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簡單經濟實用的武術招式是
哥~~那個叫鞭腿!
武術不可能簡單~
和經濟沒關系!
實用就是咬~人最大的力量就是咬合力……
回重點,簡單的說,最實用的就是攻擊內臟,一個人,在強壯,內臟一定是最弱的,應為不可能有辦法鍛煉到內臟嘛~也就是說:
腹肌的分界線,腰部肋骨與胯骨之間,以及胸腔正中,喉嚨,小腿,
都是一擊必倒的地方。
全力下去就KO!
其實武術中所謂勒力量不是單純的肌肉收縮。
而是旋轉,出拳的時候拳頭旋轉,擊中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再小的力量也會變的很強大。
有簡單,又不用練,單挑一定可以的招。除了這個就是用槍打,用石頭砸勒……
『貳』 散打最基本的招式,最好有圖解
散打最基本的招式是預備姿勢,無論是開始攻擊前還是攻擊後都要保持這個預備姿勢。
散打規范站姿如下圖;
1、兩腳微呈八字平行開立,距離略比肩寬,兩膝微屈成並肩襠 。
2、左腳不動,右腳以腳常為軸向左旋轉,身體隨之轉動25度左右,重心在兩腳前掌上,右腳跟虛虛踮起。
3、松胸、溜臀、收下頦,前手輕握拳,屈臂抬起,拳與下頦等高,前臂與上臂夾角成90- -110度,後手輕握拳,屈臂抬起,前臂上臂夾角小於60度,後手拳自然置於下頦外側處,肘部下垂輕貼在右肋部。
注意事項;
1轉體後,兩腳不在一條線上,這樣一是利於穩定,二是利於後手,後腿的進攻。
2重心在兩腳的前腳掌上是使自己隨時處於待發狀態,便於攻防和轉移。
3兩肘自然下垂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兩肋部,下頦微收以增強自己頭部的抗擊打能力。
散打的實戰姿勢,通常也稱預備姿勢應具有以下三個優點:
(一)便於運用進攻方法
實戰時,運動員必須准確地把握進攻的時機,而時機是靠運動員應急的敏感性來獲得的。特別是防守反擊時,對方時而用拳,時而用腿;時而打上,時而擊下,而且距離不斷變化,這對實戰姿勢時兩手所放的位置和兩腳所站的距離至關重要。因此,實戰姿勢應便於靈活地變換和運用各種進攻方法,並使之發動迅速。
(二)便於防守
散打的防守方法有時是閃躲防守,如後閃、側閃、下躲閃等;有時是用四肢防守,如左右拍擊、格擋、阻截等。選用的散打實戰姿勢是否有利於防守,應著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身體的投影面要小,即暴露給對手所擊打的身體部位要少;二是防守面大。因此,實戰姿勢要求身體側向站立,兩臂一上一下,緊護頭部和軀干,使胸、腹、襠等得分或要害部位都處於有效的保護之內。另外,還要求豎項梗脖,下頜微收,閉嘴合齒,以縮小咽喉的暴露面。
(三)便於步法移動
散打實戰時,運動員需要根據攻防動作的特點和要求,在不同的時機、距離、條件下不斷而迅速地轉換步法和姿勢。實戰姿勢應便於步法的移動,身體重心在兩腿之間,不論做前後左右的移動,都是等長距離,無須明顯地倒換重心。另外,兩腿微屈,使身體總是處於一種欲動的「彈性」狀態,以增加步法移動的靈活性。
『叄』 武術招式名字有哪些
有掌、拳、勾、爪、指等;步法多變,有馬步、弓步、仆步、歇步、虛步、丁步等;技法多,有踢、打、摔、跌、抓、拿、滑等;兵器類型多,有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等。
中國武術門派多,招數多,技法復雜,富於變化。手法多變,招式來源於實戰中常用的搏擊姿勢和雙方或多方較力的結構模型,以及產生勝負的結構模型。招式由結構、軌跡、勁力、時間四個要素組成,表現形式為特定的結構,內涵是力的變化,是勢的變化。
招式四要素
招式由結構、軌跡、勁力、時間四個要素組成,核心是結構,結構中包含著招式的攻防含義。軌跡是個空間概念,說的是運動軌跡,包括自己的運動軌跡,以及對手的運動軌跡,例如,是平直拳還是上勾拳,是直線還是曲線。
軌跡是空間線路,身體在空間中運動、力量在空間中運動的線路。招式的結構,不僅要理解自身的結構,還要理解使招的當時,對手的空間位置和身體結構。盤練套路時,心中要構思對手的存在,構思對手的位置和身體結構,理解搏擊雙方形成的二人結構,以及多人搏擊形成的多人結構。
『肆』 武術的基本招式
武術長拳的基本招式沖拳、仆步掄拍、五種基本步法。
沖拳:開步站立,拳心向上,兩拳抱於腰間。右拳從腰間向前猛力沖出,轉腰,順肩,右拳向前內旋沖出,力達拳面。
『伍』 武術有哪幾種
大體可分為內家和外家兩種,但不是絕對的,基本上各種功夫都需要內外兼修,只是有主次之分,比如較出名的內家拳有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等,在練習時,主要以功法和步法等為主,不以強硬激烈的排打和硬擊打為主;以下只是簡單列舉幾種:
1.太極拳類: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2.形意拳3.心意拳4.少林:5.武當,6.詠春拳,7.螳螂拳8.八卦掌9.通背拳10.戳腳11.查拳12.八極拳13.鐵紗掌14.大成拳,
太多了,記得在武魂上有人列舉過,大概有一百多種,沒法說,各種功夫還包括器械的使用,及派支出來的自稱一體的拳系。
洪家拳 南拳拳種之一。俗稱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行甚廣,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流傳區域亦廣,如四川、湖北、湖南、廣西、陝西等地,在香港、澳門、澳洲、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頗有影響。據說系清代民間秘密結社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相傳創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傳起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明將鄭成功在台灣創立的「金台山」,該組織以明太祖朱元漳年號「洪武」的「洪」字立門,故稱洪門。推行與從事洪拳練習,以練習武藝為名,發展組織,宣傳反清復明思想。此說尚未得到可靠證實。湖北洪拳,假託宋太祖所創,根據民傳聞「趙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說,其拳名義溯「手」字命名,如:總手、封手、金剛手等,此拳由於受武當影響,還出現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是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虎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有單形拳術,如龍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術,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助威。湖北洪門拳勁剛勢猛,故有「洪門一頭牛,打死不回頭」之說。四川洪門拳還有南北兩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氣、力、聲的高度統一,主張以力服人,以威取勝,硬打直上,勁透過身,剛勁有力;北派拳勢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馬,扁側進擊,閃展靈活,發勁含蓄,拳勢威猛,剛勁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鐵線拳、闖少林拳、鐵功三線拳、疊掌、洪門拳、青龍手、武鬆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單頭棍、雙頭根、鐵包金棍、七點半棍、十點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槍頭棍、海底藏針棍、十七連槍棍、十八連棍、平西棍、飛龍棍、橋梁棍、中欄棍、洪家伏虎凳、青龍刀、洪家二龍刀、大斬四門刀、關刀、大刀、雙龍拐、洪家雙刀、雪花蓋項雙刀等。主要對練套路有:十二連拳、六合棍對練、棒對練、棒對凳等。
該拳要求身正步穩,下盤沉實。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鶴頂手等。手法中有沉橋、圈橋、封橋、沖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馬為主.還有三角馬、子午馬,吊馬和熙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斂臀、沉肩、垂肘、沉橋坐步。發力時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轉腰,先蓄後發,猛力出擊。有時還因勢發聲,以聲助威。
洪拳目前在廣東省各市、縣、區均有流傳尤以湛江、花縣、廣州、佛山、南海、順德、較為廣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會有獅子、洪拳」之說。在湖北省武漢和漢陽、黃陂等縣是重點,各市縣均有流傳。浙江、山西、四川、廣西的部分市縣亦有洪拳流傳。
佛山的少林洪拳與其它拳派一樣,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沖刷,由於種種原因,一度頻於失傳的困境,除了周邊的鄉村有太公祠堂的還有維持,城區中除了梁細蘇門下的彭南一脈在傳授詠春拳同時還在推廣洪拳之外,老拳師多以抱拳自嘆。在佛山黃飛鴻紀念館開幕之後,一股推廣黃飛鴻拳術,弘揚少林洪拳的熱潮正在復興。
『陸』 武術的基本功到底有那些
武術基本功 僅以長拳類的基本功練習方法為主,將武術基本功分為肩功、腰功、腿功、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跳躍、平衡、跌撲滾翻和組合動作進行教學。
武術基本功是初學者的入門功夫,更是武術教學的基礎和關鍵。
通過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練習,可使身體各部位都得到比較全面的訓練,並能較快地發展武術運動的專項身體素質,為學習拳術和器械套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是,因為中國武術內容豐富,拳種流派眾多,各門各派基本功的練習方法也不盡相同。
(6)武術簡單招式圖片擴展閱讀:
學武術的好處
文武雙全是中國傳統文化對英才的至高推崇。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高學歷的重要性自不用說。那麼,學武術又有什麼好處?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在學校,體育課總是不太受重視,所以課外可以選擇武術作為煅練方式。武術講究手、眼、身、法、步(腳),練習者可以全面鍛煉身體。
孩子選擇武術作為興趣課程,可以使孩子少玩或者不玩網游,這對於孩子的視力保護、骨骼發育以及體態的健康成長都有著極大的正面效果。
武術運動具有雙向的價值功能:強身健體,自我防衛。現代社會治安不太理想,學武術不僅能讓孩子體質一級棒,還能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護能力。
武術可以煅練孩子的反應靈活性和協調性。武術的訓練講究身法、步法、眼法的一致和協調。通過長期的武術訓練,孩子的大腦皮質層會發生變化,對外部事物的反應會優於沒有訓練的孩子,做事和學習的自主能力也會有相當程度的提高。
武術講究禮貌,自古有師道尊嚴的傳承,武術教練都會給孩子講解禮儀和行為規范,這對孩子的人格形成大有裨益。
『柒』 學武術的基本腿法是什麼
武術的基本腿法:
1、四種直擺性腿法(正踢、側踢、里合、外擺);
2、三種屈伸性腿法(彈腿、蹬腿、踹腿);
3、三種擊拍性腿法(拍腳、里合擊響、外擺擊響);
4、兩種掃轉性腿法(前、後掃腿);
武術基本功主要是基於長拳基本技術練習方法,武術基本功分為肩、腰、腿、手、技、步、步法、跳躍、平衡、翻滾和組合動作教學。
武術基本功既是初學者的基本功,也是武術教學的基礎和關鍵。
通過基本技能和基本動作的練習,身體各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訓練,武術的特殊身體素質得到快速發展,為拳擊和器械套路的學習和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由於中國武術內容豐富,拳擊學校眾多,各流派的基本技能不盡相同。
(7)武術簡單招式圖片擴展閱讀:
學武術的好處
文化和武術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人才的最高尊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學校里,體育總是不太受重視,所以課外可以選擇武術作為體育鍛煉的一種方式,武術講究手、眼、身、法、步(腳),練習者可以全方位鍛煉。
兒童選擇武術作為興趣課程,可以使他們少玩或不玩網路游戲,對兒童的視力保護、骨骼發育和身體健康成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武術具有健身和自衛的雙向價值功能。現代社會的治安狀況並不理想,學習武術不僅能使孩子們擁有優秀的體魄,還能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武術可以培養孩子的反應靈活性和協調性。武術訓練強調身法、步法、眼法的一致性和協調性。通過長期的武術訓練,孩子的大腦皮層會發生變化,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會比未經訓練的孩子好,自主工作和學習的能力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武術講究禮貌,自古以來就有教師的尊嚴,武術教練會向孩子們講解禮儀和行為規范,這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捌』 武功招式名稱有哪些
1、降龍十八掌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絕頂的武功之一,總共十八式,招數名字取自於《周易》。降龍十八掌被掃地僧稱為天下第一。動作簡單無奇,但招招威力無窮,招式簡明而勁力精深,精要之處全在運勁發力,憑強猛取勝,每出一掌均有排山倒海之力。
2、劈空掌《射鵰英雄傳》中桃花島武功,乃是「東邪」黃葯師的一門絕技,黃葯師正是用「劈空掌」和「彈指神通」與「西毒」、「南帝」、「北丐」打成平手。
3、九陰白骨爪出自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是《九陰真經》的下卷武功,鐵屍梅超風和銅屍陳玄風夫婦根據《九陰真經》下半部練就的陰毒武技,以十指摧骨破骨,狠辣無比。
4、七傷拳是崆峒派傳世武功,出自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此拳法出拳時聲勢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有柔,或柔中有剛,或橫出,或直送,或內縮,敵人抵擋不住這源源而來的勁力,便會深受內傷。5、兩儀劍法是昆侖派絕學,亦稱「正兩儀劍法」,是武林中有名的劍法之一。此套劍法的步法招數與華山派的「反兩儀刀法」一樣,均從四象八卦中變化而出,都有八八六十四般變化。
『玖』 求武術招式套圖圖解,想練習武術。最好是拳法或棒法
武術有非常豐富的套路,建議從五步拳入手試學下。
五步拳屬於查拳入門拳套也是學習競技武術入門之基本拳術組合套路,是中國青少年學習武術的初級必學套路,他包含了武術中最基本的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拳、掌、勾三種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摟手、沖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蓋打等手法。通過五步拳的練習可以增進身體的協調能力,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領,提高動作質量。為進一步學習武術打下基礎。
五步拳:弓步沖拳-彈腿沖拳-馬步架打-歇步蓋沖拳-提膝仆步穿掌一虛步挑掌
1、預備姿勢:並步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