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畫寫意怎麼入門
多寫字,都速寫!堅持~~~相信你能做到~!在就是一個挺好的老師教導!
② 寫意畫的基本介紹
寫意畫是融詩、書畫 、印為一體的藝術形式。
寫意畫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參與繪畫,對寫意畫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相傳唐代王維因其詩、畫俱佳,故後人稱他的畫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一變勾斫之法,創造了水墨淡,筆意清潤的破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寫花的枝葉蕊萼,然後略施淡彩,開創了徐體落墨法。之後宋代文同興四君子畫風,明代林良開「院體」寫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濃墨淺色,陳白陽重寫實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韻。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寫意畫代已進入全盛時期。經八大山人,石濤,李鱓,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汪亞塵的弟子汪德祖,安平義君等並,李苦禪,朱宣咸,李可染,范曾等發揚光大,如今寫意畫已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畫法。
寫意畫主張神似。董其昌有論:「畫山水唯寫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畢肖,則無氣韻;彩色異具,則無筆法。」明代徐渭題畫詩也談到:「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據皆吾五指裁。」
寫意畫用意第一。當代書畫家南山樂山認為:「李太白有詩雲: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意境極妙。一個引去加上一個銜來,用意極其飽滿。畫面張力足矣。是故,因無萬里之心,故無萬里之畫。是為用意。夫寫意者,無意而寫何為?故用意第一。故曰筆不到意到。筆斷意連,意斷神連。嘗聞米南宮用筆八面出鋒;八極拳曰,拳打八方極遠之地。其理一也。 故此,其繪畫的內涵更注重文以載道、遺形寫神,其形式上更講究個性的筆情墨趣、詩書畫印的配合。」 大寫意畫以草書入畫,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造型觀和境界觀。大寫意畫既是高度自我的藝術,又是高度忘我的藝術。有我與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實是相統一的。只有有意識地追求大寫意畫這一獨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將這門解衣磅礴的藝術發揚光大。
大寫意早在唐代就有以潑墨著稱的畫家王恰,到了南宋出現了寫意畫大家梁楷,開啟了元明清寫意人物畫的先河,北宋山水畫出現了富有詩情畫意和文人情趣的米氏雲山米芾/米友仁的山水小景,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揭開了寫意山水的序幕。徐渭在水墨大寫意花卉畫方面創造性的貢獻尤為突出。明以後,這種寫意的美學主張已逐漸發展成熟為繪畫史上代有傳人的大寫意畫派。 紙
畫國畫用的紙主要是宣紙,宣紙有三大類:①生宣。是未上過膠和礬的紙,滲透性大,吃水多,易滲化涸暈,適宜畫寫意畫。生宣中的凈皮單宣較好用。在凈皮單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種凈皮單宣,其質密軟,面光平,特別好用,用來畫畫也順手,既見線,又見墨色。
②熟宣。在生宣紙上刷上一層白礬水便製成熟宣。礬有固定性,墨色在紙上不洇,適合畫工筆畫。
③半生半熟的宣紙。是在生宣紙上加少量的礬製成。如煮硾宣,適合畫半工筆半寫意的畫。
除宣紙外,還有高麗紙、皮紙、麻紙。皮紙產於浙江等地,物美價廉,便於出好線條,便於暈染。若用以畫雲,則層層暈染易製造氣氛,不留痕跡,細膩美觀。選用皮紙時,可以捏住畫紙一角,輕輕抖動紙面,不帶聲響者為佳。
質優的宣紙應具備如下特色:松而不弛,緊而不實,光而不滑,潤而不燥。易見濃淡干濕層次,經揉搓而無損壞。
寫意畫與工筆畫最明顯的工具區別便是用紙,用生宣紙作畫是寫意畫發揮藝術特色很關鍵的因素,因此紙本身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作畫效果。 生宣優劣的識別是從事寫意畫首先碰到的問題。現今的生宣生產以安徽為基地,紅星牌生宣紙是安徽宣的名佳產品,紅旗及六甲等安徽宣,質量不穩定,且假冒產品甚多,安徽宣的特點是白凈、質純、滲化性好,筆痕清晰,色墨明亮,因此是大多寫意畫家的主要用紙。區別生宣的優劣可通過聽、摸、看、試進行,先聽,可捏住紙角抖動,如果聲音發脆則表明紙質剛,加工太緊,這類紙往往澀筆而韻味的發揮差些。如果聲音發悶,一般地說紙質較柔松,加工或太松或適度,太松者筆觸易爛,適度者應該不澀筆而滲留如意。摸,是用手來回觸摸紙面,以手感發澀而具潮濕感者為佳。對光瞧看一番,如果紙質不勻而其纖維呈雲狀塊者為佳,太勻或簾紋太清晰而不起雲塊者略次一些。有雲塊之紙,一般墨色更易豐富而渾厚。現今有的生宣由機器加工,這樣紙漿會因此而打的太勻,且機制紙太緊、太勻,一般不如手工紙用起來舒服。因此,紅星紙廠仍堅持以手工為主,以保持傳統名紙的聲譽。但紙最後優劣的鑒定還得靠試,試滲化性之大小,試筆痕是否留得住,試墨色層次是否豐富以及墨色是否明亮,試用筆是否順暢不澀等等。
現今屬生宣范圍的紙,還有四川竹宣,高麗皮宣,富陽宣,衢州皮紙等。而以往的許多品種有的已不生產,如羅紋紙就很少見了。有的宣紙並不很理想,但是因有自己的特點,也常為一些畫家所用。如皮宣型紙有滲化度大、結實耐改、筆痕不清晰但滋潤等特點,很受一些山水畫家愛好,也為其他一些想利用其特點的人所喜愛。四川宣與富陽宣都算不上好紙,但因價廉而有特色,因此銷路也不錯。
筆
筆有大、中、小、長、短、肥、瘦之分。寫意人物畫以用大、中型筆居多,很少用小型之筆。因為寫意筆性粗松,大、中型之筆容易發揮這種特性,當然各人可按自己的畫風和習慣去選定適合的筆型。
毛筆從毛毫分有軟、硬、兼三種。軟毫含水分多,柔和圓潤,其墨色容易有濃淡干濕的變化,能揮灑自如,表現力豐富,適用於表現圓和軟中帶剛的線條及多變化的面。不適用於繪畫方和硬的線條。這一類的筆,主要用羊毛製作。有的畫家作畫,專用長鋒羊毫、羊毫提斗筆、羊毛板刷,畫出來的畫柔中寓剛,線條同樣雄健,水墨淋漓,煙雲滿紙,水色天光,倒影迷離,墨色豐富,盡柔和之妙,呈氤氳之趣。軟毫以羊毫與羊須為主,其次還有胎毫、雞毛等等。羊毫主要產於浙江湖州,並以善制湖筆聞名於世,深得國內外畫家之青睞。湖州羊毫歷史悠久,制筆技術精堪,因此所產之筆,用料純,肥瘦適度,聚散性好,寫意畫常以其用於色與墨的塗抹與渲染,若用於勾勒,線條枯濕變化,墨之韻味均自然而豐富。羊須毫長於羊毫,彈性也強於羊毫,用其所制之筆特別是羊須提筆,勾勒與塗抹均會感到順手。胎毫以嬰孩之胎發精製而成,胎毫柔軟而凝聚性極好,運筆感覺特別好,可惜胎發不易收集,產量不高,而且民俗胎發不讓養的太長,因此要制大、中型之胎毫筆較困難。雞毛筆性極軟,除勾勒特殊線條外,用途不廣。硬毫含水分較少,挺拔勁健,鋒芒畢露,彈性較強,適用於繪畫方和硬的線條。有的畫家作畫,喜歡用狼毫,因為容易出好線條。作畫時,以書法入畫,一波三折,筆筆送到家,一樹一石,都是寫出來的,均見功力。於皴、擦、染、點中見奇韻,濃淡干濕中見墨彩。硬毫以狼毫為主,是黃鼠狼之尾毫製成,由於北方氣溫寒冷,因此毫硬而長,北京所產之狼毫明顯優於南方產品,可惜由於生態平衡失調,狼毫原料來源減少。豬鬃的利用,增加了硬毫的長度,從而增加了硬毫的品類。其他如豹毫、鹿毫、石獾毫,山馬毫等獸毛都是制硬毫筆的原料。其中豬鬃、山馬毫、石獾毫較常見,它們比狼毫更粗硬而彈性也更大。另外,常為畫家選用的還有山馬筆、石獾筆。山馬筆的筆尖齊整,容易添成薄片狀,然後畫出方硬的線條。石獾筆是採用將白毫、紫毫、黑山羊毫和香狸毛混合配製的方法製成的,適合順、逆、滾、點等各種運筆法,用它畫出的線條老辣見筆鋒。硬毫一般用於皴擦與點厾,筆性易剛健有力,但變化往往不如羊毫豐富。兼毫是指軟硬毫混合製成的剛柔相兼型毛筆,軟硬適中,具備軟毫、硬毫兩方面的優點,市場上以白雲筆最為常見,其他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大中小鶴頸筆等等。一般是狼、羊毫搭配,也有豬鬃與羊毫相混的,其實各種硬獸毫都可與羊毫結合,這種筆既用於勾勒,又能用於點染,是畫家們比較喜歡的一種筆型。市場上新發掘生產的鶴筆,為克服狼毫筆長度有限的缺點,而用豬鬃與羊毫製成各種長度的長鋒型勾勒用筆,效果也不錯。 以毛色純、開鋒後尖毛整齊、肥瘦得體、彈性好特別是筆之回彈聚散性好等為標准。但由於畫家各人習慣與畫風不相同,必然對筆之要求也不一樣。一支質好之筆,也許會不如一支用慣的筆那麼順手就是這個緣故。
墨
墨是直接關繫到繪畫效果的因素,過去用墨以塊墨為主。墨之起源難以考證,但從彩陶紋樣中已見到黑色線的勾勒,可見中國人以黑色作畫是很早的。塊墨是以豬油或桐油或松脂木所熏之煙,手工研磨井和膠及香料壓制而成的。塊墨之形狀多樣,但以長條型為主。墨分油煙、松煙兩類,以燃油而得之煙所制之墨是油煙,製作精良者稱頂煙、藍煙,作貢品者也稱貢煙等等。因松煙易滲化,因此一般作意筆畫很少用。但松煙與油煙混調使用可起類似宿墨的效果。繪畫墨汁與墨膏,是現代開始大量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方便墨,原先之墨汁膠重、色灰而質粗,經過不斷的改進並將原有墨汁、膏精加工成繪畫之用,質量在不斷提高與改進。繪畫墨汁的優點是方便、省力、省時,缺點是缺少最濃的層次,且膠普遍偏重,因此作大潑墨時濃墨層次易糊爛,在水的沖滲中也不如塊墨所研之墨汁能保住最初的筆痕。不過這種不足如今常被人們利用來表現某些特殊感覺,如一些朦朧的,濃淡混滲的效果等。墨膏市面上多,其效果不如墨汁滋潤,有時沉澱較厲害,這與廣告墨色有類似之性能,也會產生特殊之水墨的肌理效果。
硯
硯可分觀賞用硯,觀賞而又實用之硯,實用之硯三種。歷史上的硯不少是名硯石雕成,但重工藝之奇趣,貯墨、研墨都不甚方便,上或有名人之題記,一般藝術性較高,具有收藏價值。作為畫具,最好是選後兩種硯。硯之優劣,除外觀外,主要是石質,安徽、廣東、甘肅、山東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產名硯石,一般地說,石質堅硬而色澤大方深沉,發墨而貯水不易干者為好,如果工藝加工很上乘則更佳。作為寫意人物畫用硯,硯體需偏大,貯墨貯水之池也需有一定的容量,因此小型之硯不宜,以中、大型之硯為合適。市面上的外方內圓的大硯或者圓形平底盆狀之墨海是很實用的,且價也廉,因此初學者可選用這類硯。
不過在繪畫墨汁大量上市後,硯之功能大減,硯在畫具中的地位也下降,一般只作貯墨器之用,雖然偶然也磨墨,但畢竟用硯時間大大減少,有的甚至乾脆以瓷盤或小碟代而貯墨汁。作為硯,仍應充分利用舊功能,因為現今之墨汁一般濃度不夠,如果能將墨汁略加水再用塊墨研磨之,則可以使墨汁的缺點得到克服。因而有一方實用而造型大方的好硯還是非常必要的。
墊
作寫意畫一般離不開墊,現用之墊,從考究到隨意,從高級的毛毯與氈子到舊報紙等品類頗多。過去對墊的重要性是很忽視的,而隨著寫意人物畫形式的發展,墊之作用有所擴大,人們也開始重視了。如果將墊只作一般的襯墊之用,那麼最好選用那些略有彈性而不過分、不吸水、色白或淡色的東西作墊。氈子是很好的材料,它完全符合襯墊之要求,市面上的氈子有厚有薄,薄型的襯墊,因為質勻而體輕,攜帶方便。毛毯也是常用的材料,但新毯往往毛太長,且彈性太足,作畫時會妨礙筆力的發揮,因此一般舊毯比新毯更好,造紙廠用舊了的毛毯其表面纖維變短了,反而適合於作繪畫襯墊之用。此外薄型泡沫塑料、植絨紙、毛邊紙,舊報紙均是常用之材料。我們如果擴大墊的作用,可使它對畫面影響更直接,那麼如粗布等織紋明顯而又吸水性弱的織物或花紋美麗的三夾板等便是理想的選料,這種物品的紋樣會因在製作時從背面接觸宣紙程度不一,而在正面運筆過程中時隱時現地將紋樣顯現於畫面之上,從而產生特殊的肌理效果。這樣推而廣之,作者可按自己設想,襯以各種事先選定的不同的粗型之物墊以影響畫面的效果。另外如果墊以極光滑之物如玻璃板、塑料板等,又會因水在宣紙與光滑襯墊物之間流動和淌洋而產生大滲大化的自然水痕,能給繪畫者以啟發並產生藝術的聯想。墊的用處與作用尚有待進一步發掘和探索,以豐富中國畫的表現手法。
中國畫的畫具還有水盂,調墨、調色之盤,鎮紙,也可包括印章與印泥等,但因為這些不直接影響作畫產生的藝術效果,便不——詳述了。
③ 適合初學國畫臨摹的
推薦《芥子園畫譜》,學習國畫不二選擇,山水、花鳥皆有。如果有條件也可以臨摹經典古畫。人物《韓熙載夜宴圖》;山水《溪山行旅圖》;花鳥《趙佶芙蓉錦雞圖》。
④ 怎麼畫國畫畫好簡單的國畫!
國畫做為中國的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有著自己明顯的與其它藝術形式不一樣的地方。
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國畫不講焦點透視,不強調自然界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而西洋畫呢?則講求「以形寫形」,當然,創作的過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現。但它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概括。有人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國畫是「表現」的藝術,這是不無道理的。
國畫與西洋畫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徵,還表現在其藝術手法、藝術分科、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多個方面。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三種形式。工筆就是用畫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入微,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而寫意呢?相對「工筆」而言,用豪放簡練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准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到。兼工帶寫的形式則是把工筆和寫意這兩種方法進行綜合的運用。
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黃金律,而是或作長卷,或作立軸,長寬比例是「失調」的。但它能夠很好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是繪畫的術語,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這種方法就叫透視。因透視的現象是近大遠小,所以也常常稱作「遠近法」。西洋畫一般是用焦點透視,這就像照相一樣,固定在一個立腳點,受到空間的局限,攝入鏡頭的就如實照下來,否則就照不下來。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內外豐富復雜、氣象萬千的景象。它以汴河為中心,從遠處的郊野畫到熱鬧的「虹橋」;觀者既能看到城內,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橋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橋下的船;既看得到近處的樓台樹木,又看得到遠處縱深的街道與河港。而且無論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畫焦點透機的方法去畫,許多地方是根本無法畫出來的。這是中國的古代畫家們根據內容和藝術表現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獨特的透視方法。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是國畫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一般來說,起筆和止筆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間氣不可斷,住筆不可輕挑。用筆時力輕則浮,力重則飩,疾運則滑,徐運則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這都是用筆之意。古人總結有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國畫用筆的經驗總結。而對於用墨,則講求皴、擦、點、染交互為用,干、濕、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一般說來,國畫的用墨之妙,在於濃淡相生,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用墨還要有濃談相生相融,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濃要有最濃與次濃,淡要有稍談與更淡,這都是國畫的靈活用筆之法。由於國畫與書法在工具及運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二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古人早有「書畫同源」之說。但是二者也存在著差異,書法運筆變化多端,尤其是草書,要勝過繪畫,而繪畫的用墨豐富多彩,又超過書法。筆墨二字被當做國畫技法的總稱,它不僅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還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國畫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講究,所用顏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未,耐風吹日曬,經久不變。敷色方法多為平塗,追求物體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變化。~~~
⑤ 國畫入門先學什麼圖片
1,先學線條簡單的,例如竹子、荷花、小鴨小雞等;
2,學國畫就是先從簡單的東西練起,把宣紙用美工刀分的小一點,一張紙練一朵花,一個鳥(簡單的,先練小雞)(單個的東西)多多練習,
3,過一段時間你覺得練的不錯了就把紙張擴大,把兩樣東西並在一起練(如:樹和鳥),一次類推,
4,到後面你夠水平的就畫一大張的(花鳥魚蟲並在一起)到這時候你就可以自由發揮了,等你花鳥練的很好了就可以學山水和人物(白描)了。
5,還有國畫分寫意,工筆兩種,你可以看看你喜歡哪種。
6,至於書籍,你可以先買國畫入門之類的書,到書城有國畫專區,你就挑簡單的那種。
⑥ 關於初學國畫應該畫什麼~~
從簡單的花鳥畫開始畫起,多臨摹,之後再畫一些簡單的山水畫,慢慢的循序漸進,經常臨摹。
慢慢再畫一些復雜的,還可以平常多練習一些筆法,國畫還分工筆和謝意,各有各的重要性,工筆講究型和細致。
初學也可以練習一些簡單的打基礎,寫意畫重在意,形雖然再次但也很講究筆法,墨的運用,也要多多練習,國畫畫山的筆法繁多,可以通過老師,或者國畫入門書籍來學習。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6)簡單寫意入門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畫主要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表面上,中國畫是以題材分為這幾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
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
中國畫之所以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其實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山水
欣賞中國山水畫,先要了解國畫製作者的胸襟意象。畫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儲於心,再形於手,所以不以「肖形」為佳,而以「通意」為主。一樹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畫家的的意景。不必斤斤計較透視比例等顯示的問題。
動物
動物種類繁多,大小不一,獅、虎、貓、犬可稱為走獸,各種魚類可稱為游魚,蟬、蝶、蜻蜓稱為草蟲,各種雀鳥稱為翎毛。動物可以歸到花鳥畫。
人物
可分為古今兩類:古裝人物,或者是歷代英士為一類;現代服裝,或者模特兒寫生為一類。由於人物要有動作、表情,所以人物畫是比較深奧的製作。
根據製作技巧、筆法,國畫可以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
工筆
用細致的筆法製作,工筆畫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是工筆畫的特色。
寫意
心靈感受、筆隨意走 ,視為意筆,寫意畫不重視線條,重視意象,與工筆的精細背道而馳。生動往往勝於前者。
根據畫面內容又可以分為傳統繪畫和現代繪畫。
傳統
中國畫畫齡以千年計,形成了一套筆法、構圖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種風格的國畫稱為傳統繪畫。
⑦ 國畫怎麼畫 簡單
一、寫意
1、寫意俗稱為「粗筆」,與「工筆」對稱,為中國畫技法名,屬於簡略一類的畫法,一般要求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神韻故名,比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陳淳、徐渭,清初朱耷等,都擅長此法。
2、清代惲壽平言:「宋人謂能到古人不用心處,又曰寫意畫。兩語最微,而又最能誤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處;不知如何用意,乃為寫意。」宋代韓拙說:「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前者乃指「寫意」。
國畫技法有哪些
3、據傳唐代的時候,玄宗就命令畫家李思訓和吳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繪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就在一天之內就畫成3萬余里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像,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一定是比較粗放和簡練的。
4、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與寫意的區別,而到了宋代,蘇軾提出「士人畫」,主張畫畫「不求形似」,而應寫情寄意,以表達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繪畫作品只有1幅《枯木圖》,畫1株枯樹、1塊頑石,石後露出1-2枝竹子,樹下幾根細草。
5、這幅畫抒發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書法家卻給以極高的評價,說道枝幹「虯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到了元代以後,筆法簡練、造型生動、酣暢淋漓、講究意趣的寫意畫大盛。
6、所以寫意畫就同遵守傳統、恪守法則的工筆畫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兩大派,長時間的在畫壇上爭相輝映,代代相傳下來
二、鉤勒
1、鉤勒為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筆順勢稱「鉤」,逆勢稱「勒」;也有以單筆為「鉤」,復筆為「勒」(使用於山水畫中為「復」);以及稱左為「鉤」,右為」勒」的。通常指用線條鉤描物象輪廓,不分順、逆、單、復,稱為「雙鉤」。
2、鉤勒後大部分填著彩色,在技法上與「沒骨」、「點簇」相對,通常使用精密工細的花鳥畫,鉤勒要求有筆力,清代原濟《大滌子題畫詩跋》:「悟後運神草稿,鉤勒篆隸相似。
三、雙鉤
雙鉤為中國畫技法名,是用線條鉤描物象的輪廓,通稱「鉤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兩筆鉤描合攏,故亦稱為「雙鉤」,大部分用於工筆花鳥畫,又舊時摹搨法書,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勁的墨線鉤出輪廓,也稱為「雙鉤」;而雙鉤後填墨的稱為「雙鉤廓填」。
⑧ 國畫入門
我剛開始學一些簡單的:大熊貓、蝦米、小魚
後來:竹子、蘭花、菊花、梅花和簡單的鳥
⑨ 求水墨畫初學者入門教程
具體方法如下:
1、學習水墨畫工具很重要,初學者需要准備
筆:小號羊毫提筆,長鋒羊毫筆,長鋒狼毫書、狼毫書畫筆和小號狼毫筆等。
墨:初學用墨汁即可
紙:需要宣紙(初學練習技法可用普通白紙代替)
硯:硯台、瓷盤。
其他:國畫用顏料、筆洗、鎮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