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的硬體設施和軟體設施怎麼理解
無障礙化建設
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一個具有「無障礙化環境」的城市建設意味著什麼——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城市無障礙化環境」的建設是殘障人士、老人、婦幼、傷病等相對弱勢人群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是方便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條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水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全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殘障人士融入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全社會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要求日益迫切。關愛弱勢人群,構築現代化、國際化的新無障礙城市,構建平等、友愛、相互尊重的和諧社會氛圍,成為了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重要目標。同時「城市無障礙化環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殘障人士等相對弱勢人群的生活與出行活動,而且對廣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質提高也有重大的意義。據張院長介紹:在歐美、日韓等一些國家,由於無障礙設施投入使用的較早,各種設施更加完善。在日本有名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種完備的無障礙設施,道路與商業設施有清晰明確的指示系統,各道口、電梯不僅設有盲文還有語音提示系統;在日本福岡市的地鐵有設計良好的視覺引導系統,無論任何人都能通過圖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鐵中也隨處可見各種方便乘客使用的無障礙設備,如無障礙衛生間、電梯等。
目前,在我們的城市生活中已經有不少無障礙設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業場所中的衛生間都提供了方便殘障人士以及母嬰使用的設備;火車站、地鐵、飛機場中也設置了方便輪椅的通道和設施;在很多社區內,無障礙坡道已經成為了必備的硬體設施。但從整體來看,我們的城市無障礙化建設程度還未達到國際大都市的要求。在許多大型的公共空間內,如地鐵、商場、醫院、圖書館、活動中心等,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整體化的、以人為本的無障礙化環境的建設解決方案。今年以來,張院長帶領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對北京市西城區內的一些醫院、公園、小區等公共場所進行了無障礙的調研和設計研究工作。西城區作為北京的無障礙示範區一直對無障礙化環境建設非常重視,張院長介紹說,在這次設計研究中,通過與西城建委以及專家組的密切配合,在設計研究過程中,運用了3個學科來完善無障礙設計:即用工業設計對公共設施進行設計;用視覺傳遞設計完善標識引導系統;用環境設計來完善公共空間的分布,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既有創新意識又蘊涵著人本主義的關愛。張院長希望通過西城區的無障礙建設項目能帶動整個北京的無障礙設計,把這些設計經驗帶到更多的城區項目建設中來。
更廣義的無障礙設計
針對北京市目前無障礙化建設的現狀,張院長提出引進國際先進的無障礙設計理念,把國際上成熟的無障礙建設模式與北京的城市建設相結合。據介紹,新的無障礙設計概念,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廣為大眾所理解的硬體設施上的無障礙設計,例如為行動不便人士與老幼者設置的高低差異設備、盲道、坡道、扶手等常見的無障礙硬體設施。而廣義的無障礙設計概念還包括了:圖形化的信息指示;用色彩、材料、光影等手段多元化的信息傳達方式、各種便捷的服務、人性化的視覺引導系統等軟體上的無障礙設計工作。
隨著國內外無障礙硬體建設法規的日益完善,在街道和建築中的硬體無障礙建設上基本都已走向成熟;但在軟體方面的建設,特別是針對某一個環境內,綜合、總體地考慮軟體無障礙設計還不完善。在這次張院長指導的西城區內無障礙設計中,就特別強調了視覺信息的無障礙化研究。比如,在醫院里如何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需要的就診地點,如何更合理地根據醫院的環境和患者的需求來分布、傳達各科室的信息;在公園里如何通過圖形、色彩來引導遊人的游覽線路,提供給遊人公園的信息;在車站如何通過圖形化的信息指示來幫助外地、外籍旅客,減少他們出行的困難。這些軟體方面的無障礙化建設是進一步加深無障礙化城市建設最重要的步驟。特別在奧運建設期間,我們的城市有了飛速的發展,各種非常優秀的硬體設施,如新的地鐵線路、各種大型的場館等都相繼完成,而這些高水平的硬體設施內的軟體無障礙設計就相對滯後。這次張院長所研究的視覺信息無障礙設計,就是希望能從更深的層次推進北京城市的無障礙化建設。
老齡化社會與通用設計
聯合國把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定義為老齡化社會,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是世界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過1.43億,占總人口的10.97%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作為一直關注和從事老年人生活形態研究的張乃仁院長,受北京市科委的委託對老年人的生活用品進行專項設計研究,在研究中發現許多老年人大都不願意承認自己老了,從這一心理出發,張教授提出通過「通用設計」的手法,即產品的設計指向無特定的某一人群,來滿足老年人產品市場的需求。產品的設計既滿足了無障礙設計的需求,又能適用於大眾人群,這種尋求共解、從方便所有人為出發點的設計手法,目前已經成為設計的大趨勢。
無障礙設計的廣闊前景
北京是一個有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特大型城市,殘疾人、老年人和兒童約占總人口的30%,隨著城市人口結構日趨老齡化以及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無障礙設施建設已經提升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內容。申辦2008奧運會成功後,北京加快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步伐,城市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奧運場館、大型文化設施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以交通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為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為了把最先進的無障礙設計概念引入城市建設,張院長每次出訪國外都要和國際著名的無障礙設計專家取得聯系,並帶回大量的相關資料。張院長希望把這些設計經驗介紹給國內的企業,為他們提供設計的參考和思路,希望能有更多的公共場所、更多的企業重視無障礙設計的建設,把中國的無障礙設計推向一個更深的層次。
② 未來的城市生活什麼樣
向高空和地下發展的建築物
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要算迪拜的哈利法塔了,擁有160層的建築物,高達2716.5英尺。理論計算表明,目前有能力建造3500英尺高的樓房。為此,美國建築學家提出了高3500英尺的528層建築物方案,其中能容納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英國的工程師也有這樣的設想,一個可住50萬人的850層的建築物方案已在孕育之中。
也有人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建物發展方向。美國科幻作家阿莫夫設想在地下建造幾十層的建物,因為目前的技術已為住在地下創造了一切條件。那裡的居民只透過大型立體電視屏幕這種窗戶,就可看到太陽冉冉升起,雲層浮游飄動,鳥兒振翅飛翔。倘若打開這種窗戶,微風輕拂人面,空氣清新宜人,猶如置身於花園之中。
新穎高速的交通工具
汽車仍然是本世紀主要的市內運輸工具,不過,未來的汽車將變得對人對周圍環境都安全無害。電池汽車,氫氣汽車,以及用飛輪作蓄能器的慣性汽車,將逐步代替使用汽油燃料的汽車。到2020年,駕駛員將不必再為汽車追尾而煩惱,「無人駕駛汽車」將走進人們的生活,它通過自身的雷達系統檢測與前車的距離,如果與前車距離過近,將會自動剎車。
但是,從城市的發展趨勢看,即使最慢的汽車也施展不出正常的速度。目前紐約的汽車時速只有6公里,相當於三四十年代的馬車速度。許多未來學家預料,火車將成為未來城市彼此聯系的交通工具。英國採用了幾十列時速高達300多公里的列車,其潛在時速可望增至480公里。日本專家認為,磁懸浮火車將在長途旅行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在地面天橋上行駛時,時速高達500多公里;而在真空管道中,時速更可增至1000公里。近來,加拿大還提出了一個隧道方案,在隧道內行駛的裝有噴氣式發動機的炮彈型膠囊車,能載客200人,時速達6000公里。
通訊聯絡別開生面
「信息爆炸」,要求更新現有的通訊系統和信息系統。目前電視電話已取代普通話機,而激光用於電視電話後,將形成全球性電視電話網。隨著4G進入規模商用階段,5G的研發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相比4G網路,5G最大優勢是網路大幅提升。未來5年,5G網路的傳輸速度相比4G將會提升100倍,下載一部電影不會超過一秒鍾。
電視電話和電視機結合起來,將根本改變新聞的傳遞方法,從而適應各方面對信息的迫切需要。你想獲得什麼信息,只要按下裝在家裡的按鈕即可。到2020年,可以通過微處理器把商店、生活服務網點、圖書館等都聯成統一網路。通訊系統也將發生革命性變化。你可以在遠離研究對象幾千公里的地方,就可從事科學實驗;旅客在車站、碼頭按下旅館住宿自動系統按鈕,屏幕上就會顯示室內監控圖象。
現代化的醫療設施
未來幾年人工腎和人工心臟這樣的人造器官將廣泛應用,有感覺的電子假手和假腳也將上市出售。以後疾病的診斷有可能全部採用電子計算機。醫生在診斷時,只要通過可視電話,患者的病史,就一目瞭然,而且能根據最新醫學和葯物學水平提出治療建議。病房中,由電子護士精心護理,水平高超,一面分析來自感測器的信息,一面及時預示病情和治療方法。
傳統醫學技術實現了自動化。如X光掃描儀能繪出身體的橫截面全圖,無線電醫生可任意縮放圖象,主要集中在軟組織、血管、骨胳等困難處所。
計算機還會給殘缺的人們帶來福音:盲人在微處理機幫助下,將使用計算解題裝置,通過語言得到計算結果;聽力不好的學生,只要通過紅外聲波接收器,就能聽清傳來的聲音。
在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未來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商業、文教、能源、環保等,也都將發生質的變化。今天的城市生活是美好的,未來的城市生活將更加的美好!
③ 社區常見的公共設施有哪些
社區公共設施都包括但不限於下面的設備設施、場地等等:
1、綠化及小品(如亭台樓閣、水池噴泉、公共座椅)等等;
2、公共照明設備;
3、公共消防設備、消防樓梯、通道;
4、公共配電設施(高低壓配電室、配電箱、配電櫃、電力管井、電閘箱、表具、線槽等等);
5、公共弱電設施(有線電視設備、電信設備、網路光纖設備、弱電管井、派接室、派接箱等等);
6、公共健身及兒童娛樂設施;
7、公共安全設備(圍牆、攝像頭、護欄、園區大門、檔桿等等);
8、公共場地及公共道路;
9、公共給排水設施(公共給排水管道、下水渠道、管井、各類水泵、管道閥門、雨水管、污水篦子等等);
10、電梯、電梯等候廳;
11、公共樓道、樓梯、單元門廳、共用的樓宇大堂、公共衛生間(非必要);
12、建築物的地基等基礎設施;
13、建築物樓頂屋面及共用的外牆。
(3)城市裡簡單的生活設施繪畫圖片擴展閱讀:
公共設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築或設備,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從社會學來講,公共設施是滿足人們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參與)和公共空間選擇的設施,如公共行政設施、公共信息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體育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交通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綠化設施、公共屋等。
城市公共設施不同於農村公共設施,具體來說,城市公共設施是指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城市垃圾(包括糞便)處理系統、城市道路、城市橋梁、港口、市政設施搶險維修、城市廣場、城市路燈、路標路牌、城空防空設施、城市綠化、城市風景名勝區、城市公園等。
城市公共設施按收費與否,有收費和不收費之分。從空間布局來分,有全市性公共設施、區域性公共設施、鄰里性公共設施三種。
住區公共設施
設施需求
(1)教育設施的配套質量需求逐步提高。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居民對教育設施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於少年兒童比例的持續下降.住區內教育設施的配套面臨資源整合,提升質量、提高配套標准等潛在要求。因此,優化教育設施的資源配置.提高配套標准.提升配套質量是教育設施配套的發展趨勢。
(2}老年設施的配套需求面臨數量與質量的同步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會對老年設施的需求激增。這就意味著住區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服務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區內養老設施的數量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對養老設施的配套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區服務設施的配套需求不斷增強。社區服務性設施包括基本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各種活動站、服務站、社區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須的基本生活設施,隨著住區老齡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識的增強,居民對上述設施的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營利性商業設施的需求日趨多元化、綜合化
(1)新興服務型商業設施的需求多元化。由於生活閑暇化和消費結構的升級轉化.居民對新興服務型商業消費的需求凸顯並增強。如:對娛樂、休閑、養生保健、投資理財,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型商業消費的需求。
對美容美體、康體保健、洗浴(汗蒸)、健身鍛煉等休閑服務性消費的需求等,而且這些需求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加強、拓展和提升。因此,增強住區服務性設施的配套。一方面要求增加配套項目的數量,另一方面要求增強其服務功能,滿足住區居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2)傳統零售型商業設施的綜合性服務需求增強。居民購物方式。消費價值觀念的轉變以及出行方式的改變,對傳統零售型商業設施需求呈現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在購物需求上趨於綜合、全面、優質,因此,對配建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其實現集中.綜合.優化的布局.降低了對服務半徑的要求。此外.由於生活的信息網路化。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零售商業設施空間布局的自由度。
④ 在家中可以設置哪些娛樂設施
1、在家中可以設置跑步機,啞鈴,臂力器,瑜伽墊,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鍛煉活動,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
2、在家中可以設置鞦韆、攀爬網、滑滑梯等等供孩子玩樂。
娛樂設施種類:
現代游樂設施種類繁多,結構及運動型式各種各樣,規格大小相差懸殊,外觀造型各有千秋。游樂設施依據運動特點共分為13大類。
即:轉馬類、滑行類、陀螺類、飛行塔類、賽車類、自控飛機類、觀覽車類、小火車類、架空游覽車類、光電打靶類、水上游樂設施、碰碰車類、電池車、拓展訓練類等。
現代游藝機和游樂設施充分運用了機械、電、光、聲、水、力等先進技術。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驚險性於一體,深受廣大青少年、兒童的普遍喜愛。對豐富人們的娛樂生活,鍛煉人們的體魄陶冶人們的情操,美化城市環境,游樂設備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⑤ 城市裡的生活設備包括哪些內容
一般包括:
1、市政工程設施:指城市道路、橋梁、涵洞、防洪、下水道、排水溝渠、污水處理和路燈設施等。不包括廠礦企業內部及為其專用的上述設施。
2、園林綠化設施:指城市中供公共使用的公共綠地、專用綠地,或為公共綠地服務的生產綠地。如公園、動物園、植物園、陵園(包括不經常開放的、以公園為主的陵園)、花園以及風景區、林蔭道、廣場綠地、濱河綠地、防洪林帶和工廠、機關、學校、醫院、部隊、居民綠化用地。
3、環境衛生設施:指公共廁所、清掃垃圾糞便、街道灑水、掃雪等與保障城市公共衛生有關的設施。
4、其他公共設施:指公用消防設施,一般的人民防空設施(燈火管制及警報設備)、交通標志(路標)等。
⑥ 想尋找一個生活節奏比較慢的城市去生活
成都:醫療條件較好
成都宜居,早已是很多中國人的共識,幾乎每一個成都人都能底氣十足地說出同樣一句話:「成都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城市。」這座城市,四季分明、氣候濕潤。熱,不會令人肝燥冒火;潮,也不會把人悶得發霉。在這里,想洋則洋,想土則土。想過都市生活,有酒吧、咖啡館、KTV,有一切大城市的元素;想回歸淳樸的村野生活,有花鄉、菜地、山泉,有一切小村落里有的東西。成都更是適合老年人定居的城市,因為由於老年人容易生病,因此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無疑是其在選擇居住地時的重要標准。在這方面成都自然有優勢,其擁有以華西醫院為代表的近20家三甲醫院,醫療水平在國內堪稱一流。
我個人去過廈門廈門的鼓浪嶼當真是一絕恬靜安逸的生活在那兒是最適合不過的窄街小巷湛湛海邊還有很多文藝氣息的店鋪一切都盡在古韻中
⑦ 被譽為國寶級的畫作,四層樓高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哪個朝代的市井生活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的市井生活。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圖》並非只是簡單的描繪百姓風俗和日常生活,在商業繁榮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機,明線下交織著一條令人心悸的暗線,同時又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通過表現驚馬闖郊市為伏筆,鋪墊出全卷矛盾的視覺中心,船與橋的險情和橋上文武官員爭道交織成的矛盾高潮,還有前後出現的軍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渙散、國門洞開、商貿侵街、商賈囤糧、酒患成災等場景。張擇端以畫曲諫,提出對城防、安全、交通等諸多社會問題的憂慮。
⑧ 生活配套設施有哪些 生活設施有哪些
1、商業服務設施。
內容包括市級大型綜合性及專業性購 物中心,居住區及小區級百貨商場、超級市場、副食商場、菜市場、糧油商店、飯店、銀行儲蓄、郵政電信以及服裝加 工、家電修理、理發、洗染、照相等小型服務門店。
2、文教體衛設施。
基本內容包括中學、小學、幼兒園、 托兒所、圖書館、書店、劇場、電影院、文化館、運動場、 體育場館、衛生站、診所、葯店、醫院、醫院、保健站及養 老院、福利院,其中最受關心的是中小學、幼兒園、體 育活動場所及醫院。
(8)城市裡簡單的生活設施繪畫圖片擴展閱讀
特點:
1、先行性和基礎性
基礎設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是所有的商品與服務的生產所必不可少的,若缺少這些公共服務,其他商品與服務(主要指直接生產經營活動)便難以生產或提供。
2、不可貿易性
絕大部分基礎設施所提供的服務幾乎是不能通過貿易進口的。一個國家可以從國外融資和引進技術設備,但要從國外直接整體引進機場、公路、水廠是難以想像的。
⑨ 遠離城市鋼筋混凝土,你最喜歡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有人說城市就是鋼鐵森林,這里的人們生活在這些鋼鐵森林裡面,遠離大自然,也有人說,如果有機會,應該遠離城市鋼筋混凝土做成的這種牢籠。如果真的要遠離這樣的鋼鐵森林,你最喜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嗎?關於這個話題,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吧。
關於“遠離城市鋼筋混凝土,你最喜歡的生活是怎樣的呢?”這個話題,各位有什麼觀點?歡迎再評論是留言。
⑩ 寫出生活中常見的五種公共設施。
1、垃圾桶
多數以金屬或塑膠制,用時放入塑料袋,當垃圾一多便可紮起袋丟掉。垃圾桶是人們生活中「藏污納垢」的容器,也是社會文化的一種折射。多數垃圾桶都有蓋以防垃圾的異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腳踏開啟,有些游樂場的垃圾桶會特別設計成可愛的人物。
2、路燈
路燈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馬路上都會裝有路燈。白天路燈的存在感可能會很低,但是到了晚上,就會發現路燈的重要性。
3、公交車
公交車,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線,有或者無固定班次時刻,承載旅客出行的機動車輛。一般外形為方型,有窗,設置座位。在城區,公共汽車時速一般在25~50公里,不會超過60公里,但在郊外最高可達80公里,走高速的公交能達到100甚至120。
4、公園
公園是供公眾游覽、觀賞、休憩、開展科學文化及鍛煉身體等活動,有較完善的設施和良好的綠化環境的公共綠地。具有著改善城市生態、防火、避難等作用。
5、消防設施
指建築物內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室內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等固定設施。自動消防設施分為電系統自動設施和水系統自動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