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漢朝服飾的簡介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漢服為漢族傳統服飾。漢朝服飾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革帶」。這時出現了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稱為「褌」)。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貳』 關於漢朝帝王服飾的詳細資料
實際上漢朝的皇帝應該都是黃色的衣服。據《史記〉記載,周朝為火德,秦朝代周,秦為水德,秦君衣服都為黑色;漢朝代秦,漢為土德,漢朝皇帝的衣服是黃色的。 黃色在五方(東、南、中、西、北)當中屬於「中」,所以古代把黃色看成中央正色,為皇帝所喜歡。隋唐以前的皇帝就開始喜歡黃色(周天子的服飾是玄衣黃裳)。 皇帝穿黃色的服飾的制度始於唐朝。在唐以前,黃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黃。唐代認為赤黃近似日頭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徵,「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故赤黃(赭黃)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黃規定為皇帝常服專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時,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黃(如色光偏冷的檸檬黃等),至唐高宗中期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黃色與赭黃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黃。從此黃色就一直成為帝皇的象徵。 五代後周時,趙匡胤謀奪帝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諸將替他披上黃袍, 擁立為帝,定國號為宋,是為宋太祖。後因以為典實。也指登上帝位。《宋史·太祖本記》:「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皇帝壟斷黃色一直到清朝。
『叄』 漢朝服飾(圖)
直接在圖片中搜索就行了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BA%BA%B3%AF%B7%FE%CA%CE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漢代服飾的職別等級,主要是通過冠帽及佩綬來體現的。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因此,冠制特別復雜,有16種之多。漢代的鞋履也有嚴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門穿屐。婦女出嫁,應穿木屐,還需在屐上畫上彩畫,繫上五彩的帶子。
歷經秦朝的嚴苟政治,劉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男服服飾:
禮服: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六冕」,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
冕冠服: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
長冠服: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嶽、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穿者。
委貌冠服:相當於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侯大夫行大射禮於辟雍的時候穿著。
皮弁冠服:此種冠服為大射禮時,執事者穿著,衣裳為緇麻衣,皂領袖、素裳。
朝服: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女服服飾:
廟服:相當於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禮服中,地位最尊貴的一種。太皇太後、皇太後之入廟服,皇後之謁廟服,其服色是皂下。
蠶服:相當於周代約鞠衣。每年三月,皇後帥領公卿諸侯夫人親蠶禮時穿著。
朝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後,皆以蠶衣為朝服。
『肆』 歷朝歷代皇帝衣服都綉龍嗎
「龍袍」的全稱是袞龍袍,是中國隋代之後才有的。皇帝所穿的又稱袞服、袞衣、龍袍、黃袍、吉服,與冕服合稱袞冕。
袞服最早不是黃色的。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開始穿黃袍的皇帝,《讀通鑒論》:「開皇元年,隋主服黃,定黃為上服之尊,建為永制。」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袍遂為皇室專用之服。
清代皇帝穿的龍袍,以明黃色為主,領、袖用石青色金緣鑲緄。龍袍上綉有九條龍,其中有一條龍是綉在衣襟裡面,《清通志·器服略》謂:「皇帝龍袍,色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緣,綉文金龍九,列十二章,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裾左右開。」《清史稿·志七十八·輿服二》亦載︰「龍袍,色用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緣。綉文金龍九。」北宋戲曲有《打龍袍》。
在京劇中,戲衣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五爪龍只能用在象徵皇家的黃色龍袍上。
歷代皇帝服飾:http://ke..com/view/2268768.htm,從漢代開始,除了幾個少數民族朝代(如元朝),大都綉龍,只是顏色和樣式與今天的龍不太一樣,秦漢時期的皇袍以黑色為主,龍的形象也與今天有所差異
皇帝服飾的正規叫法應該是「冕服」,包含了帽子和衣服
周禮六冕(註:此六冕之制,後世各代多不完全照搬):
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所用,配十二旒冕冠,大裘、玄衣𫄸裳。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3]六章紋,下裳綉藻[4]、火、粉米、宗彝[5]、黼[6]、黻[7]六章紋,共十二章,因此又稱十二章服。
袞冕:王之吉服,配九旒冕冠,玄衣𫄸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紋,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饗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𫄸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紋,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七章。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所用,配五旒冕冠、玄衣𫄸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紋,裳綉黼、黻二章紋,共五章。
𫄨冕:王祭社稷、先王所用,配四旒冕冠、玄衣𫄸裳,衣綉粉米一章紋,裳綉黼、黻二章紋。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時所用,配三旒冕冠、玄衣𫄸裳,衣無章紋,裳綉黻一章紋。
以明代為例:
……袞服(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所說的龍袍)十有二章。玄衣八章:日、月、龍、在肩,星辰、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織成,本色領褾[18]襈[19]裾[20];𫄸[21]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後四幅,前後不相屬、共腰,有襞[22]積,本色綼[23]裼[24]。
需要說明的是,當今史學界對於皇袍的研究、復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參考了歷史記載+出土文物+古代畫像復制出來的,至於古裝劇上面的基本就無視吧
『伍』 古代 秦朝 漢朝的 衣服 特點啊 最好有圖片 謝了。
漢服具備獨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寬袖,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
禮服:漢朝的祭祀禮服,承襲了秦代的廢除「六冕」,以一種冕服為祭天地明堂之禮服的辦法。
冕冠服:為最尊貴的祭祀禮服,是天子及三公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時穿著。
長冠服:為夫子和執事百官,用在祭宗廟及各種小祀,如五嶽、四瀆、山川、社稷等典禮穿者。
委貌冠服:相當於周代的冠弁服。為公卿諸侯大夫行大射禮於辟雍的時候穿著。
『陸』 漢朝皇帝上朝的服飾資料
漢朝朝服:自秦開始以袍作為朝服,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過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稱。漢代的朝服,服色是隨著五時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襯以告緣領袖的中衣。
『柒』 歷代皇上服裝顏色是如何變化的,這其中有什麼象徵意義
歷代皇帝只要新上任,都會改變自己的黃袍,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黃袍無論再怎麼樣變化,也不會脫離了富貴,華麗,大氣這些特點,能夠彰顯皇帝的專權地位的阻止。黃袍的華麗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皇帝滿足,認為自己的國家是一個很富庶的國家,可以在衣服上下這么大的血本。
漢代的黃袍材質,衣型,圖案,顏色上都很有新意,區別於以往的黃袍必黃的傳統,黑紅相間,也沒有將龍的圖案刻在黃袍上,總之,就是看起來,奢華而不招搖,透露著一股低調,朴實在裡面。當然了,黃袍最重要的除了衣服之外,還有帽子,漢代的帽子大體上是黑色的。這樣的黃袍,象徵著皇帝的尊貴,獨一無二,也象徵著在皇帝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生活富庶,國家和諧,官員清貧,效忠朝廷。皇帝能夠體恤百姓,造福百姓。
『捌』 漢朝皇帝的龍袍
漢朝信五行中的水德 尚黑色
明朝信五行中的火德 尚紅色
各朝的服飾都不大相同
『玖』 漢朝歷代皇帝畫像
這不會留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