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瑣事文字圖片

瑣事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29 08:17:32

A. 形容瑣事的成語

【逸聞瑣事】:yì wén suǒ shì,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B. 分享你最近超喜歡的文案!

·優美文案分享

1:歲月模糊了容顏,光影拉遠了記憶的最初,搖曳在流年枯萎里,再度凝眸回首,一切以裊裊如煙。年華斑駁如畫,回憶散落似沙,再次拾起記憶的殘片,那些難忘的、銘心的,零落漸疏。


C. 求金館長「紅塵瑣事老,老衲已無牽掛, 再漂亮的腿也只是一副炮架,再美麗的胸也只是一對扶手罷了」的圖

拿去不謝

D. 生活瑣事類行的文言文

項脊軒志
項脊軒1,舊2南閣子也。室僅方丈3,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4,雨澤下注5;每移案6,顧視7,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8,日過午已昏9。余稍為修葺10,使不上漏。前辟11四窗,垣牆12周庭,以當13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14。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15,亦遂增勝16。借書滿架,偃仰17嘯歌18,冥然兀坐19,萬籟有聲20;而庭堦(註:蘇教版為「階」)(jiē)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21,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22可愛。
項脊軒志插圖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23,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24而是。東犬西吠25,客逾庖而宴26,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27為牆,凡再變矣28。家有老嫗(yù),嘗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29。」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30,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31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32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33,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34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5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台;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無此段文字;滬教版無此段。)[1]
(下文作者寫了這篇志多年以後補寫的)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36,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37。吾妻歸寧38,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卧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39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40也,今已亭亭如蓋矣41。[3-4]

注釋譯文編輯

作品注釋
1、項脊軒,歸有光家的一間小屋。軒:小的房室。
2、舊:舊日的,原來的。
3、方丈:一丈見方。
4、塵泥滲(shèn)漉(lù):(屋頂牆頭上的)泥土漏下。滲,透過。漉,漏下。滲漉:從小孔慢慢漏下。
5、雨澤下註:雨水往下傾瀉。下,往下。雨澤:雨水。
6、案:幾案,桌子。
7、顧視:環看四周。顧,環視也。(許慎《說文解字》)
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陽光。
9、日過午已昏:昏,光線不明。
10、為(wéi)修葺(qì)。修葺:修繕、修理,修補。
11、辟:開。
12、垣牆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圍牆。垣,在這里名詞作動詞,指砌矮牆。垣牆:砌上圍牆。周庭,(於)庭子周圍。
13、當:擋住
14、洞然:明亮的樣子。
15、欄楯(shǔn):欄桿。縱的叫欄,橫的叫楯。
16、增勝:增添了光彩。勝:美景。
17、偃仰:偃,伏下。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嘯歌:長嘯或吟唱。這里指吟詠詩文,顯示豪放自若。嘯,口裡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
19、冥然兀坐:靜靜地獨自端坐著。兀坐,端坐。
20、萬籟有聲:自然界的一切聲音都能聽到。萬籟,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響。籟,孔穴里發出的聲音,也指一般的聲響。
21、三五之夜:農歷每月十五的夜晚。
22、珊珊:衣裾玉佩的聲音,通「姍」,引申為美好的樣子。
23、迨(dài)諸父異爨(cuàn):等到伯、叔們分了家。迨,及,等到。諸父,伯父、叔父的統稱。異爨,分灶做飯,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處,處處。而:修飾關系連詞。是:這(樣)。
25、東犬西吠:東邊的狗對著西邊叫。意思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
26、逾(yú)庖(páo)而宴:越過廚房而去吃飯。庖,廚房
27、已:已而,隨後不久。
28、凡再變矣:凡,總共。再,兩次。
29、相為應答:一一回答。相:偏義復詞,指她(先母)。
30、束發:古代男孩成年時束發為髻,15歲前指兒童時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從頭到尾。
32、闔(hé):通『合』。合上。
33、瞻顧遺跡:回憶舊日事物。瞻:向前看。顧:向後看。瞻顧:泛指看,有瞻仰、回憶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關著窗戶。扃,(從內)關閉。牖,窗戶。
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測的語氣。
36、來歸:嫁到我家來。歸,古代女子出嫁。
37、憑幾學書:伏在幾案上學寫字。幾,小或矮的桌子。書:寫字。
38、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樣子。
40、手植:親手種植。手:親手。
41、亭亭如蓋:高高挺立,樹冠像傘蓋一樣。亭亭,直立的樣子。蓋,古稱傘。[1] [4]

作品譯文
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屋裡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這座百年老屋,(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積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陽光照到,白天過了中午(屋內)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開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內才明亮起來。我在庭院里隨意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欄桿,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這里不翻譯成「借來的」)書擺滿了書架,我仰頭高聲吟誦詩歌,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自然界的萬物皆有聲音;庭院、台階前靜悄悄的,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離開。農歷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懸,照亮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吹過影子搖動,可愛極了。[4]
然而我住在這里,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也有許多值得悲傷的事。在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為一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在室內外設置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里棲息。庭院中開始是籬笆隔開,然後又砌成了牆,一共變了兩次。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這個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喂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室相連,先母曾經常來。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麼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真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讀書人很久沒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會,拿著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以後你一定會用到它!」瞻仰回顧舊日遺物,就像在昨天一樣,真讓人忍不住放聲大哭。
項脊軒的東邊曾經是廚房,人們到那裡去,必須從軒前經過。我關著窗子住在裡面,時間長了,能夠根據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著吧。
項脊生說:巴蜀地方有個名叫清的寡婦,她繼承了丈夫留下的硃砂礦,采礦獲利為天下第一,後來秦始皇築「女懷清台」紀念她。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諸葛亮出身隴中由務農出而建立勛業。當這兩個人還待在不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時,世人又怎麼能知道他們呢?我今天居住在這破舊的小屋裡,卻自得其樂,以為有奇景異致。如果有知道我這種境遇的人,恐怕會把我看作目光短淺的井底之蛙吧!(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無此段文字;滬教版課文原文無此段,其課後「思考與練習」第三題出現本段作為拓展練習;魯教版無此段。)[1]
我作了這篇文章之後,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舊時的事情,有時伏在桌旁學寫字。我妻子回娘家探親,回來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樓,那麼,什麼叫小閣樓呢?」這以後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又過了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卧床沒有什麼(精神上的)寄託,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然而這之後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親手種植的,如今已經高高挺立著,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1] [4]

寫作手法編輯
作者善於抓住富有特徵性的細節,來描寫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狀,反映歸家家庭的敗落。歸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自從「諸父異爨」後,設置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四分五裂之狀)。先用籬笆相隔,後來更用一堵堵牆壁阻斷往來(「始為籬,已為牆」)。尤其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寥寥幾筆,將一個封建大家庭分家後所產生的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寫祖母到項脊軒來,鼓勵作者讀書求仕,光宗耀祖這件事,同樣可透析出歸家家道衰落的狀況。歸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間擔任朝廷官員(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讀書久不效」,兒輩們科舉無望,反以分家為能事,鬧得個鍾鳴鼎食之家四分五裂,烏煙瘴氣,只有把希望寄託在孫兒歸有光的身上了。
作者善於抓住具有特徵的語言、行動和生活細節來表現人物,從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情態各別。對母親,寫她聽到女兒呱呱而泣時以指叩扉的動作和「兒寒乎?欲食乎?」的問話,突現了慈母對兒女衣食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對祖母,寫她的「吾兒,久不見若影……」的愛憐的言辭和離去時的喃喃自語和「以手闔扉」的動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了老祖母對孫兒的疼愛和期待。對妻子,寫她的「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簡潔地表現了少年夫婦相依相愛的情狀;寫她歸寧回來時轉述小妹們的充滿稚氣的問話,不但傳神地表現了小妹們的嬌憨之態,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夫妻依依情話的場面。總之,作者對於各個人物,都能分別抓住他們的特徵,用寥寥幾筆描繪出他們的音容笑貌和真摯的感情,富於生活情趣,並從中表達出自己對親人一往情深的懷念。[1]
結構「關」情:文章先寫軒的狹小、破漏與昏暗,繼而寫經過修葺之後的優美、寧靜與恬適。軒內積書,軒外花木;白日小鳥,月夜掛影;構成了一種和諧清雅的小天地氛圍。而居於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清貧的生活,高潔的志趣,怡悅的心境,於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的顯露出來。「多可喜,亦多可悲」幾個字,承上啟下,思路陡轉。「喜」字應上文,「悲」從以下幾個方面而來,一是大家庭的分崩離析,表現了作者對家庭衰敗的哀痛。二是母親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三是祖母對作者的牽掛、贊許和期盼,含蓄地表達了懷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負了親人的撫育和期望的無限沉痛的心情。最後兩節,補記亡妻在軒中的生活片斷和軒在以後的變遷,抒發了作者懷念妻子的真摯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細節「撩」情: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和場面,表現人物的風貌,寄託內心的感情,是歸文的一大特色。如寫修葺後的南閣子,圖書滿架,小鳥時來,明月半牆,桂影斑駁,把作者的偃仰嘯歌、怡然自得的情緒充分表現了出來。環境固然清幽、謐靜,充滿詩意,然而作者更為懷念的是自己的親人。作者寫祖母、寫母親、寫妻子,只是通過一兩件和她們有關聯的事來敘述。筆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
如寫母親聽到大姐「呱呱而泣」時,用手指輕輕叩打南閣子的門扉說:「兒寒乎?欲食乎?」極普通的動作描寫,極平常的生活話語,生動地描寫了母親對孩子的慈愛之情,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倍感真切。「語未畢,余泣,嫗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發的。林紓曾說:「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辭類纂選本、〈項脊軒志〉評語》)。
再如寫祖母的一段文字,簡潔細膩,繪聲傳神,「大類女郎」,「兒之成,則可待乎」一兩句話;「比去,以手闔門」,「頃之,持一象笏至」一兩個動作,把老年人對孫子的牽掛、贊許、鞭策的復雜感情,描繪的惟妙惟肖。寫亡妻,只說:「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寥寥數筆,繪出了夫妻之間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極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樹。「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枇杷樹本來是無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系起來,移情於物;在「亭亭如蓋」四個字的前面加上「今已」這個時間詞,表明時光在推移,靜物也顯示著動態。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由於想念人而觸及與人有一定關系的物,便更添了對人的思念;再由對物的聯想,又引發對往事的傷懷。於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進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則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質朴「增」情:文章動情的另一個原因是語言質朴,不加藻飾。作者不大張聲勢,不故作驚人之筆,甚至也不採用色彩強烈的詞藻來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運用明凈、流暢的語言,平平常常地敘事,老老實實地回憶。但通俗自然之中蘊含著豐富的表現力,淺顯明白的文字卻能使景物如畫,人物畢肖。如寫老嫗敘述母親之事,寥寥數語,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無不盡現紙上。祖母愛憐的言辭、離去時的喃喃自語、以手闔扉以及持象笏的動作等,也都是通過通俗平淡的語言變現出來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間的親情。此外,妻婚後來軒的往事,從娘家回來後轉述的諸小妹語,亭亭如蓋的枇杷樹等細節,無一不是平時如話中露真情。正所謂「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嘆。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王錫爵《歸公墓誌銘》)含而不露,以情動人,不去刻意追求強烈的效果,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確實是歸有光散文的一個顯著特色。
疊字「助」情:和一般疊詞一樣,文章的疊詞也是為了增加形象性和音樂美。如用「寂寂」來烘托環境之清靜,用「往往」來渲染門牆之雜亂,用「呱呱」來描摹小兒的哭聲,用「默默」來狀寫作者攻讀之刻苦。又如寫月下之樹隨風搖曳,用「姍姍」;寫枇杷樹高高聳立,用「亭亭」。用疊詞,摹聲更為真切,狀物更為細致,寫景更為生動。而且讀起來,音節和諧,更富美感。
一篇散文,作者六用疊詞,單純是為了狀物、寫景、繪情的說法,難於令人信服。「隨物以宛轉」,「與心而徘徊」,劉勰老先生一語中的。寫物關情,情景交融,是文章多處用疊詞的真實用意。如」寂寂」一詞,既強調環境的清幽、靜謐,又充滿了對「項脊軒」的生活的懷念;「往往」一詞既強調門牆到處都是,語言中又流露出作者對分家後出現的雜亂現象的不滿和對家族衰敗的哀痛。再如「亭亭」一詞,既使人想到樹木高高聳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這一筆中間,寄寓了作者對亡人的感慨和惆悵,讀來富有餘味。[1]

作品賞析編輯
文章以項脊軒的前後變化為線索,寫出一系列家庭瑣事,表現了作者對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對死去的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切懷念,也表現了作者年青時刻苦讀書、怡然自得的樂趣。文章所記的一切,都緊扣項脊軒來寫,而以「悲」、「喜」作為貫串全文的意脈。
第一段寫項脊軒修葺前後的不同變化,以「喜」貫穿。修葺前,項脊軒狹小、陰暗、破漏;修葺後,項脊軒明亮、幽雅、安靜。在這段,作者意在表現自己青少年時期讀書生活過的書齋,可愛、可親、可美,以表達自己深深的眷戀之情,而作者欲揚先抑,先極力敘述原來的項脊軒的舊、小、漏、暗,為下文寫修葺後的項脊軒的優美可愛作鋪墊。修葺後的項脊軒的迷人可愛,令人留戀之處,不僅僅表現在修葺後的明亮、不漏和安靜等方面,更表現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與周圍環境的自然融合上。[1]
作者筆下修葺後的項脊軒,充滿了詩情畫意:原來陰暗的小屋變明亮了,是因為陽光照射在新修的圍牆上,重新開的四扇窗戶反射到室內;原來院前普通的圍攔因主人在周圍種植了蘭花、桂樹、修竹而增添了無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長嘯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時,靜靜地獨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聽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庭院前幽靜的環境,吸引著小鳥常來覓食,有人來了也不願飛走;每當農歷十五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在牆上,有如一幅清淡優美的水墨畫,而且是活的水墨畫!——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之極。
第二段敘寫項脊軒的變遷,回憶母親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貫穿。「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親之情。先回憶「諸父異爨」引起庭院的變化,反映家庭的敗落,筆墨中無不浸透著作者無限的「悲」情;通過老嫗憶母,再現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淚下(「余泣」);憶及幼年讀書時,祖母來軒看望自己,那真摯感人的情景,那諄諄的囑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讓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場。
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場」,無不緊扣「亦多可悲」來寫,回憶中隱含著作者對家庭變遷的悲嘆,對親人的深切懷念,對自己懷才不遇、有負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第三段敘寫自己閉門苦讀的情景及小軒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寫「悲」的進一步補充,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作者埋頭苦讀,要實現理想的期望。
第五、六段是補寫,通過補敘,表達對亡妻的懷念之情。這一部分意在寫悲,卻先極力敘寫當年兩人在軒內唱和相隨的歡樂,以「喜」襯「悲」,襯托今日喪妻的悲哀。最後,托物抒情,借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寄託對亡妻深深的懷念之情。[1]
最後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借物抒情,表現了作者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項脊軒年日之久。[1]

E. 家庭瑣事作文三百字作文

關心
黃昏時的喧嘩漸漸散去,夜幕靜悄悄地降臨了。我卻還背著書包,獨自徘徊在街頭。我不想回家,也不敢回家。
想起早晨的那一幕,我的淚水禁不住又流了出來。
今天是弟弟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弟弟是我們這個大家庭里惟一的男孩兒,所以親戚們都會來熱鬧一番的。出門時,我剛把准備好的卡片送到弟弟的手上,媽媽就把我叫進了廚房,小聲地對我說:「今天是你弟弟的生日,家裡客人太多,中午就不要回來了。」說完,還破天荒地給了我3塊錢。
平日能從媽媽手上得到一兩塊錢那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可今天,拿到這3塊錢,心裡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剛准備走,媽媽又不放心地囑托說:「只管晚一點回來。」這時,我看見媽媽正把一張10塊的鈔票放到弟弟的手上。當時,我真想哭,但我使勁地控制住了淚水。我知道,女孩子在我們家裡是不太受歡迎的,可我沒有想到,竟然連弟弟的生日都不能參加。
瞧瞧我們班上的那些女孩子,一個個是多麼的幸福!那漂亮的休閑服,那漂亮的裙子,還有那漂亮的手錶,無不讓我感到自己與她們的距離。生活在集體里,我好像成了人人討厭的丑小鴨。想到這里,我那不爭氣的淚水又來了。
夜還是那樣的靜,風兒也是那樣的輕,可我沒有一點點心情去欣賞它的美好。遠遠地站在屋外,我忽然覺得這近在眼前的家變得陌生起來,我竟然有了一種害怕的感覺。家裡很靜,看來,客人都已經走了。
我輕輕地推開門,廚房裡面一片燈火通明。媽媽正在裡面忙碌著,看見我回來了,媽媽正臉也沒給,說,「桌子上有剩飯剩菜,你趕快去吃吧。」你說,此時,我哪有心思吃飯呢?我說了句「在外面吃了」,便徑直走進了書房。打開台燈,我忽然看到了一塊蛋糕,一塊大大的蛋糕擺在我的書桌上!下面還壓著一張紙:「姐姐,這是我特意留給你的!」我禁不住湊上去,細細地聞了聞,真的很香。我用勺子挑了一小塊放入嘴裡,甜甜的,可就是怎樣也咽不下去。不過,我分明感到,有一種熱流淌過心頭,我感到自己好幸福!我知道,在這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在深深地關心著我。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一個好甜好甜的夢!
【佳作點評】:如果考生沒有親身的體會,是很難寫出這樣的文章的。「重男輕女」這並不是一個什麼新鮮的話題,不過,討論起來心情依然是那麼沉重。文章里,有母子之愛,有姐弟之愛,讓人傷感的是,這么一個懂事的女孩,竟然沒有得到應有的母愛。擅長心理描寫是本文最成功的地方。考生把自己的「清。晨出門時的傷心」「夜晚歸家後的失落」和「見到蛋糕時的感動」,寫得細膩逼真。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把自己的這種感受放在「弟弟生日」這樣一種特殊的日子裡來寫,讓文章主題顯得尤為深刻。兩次景物描寫,也很符合人物的感受。4位閱卷老師在評分時,一致同意給本文評59分。

F. 禾字旁的生字有哪些

禾木旁的字 :
禾、稻、秀、稼、秒、
秧、秤、積、秋、穩、
程、移、科、禿、租、
私、稀、稠、秦、穗、
稚、秩、稿、穆、秉、
稞、秕、稷、稔、稊、
等等

G. 身邊瑣事800字作文

身邊瑣事
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疊印著一串串紛繁復雜的生活足跡:有喜、有淚、有愛、有恨……「咔嚓咔嚓」,我用鏡頭拍下了幾串淺淺的足印。
鏡頭一:修車鋪門口「師傅,我的車胎壞了,請您幫我檢查一下好嗎?」一位小女孩推著自行車,懇求道。她那水靈靈的大眼睛睜得大大的,十分天真的模樣兒。
15分鍾後,修車師傅補完車胎,充好氣。「一共1元錢。」他望著小女孩說。小女孩忙打開書包掏錢。
幾分鍾過去了,小女孩的雙手還在書包里亂翻,寒風呼呼,她的額頭卻直冒汗水。許久,她回過頭來,一張小臉漲得通紅的,喃喃道:「我……我忘帶了錢……實在是不好意思啊……」
師傅瞅了瞅她:「你家遠嗎?」「嗯,要騎半個鍾頭呢!」小女孩低著頭,不知所措。「哎,算了,先騎回家吧。」修車師傅嘆了口氣,和藹地說道,「這錢,以後經過這里,記得,就拿來還吧。」「真的?」小女孩驚喜地叫道,「太謝謝您了,明天我一定把錢送來!」
誰說這人世間沒有信賴,誰說這人世間只有冷漠,誰說人與人只有金錢的關系?
鏡頭二:百貨店裡,一位盲人老奶奶正在購物「20元。」老奶奶拿出一個錢包,拉開拉鏈,掏出了一張紙鈔放在桌上,拄著拐杖轉身走了。
服務員接過紙鈔,愣了一下,怎麼是一張100元?她眯了眯眼睛,以為自己看錯了。不,這的確是一張100元!可是……思索一番後,她連忙扭頭跑了出去,老太太早已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服務員像是被什麼推動了一下,頭也不回地追了上去。
啊!看到了,老太太正要拐彎。「老奶奶……」老太太像是沒聽見,繼續往前走。服務員急忙飛奔過去,拉住了老太太的手,「老奶奶,您多給了我80元,還給您,您收好啊,千萬別丟了!」老太太緊握著服務員的雙手,「噢!真是太謝謝你了,我家快到了,要不進去坐坐?」「不用了!這是我應該做的。」服務員說著,便消失在人群中了。
一個人的品性並不會因為金錢而變化,錢是身外之物,失去了錢你還有友誼、關愛……如果品德不好,再多的錢你也不會滿足、不會幸福。
大街上,人來人往,疊印著一串又一串紛繁復雜的生活足跡,展現著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

H. 瑣事電子版小說或者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xC5RiUKkGUAPrvJJtWb58w

提取碼:q6la

架空起一個故事,剝離出一段感情;鐵匠想要妄談人,鐵匠卻在付出真情。鐵匠敢於探索,鐵匠勇於追求,鐵匠只想打鐵,煉就屬於鐵匠的文字。鐵匠心中的藝術是完美的,藝術來源於鐵匠平凡的生活,鐵匠卻想把這生活滴上心血,衷心希望著藝術因此高於生活,鐵匠是個有奢望的平凡人!

I. 《朝花夕拾》中《瑣事》讀後感600字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裡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裡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裡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朴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游過,頒著手指頭細數「一隻,兩只。。。。。。」;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J. 美文生活中的瑣事1600字摘抄

日常生活中的瑣事
當我們要安慰受痛苦的人的時候,有一大類人的重擔是我們不能忽略的。這些人不是因為身體受什麼劇烈的痛苦而失望,乃是因為每日都作一樣無味的事工,家庭中的瑣事佔去了一切的時間和精力,再沒有機會追求更高的事物,作完了這一切事以後又不能看見什麼大的效果。許多這樣的人每日在他們所受的限制中煩悶苦痛,渴望脫去這種重負,不僅是為自己可以脫離這些瑣事的煩擾,更是希望他們可以多作一些人生中更高的事工,他們喜歡多作些榮耀神而且使人得著幫助的事,但他們竟被日常的事工所捆綁,似乎使他們沒有一點機會可以服事人,以致他們的人生顯為卑鄙、無用、可憐。
很少的人確實的信他們是站在最適宜的地位上。我們每一個人豈不都常夢想得著一種更快樂更優美的命運么?我們豈不是有時設想我們應當得著更高更好的地位么?有時我們用一種無聲卻是深刻的內心的痛苦擊打我們監獄的鐵柵;又有時我們因為我們所受的限制心意沮喪,幾乎到了絕望的地步,因此我們的人生便充滿了灰心和痛苦。
但神在我們所處的地位上果真沒有用我們的地方么?他將我們放在我們所處的地位上難道是待我們不慈愛不公平么?最少有一件事是准確的,就是如果我們不在我們現在所處的地位上服事我們的主,我們無論在其他的什麼地方也不能服事他服事得更好一些。如果確是他將我們放在這個狹小卑陋的地方,他就必知道這為我們是最適宣的地方,他願意我們在那裡藉著耐性的順服榮耀他。他在古時對以色列人所說論到他們四十年在曠野漂流的話,當我們因著我們所遭遇痛苦灰心的經驗而發怨言的時候,他也是對我們這樣說:「我訓練你,使你受苦,為要在以後尊榮你,使你掌權,訓練你,使你遭遇幽暗仍能知足,為要在將來使你發光,訓練你,使你在這些小事上忠心,好使你漸漸可以作大事。」如果有一樣事比別的事更是我們作基督徒的人需要學習的,那就是將人生中最艱難的瑣事裝飾得好,使他們成聖供獻給神,這不只是更難作而且是更可貴的事,只在最好的時機中才發出光輝來的那種敬虔是遠不及這個的。灰心喪志的人向上看罷!我們人生的主不會作錯事的。他給我們每一個人最適宜的地位去站,最適宜的事工去作,最適宜的負擔去擔,在我們擔負的時候給我們最適宜的幫助,到末後還要將最適宜的賞賜賜給一切無論在什麼幽暗的境遇中總是忠心事奉他的那些人。
這些可憐乏味的事工,這些無足輕重的境遇,這些每日中的舍己,都是神為你選擇的。它們是神教育你所用的器具,是神施恩惠的河流,是他所擺設的筵席。你被拘禁的地方,那座污濁的城市,那間狹小的房屋,那所晦暗的商店,那間困人的辦公室,那條可怕的街道,那群不投機的同人──這些都是神按著他自己的美旨給你預備的學校,使你可以在里邊訓練,也是他給你預備的祭壇,使你可以在上面獻上你的祭物。你這樣信,而且這樣領受,當你再看它們的時候,天父慈愛的明證必要顯出來,將你的灰心都變成平安。
在人生中還有別樣的失望也是如此。失望的人很多,他們的失望不只限於外面的事物。也有愛情上的失望。多少人的心中渴望得著愛情的伴侶,但竟被命定度著孤獨的生活!多少人得不著他們心所羨慕的最深最清潔的伴侶並不是由於他們自己的過失!常有時候兩個人在那裡很快樂的結婚,同時卻有別的男人失去了他所夢想要得的妻子,或是別的女子失去了她心中所渴望要得的丈夫!然而那些必須走孤獨道路的人並不一定是不可愛或不得人愛的。在事實上他們常是正與這個相反,他們得著許多人無限的愛,因為他們幫助這些人得了多少的快樂。他們的愛少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擴大去幫助許多人,若不這樣,這些人便總不知道愛心是怎樣能犧牲自己,又是怎樣寶貴。
當我寫這一章的時候我想到我所認識最誠朴最真實最可愛的基督徒當中的一位,她常因為家中事務的限制使她不能有更大的用處而感覺灰心。她讀到在本地和遠方許多敬虔婦女為基督所作的寶貴的事工,便嘆息著說,「我什麼也沒有作。」她並未曾發怨言,不過想到這事就有一點愁苦罷了。然而她總不知道她使多少人得了大福,她自己美麗的人生使多少在她旁邊的人得了光照。她是她丈夫每日的力量和喜樂。她使她的家成為世上最快樂最光明的家庭中的一個。她訓練她的子女喜愛一切最清潔最高尚的事物。她教導他們公義、憐憫、舍己、誠實,直到他們每一個人起來稱她為有福的。她所作的遠超過這個。雖然她不深知道多少愁苦的人怎樣因她得了快樂,多少可憐的人感謝神因為有她作他們在地上最好的朋友,她整個的人生是怎樣的可愛,怎樣的不自私,她所發的光輝怎樣引領許多人尋求她的救主作他們自己的救主。她卻救助了許多在她家庭以外的人。那就是她每日的工作,寂靜無聲,世人的眼睛看不見多少,但從始至終是種使人得福的工作。
我又想到許多其他有同樣心意的聖徒,除了離他們最近的人以外,很少有人認識他們,在僻靜的地方忍受病痛,他們從年初到年底遭遇許多的困難,他們的人生充滿了他們心靈上的煩悶,他們一點享受不著世人所說的安慰和成功;但他們歡喜耐心忍受他們所遭遇的,那看不見的主給了他們卑下微小的事工,他們就以藉著這些事工討他的喜悅為知足,並且每日在這種最令人灰心的境況中顯出那真實奉獻的心所有的美麗,發出那真實奉獻的心所發的香氣來。
我想到這些人和許多這樣的人,因為一定有許多這樣的人是我們不知道的。我想到將來天使怎樣迎接他們進入那沒有憂愁的樂土,他們在那裡要發光如星,我便又想到主所說的話,「有許多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相關美文參考:http://m.meiwen.com.cn

閱讀全文

與瑣事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劉海小女孩發型圖片 瀏覽:624
看美女拍拍拍圖片 瀏覽:249
kdlk手錶圖片及價格 瀏覽:798
唯美哭泣動漫圖片 瀏覽:923
平常人圖片男生 瀏覽:500
word宏圖片大小 瀏覽:669
寶寶穿鞋子怎麼畫圖片 瀏覽:650
手機yy怎麼看圖片 瀏覽:621
女孩和樹圖片動漫 瀏覽:371
美女在散步的圖片 瀏覽:837
天意文字圖片 瀏覽:506
男裝手錶價格圖片 瀏覽:942
簡單的漫畫圖片人物圖片 瀏覽:492
古風打戲高清圖片 瀏覽:276
感恩節圖片動漫 瀏覽:142
仙氣圖片壁紙高清 瀏覽:746
怎麼把圖片設置透明度 瀏覽:131
一張黑夜男生圖片戴口罩路上拍的 瀏覽:169
張彬彬皮衣高清圖片 瀏覽:980
簡單折紙大全圖片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