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價格不一定,前幾天看了一篇收藏文章,只知道,古鎖收藏升值潛力很大,而你說的這個古代文字密碼銅鎖屬於其中的上品品類,想知道價格,最好看看歷年拍賣的行情。
2. 長命鎖和平安鎖的區別
長命鎖和平安鎖本質上是一樣的,並無什麼區別,都是一種表達美好願望和祝福的吉祥物,即使有區別也是圖案和價格會不一樣,畢竟每個人喜好不一樣。
此外,給寶寶佩戴的長命鎖或平安鎖必須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以防買到不合格的物品影響寶寶健康,同時給寶寶戴過於貴重的平安鎖外出要注意安全,不然外出貪心的人看到可能會偷,在偷飾品的過程中讓寶寶受到傷害就得不償失了。
長命鎖,也稱「寄名鎖」,從「長命縷」演變而來,是中國育兒習俗,流行全國各地區。長命鎖是一種吉祥物兼飾物,實為金屬(多為銀質)飾物,呈古鎖(長形)狀,上鐫有「長命百歲」、「長命富貴」等字樣。
它是掛在兒童脖子上的一種裝飾物,按照傳統的說法,只要掛上這種飾物,就能幫小孩祛災去邪,「鎖」住生命,所以很多兒童從出生不久就掛上這種飾品,也有在新生兒滿百日或者周歲的儀式中掛長命鎖,一直掛到成年。
3. 銅鎖值多少錢銅鎖歷史簡析
在鐵器牛耕的時代,青銅是非常珍貴的東西,當時銅堪比黃金。在時代的不斷的進步,人們對於冶煉銅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對於銅製品的追求越來越低,人們都去追求黃金和白銀的製品,因此,銅製品也逐漸的離開了大家的眼裡,但是在少數名族的地方,有些人會為自己的兒女打造銅鎖、銅鐲、銅項圈……預示著將這個人鎖在這里,不允許鬼差帶走。因此,今天給大家講解銅鎖和銅鎖值多少錢。
古代銅鎖發展於5000年的歷史長河,發展於漢代,昌盛於明清。最早的古鎖是"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鑰匙雛形;"石錯"、"骨錯"就是鎖具的雛形。
古代銅鎖的發展每個朝代都不一樣,古鎖具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銅鎖、漢代的三簧鎖,唐代的蝦尾銀鎖和宋代的方身鎖、明代的三色鎖,清代的長命鎖,都是那個時代銅鎖的時代特徵。
銅鎖的價值參考:
一、古銅鎖多為清代民國之物,素麵銅鎖根據年代和個頭大小價格不同,一般年代越早價值越高,個頭越大價值越高。一般的大號五百元以上,中號三百元以上,小號五十元以上。
二、漢代五千元,清代二百元,民國五十元
三、一般古銅鎖,無花紋的市場價格500元左右
四、明清時期的普通老廣鎖,市場價在100~200元左右
五、做工好一些,鎖上有雕花之類的,價格在200~300左右
六、明清比較少見的文字密碼鎖,市場價錢應該在400~800之間,具體要看鎖的大小,有無雕工,幾輪密碼之類。
七、中國式銅鎖是舊貨,一般銅鎖是光身的,有花型圖案比較少。
八、一般說,舊鎖要有鑰匙,鎖身越重的越好,越大的越好,有圖案的更好。因給個參考價格,10厘米長,約120元
九、民國銅鎖連銅黨底價
十、銅鎖(七件)¥無1,120
十一、民國銅鎖¥100
十二、清末民國銅鎖¥135
十三、民國銅鎖帶雕¥168
十四、民國銅鎖¥220
十五、民國銅鎖¥100
十六、包老民國銅鎖兩把¥120
經過今天詳細的認真的給大家講解銅鎖以及銅鎖的價值,相信大家對於銅鎖有了一初步的了解。銅曾經用在電線裡面作為導體,很多不務正業的人看到電線裡面的銅就不顧其他人的生活,進行偷盜電線,因此銅再一次被炒熱,但是如今電線已經改良,銅的價值依舊那樣,因此擁有銅鎖的人應該好好珍惜,銅鎖是非常難打造的銅製品,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4. 古代鎖的製作工藝
在近年來,曾經的生活用品——鎖具,如今也成為藏家十分看好的收藏品。特別是古鎖更是備受市場追捧。如一把清代銅制「刀鎖」,在十年前大約200餘元,現在其價格已翻了數倍,達到800-1000元。那麼,究竟哪種鎖具才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呢?下面幾個方面可供參考。
從材質上講
古鎖的材料有很多,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玉鎖、石鎖等。而木鎖在人們的視線中早已消失了,它和景泰藍鎖的存世量都很少,已成為十分難得的收藏佳品。而金鎖、銀鎖、玉鎖,由於本身材質就是硬通貨,所以價格也不菲。現在市面上,較常見的是銅鎖和鐵鎖,相比之下,銅鎖的欣賞價值更高,且仿冒難度也稍大,收藏愛好者可選擇造型、紋飾、刻工都較好的銅鎖進行收藏。
從製作工藝和造型上講
古鎖的製作工藝當然是越精越好。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很多東西的製作都是由手工工藝來體現的,鎖也是如此。越是精雕細琢的古鎖,價值就越高。
在造型上,鎖也是一個很好的表現載體,人們一般把各種造型奇特、模仿動物造型或模仿日常生活器具造型的花式鎖稱為「花旗鎖」,富有較強的民族傳統風格。例如「花旗鎖」中有一把「金龜鎖」是按照烏龜的樣子打磨出來的,此鎖精緻到將烏龜身上的花紋刻畫得栩栩如生,金龜的四肢和頭尾均能活動。目前這把「金龜鎖」的價格早已超過了5000元。以此鎖製作工藝而言,即使它不是一把鎖,也同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藝品。
從文化價值上講
對於古鎖收藏,其實我們並不必一味地把目光放在「年代久遠」上,那些年代久遠的東西雖好,但畢竟存世量太少,我們完全可以另闢蹊徑,尋覓一些本身就具備較高的文化內涵的古鎖。比如古時新娘出嫁時在嫁妝箱上用的「十二生肖鎖」,古時收押刑犯用的「刑具鎖」,以及需要兩把鑰匙才能打開的「連環鎖」等,這些古鎖在文字上、圖案上,甚至造型上都有深刻的含義,因而其收藏價值也較高。
5. 普通古鎖一般多少錢
100到200.00 元.好的龍鳳呈祥鎖價格高
6. 各位工匠們,誰知道鎖頭的內部結構呀(古代的)
中國鎖具誕生已綿延數千年,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木鎖,西周出現了青銅鎖,到了東漢已普遍生產、使用金屬鎖,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中期,中國古鎖退出歷史舞台。
中華古鎖至今不但仍有實價值,更成了彌足珍貴的歷史印證物,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木工工藝和五金工藝的歷史發展軌跡。鎖具從它的材質、造型設計、機械構造、機關結構、雕刻書畫諸方面來看,它涉及多門學科,木工工藝、冶煉鑄造、鍛打冷作、美術書畫、銅木雕刻以及動力、物理、幾何、心理等學科,都能在鎖具中找到痕跡,它反映了歷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的狀況。
鎖的材質,基本上有兩大類,一為木鎖,一為金屬鎖。木鎖的生產須經鋸割裁料,斧劈成形,鑿眼打洞,刨光鑽孔等工藝流程。金屬鎖則要冶煉,金銀銅鐵,制坯澆鑄,切割裁料,焊鉚鑲拼,鑽孔打眼,銼平拋光等五金工藝流程。一把鎖具從原料到製成,不知要耗費鎖匠們多少精心勞作!
諸如精工雕刻"雙喜鎖"。陳邦仁古銅器收藏館中就藏有一對,均為白銅質地,外形與普通廣鎖一樣,正面呈"凹"狀,端面則為三角形與長方形組合狀,長5.2厘米,高2.9厘米,鑰匙孔一為"艹"狀,一為"山"狀,鎖頭內均有"王大有"鈐記。"王大有"乃上海百年老店,舊時開設在中華路小東門附近,是頗負盛名的銅錫作坊。這兩把鎖的正面都雕刻成雙線"喜"字。一把兩側配有"和合二仙"圖,右側為和仙,手執荷花,高過頭頂,身著花袍,朝右微傾,面左嬉笑;左側合仙手捧仙盒,從盒蓋與盒底連接的隙縫中升騰出一縷雲煙烘托著一輪太陽,兩仙相向,面對"喜"。
又如,"擋鑰鎖",它似"四開鎖"模樣,但又不同於"四開鎖"。因它的功能是擋住鑰匙,因而喚之為"擋鑰鎖"。鎖為黃銅質地,長8.5厘米,3厘米。兩端有個鏑子,一個裝死的不能動,一個活絡的可以動。只要將活動的鏑子往下扳,鎖梁即移出一部分,另一端暗門可打開,顯露出鑰匙孔,但此時鎖芯上的簧征被擋板蓋住,鑰匙被擋住無法開啟。原來連著活絡鏑子上的簧片上方有一扁銅條貼牢,並設有靠山當軌道,這扁銅條頂端鉚有一塊鎖芯簧片頂部面積相等的擋銷,將簧片頭部擋住使鎖無法開啟。這時,必須將活絡鏑子外拔,使平扁銅條將連著的擋銷板拉直,使擋板脫開鎖芯上的簧片喪失了擋蓋作用,鑰匙方可將簧片套住,才能開啟自如。這種惟妙惟肖的構思設計,真可謂匠心獨運。
再如,這是一把奇特而又古怪的鐵鎖,名為"四鑰升降鎖"。說它奇特古怪,在於它的造形像個方形"漏?quot;,又像一座倒置的方塔。統高15.5厘米,寬4.5厘米,梁高4.5厘米,塔尖高6厘米。
整個設計奧妙,鎖身可升降,有四個鑰匙孔,一個外露三個隱蔽暗藏。要打開這把鎖,須分五程序開啟,缺一不可,亂了次序也不行。鎖自重550克。
它的開啟順序為:一把為大號鑰匙,齒為方孔形,柄為方孔古錢狀。第一步先用大號鑰匙柄上的方孔錢的方孔套住塔尖,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卸下塔尖露出鑰匙孔;第二步,用大號鑰匙方框齒插入鑰匙孔,順時針旋轉鎖殼內層隨著鑰匙旋轉,緩緩上升到二厘米處,在內層鎖殼上顯出兩個鑰匙孔,一個在正面左側,呈現棒槌狀鑰匙孔,一個在右側端面出現圓日形鑰匙孔;第三步,用二號鑰匙(小於大號),齒為圓孔狀,柄為圓環中嵌入三個相連小圓環,成"品"字狀,將鑰匙插入,逆時針旋轉套住鎖殼中之螺桿,用力旋至擰不動為止,螺桿原來卡住鎖梁的缺口,此刻松開了,鎖梁可以上升一部分,鎖仍未全部打開,還有兩道機關鎖住;第四步,要用三號鑰匙(小於二號),形狀與二號近似,只是圓齒一側多一塊撥片,連著圓管外側。當鑰匙插入鑰匙孔,順時針旋轉,打開第三道機關,將支入鎖梁叉形虎口的閂銷退出,鎖梁又可上升一部分;第五步,也就是最後一道關口,即用四號鑰匙(比三號稍小結構相同)插入鑰匙孔將另一片閂銷退出。因為這一片閂銷和第三號鑰匙開的閂銷是平行的,兩片閂銷共同卡住鎖樑上的叉形虎口,至此,鎖才算全部被打開。
這把奇鎖,就是一位制鎖高手完全是用手工打制的,連接處用焊鉚工藝,內部結構系用螺桿和閂銷交叉組合而成,連圓形、方形管鑰匙都是有接縫經敲打而成的,鑰匙柄上的圓環也是手工打制的,無機械加工痕跡誠為可貴。這把鎖斷為民國時期之物。
中華古鎖堪稱奇鎖眾多,僅從以上數例便窺見中華古鎖文化的博大精深。
7. 鎖具的類別有多少種
鎖的種類及材質:
1、 掛鎖:分成銅掛鎖、鐵掛鎖和密碼掛鎖,其主要規格有15、20、25、30、40、50、60和75mm。
2、 抽斗鎖:分成全銅抽斗鎖、套銅抽斗鎖,鋁芯抽斗鎖及左右櫥門鎖,其主要規格有φ22.5mm和16mm。
3、 彈子門鎖:分為單保險門鎖、雙保險門鎖、三保險門鎖和多保險門鎖。
鎖的材質,基本上有兩大類,一為木鎖,一為金屬鎖。木鎖的生產須經鋸割裁料,斧劈成形,鑿眼打洞,刨光鑽孔等工藝流程。金屬鎖則要冶煉,金銀銅鐵,制坯澆鑄,切割裁料,焊鉚鑲拼,鑽孔打眼,銼平拋光等五金工藝流程。
鎖具分類:
1、進戶門鎖
也稱防盜鎖。進戶門是每個家庭的大門,是家裡家外的分水嶺,它必須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能起到保險、安全防範的作用。
2、房間內門鎖
一般指卧室鎖。在房間里有保險功能,在房外用鑰匙開啟執手鎖或同功能球型鎖。
3、浴室門鎖
其特點是在裡面能鎖門,外面帶有應急開啟裝置,並有紅、綠顯示,或帶「有人」「無人」顯示的小型執手鎖或同功能球型鎖。
我國歷代鎖具從形式到內容都是豐富多姿的;從新石器時代的木鎖到夏商時期的鐵鎖;從春秋戰國的金屬鎖到秦漢時期的鐵制三簧鎖;從北魏的青銅鎖到唐代的魚鎖和鎏金鎖;從宋代的方身鎖到明清時期的暗門鎖、密碼鎖以及各種文字和動物鎖,都顯示了我國鎖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有少數民族的鎖,如撒拉族的四方橫開鎖、納西族方形銅鎖和彝族的原始木鎖等等,更是獨特。
8. 平安鎖和玉佩選一個戴,戴哪個比較好
「 平安鎖也叫「長命鎖」「寄名鎖」,前身是「長命縷」,流行全國各地區。呈古鎖狀,一般多用金銀寶玉制,它是掛在兒童脖子上的一種裝飾物,承載著人們希冀「鎖」住健康,孩子平安長大。因此,許多兒童從出生不久起,就掛上了這種飾物,一直掛到成年。」
唐代以前
——————————
戰事頻繁、災荒不斷
渴望平安健康的人們
將五色絲線編成索狀飾物系於婦女和兒童
的手臂上祈願安寧
稱「長命縷」
唐代張說《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詩記載:「願齎長命縷,來續大恩余」。
明清以後
——————————
因「索」與「鎖」
古音、古意近似
逐漸演變為「長命鎖」
兒童專用佩飾
多為白銀或玉石打造
意為鎖住生命
清代人天花才子的小說《快心編》中就敘及這種飾物:有一個姓石的人家,四十歲時生得一子,夫婦倆「恐他難得長養」,特地將一塊玉鎖掛在兒子頸間,以後這塊玉鎖就一直佩在他身邊,一直伴隨到他長大成人。書中形容這塊玉鎖,被「琢得精巧絕倫,縷著雙魚戲水,暖潤滑澤。」
過去,我們的古代社會,醫療條件沒有那麼好,我們的人呢,一生中會生很多孩子,十個八個都很正常,可是能活下來一半就不錯了,死亡率是很高的。在這種條件下,人們就逐漸產生了心靈上的寄託物——「鎖」。
「鎖」字從字面上講就是鎖住了,不會出問題;所以小孩一出生往往大人給帶上一個平安鎖,所以「平安鎖」也叫「長命鎖」、「百家鎖」。
平安鎖寄託了對孩子的一種期望,尤其在古代那些生活比較艱苦、條件惡劣的日子裡,我們在社會上生存不僅僅是給自然斗爭,還要跟疾病各種困難去斗爭,所以留下這種「平安鎖"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寄託。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
現在我們的家長依然保留著給孩子帶平安鎖的習俗,還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作用,我們傳統的文化有無盡的力量,它給我們很多暗示。我們生活中需要不停的去暗示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民族,我們有一個怎麼樣的精神境界,我們怎麼能在這個社會活的更好一些。我們活的更好不是去靠物質,而是去靠精神,只有精神才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 ◆ ◆ ◆ ◆
9. 古代大門木製鎖是什麼樣的最好有圖片
古鎖,寶瓶雙式木鎖木鎖是我國鎖具的祖先,由門栓逐漸發展起來。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珍藏有兩把新疆古代木鎖,其形制尺寸,尤其是木鑰匙一端有三個柱狀齒的特點與建國後在新疆千佛洞遺址出土的相當於魏至唐初時期的木鎖相似。
在新疆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地南疆喀什徵集的新疆木鎖木質堅硬,鎖體由長27厘米、直徑為9厘米圓木鑿制。在圓木的底端中間挖鑿有一端通透的「口」形槽,內置活絡硬木鎖栓,鎖栓在槽內一端呈倒凹形,上有0.5厘米的四個小孔,作為「機關」可鎖住木鎖栓。鎖體上橫開凸形15×2×3厘米的鑰匙孔,將木鑰匙插進鑰匙孔,套入倒凹形木槽內,使三個柱狀齒嵌入小孔,往前推木栓,行使關閉功能;將木鑰匙往回拖,木栓相應往回縮,完成開鎖功能。新疆木鎖木鑰匙如「犁」形,9厘米長的底部前端有三個高0.8厘米的柱狀齒,「犁」把長14厘米。鎖的木質雖已陳舊,但木鑰匙油亮光滑、紋理清晰、木節堅硬;鎖體包漿厚重,縫間粘著黃土,嗅著還有淡淡的泥土氣息。據史料記載,這樣的木鎖,在明代曾經流行過。
在四川省羌族的一些村寨中,現在依然沿用村民之間高度信任、互不設防的原始木鎖。鎖的位置在門框旁,鎖栓鑲嵌在厚厚的土牆上,牆上留一個能伸進手的孔洞,撥弄即可打開。這樣既方便村民拉開串門,又阻止牲畜入門內騷擾。
寶瓶雙式木鎖
10. 世界各國鎖的起源歷史
發展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1]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1]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1]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視網膜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1]
歷史
古時候的鎖[1]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比如宋代縣令判人有罪會說:「來啊,鎖上。」用的就是一種木質枷鎖,下為兩塊可以卡住的木板,上為一種鐵環鏈。)[1]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
鎖[1]
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形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1]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1]
在歐洲,19世紀後半期,鎖得以普及,進入民宅。此前,鎖的價格昂貴,一直與普通百姓無緣,而是財富與權勢的象徵。在日本,過去一提起鎖來,人們想到的也是土倉的鎖頭,也是有錢人的專用品。
中國鎖具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和歷史文獻記載,鎖具發展至今有五千年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之「骨錯」、「石錯」就是鎖鑰雛形。「觿」,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
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為竹、木結構,起源於門閂。春秋戰國至魯班於木鎖內設堂奧機關,至東漢制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入唐時鎖之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實際上還有一類密碼鎖,只是不太常見罷了。歷經清代、民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古鎖工藝精緻奧妙、文化內涵豐富。雕花刻字如:狀元及第、長命富貴、麒麟送子、龍鳳呈祥等。尤以魚形鎖為例,在《芝田錄》中道:「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魚亦作年年有餘之吉利。古鎖也寓意財富,故有「驢馱鑰匙馬背鎖」之說。後衍生至愛情永恆,家族永續,身體永康,似乎一切良願盡寓其中。
鎖[1]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製成的鎖,其不堪一擊只能作為象徵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鎖的具體名稱,有一開鎖、二開鎖、三巴掌鎖、三道箍蝦尾鎖、四開鎖、五開鎖、龍鳳鎖、雙元鎖、迷宮鎖(定向鎖)、底開鎖、轉沖鎖、倒拉鎖、暗門鎖、無鑰鎖、方鎖、炮仗鎖、馬韁繩鎖、牛角鎖、牛尾鎖、舉梁鎖、文字密碼鎖、數字密碼鎖等等。
鎖[1]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古鎖,雖長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異,其奧妙之外,在於鑰匙孔的開槽上,可謂五花八門,稀奇古怪。鑰匙孔的形狀,分別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壽」等字。這些鑰匙孔,還是古代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鎖,壽誕喜慶,用「壽」、「喜」字孔鎖,將相帝王則另有區別,不得僭越亂來,否則視為違反王法。
鎖[1]
按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等;按用途分,有掛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制模鑄造等。
自明代以來,鎖具分為四大類: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防盜鎖。
所謂「廣鎖」,就是橫式鎖的意思。此類鎖具盛產於浙江紹興,又有「紹鎖」之稱。民間稱之為「橫開鎖」、「枕頭鎖」等。廣鎖自唐代以來,廣泛用於門、箱、廚、櫃等,有一百多種。廣鎖通常以大小分為八個規格,以兩為單位,有「四兩紹」、「六兩紹」、「十二兩紹」等。「六兩紹」長約3.5寸,「十二兩紹」長約7寸 。
現代鎖具有發展:
鎖[1]
1、密碼鎖:是通過密碼來開鎖,主要用於保險櫃這類安全性較高的鎖。
2、感應鎖:
IC 卡鎖:又分接觸式IC卡鎖與非接觸式。接觸式的要將卡插鎖鎖縫,將晶元鎖的內部讀卡器接觸。
非接觸式就是不用這一過程,只需要將卡與鎖的讀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應用十分普遍。
如:停車場,地鐵等公共場所。
電磁鎖:應用電磁原理製成,電磁力達幾百公斤,上鎖狀態下,一般人根本無法拉開。致命點,停電就無法關門,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門,用於房間門需與機械鎖配套使用。
3、生物鎖:是生物識別技術發展,出現了使指紋鎖,掌紋鎖,視網膜鎖。
----------------------------------------------------------------來自網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