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是啥漢服的類型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但是仔細分析,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閑類服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㈡ 看膩了魏晉風,來看看這些傳統的晉制漢服,帶你領略魏晉風尚
很多人在挑選漢服時,經常會看到一種款式:一片式的下裙搭配著交領廣袖的上衫,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魏晉風格。
然而,魏晉風並非漢服傳統的一部分,而是一種商家創意的款式。那麼,真正的晉制漢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索幾款傳統的晉制漢服,領略晉代的風尚。
在晉制漢服中,上襦的設計通常較為復雜,常常有多件組成。而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便是上襦的衣擺帶有腰襕,這是區分晉制漢服的關鍵標志之一。
此外,晉制漢服的另一個特徵是衣袖寬大,屬於較為傳統的直袖款式,但其袖型與普通齊腰漢服有所不同,使得整體風格顯得仙氣十足。
以一套晉制漢服為例,上襦分為三層:最內層為純白色的中衣,中間層則採用純色拼接設計,外層為網紗上襦,作為罩衣。中間層的袖長往往更長,能夠顯露衣袖位置的拼接,增加層次感。
關於腰襕,即腰接縫。由於歷史久遠,晉制漢服的文物較少,因此市面上大部分出售的晉制漢服,多以襦裙形式出現。魏晉風漢服與晉制漢服的最大區別在於是否有腰襕,晉制漢服的腰襕可以與異色或同色相配。
如果你追求個性,可以選擇色彩對比強烈的晉制漢服,如一套以橘紅色為主,搭配黃色拼接的上襦,整體熱烈且鮮明。
對於喜歡與閨蜜共同著裝的你,可以選擇兩套顏色對比明顯的晉制漢服,比如一套紅艷,一套冷靜的藍,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顏色,出街的回頭率極高。
在晉制漢服的穿搭中,色彩搭配同樣至關重要。如一套藍紅相間的漢服,藍色可提亮面部膚色,磚紅色則不挑膚色,適合多種膚質。酒紅色與磚紅色相比,更顯穩重低調,同樣能提升膚色。
晉制漢服的樣式多樣,如帶有半臂上襦的款式,由交領長袖上襦與半臂上襦組合而成。半臂上襦的袖口常裝飾有木耳花邊,增添可愛清新的感覺。
晉制漢服的下裙設計也頗具特色,如裙擺帶有淺藍色木耳花邊裝飾,整體採用經典破裙樣式,裙片樣式各異,增添時尚感。
晉制漢服的風格大氣優雅,雖不似魏晉風漢元素那般飄逸,卻同樣展現出獨特的氣質與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