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行的古詩配畫
山行的古詩配畫如下:
1、第一步:先在右下角畫上一些楓葉,再畫一個詩人,後面停著馬車。
2、第二步:然後順著畫出山路以及上面的石階,路邊畫上山石和草叢,右上角繼續畫楓葉。
3、第三步:補充左下角的高山,在空白處畫一個卷軸,上面寫上《山行》這首詩,補充畫出更多的楓葉。
4、第四步:接下來先給楓葉塗上紅色,山路塗上深淺不同的綠色,路旁的一些景物也塗上楓葉一樣的顏色。
古詩《山行》簡介
古詩《山行》是清代詩人姚鼐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布穀飛飛、白鷺撲撲,兩種鳥類的活動都與春耕有關,表現了春天繁忙熱鬧的景象。後兩句寫江南山鄉的典型景色和農民放水備耕的圖景,表現了詩人的喜悅之情和對農事民生的關心。全詩構思精巧,首尾相應,語言明快,格調清新,充滿鄉土氣息。
這首詩的題目是「山行」,卻與一般寫山色的詩有所不同,詩人選取了具有節候特徵的意象,描繪出一幅情趣盎然、意境邈然的田家春耕圖。前兩句用對仗句式刻畫兩種鳥類的活動。
布穀鳥是人們熟悉的,在春夏之交南方的耕種季節鳴叫,它那「咕咕」的叫聲聽上去就像在催人種谷一樣,所以又叫布穀。舂鋤也就是白鷺,也是江南常見的一種鳥類,全身雪白,兩腿細長,喜歡在水田與河邊活動。這種鳥在水中起飛,很遠就能聽到翅膀打水的「撲撲」的聲音。詩人抓住了山間這兩種鳥的活動,把整個山區的春景點畫得生動怡人。
『貳』 詩配畫簡單又好看
詩配畫: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
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