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圖寫話劃龍舟一年級下冊怎麼寫
寫作思路:對圖片詳細觀察,確定圖中的主要人物,通過生動的語言描寫出劃龍舟的場景,可以想像以下觀眾的表情。
正文:
1、今天,是端午節,是一個開心的日子。我和外婆去老家看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比賽。!比賽開始啦,一條條龍舟爭分奪秒地往前沖!沖刺吧,隊員們!最後的關卡到了,藍隊的胖隊員們齊刷刷地劃著船槳,速度非常快。白隊隊員們也不甘落後,緊挨著藍隊!沖刺了,藍隊隊員以他們團結的力量獲得了第一!雖然白隊只得第二,但他們沒有垂頭喪氣,正准備明年的比賽。賽龍舟真是精彩,讓人熱血沸騰。這個端午過得真刺激!
4、炎熱的.已經暑假到了,今天,爸爸帶我去母親河看賽龍舟。一到母親河邊,我就看見在平靜的水面上有兩艘彩色的龍船在水中搖來晃去,好像兩只小鴨在走路。岸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大家冒著酷熱的陽光來觀看精彩的賽龍舟比賽。今天的賽龍舟比賽,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齊心協力,成功一定屬於他們!
5、說起賽龍舟,不禁令我想起那寬闊的珠江江面上,鑼鼓震天、百軻爭游的精彩場面。隨著人們的喝彩,喧鬧聲,粵曲《賽龍奪錦》那悠揚的樂調,我的心潮也翻騰了起來了!跌倒了爬起來再走吧!陰溝翻船雖然可怕,但掙扎爬上船,仍可以劃向理想的彼岸,登上光輝的頂峰!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能像水手們那樣不畏艱難,去奮力「沖刺」,就一定可以成功!
Ⅱ 賽龍舟的技巧和過程
分龍舟的標准:小龍。標龍,劃法很多種要看團隊,不同團隊不同劃法比如成年人手臂力量比較好
Ⅲ 劃龍舟是端午的傳統習俗,能用簡筆畫畫出來嗎
「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Ⅳ 一年級劃龍舟看圖寫話什麼節目,什麼地方,什麼壞境
端午節到了,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也跟著到來了!人們高高興興地來到河邊看賽龍舟比賽,河邊人如海,聲如潮。比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大家喊著號子、流著汗、劃著龍舟,龍舟在水面上飛快行駛。正在最關鍵的一瞬間,紅方對藍方說:「你們瞧瞧我們多快」。虛心的藍方一句話也不說。結果藍方勝了!藍方一片歡聲笑語,真是虛心使人進步啊!
賽龍舟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到河邊觀看龍舟比賽。來到河邊只看見清澈的河面上停著色彩鮮艷,靈活逼真的龍舟。船上的運動員們個個歡欣鼓舞,整裝待發。隨著一聲令下,運動員們劃著船槳像脫弦的箭一樣向前方沖去。場上到處是一片歡聲笑語,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
賽龍舟
今天下午,天氣晴朗,天空萬里無雲。我去江邊看少年宮舉辦的賽龍舟比賽。江邊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比賽即將開始了,選手們個個精神滿滿。"啪"裁判員的槍聲響起,一艘艘龍舟爭先恐後的"飛"出去。快到終點了,選手們用力劃動船槳向終點奔去"噢,勝利了!"比賽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Ⅳ 端午節賽龍舟的過程
端午節賽龍舟的過程:參賽隊伍必須於賽前20分鍾齊集於檢錄處,大會人員將會查核參賽隊員身份,參賽者需出示大會發出之運動員證,所有隊員必須服從檢錄員之指示落艇,所有隊伍必須根據規則規定所分配之龍舟及航道出賽。
任何隊伍不得要求選擇龍舟或航道,當所有隊員落艇後,應從速劃離登船碼頭駛向起點,參賽隊伍向起點出發時,必須保持航道暢通,遠離比賽航道,並以不影響其它賽事進行為原則。
起步程序:各參賽隊伍之龍舟必須在指定之賽道上集合準備比賽,在起步區內之參賽隊伍,必須服從發令員的指令。
在起步線上,每條航道有繩索一條系於竹棚上,該繩交與該線航道上之龍舟舵手掌管,此外,艇首亦有繩索一條,由鼓手掌管,以固定龍船位置。
當龍舟已准備就緒,所有劃手之槳板必須離水;所有參賽隊伍之龍舟,即各隊劃手之槳板已離水時,發令員發號施令。
當發令員認為各龍舟已各就各位後,將會搖動旗號(黑白格仔旗)表示即將開始比賽。(示意終點裁判准備),當發令員開賽將會叫出「准備」然後響號比賽開始。
當發令員發覺有隊伍偷步或犯規,立即連續性發出短號,表示需要重新起步,所有龍舟必須盡快劃回起點重新安排比賽。
如有隊伍劃手之槳板於准備口令與響號間觸水,將被視為偷步,任何隊伍拒絕立即回航或在發生第二次偷步事件中犯規,其參賽資格將被取消。
端午節賽龍舟的文化內涵: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Ⅵ 端午節手抄報
如果說對於小學生說,在製作端午節的手抄報首先可以考慮比較簡單的畫作,比如畫一些富有表情的粽子呀,畫一些粽子葉呀,在上面簡單的敘述一下端午節的由來之類的,富有卡通氣息以及簡短的語錄更容易被接納。
圖片來源《網路》
如果說中學生想要完成一個較高質量的端午節手抄報,我們可以多考慮一下龍舟呀,賽龍舟的場景以及一些藝術字體的搭配。蒸籠里的粽子。這些元素都挺不錯的。
祝您完成一副優美的手抄報噢!
Ⅶ 二年級下冊賽龍舟看圖寫話怎麼寫
賽龍舟
端午節到了,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也跟著到來了!人們高高興興地來到河邊看賽龍舟比賽,河邊人如海,聲如潮。比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大家喊著號子、流著汗、劃著龍舟,龍舟在水面上飛快行駛。正在最關鍵的一瞬間,紅方對藍方說:「你們瞧瞧我們多快」。虛心的藍方一句話也不說。結果藍方勝了!藍方一片歡聲笑語,真是虛心使人進步啊!
賽龍舟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到河邊觀看龍舟比賽。來到河邊只看見清澈的河面上停著色彩鮮艷,靈活逼真的龍舟。船上的運動員們個個歡欣鼓舞,整裝待發。隨著一聲令下,運動員們劃著船槳像脫弦的箭一樣向前方沖去。場上到處是一片歡聲笑語,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
賽龍舟
今天下午,天氣晴朗,天空萬里無雲。我去江邊看少年宮舉辦的賽龍舟比賽。江邊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比賽即將開始了,選手們個個精神滿滿。"啪"裁判員的槍聲響起,一艘艘龍舟爭先恐後的"飛"出去。快到終點了,選手們用力劃動船槳向終點奔去"噢,勝利了!"比賽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Ⅷ 賽龍舟的簡筆畫
一、懸「端午三友」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
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二、寫符念咒
除了用「端午三友」驅鬼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較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類。上海人過去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於門口,正是這種辟邪風俗的繼續與演變。另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有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節日一早,婦女們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三、吃「五黃」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四、戴五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南陽民間流傳者製作和佩戴香布袋的風俗。香布袋一般是用彩布和花線綉扎,香布袋兒中心塞填天然香料,如雄黃、艾葉末、藿香、蒼術等,這些香料混合後,不僅香味持久,消除汗味和體臭味,而且能驅走身邊的害蟲,消除疾病,清爽精神。
五、賽龍舟
端午劃龍舟、龍舟競渡,有「大眾舟齊出發,趕往丞救屈原」及「一吶喊鼓樂嚇退蛟龍」的說法。這項活動在端午節前後舉行,是一種聲勢浩大的自發的節日文化活動。龍船就是龍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龍形狀,叫龍船或龍舟。荊州市五月端午競渡的龍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臨時紮上龍頭、龍尾,也有特製的專用龍船。如今,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民族特色的龍舟競渡活動。
Ⅸ 劃龍舟教程
屈原的「愛國」,毫無疑問是愛他的楚國,他不可能去愛他的對手和死敵----秦國。他不可能如象今天某些人那樣總愛去「夢回秦朝」。但我們知道,後來的歷史事實卻是秦國滅亡了六國(包括他的祖國楚國)。那麼,一個問題跳出來了:屈原和他的愛國詩篇的意義和價值究竟在哪裡呢?屈原的愛國是否「逆歷史潮流而動」呢?
我們知道,在戰國時期,楚國已處於封建社會初期,生產關系和生產力都比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末期的秦國先進得多。如果能夠由楚國統一中國,中國封建社會的前進步伐顯然會快得多。而不幸的是,歷史卻陰錯陽差,也許恰恰就是因為屈原的從政失敗,不是由先進的楚國,而偏偏是由虎狼之國的秦國統一了中國。結果是什麼呢?大家都已經看到和領受到了:歷史倒退,天下大亂,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全中國人民「苦秦久矣」,於是揭竿而起,秦朝終於短命而亡。這自然嚴重遲緩了中國社會前進的步伐。西哲曾指出這樣的歷史規律:落後民族盡管用武力征服了先進民族,但落後民族的文化卻最終還是會被先進民族的文化進行反征服。這是不可能有任何例外的。而這個「反征服」,我們要指出的是,不幸的是,卻不得不付出時間和推遲歷史前進步伐的沉重代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今天紀念屈原和他的愛國詩篇,難道不是也就有了更高的意義和價值了嗎?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不只是三楚大地,而是整個神州華夏人民(包括台灣)都要來懷念屈原,呼喚中國的共同詩魂了。
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撐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的還拿出事先准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的往江裡面丟 說是讓魚蝦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一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水面上就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據說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上,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人民的愛憎何等分明啊!
中國端午節還有幾種非常獨特的習俗。一是插艾蒿:滿城人一大早就奔赴四周郊野採摘艾蒿。這種植物有驅溫解毒作用,因此人們把它們掛在門口、插在頭上。二是喝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紅黃色的粉狀物,也有驅毒的作用。成年人和酒吃下,兒童則塗在額頭上,有的還寫上一個「王」字,這樣,夏日的「暑毒」便不能為害了。還有就是賽龍舟:據說屈原投江那天是陰歷五月五日,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有些地區,則在端午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這些習俗,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希望,這些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能代代流傳,希望賽龍舟能成為2008年奧運會的節目,代表中國走向世界。借著端午屈原的詩魂,我們希望詩魂不滅,中國詩魂永生。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為人民請命的詩人是永遠不朽的,他的豐碑千秋萬代刻在人民心上,遠在楚王以及「亞歷山大」們的石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