崛起。在當時人人都跑偏向了殺馬特風格,如今回顧起來不禁唏噓,這么丑的造型當時為什麼會出現在我的頭上?
⑺ 求所有發型的名稱以及它的圖片
發型自然一些就行 最重要是找適合自己的發型. .....................
⑻ 沙宣分別有哪12種經典發型
沙宣12種經典發型有:
1、A方形線條和劉海線條系列,方形線條技術技術是各項變化的基礎,是獲得成功發型的第一步。
2、AB 線條與漸層,線條與漸層繼續介紹線條系列發型,並試探性的將最簡單的線條與漸層結合,創造賦予重量的中長,短發形式上的BOB發型。
3、AC 線條與層次,線條與層次,該技術展示了利用多個線條與層次之間的相互結合創造發型,體現了線條的多變性。
4、ABC 線條與漸層層次,線條與漸層層次,此技術展示了如何結合線條,漸層和層次及運用和創造新發型,體現了技術之間的和諧運用。
5、B漸層層次,漸層層次是一項基礎技術,重點是結合經典技術,將頭頂部分剪出飽滿的效果,底部創造更加適合B的長度,所以電剪的使用非常重要。
6、BA漸層層次與線條層次,繼續研究漸層層次系列發型,注意如何將這種技術和線條相互結合創造發型,了解最美麗的BOB的修剪技法。
7、BC 漸層層次與層次,這項技術組合延續了漸層層次與層次之間的組合,重點展現了如何將兩項技術相互組合,創造更加適用於的發型。
8、BAC線條以及層次的漸層,漸層層次系列展示了如何結合線條,層次和漸層,並保持牢固的外部形狀。
9、C純粹的層次,項技術到如今非常盛行,講解了如何利用去除內部的重量,釋放出天然質感,層次感的頭發,隨後,展示了如何將不同樣式的底線長度保留與重量相結合
10、CA層次源於線條,是分層的延續,展示了如何對簡單的線條進行層次的修剪,其形狀同時展示了如何修剪齊重的劉海。
11、CB層次與漸層,繼續分解層次系列,表現如何將這兩項技術結合在一起,是層次組合的重點。
12、CBA漸層和層次,這一款發型主要總結了層次系列的技術,並展現了如何創造出一個多層次組合的發型系列。
(8)發型年代對圖片擴展閱讀:
沙宣的品牌理念:
美發:洗發產品 護發產品 造型產品 其它產品
小工具:美發工具
一把靈感無限的剪刀,不僅能創造出無數經典而璀璨的發型,更能在時尚舞台上掀起一陣又一陣的狂熱風潮。
從1954年,第一間沙宣發廊在倫敦誕生。50年來,沙宣一直引領著時尚美發的潮流,並成為前衛和風尚的魅惑化身。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出色的全系列頭發護理產品和造型產品。
從厚密劉海的Bob剪到長短交錯的Havington,再到迷人垂墜直發風暴,沙宣每一季的亮相總是將無窮無盡的創意帶給每一位熱愛並追逐時尚的人們。
1997年,沙宣品牌正式登陸中國,將無窮無盡的創意從倫敦,從巴黎,從紐約帶到中國。位於上海的沙宣美發學院更是我們立足中國的先鋒基地。
沙宣一直與時尚品牌緊密合作,打造時尚經典發型,並且提供洗、護及造型的全線優質產品幫助消費者打造緊跟時尚的個性自我。
沙宣品牌將一如既往的致力於產品創新,提供更多優質的美發產品和先鋒時尚潮流,希望可以幫助每一個追求時尚的你打造。
作為國際美發先鋒,沙宣的靈感來自四面八方。從懷舊的搖滾到摩登的T台時裝秀;從經典的建築到耐人探索的星際,每一款都張揚著沙宣的創新精神。
沙宣無限創意,我做美發先鋒。由充滿創造激情的沙宣時尚精英合力打造發型潮流的新紀元開始了。
無論你是溫柔甜蜜的可愛女生,還是魅惑難擋的性感寶貝;無論你是酷帥十足的嘻哈少年,又或者是精緻華麗的復古王子,渴望做最獨特的自己,成為潮流先鋒的時尚一族。
⑼ 近100年中國男士的發型都有什麼樣的變化
隨著時代潮流的不同,頭上的「時尚」也在一直變化著,發型無疑決定著一個人的顏值高低。
近百年的發型從文藝到時尚,它也見證了百年來每個時代的發展與潮流。
⑽ NBA發型演變史,看看你最喜歡哪個年代的他們
NBA發型演變史,看看你最喜歡哪個年代的他們
男人裝扮自己的外表無非是靠三樣東西,鞋、衣服和發型,對於NBA球員來說,在場上打球時,球服穿的是統一的,球鞋也是大同小異,剩下最能彰顯個性的自留地就是發型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NBA幾十年裡球員發型的變化趨勢。
1950-1970年
1960年以前的NBA球員還沒有把太多功夫花在發型上,再加上球員們的知名度和曝光度都十分有限,這讓他們在場上看起來幾乎是一樣的,如果不看號碼,我們有時候很難分清誰跟誰。一直到60年代後期,沃爾特-弗雷澤橫空出世,他那著名的大鬢角讓人在場上一眼就能認出他,其他球員紛紛效仿,發型也開始收到球員們的重視。
1970-1990年
當代球員似乎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外貌上,這也是一個發型帝頻出的年代,林書豪和拜納姆都是做頭發的好手,你永遠不知道他們下一次出現會是什麼發型。這段時期如果說有什麼代表性的發型的話,那就是爆炸蘑菇頭了,似乎是從2015年開始的,不少黑人球員留起了爆炸蘑菇頭,其中代表有巴特勒和恩比德等,說起來,最早以蘑菇頭示人的還是年輕時的科比,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復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