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種植豆角一般有哪些病蟲害遇到了該如何應對
蚜蟲出現時,會使豆角葉片翻卷,然後發黃枯萎。特別是蚜蟲有分泌物,這種分泌物更是豆角各種病毒傳播的元兇。所以,我們要重視。大棚種植豆角很多朋友採取悶棚熏蒸的方法殺滅害蟲病害,雖然效果明顯但農葯殘留度高,外加環保以及提倡綠色無公害蔬菜等不建議大家使用。在發病初期可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雙效靈水劑,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也可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克拌干土200公斤,溝施於播種行,每畝施200公斤。
② 豆角什麼病害怎麼防治
(1)豆角疫病
症狀:主要危害莖、葉及莢果。莖部染病初時呈水漬狀,後環繞莖部濕腐縊縮,病部以上葉、蔓枯死,濕度大時,皮層腐爛,表面產生白黴。葉片染病病部初呈暗綠色水漬狀斑,後擴大為圓形淡褐色斑,表面生白黴。莢果染病後,病部生白黴、腐爛。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葯保護。葯劑可選用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效果較好。
(2)豆角枯萎病
症狀:植株發病時,首先從下部葉片開始,葉片邊緣尤其是葉片尖端出現不規則水漬狀病斑,後葉片變黃枯死,並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最後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莖部皮層常開裂,其維管束組織變褐色,濕度大時病部表面出現粉紅色霉層。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4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150克,每隔7~10天灌1次,連灌2~3次。也可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克拌干土200千克,順壟溝施,每畝施200千克。
(3)豆角煤霉病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莖蔓及莢果。發病初期在葉片兩面生紫褐色斑點,擴大後呈近圓形深褐色病斑,直徑1~2厘米,邊緣不明顯,潮濕時病斑表面密生煤煙狀霉層,尤以葉片背面顯著。嚴重時致使早期落葉,僅殘留頂端嫩葉,病葉變小,病株結莢量大減。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葯防治,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4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4)豆角病毒病
症狀:葉片出現深綠、淺綠相間的花葉,花葉的綠色部分突起或凹下形成袋形,葉片通常向下彎曲,有些品種感病後葉片變畸形。感病植株矮縮或不矮縮,開花延遲,嚴重時造成減產。防治:注意防治蚜蟲,從苗期就開始注意防治蚜蟲,截斷蚜蟲傳播途徑。
③ 豆角這種蔬菜在種植期間,常見的病害有哪些
豇豆葉子上出現銹斑,可能是感染了銹病。發病前做好預防措施,在發病初期,及時的噴葯來治療,可噴施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間隔7-10天左右再噴一次,連續均勻噴霧2-3次。
3、清潔田園:定期清潔田園環境,將爛葉子集中起來深埋銷毀掉,從源頭去掉傳染源。
4、合理施肥:施肥時,要選擇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並增施磷鉀肥,保證好營養,提高豇豆抗病性。
④ 豆角苗葉子乾枯,是什麼病,怎麼防治
你好,豆角苗葉子乾枯是豆角根腐病,俗稱「紅根病」。這是一種土傳病害,前期病原菌侵染根系,植株營養不良,底部葉片發黃,植株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最後導致死棵。具體如下:
一:生長環境
豆角根系再生力弱,多用直播的方法,發芽適溫25~30℃,播種時氣溫應在20℃以上。
①播種前盆土應澆透水,每穴3~4粒種子,覆土約2~3cm。
②發芽後間去病弱苗,每穴留2~3株;3~4片真葉時再間苗1次,每穴留1~2株。 若需移栽,發芽後3~4周,長出2片真葉且第1片復葉展開時即可定植,然後澆透水,成活後進入正常管理。
三:栽培方法
豆角在我國長江以南各地,春、夏、秋均可栽培,生長季節長;必須根據各種季節的氣候條件,選用適當的品種。豆角一般分春季栽培和夏秋季栽培。春季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採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種。夏秋季栽培於5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採收。
四:病蟲防治
豆角易發生的病害有以下幾種:
豆角紅根病
該病害於苗期發病,幼苗感病會導致幼苗莖基部變紅褐色,嚴重時略有凹陷。
防治方法
想避免這種病害發生,要在豆角幼苗剛出土時,及時將豆角種皮清除干凈(有種皮殘留的植株則易發生紅根病),再就是要提高地溫,將地溫控制在16℃以上,保證根系能夠正常活動,幼苗生長有足夠的營養,其抗病能力增強。
豆角銹病
該病害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背著生淡黃色的斑點,然後變成銹褐色,後期形成小膿包狀隆起,刮開後有紅褐色粉末,這種病菌是豇豆單胞菌屬,是專性寄生菌只為害豆角(豇豆)。當日平均氣溫達到21~28℃時,空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連續5天便可發生這種病害。
防治方法
選用適當的通風方法,在晴天的上午不能盲目地通風,應抓住有利時機先將棚溫提升到35℃以上2小時左右,然後再打開風口通風,這樣在降低棚溫的同時可有效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菌傳播。發病初期,可噴50%硫磺懸浮劑200倍,或施粉必清等進行防治。
⑤ 豆角常見的病害圖譜及防治
回答⑥ 豆角種植,豆角銹病發生普遍,病葉率達20%,該如何進行防治呢
豆角是一種再常見不過的蔬菜,農民朋友基本上也都會種植,它含有一定的營養素,對身體也有諸多好處,市場需求比較大。那麼在種植豆角的過程中主要有哪些病害呢?又有什麼防治技巧?想知道的朋友趕緊看下文吧。
7、疫病
這個可以是細菌性的病害,葉片,莖桿和莢果都會染病。病斑凹陷呈褐色,潮濕條件下病斑處分泌黃色菌膿。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可採用與非豆科植物輪作。葯物防治,可在播前用福美雙或敵克松拌種。發病初期可噴代森銨、農抗120、氧化銅、波爾多液、惡霉靈等
⑦ 農村人種植的豆角上長了許多的銹斑,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怎麼防治
根據農業部豆角病蟲害防治技術,豆角上長了很多銹斑,是豆角感染了銹病,下面我們具體介紹銹病發生的原因和如何防治。發病原因:豆角銹病是一種重要的病害,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真菌。病原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在南方夏孢子成為銹病侵染源,春天條件適宜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藉助氣流傳播為害,並在病部產生病原進行多次重復侵染。高溫條件下易發生流行,多陰雨高濕度的連陰雨天氣,發病最嚴重。低窪積水,種植過密,通風不良的地塊容易流行銹病。
豆角上長了銹點,很多人習慣性以為是銹病,那你就錯了!因為炭疽病同樣危害豆角,且可能被誤認為是銹病。
一般來說,豆角銹病多在中後期發生,主要為害葉片,莢也可受害。葉片和莖蔓染病,初現邊緣不明顯褪綠小黃斑,後中央稍突起,漸擴為深黃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後,散出紅褐色粉末。後在夏孢子堆或四周生紫黑色皰斑。有時葉面或背面可見略凸起的白色皰斑。莢染病,形成突出表皮皰斑(注意:突出的皰斑是本病在莢果上的病徵)。表皮破裂後,散出褐色孢子粉。
⑧ 豆角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屬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莖,莢及種子。葉片染病,初現水漬狀小圓點,後逐漸擴展成不規則形褐色病斑,嚴重時病葉變黃脫落。莖部染病,病斑呈紅褐色長條型凹陷,莢染病,初為水漬狀小點。略凹陷,後變紅褐色,有菌液溢出。該病在夏季高溫高濕情況下易發生。防止方法:選留不帶病的種子,種子用其重量0.3%的50%福美雙殺菌劑拌種;保持植株之間通風透光;發病初期噴灑14%洛氨銅水劑3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霉可容性粉劑300-400倍液。屬真菌性病害,感病植株全株枯萎,剖開病株莖基部和根部,可見維管束內組織邊褐色,嚴重的外形也邊黑褐色,根部腐爛。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實行水旱輪作;發病初期噴淋5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12%綠浮銅乳銅油5000倍、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豆角螟的卵塊在葉片上孵化後,幼蟲先在葉上危害,後鑽入花冠危害豆莢。並排出大量糞便,污染豆莢。防治方法:採用倒「人」字架方法減少豆莢與葉片接觸,每天下午人工剝除要脫落的花冠集中清出田間;初花期在上午9:00之前噴葯,用除盡1000倍液、花斯本1000倍液、抑太寶2500倍液或高效Bt500倍液噴殺,每5-7天1次。蚜蟲,主要是食豆角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使豆角生長不良而影響結果。除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於晴天上午露水干後或下午至太陽落山前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