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正確的敬酒手勢圖片
敬酒手勢在飲酒特別是祝酒、敬酒時進行乾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可以是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在場的人。提議乾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帶微笑,目視其他特別是自己的祝酒對象,嘴裡同時說著祝福的話。
敬酒時間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詞,就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並不能因此影響來賓的用餐。祝酒詞適合在賓主入座後、用餐前開始。也可以在吃過主菜後、甜品上桌前進行。
『貳』 喝紅酒的姿勢是怎樣的要圖片哦!!!
第一種正確的持杯姿勢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高腳杯杯柱。原因就在於夾住杯柱便於透過杯壁欣賞葡萄酒澄清透明的色澤。如果握住杯壁,手指就會擋住視線影響觀看視野;而握住杯柱的話,無論是向外傾斜45度去觀察酒色,還是向內傾斜45度來探詢酒香,都能控制自如,隨心所欲。
另外一種持杯方式是,用手拿著杯子的底座部分。就是說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杯座,拇指壓在上面,食指墊在下面,其餘手指以握拳形式支撐在食指下面。這樣拿酒杯,有暫停、期待和聆聽的意思,是一種非常專業優雅的持杯方法,更適合站著喝酒的時候,例如喝餐前的開胃香檳或是白葡萄酒。宴會上,如果需要拿杯走動與別人交談,用這種持法,決對會讓人眼前一亮,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對於那些習慣了喝啤酒的人來說,可千萬別用拿啤酒的方式握住高腳杯的杯壁。因為葡萄酒對溫度有嚴格的要求,用手握住杯壁勢必會將手指的溫度傳遞到酒杯中影響酒溫,不利於酒的正常發揮。此外,當你用手捧著高腳杯時,手指指痕也會清晰的印在杯壁上。葡萄酒驚艷動人的色澤,如同霧里看花般,被你的疏忽大意所遺棄。這樣著實可惜,您的眼睛散失了一次欣賞美艷動人風景的機會。
當然,以上只是從專業拿杯的角度來探討何謂正確的拿杯方式。個人習慣不同,拿杯的方式不同。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您自己掂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叄』 敬酒手勢圖片大全
敬酒手勢圖片大全
敬酒手勢圖片大全,幾千年來,酒禮延續到現代,加上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傳入,飲酒的禮儀在現代生活、社交活動、商務場合顯得越來越重要,以下為大家分享敬酒手勢圖片大全
1、敬酒手勢
先主後賓,先長後幼,以順時針方向前進,盡量不後退
如果一桌人你都熟悉,按照以上順序就好了,萬一碰到不熟悉的飯局、又很重要,怕失禮的話,不妨參考飯桌的入座順序↓
入座中西方有所不同,中餐時以中國傳統的次序為主這個姿勢你有沒有經常見到?
2、被忽視的細節
敬酒時端杯姿勢,很多人沒注意;蘭花指是qing不fu莊重的,手指都翹起,有「老子最大」、「唯我獨尊」之意↓嚴格來說,任何手的部位、哪怕是一個手指尖超出杯沿都有「不尊敬」的意思。忽視了手與杯沿的高度,非常容易造成不敬的誤會,不然酒等於白喝了、或大大打折扣。
↑手指尖高了一點點因為你敬酒、陪酒,無非是為了傳情達意,傳達誠意、表示尊敬是最重要的,對吧。
3、正確的敬酒姿勢,白酒杯沿低過對方大家都知很顯尊敬的白酒端杯姿勢敬酒前一手握杯身、一手托杯底;敬酒時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依然托著杯底:
以手托杯底為優先考慮,托杯底的手靠後、持杯的手靠前如果有很多人一起敬酒、或者距離較遠,則一手端杯就行了。葡萄酒敬酒時,手遠離杯身才方說完中國的白酒,來再來說說葡萄酒,敬酒時切記不要用手掌或者手指握住葡萄酒杯身:姿勢不專業,因為手溫會影響葡萄酒的最佳飲用溫度;、手掌手掌握杯身時碰杯很不方便;
你的手在杯子間憑空製造了一個障礙,容易給別人你不想喝酒、不想與對方碰杯等「拒絕」意思。記得我們在飯桌上,用手掌蓋住茶杯或者酒杯,表示不想再喝的姿勢么?「先玉之於酒也,禮以先之,刑以後之。」明末大學者顧炎武《日知錄·酒禁》「酒以成禮。又雲:酒以合歡。既以禮為名,則必無愴野之禮,以歡為主,則必無愁苦之歡矣。」同時人黃周星《灑社魚言》
1、敬酒的順序
在正式宴席上,一般先由主人向列席的來賓或客人敬酒,會飲酒的人則回敬一杯。如果宴席規模較大,主人則應依次到各桌敬酒,而各桌可由一位代表到主人所在的餐桌上回敬。
向外賓敬酒時,應按禮賓順序由主人首先向主賓敬酒。而在國外正式宴席上,通常由男主人首先舉杯敬酒,並請客人們共同舉杯。一般情形下,客人、長輩、女士不宜首先向主人、晚輩、男士敬酒。
2、敬酒的姿勢
敬酒時,上身挺直,雙腿站穩。需乾杯時,應按禮賓順序由主人與主賓先乾杯。正式宴會上,女士一般不宜首先提出為主人、上級、長輩、男士的健康乾杯。勸酒要適可而止,尤其在國際交際場合,不宜勸酒。切忌飲酒過量,以控制在本人酒量的1/3為宜。
3、敬酒的態度
敬酒時態度要熱情、大方,應起立舉杯並且目視對方,而且整個敬酒過程中都不應將目光移開。敬酒要適可而止,見好就收。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敬酒就意味著乾杯,意味著將杯中酒喝於。有些人借敬酒之名,行灌醉別人之實,甚至偷偷在別人飲料中倒上烈性酒,還說什麼「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燜」,這些都是有違禮儀要求的。
敬酒的順序
1、雙方父母
在敬酒的時候,優先的是新人雙方的.父母,感謝兩方父母辛苦的付出與養育之恩,作為新人,一定要敬酒表示感恩與答謝,在雙方父母都敬酒完畢的情況下,根據賓客的人群情況,安排合理的敬酒順序
2、年齡輩分
在賓客中,第一位優先敬酒的一定是我們兩方新人的長輩,一般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一些舅爺爺、舅奶奶等輩分非常高的長者,一般長輩都在前面幾桌,新人需要優先敬酒,這是對長輩的尊敬,也是一種關心,畢竟長輩歲數較大,讓他們一直等著或者等太久都是非常不禮貌了,而且考慮到老人家的作息時間,如果放在之後敬酒,可能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作息,較為疲憊,一般建議在開始敬酒的時候就優先敬掉,這樣長輩如果覺得累了,也可以先回家休息,不用一直等著
3、職位高低
如果你邀請了公司的一些領導與老闆,那一定要放在前面幾桌先敬酒,讓你的領導在最後等著你,是有失禮貌的,領導與老闆工作都非常的繁忙,平日也較為辛苦,來參加你的婚禮已經是一種祝福,所以,作為新人,也應該盡早安排敬酒,這樣方便領導和老闆掌控時間,如果他們需要提早離場的,也比較方便
4、賓客身份
考慮賓客的身份與地位,結婚宴請的時候會邀請一些非常重視的嘉賓或者是貴賓,對於這些必要尊貴的賓客,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等待太久,一般與領導或者老闆級別並齊,在敬好長輩之後就可以優先敬酒表示感謝,讓尊貴的賓客等太長時間也會不太合適
5、順時針方向
在敬好長輩、貴賓、領導之後,我們新人敬酒的方式基本上是從順時針開始敬酒,不可以跳來跳去的敬酒,這樣不太禮貌,跑來跑去的串場也不好看,所以一般按照順時針的方向就敬下去了,這時候,和你排桌位就有著很大的關系,一般關系比較好的朋友,或者比較鬧騰的親友,可以放在最後幾桌,這樣在熱鬧的時候,也不會耽誤其他賓客的時間,大家也可以玩的盡興一些基本上,敬酒的順序就是這樣的,中國傳統的敬酒儀式,主張恰當,在敬酒的過程中表示感謝,分享這一份歡樂,也是一種禮儀,在敬酒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個人的一些言語技巧與交際能力,該喝的時候絕對不要微微糯糯,在應該委婉拒絕的時候以退為進,讓場面看上去更為和諧,保障賓客的的滿意,也需要控制好自身的適應度,這樣才是最好的敬酒方式
『肆』 拿紅酒杯的正確姿勢
握住酒杯的杯腳,將杯腳置於拇指和一隻或二隻手指中間輕握,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很簡單的傾斜酒杯,觀察酒的顏色以及旋轉酒杯里的酒液。
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工作可以為生活提供保障,更好生活則是工作的目的。人如果不工作的話,生活不僅沒有保障,還會碌碌無為,失去價值和樂趣。但如果只工作的話,就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這樣的經歷是不快樂的。
"工作狂",這個詞彙大家不陌生,印象中這是當代產生的一個極新的詞彙。它指的是對工作極度投入、近乎痴狂的一種人,這種人大概是不會"生活"或顧不得談"生活"的。
其實這樣的人很早就有,當然也遍及各地,只是未曾使用這個詞罷了。似乎每一個堪稱偉大的人無不是忘我工作的人。我們暫時把這種人說成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甚至是人生中只有工作的人。
再就是所謂追求極致生活的,他們不一定非常富有,對工作也有熱情。只是他們認為工作是簡單又簡單的,在他們的世界絕不容許將生活說成是"日子"。應該說這樣的人過的是極度瀟灑和愜意的,他們的生命的意義在於此。這種人算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的人。
還有一種人最最理想、數量很多。那就是將工作和生活嚴格分開,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公私分明"是他們的原則和願望,從不混為一談。他們認為工作和生活是同樣重要的,工作是他們的需要,生活是他們的追求。
我還想說起這樣一種人,生活無疑是他們人生的最高目的,其實他們內心也沒有關於生活的概念,他們只是有這樣的邏輯:工作是為了生活,或者說,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工作就不能生活。
這時候的生活的概念好像只是"活著"或"生存"。其實不然,它是一種意識。我覺得在我國傳統里有這樣的意識,所有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的思路是受到這種邏輯的限制的。
我們當然不能忘記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一群快樂的人。在他們的世界裡,工作和生活都是藝術化了的。他們從不思考活著是為了工作還是工作是為了活著的問題。在他們的每一天里,都是享受的。
還有多種多樣的人,有的是我們無法形象地形容的。
生活是一個人一生的全部過程,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一樣,沒有了工作,就是一點殘缺,便不完滿。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為了工作而暫時放棄生活另一部分,生活不只是活著,但是活著是生活的基礎,只有生活起來,才算是真正地活著。
掌握好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是有利於我們的身心愉悅和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