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
禪語主要指從佛門中傳出的精華語句,話語平朴,含意深遠,對人生思想等方面有著精神食糧的作用。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佛家靜心禪語圖片,歡迎大家分享。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1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2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3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11、好向枝頭采春色,不知春色在籃中。《貞和集》釋:喜好在枝頭體味春光明媚,其實春光在籃里的茶樹葉上。自心即佛無須外求。
2、一休禪師將老師的茶杯打破了。他問老師:人為什麼一定要死?老師答:世間一切有生就有死。一休說: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3、禪院附近的鹿病了,眾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後,因找不到草而餓死。禪師:過多結交酒肉朋友有害無益。
4、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5、陸亘大夫問南泉禪師:家有一片石,時坐,時卧,欲鐫做佛,可否?禪師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6、犯了過錯,造了罪業,別人知不知道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7、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8、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9、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10、一教授向禪師問禪,禪師將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後繼續。教授:漫出來了。南隱: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對你說禪?
11、石頭:我該找個我愛的人還是愛我的人做妻子?佛:能讓你感到生活充實,讓你挺起胸往前走的,是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
12、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3、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14、失去了鴨子,你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15、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6、所謂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
17、贊嘆別人,要在大庭廣眾;責備人,必須在私下。
18、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憨山大師醒世歌》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21、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禪師訴苦,禪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2、狐狸藏在寺院里,被執役僧逮住,點著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經閣引燃了書籍。禪師:毫無理智地處理事情會招來大災禍。
3、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4、敞蓬車飛馳,急拐彎處幾乘客被拋出,躺在地上大罵。楊樹:凡被拋下的,大都因自己沒站穩腳跟。禪師:災難多由自己造成
5、經常地不肯妥協,不滿於現狀,舍了這個,下一個可能更差,過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時應學會遷就。
6、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拴小船的木樁對小船道:哈!怎麼樣?你失去了自由。小船:你也失去了自由。禪師:一心想拴住別人的人,自己也被拴住了。
8、哲學家:不用語言能告訴我真理嗎?佛陀沉默。哲學家:你的慈悲使我進入了真理之道。佛陀:好馬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9、日休禪師: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實。今天便是每分鍾,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妙。
10、佛問:生命在幾間?僧:數日間。佛復問一僧,答:飯食間。佛又問一僧,此僧答:生命在呼吸間。佛:善哉,這才是生命。
11、白松:我質地優良可做屋頂可造船,你呢?荊棘:一想到劈你的斧頭,恐怕你還是願做荊棘吧。禪師評:平淡無奇的生活沒痛苦。
12、問大珠禪師:多麼大算大?答:無邊際。又問:多麼小算小,答:看不見。問:大無邊際,小至不見,究竟何處是?禪師反問:何處不是呢?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寬容大度,才能庄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14、僧人: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禪意?禪師: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15、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16、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後,你要看什麼都很順。
17、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18、透視一切變化的結果都是『空』,就不會掛礙任何事物。
19、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2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31、一碗渾濁的水,老搖它,水便總是渾濁,把它放到器皿里不動,沙塵便能沉底,可見清心是沉五欲之沙、驅煩惱的初步功夫。
2、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如果一個人想通了這一點,那麼什麼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為烏有。
3、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4、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5、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6、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
7、禪師把鹽撒入水杯,水鹹得發苦,更多的鹽撒入湖,湖水仍純凈甜美。曰:痛苦是鹽,容器決定鹹淡,你願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
8、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用愛化疑;心中有愛、就不會有疑。
9、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10、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11、禪師在白板上點個黑點,問徒弟:這是什麼?徒弟們異口同聲:一個黑點。禪師笑了:只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沒看到?
12、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13、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閑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
14、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間有人罵,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卻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15、禪師講故事:馬不肯分擔驢子的負擔,驢子累死後,馬背負了驢子全部負擔和一張驢皮。禪師:馬因不肯分擔,最後卻負擔很多。
16、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污。禪師: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17、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18、禪詩—《行看流水坐看雲》:閑居無事可評論,一柱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飢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了庵清欲。
19、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容人之德。
20、園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燒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裡放在房間里,沒想到,幾天後,花死了。禪師:有些東西因為想得到才會失去。
佛家靜心禪語圖片41.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為。
2.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3.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麻煩。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5.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持黃金未為珍貴,知安樂放值千斤。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為最高。切勿貪以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平安樂逍遙。
6.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
8.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
9.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10.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11.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12.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為至,福已遠離。
13.把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
15.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1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17.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18.學佛,就是在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
19.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0.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
21.知「因果」即知進退。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2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23.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24.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25.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6.印光大師法語: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27.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8.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辦事以盡力為有功。
29.萬事得成於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30.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的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31.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32.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
33.情生智隔。
34.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的如我凱撒者也,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35.人世間的艱難與困苦,就是一種考驗。
36.人如果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會出差錯了。
37.有智慧的人能夠舍,能舍就能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
38.同樣是過一輩子,慾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滿足需求;而慾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也能夠安穩地度過一生。
39.人如果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
40.生命里最難能可貴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41.你成功時最危險的敵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
42.不耗時間批評別人,多花時間改善自己。
43.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44.語言之間最可積德,如見人為善,以一言贊成;見人為惡,以一言諫之;人有爭訟,以一言解勸;人有冤抑,以一言辯明;以至勿談人隱私,勿論人是非,其功德皆是無量
45.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修來的才是真的。
46.如果有人犯下錯誤,我們要學會去關懷他,寬恕他,以及以身作則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發脾氣,發怒討厭和打擊他。否則我們就與他一樣,同樣是無知的人,因為我們也犯下了無知的錯誤。
47.三餐常思農民苦,日用莫忘眾生恩。
48.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而好似一份虔誠的慈悲心。
49.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痴。
50.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要知道,普天之下,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51.只有經得起忍耐,才有辦法在人世間生存的更自在。
52.真正用該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侮辱。
53.忍辱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54.小事不做,難成大事。小氣不忍,則壞大事。
55.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56.人之謗我者,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57.要批評別人時,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58.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靠後。
59.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60.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61.不知足的人,即使再富有,也是有個窮人;因為他總有貪心,「貪」字無厭,就變成「貧」了。
62.有求皆苦,無欲則甜。
63.春天才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百年渾是戲一場,死後空持手一雙。
64.人的憂悲苦樂,皆建立在一個有「我」的觀念之中。
;B. 不問人間事,忘機過此生(30句唯美禪意詩句)
漫步至溪流盡頭,靜坐賞雲卷雲舒。
這是古代詩人的心境寫照,在人生的晚年,他們選擇遠離塵世的喧囂,悠然棲居於竹林幽居之中。
閑暇之時,便隨意踏青,任腳步隨心所欲。疲倦之際,就擇一處草地而坐,讓身心得以休憩。想游則游,想止則止。
懷抱一顆禪心,遊走於人間天地,瀟灑自在,無所拘束,豈不美哉!
因此,不妨效仿古人,多走向戶外,親近自然。讓腳步跟隨心靈的指引,無論山川湖海,皆可成為心靈的寓所。
在行走中體驗生活的韻律,在靜坐中領悟生命的雲起雲落。如此,方能擁有一顆淡然自若的禪心,暢游在人生的詩意畫卷之中。
1.
心將流水同清凈,身與浮雲無是非。
——岑參《太白鬍僧歌》
心如流水,清澈透明,身心如同浮雲,不被世間的是非所牽絆,這是岑參在《太白鬍僧歌》中表達的超脫境界,寓意著心靈的純凈與自由。
2.
忘機看白日,留客醉瑤琴。
——戎昱《題嚴氏竹亭》
在明亮的白日下放下機心,流連在瑤琴的醉人旋律中,戎昱的《題嚴氏竹亭》描繪了一種忘我、沉浸的藝術享受,寓意著超越世俗紛擾,追求內心寧靜的生活態度。
3.
不問人間事,忘機過此生。
——溫庭筠《贈隱者》
不問人間世事,以無心的態度度過此生,溫庭筠在《贈隱者》中表達了對淡泊名利、超脫物外生活的嚮往,展現了禪意中的灑脫與自由。
4.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觀賞蓮花的潔凈,便能領悟其不染塵埃之心,孟浩然在《題大禹寺義公禪房》中借蓮花寓言,提醒人們保持內心的純凈,遠離世俗的污染。
5.
遠是非,尋瀟灑。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閑水北春無價。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張可久《四塊玉·樂閑》
遠離是非,追求瀟灑,江南的暖意、燕子的家園、水北的春色都是無價之寶。一壺茶、五色瓜、四季花,張可久在《四塊玉·樂閑》中描繪了一幅恬靜閑適的畫面,表達了對自然和簡朴生活的熱愛。
6.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
溪邊的花朵與禪意相互映照,彼此相對,無需言語,劉長卿在《尋南溪常道士》中藉助自然景象,傳達了禪意中的靜謐與深邃。
7.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李嘉祐《題道虔上人竹房》
詩的思緒與禪的心境一同沉浸在竹林的寧靜之中,任憑流水流向人間,李嘉祐在《題道虔上人竹房》中表達了詩人與禪師共享的靜謐與超脫。
8.
水月通禪意,山雲寄野情。
——釋文珦《有客》
水中的月影與禪的意境相通,山間的雲霧寄託著野性的深情,釋文珦在《有客》中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現了禪意與自然的交融。
9.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痴呆半作聾。
——唐寅《警世》
面對世間的紛擾與是非,你需要忍耐,一半裝作痴呆,一半裝作聾啞,唐寅在《警世》中告誡人們要學會淡然處世,避免被世俗所困擾。
10.
守此幽棲地,自是忘機人。
——韋應物《園亭覽物》
守護這片幽靜之地,便是那個忘記機心的人,韋應物在《園亭覽物》中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超脫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的追求。
11.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其五》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望見遠方的南山,陶淵明在《飲酒·其五》中描繪了一幅田園生活的寧靜畫面,寓意著超脫世俗、追求自然與內心和諧的生活態度。
12.
山花落盡山長在 , 山水空流山自閑。
——王安石《游鍾山》
山花雖已落盡,山卻依然長存;山水空流而去,山卻自得其閑。王安石在《游鍾山》中借山水之景,表達了對自然永恆和人生短暫的深刻感悟,展現了禪意中的淡泊與超脫。
13.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天地默默運行,四季輪回不止,萬物在大地的滋養下生生不息。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通過對自然規律的描述,表達了對宇宙大道的敬畏和對生命奇跡的贊嘆。
14.
是非何處定,高枕笑浮生。
——杜甫《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 其二》
是非何處得以定論,不如高枕無憂,笑看人生的起起伏伏。杜甫在《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 其二》中以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的矛盾與困擾,展現了禪意中的灑脫與超然。
15.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白居易《初出城留別》
我生來並無固定的故鄉,心安之處便是歸宿。白居易在《初出城留別》中表達了對自由與內心的追求,暗示了禪意中的隨緣與自在。
16.
觀水通禪意,聞香去染心。
——姚道衍《晚過獅子林》
觀賞流水能通達禪意,聞香則能凈化心靈。姚道衍在《晚過獅子林》中藉助自然景象,傳達了禪意中的靜謐與深邃。
17.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陶淵明《擬輓歌辭三首》
得失不再計較,是非亦無法察覺。陶淵明在《擬輓歌辭三首》中表達了對生死、得失、是非的超脫與淡然,展現了禪意中的無我與空靈。
18.
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蘇軾《漁父》
醉醒之間反復交替,一笑便能跨越人間今古的紛擾。蘇軾在《漁父》中以醉醒之間的轉換,表達了對人生苦短、世事無常的深刻理解,展現了禪意中的超脫與豁達。
19.
擾擾人間是與非,官閑自覺省心機。
——張籍《寄梅處士》
人間的是非紛擾不斷,官職清閑時更能體會到內心的平靜與自在。張籍在《寄梅處士》中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淡泊與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展現了禪意中的超脫與自由。
20.
世事勞心非富貴,人間實事是歡娛。
——白居易《老夫》
世間勞心之事並非真正的富貴,人間實實在在的歡樂才是最重要的。白居易在《老夫》中表達了對人生價值的重新認識,強調了內心的滿足與快樂的重要性,展現了禪意中的樸素與真實。
21.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淡然超脫言語的描述,領悟禪意帶來的喜悅,內心自然滿足。柳宗元在《晨詣超師院讀禪經》中表達了對禪意深入理解後的寧靜與滿足,展現了禪修中的自我超越與內在富足。
22.
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
——白居易《對酒五首 其一》
巧拙賢愚之間的評判形成的是非紛擾,何不一醉方休,徹底忘卻機心。白居易在《對酒五首 其一》中以飲酒為喻,倡導人們放下世俗的計較與執著,追求內心的自由與灑脫。
23.
豈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塵。
——李咸用《贈山僧》
空空如也的境界並非真正的解脫,因為即使是空空之中也充滿了塵世的痕跡。李咸用在《贈山僧》中提醒人們,修行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空無,而應深入探究生命的本質與真相。
24.
醉後有人醒,醒了無人醉。
要識三千與大千,不在微塵外。
——陳瓘《卜運算元》
醉後有人醒來,醒後又無人再醉,要認識三千世界與大千世界的奧秘,其實並不在微塵之外。陳瓘在《卜運算元》中表達了對人生、宇宙深刻的理解,強調了內在覺察與體驗的重要性。
25.
一點靈光隨落日,萬端塵事付浮雲,人世自紛紛。
——凈圓《憶江南》
心中的靈光隨著落日消逝,萬般塵世之事如同浮雲般變幻無常,人間自有許多紛紛擾擾。凈圓在《憶江南》中以詩意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短暫與無常,啟示人們珍惜當下,淡看世事。
26.
身外空名何足問,吾心已出第三禪。
——皎然《荅李侍御問》
身外的虛名不足掛齒,我的心已超越了第三禪的境界。皎然在《荅李侍御問》中表達了對禪修成就的自信與自豪,展現了禪者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風貌。
27.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太上隱者《答人》
偶然來到松樹下,高枕安睡在石頭上,山中沒有歷法,寒冷過去也不知道年份。太上隱者在《答人》中描繪了一種與世隔絕、自在逍遙的生活狀態,體現了禪者對自然、簡朴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28.
蕭條心境外,兀坐獨參禪。
——戴叔倫《暉上人獨坐亭》
在蕭條的心境外,獨自靜坐參禪。戴叔倫在《暉上人獨坐亭》中描繪了禪者孤獨而專注的修行狀態,展現了禪修中的寂靜與深沉。
29.
書上無名心忘卻,人間聚散似浮雲。
——皎然《荅胡處士》
書上的無名之物已被遺忘,人間的聚散如同浮雲般變幻不定。皎然在《荅胡處士》中表達了對名利、人事的淡泊與超脫,強調了內在的平靜與自由。
30.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閑。
——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二》
只要心中光明如滿月,即使身處家中也能享受到出家般的閑適與寧靜。張問陶在《禪悅二首·其二》中倡導人們追求內心的純凈與自由,強調了心境的重要性,無論身處何處都能找到心靈的歸宿。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刪除
#文章首發挑戰賽#
C. 放下仇恨,解脫的是自己
人具有理性的思考,同時又是感性的動物。正常情況下,人應感性而美麗,因為感性可以讓我們的心靈能夠更深刻地去融入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增加一個人的幸福感。
但是,有些時候,這種感性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就會導致一個人失去理智,腦中充滿了過激的想法,明知道那會傷害他人和自己,也會在仇恨的驅使下,仍義無反顧地去做。而復仇往往不會給人帶來快樂,只會讓一個人陷入更深一層的痛苦與迷茫之中。
仇恨是一個包袱,只有放下這個包袱,才會如初生嬰兒般去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上的什麼都如此美好。天主教里有七宗罪,仇恨是最重的一條。
心裡有恨的人,永遠不會感受到世界的美,在他看來,即使是皎潔的月光,也同樣死氣沉沉。在面對仇恨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它當成枯葉一樣,不要去理會它,讓它在我們的轉身之後自己在時光之中腐爛掉。
有一天一位目光兇狠而且滿臉怨恨的中年人來到廟里求見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
他對禪師說:「師父,我好恨啊!我被自己最好的朋友出賣了。我是一間跨國電玩公司的軟體設計師。3年前,我用了6個月的時間設計一款電玩軟體。
然而,當我准備把軟體提呈給公司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市場上已經有了那軟體的電玩 游戲 。經過我的查探,我才知道是我的好夥伴偷了有關軟體,然後賣給其它公司,我恨不得他不得好死!」
老禪師聽了他的話後,一臉慈祥地對他們說:「我屋裡有一堆石頭,你把對他的仇恨寫在石頭上。仇恨越深,你就選擇越大粒的石頭,然後背起來。」
中年人按照禪師說的去做了,他選擇了一塊大石頭,寫下了仇恨,然後背了起來。
不一會兒,中年人就已經被石頭壓得十分難受。 他對禪師說:「禪師,能讓我放下石頭來歇一歇嗎?」
禪師說:「你感到很難受,是吧?你們背的豈止是石頭,那是你的仇恨,你是否願意放下?」
中年人想了想,然後搖了搖頭,然後繼續背上石頭。然而,沉重的石頭讓他無法堅持太久。他開始覺得全身酸痛,氣喘如牛。
這時禪師對他說:「你是否願意放下石頭了呢?」
中年人毫不猶豫地將那個大石頭放了下來。
禪師笑著說:「現在,你們感到很輕松,對吧?你的仇恨就好像那個大石頭一樣,你一直把它背負著,因此就感到自己很難受很痛苦。如果你像放下石頭一樣放棄自己的仇恨,你也就會如釋重負,不再痛苦了!」
中年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深深地吐了一口氣。禪師接著說道:「你背石頭背了一會兒就感到痛苦,又怎能讓仇恨背負一輩子呢?現在,你們心中還有仇恨嗎?」
中年人笑著說:「沒有了!」
禪師說:「仇恨是重負,一個人不肯放棄自己心中的仇恨,不能原諒別人,其實就是自己在仇恨自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讓自己受罪!仇恨越多的人,他也就活得越苦。如果你自己沒有犯錯,何必讓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呢?一個人沒有仇恨之心,他才能活得快樂!」
中年人恍然大悟,然後快樂地離開了。
仇恨讓人瘋狂,讓人渾身充滿獸性,正是這種喪失理智的報復,最終讓自己付出沉痛的代價。因此,只有寬恕才會讓自己放下仇恨,只有寬恕才會讓一個人的心靈得到安寧。
佛陀曾經說過:「 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 。」主耶穌基督也勸導世人「愛你的敵人」。
仇恨的產生,無疑是人與人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一種摩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利益與利益之間總會有相碰的時候,這樣一來,仇恨在所難免。其實,只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想,也就沒有什麼仇恨是不可以避免的了。
都說商場如戰場,但是商場與戰場不同之處就在於,商場里邊是公開競爭,不存在什麼仇恨,而戰場充滿了血腥,就是因為每個戰士心中都有一股仇恨的烈火,不消滅敵人誓不罷休。
所以,要學會把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當成是一種公平的競爭。要愛你的敵人,就當他是在和你打球一樣,如果沒有他的存在,你的生活又怎麼能夠體驗到樂趣呢?
放下仇恨,解脫的是自己。有個故事說一位名叫若愚的人,心情很煩,冒著風雪去拜見一位智者。他對智者說:「我恨!我恨一切!我的父母從小就不喜歡我,他們只喜歡我哥,覺得他什麼都比我好,我不甘心,付出了比我哥多數倍的努力,終於比他強了,可是,他們還是從心裡不喜歡我……」
聽到這兒,智者隨手拿起面前一粒種子,輕推開窗,拋出窗外。
「我還恨我的妻子。當年她嫌我窮,總是埋怨嫁給我虧了,現今我有錢了,她又嫌我沒時間陪她,以至於紅杏出牆了……」
智者又扔出了一粒種子,問他還恨誰?
若愚一怔,一時竟想不起來,「目前就恨他們。」
「請問,你剛才可否看到我拋到窗外的種子?」
「是的,我看到了。」
「春天就要到了,該是撒種的季節了,既撒上種子,一定是仔細施肥澆水,好等秋天收獲。這兩粒種子,我已撒到地上,不去理會它,它會發芽嗎?」
「我想會,即使您不澆水,有雨水的澆灌,它也一樣成長。」
「是啊。當它們是一株小苗的時候,是不會對我有什麼的。但等到它們長得高過我的窗子時,它們仍會立於我的窗外,到那時,它們對我會有影響嗎?」
若愚略一沉思:「它們會阻攔照射進您屋內的陽光。」
智者說:「不錯,仇恨其實就是一粒種子,當它存在了,即使你不刻意去管它,它也會在你心裡生根發芽,早晚有一天它會占據你的心靈,遮住本可以照進你心靈的陽光,所以,對待仇恨,我們最好這樣,」智者說著,又拿起一粒種子,扔進面前的火盆里,片刻間,那粒種子便化為烏有。
世上的愛與恨,其實都是人們的一種情緒,這種情緒都是人們可以控制的。是愛還是恨,全由人們自己選擇。既然如此,人們為什麼還要選擇讓自己的天空一片陰霾,而不去選擇陽光燦爛的藍天呢?
活著,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情緒而在自己的心裡埋下恨的種子,讓它阻擋了本應屬於自己的陽光,而令自己終其一生都受其所害。放下仇恨,讓自己的心靈得到解脫,幸福便會屬於你我。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D. 字字戳心的早安心語正能量一句話圖片 窮則思變,差則思勤
1.多數人認為勇氣就是不害怕。現在讓我來告訴你,不害怕不是勇氣,它是某種腦損傷。勇氣是盡管你感覺害怕,但仍能迎難而上;盡管你感覺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對。2.年輕人去拜訪禪師,向他請教心靈平靜之道。禪師一言不發,先去劈柴,然後打水,把柴放入灶中點燃,用大壺燒水,細細地一個個擦拭茶杯。年輕人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要善於從生活的細處去體驗人生! 禪師放下手裡的活計,淡然道:我這剛上班,正忙著呢,別他媽煩我!!3、歸零的想法。4、也許人,應該換一種方式去愛,淡淡的愛,淺淺的付出,就像不斷流動的潺潺的小溪,嘩嘩的慢慢的朝遠方流去,不急不緩,不驕不躁,這才是世間最美的音符。5、矛盾的人生還是自己創造的,沒有自己的參與,別人不會有那麼大的能量干涉到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變得強大起來,不要被任何力量所打倒,不要在任何瑣碎面前所妥協。畢竟,人生是短暫的,每個人的都是,把握住,享受好這活著的--健康的每一天,才不會辜負的這大好的四季美景。6、善於把握性命的每一個瞬間,才能感受人生的每一個精彩。7、夢想是一個說出來就矯情的東西,它是生在暗地裡的一顆種子,只有破土而出,拔節而長,終有一日開出花來,才能正大光明的讓所有人都知道。在此之前,除了堅持,別無選取。8、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來的人!9、窮則思變,差則思勤!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10、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決不能輕易放棄生命。不管是在動物還是人的世界裡,弱肉強食是很自然的事,為了生存,強者必須要捕食弱者,弱者則必須要躲避強者,求生是一種本能。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決不應該放棄生命,這是對生命的尊重。11、改變自己會痛苦,但不改變自己會吃苦。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如果想改變,那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雖然是這樣,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12、在苦難面前自強不息,就一定會贏得成功和幸福。人的一生難免要遭受很多的苦難,無論是與生俱來的殘缺,還是慘遭生活的不幸。但只要勇於面對苦難,自強不息,就一定會贏得掌聲,贏得成功,贏得幸福。13、活著,是一種生命的狀態。寂寞,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我們給自己什麼樣的往事,往事就將帶我們回到什麼樣的明天對於疑惑的我們,生活是一種虛假,像死水一樣令人沮喪。可是,只要我們願意與時間為伴,時間會為我們沉澱曾經的苦與樂,四季會為我們過濾悲與喜。14、每個人心裡,都住著這么一個人,遙遠的愛著。這輩子也許都無法在一起,也許都沒有說過幾句話,也沒有一起吃飯看電影,可是就是這個遙遠的人支撐了青春里最重要,最燦爛的那些日子。以至於讓以後的我們,想起來,沒有遺憾後悔,只是暖暖的回憶。15、原來,路,沒有錯,錯的只是選擇。愛,沒有錯,錯的只是緣分。自己要相信,無論何地,一路風景總無限,無論何時,我們的年華總會盛開,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愛情會永久。相信自己的心。16、人一定要想清三個問題,第一你有什麼,第二你要什麼,第三你能放棄什麼。對於多數人而言:有什麼,很容易評價自己的現狀;要什麼,內心也有明確的想法;最難的是,不知道或不敢放棄什麼,這點恰能決定你想要的東西能否真正實現,沒有人可以不放棄就得到一切17、走在人生的路上,自己能做的事自己解決,不能做的事要和能做到的人一起解決。因為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經過了太多,就會發現時光沒有教會我們任何東西,卻教會了我們不要肯定自己的能力是神話。要時刻記住,別把自己看得太高。18、受挫一次,對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層;失誤一次,對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階;不幸一次,對世間的認識成熟一級;磨難一次,對成功的內涵透徹一遍。從這個意義上說,想獲得成功和幸福,想過得快樂和歡欣,首先要把失敗,不幸,挫折和痛苦讀懂。19、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鍾後才慢慢恢復正常。 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做一個有修養的人。20、批評就像一條狗,他見你怕它,便會愈加追趕你,恐嚇你。但是如果你回過頭勇敢地面對他,他便會停止吼叫,相反搖著尾巴,讓你去撫摸怎樣應對批評和侮辱,反應出一個人的素質和處世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