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找詩《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⑵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這首詩的名字叫什麼
這首詩的名字叫《李延年歌》。這首詩是西漢音樂家李延年所作,全詩原文如下: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白話文意思是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牆垣失守;
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縱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2)北方有佳人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這首詩的作者李延年,是西漢音樂家,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負責飼養宮中的狗,後因擅長音律,故頗得武帝喜愛。一日為武帝獻此歌,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入宮,稱李夫人。
這首詩既沒有華美的辭藻,也沒有細致的描繪,只是以簡括而覺單調的語言,贊頌了一位舉世無雙的絕色美女。《李延年歌》看上去尋常,卻也有奇堀之處。透過那誇張的詩句,它體現出一種自然、率真的美,又給鑒賞者留下了廣闊的審美空間。
⑶ 北方有佳人,傾國又傾城,南方有嘉木,後面一句是什麼
這不是1首,是2首。
一、李延年歌
兩漢.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譯文】
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牆垣失守;
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
縱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作者簡介】
李延年,西漢音樂家,生年不詳。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負責飼養宮中的狗,後因擅長音律,故頗得武帝喜愛。一日為武帝獻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入宮,稱李夫人。後因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劉髆,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協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宮的樂器,極得武帝寵幸,「與上卧起,甚貴幸,埒如韓嫣」。李夫人去世後,愛弛,太初年間,因弟弟李季奸亂後宮,漢武帝下詔滅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
二、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簡析】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通過「秋扇」、「驪山語」、「雨霖鈴」、「比翼連枝」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幽怨、凄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
⑷ 看圖猜成語倒著寫的國和城兩個字圖片答案
1、答案:傾國傾城。
解析:國和城都傾倒了。
2、傾國傾城
傾國傾城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qīng guó qīng chéng,意思是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出處:《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譯文:智慧的丈夫為城,智慧的婦人壞城。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女性。
(4)北方有佳人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傾國傾城的相關典故:
傾國傾城語出自漢武帝時音樂家李延年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聞此曲後,遂納納其妹為妃,即史上所稱的「李夫人」。
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寵愛,後因病重,武帝時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終背對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說是病顏憔悴,怕有損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後,武帝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對她懷念不已。白居易據此寫了一首諷諭詩《李夫人》。
相關譯文:北國有一位美人,姿容簡直是舉世無雙,她嫻雅之性超俗而出眾,不屑與眾女為伍,無人知己而獨立。她只要對守城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城垣失守;倘若再對君王秋波那麼一轉,國家就要遭受滅亡的災禍。但縱然是傾城、傾國,也不要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啊!
⑸ 北方有佳人什麼意思
北方指北國,佳人是美女,就是北國有美女的意思,後引申為某處有心儀的動人女子。
⑹ 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是什麼意思
北國有一位美人,姿容簡直是舉世無雙,她嫻雅之性超俗而出眾,不屑與眾女為伍,無人知己而獨立。她只要對守城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城垣失守;倘若再對君王秋波那麼一轉,國家就要遭受滅亡的災禍。但縱然是傾城、傾國,也不要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啊!
出自《李延年歌》,是漢代宮廷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小詩。此詩以簡括而覺單調的語言,贊頌了一位舉世無雙的絕色美女。
原文如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譯文如下:
北國有一位美人,姿容簡直是舉世無雙,她嫻雅之性超俗而出眾,不屑與眾女為伍,無人知己而獨立。
她只要對守城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城垣失守;倘若再對君王秋波那麼一轉,國家就要遭受滅亡的災禍。但縱然是傾城、傾國,也不要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啊!
詞句注釋
⑴絕世:冠絕當時,舉世無雙。
⑵顧:看。傾人城: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陶淵明《閑情賦》:「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
⑶傾人國:使國家滅亡。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李延年歌》被郭茂倩《樂府詩集》收入《雜歌謠辭》。根據《漢書·外戚傳上》記載: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李延年獻舞時唱了這首詩。漢武帝聽後不禁感嘆道:世間哪有這樣的佳人呢?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就推薦了李延年的妹妹。
漢武帝召來一見,果然妙麗善舞。從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漢武帝的寵姬李夫人。
在漢武帝寵愛的眾多後妃中,最生死難忘的,要數妙麗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則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的這首名動京師的佳人歌。這一首短短的詩歌,能使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嚮往之情,說明了這首詩的確有超眾的魅力。
⑺ 《北方有佳人》這首詩的解釋
年代:漢
作者:李延年
作品:北方有佳人
內容: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作品注釋
注釋:
在武帝寵愛的眾多後妃中,最生死難忘的,要數妙麗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則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這首名動京師的佳人歌:
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
由是得幸。(《漢書·外戚傳》)
一闋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嚮往之情。這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動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來,這首歌的起句平平,對「佳人」的誇贊開門見山,一無渲染鋪墊。但其意蘊,卻非同凡俗。地國秀麗,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艷嫵媚;北國蒼莽,其仕女多雪膚冰姿、妝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領起,開筆就給所歌佳人,帶來了一種與南方迥異的晶瑩素潔的風神。北方的佳
人何止千萬,而此歌所矚意的,則是萬千佳人中「絕世獨立」的一人而已,「絕世」誇其姿容出落之美,簡直是並世無雙;「獨立」狀其幽處嫻雅之性,更見得超俗而出眾。不僅如此,「絕世而獨立」還隱隱透露出,這位佳人不屑與眾女靈伍,無人知已而獨立欄桿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僅
是超世脫俗,而且更楚楚可憐了。這就是平中孕奇,只開篇兩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領,生出對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脫俗可愛,當其顧盼之間,又該有怎樣美好的風姿呢?要表現這一點,就不太容易了。何況在李延年之前,許多詩、賦中就已有過精妙的描摹。《衛鳳·碩人》表現後宮麗人,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
人姚際恆嘆為「千古頌美人者無了其右,是為絕唱」(《詩經通論》)。風流儒雅的宋玉吟詠東鄰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之賦,更見其綽約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賦》)。在這種情況下,李延年欲贊北方佳人,倘若沒有
非常之辭,恐怕就只能罷舞輟歌了。然而,這位富於才情的音樂家,卻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奇句-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那麼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表現佳人的
顧盼之美,竟然發為令人生畏的「傾城」、「傾國」之語,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這樣誇張,又何以顯出這位佳人驚世駭俗的美好風姿?而正因為這風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讓人心馳神往、倍加牽懷。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麼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沒有這樣攝人心魄的吸引力了。這就是「
不可畏也?伊可懷也」(《衛風·東山》)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結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對佳人的美好作了極度的誇張,結尾則突然一轉,化為深切的惋惜之語:「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給人君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見得還少嗎?這似乎是要告誡人君,記取傾城、傾國的古鑒,不可為「
佳人」所誤。但接著一句則又緊攝一層?縱然是傾城、傾國,也別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呵!這二句故作取捨兩難之語,實有「欲擒故縱」之妙:愈是強調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見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難得,就愈能促人趕快去獲取。作者的用意
,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辭,牽動武帝那難獲絕世佳人的失落之感,從而迅速作出抉擇。這樣收束,可謂一唱三嘆、餘音裊裊,令人聞之而悵然不已。難怪琥帝聽完此歌,不禁發出「世豈有此人乎」的喟然嘆息了-李夫人在這樣的時刻被薦舉、召見,正適合於李延年這首非同凡響之歌所造
成的情感氛圍。
由此可見,這首歌表現佳人之美,不像《衛風·碩人》那樣,以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肖像描繪見長,而以驚人的誇張和反襯,顯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現方法上,倒是更接近於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如果兩者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此歌在動用誇張、反襯時,又緊緊抓住了人們常有的
那種「畏」而可「懷」、「難」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終於產生出不同尋常的效果,打動了一代雄主的心弦。這就是它的藝術魅力之所在。這首歌還有一點注意得,就是採用了大體整齊的五言體式(第五句「寧不知」三字實際上可以刪除)。這種體式,當時還只在民間的「俚歌俗曲」中
流行。李延年將其引入上層宮廷,配以美妙動人的「新聲變曲」。這對於漢代文人五言詩的萌芽和生長,無疑起了某種催化作用。
⑻ 北方有佳人詩句出自哪裡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西漢)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在武帝寵愛的眾多後妃中,最生死難忘的,要數妙麗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則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這首名動京師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漢書·外戚傳》) 一闋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嚮往之情。這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動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來,這首歌的起句平平,對「佳人」的誇贊開門見山,一無渲染鋪墊。但其意蘊,卻非同凡俗。地國秀麗,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艷嫵媚;北國蒼莽,其仕女多雪膚冰姿、妝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領起,開筆就給所歌佳人,帶來了一種與南方異的晶瑩素潔的風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萬,而此歌所矚意的,則是萬千佳人中「絕世獨立」的一人而已,「絕世」誇其姿容出落之美,簡直是並世無雙;「獨立」狀其幽處嫻雅之性,更見得超俗而出眾。不僅如此,「絕世而獨立」還隱隱透露出,這位佳人不屑與眾女靈伍,無人知已而獨立欄桿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僅是超世脫俗,而且更楚楚可憐了。這就是平中孕奇,只開篇兩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領,生出對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脫俗可愛,當其顧盼之間,又該有怎樣美好的風姿呢?要表現這一點,就不太容易了。何況在李延年之前,許多詩、賦中就已有過精妙的描摹。《衛鳳·碩人》表現後宮麗人,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際恆嘆為「千古頌美人者無了其右,是為絕唱」(《詩經通論》)。風流儒雅的宋玉吟詠東鄰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之賦,更見其綽約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賦》)。在這種情況下,李延年欲贊北方佳人,倘若沒有非常之辭,恐怕就只能罷舞輟歌了。然而,這位富於才情的音樂家,卻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奇句-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那麼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表現佳人的顧盼之美,竟然發為令人生畏的「傾城」、「傾國」之語,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這樣誇張,又何以顯出這位佳人驚世駭俗的美好風姿?而正因為這風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讓人心馳神往、倍加牽懷。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麼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沒有這樣攝人心魄的吸引力了。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懷也」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結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對佳人的美好作了極度的誇張,結尾則突然一轉,化為深切的惋惜之語:「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給人君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見得還少嗎?這似乎是要告誡人君,記取傾城、傾國的古鑒,不可為「佳人」所誤。但接著一句則又緊攝一層?縱然是傾城、傾國,也別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呵!這二句故作取捨兩難之語,實有「欲擒故縱」之妙:愈是強調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見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難得,就愈能促人趕快去獲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辭,牽動武帝那難獲絕世佳人的失落之感,從而迅速作出抉擇。這樣收束,可謂一唱三嘆、餘音裊裊,令人聞之而悵然不已。難怪琥帝聽完此歌,不禁發出「世豈有此人乎」的喟然嘆息了-李夫人在這樣的時刻被薦舉、召見,正適合於李延年這首非同凡響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圍。
由此可見,這首歌表現佳人之美,不像《衛風·碩人》那樣,以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肖像描繪見長,而以驚人的誇張和反襯,顯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現方法上,倒是更接近於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如果兩者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此歌在動用誇張、反襯時,又緊緊抓住了人們常有的那種「畏」而可「懷」、「難」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終於產生出不同尋常的效果,打動了一代雄主的心弦。這就是它的藝術魅力之所在。這首歌還有一點注意得,就是採用了大體整齊的五言體式(第五句「寧不知」三字實際上可以刪除)。這種體式,當時還只在民間的「俚歌俗曲」中流行。李延年將其引入上層宮廷,配以美妙動人的「新聲變曲」。這對於漢代文人五言詩的萌芽和生長,無疑起了某種催化作用。
⑼ 《北方有佳人》的意思
意思: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牆垣失守;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縱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出自:漢代宮廷音樂家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原文: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9)北方有佳人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北方有佳人》創作背景:
《李延年歌》被郭茂倩《樂府詩集》收入《雜歌謠辭》。根據《漢書·外戚傳上》記載: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李延年獻舞時唱了這首詩。
漢武帝聽後不禁感嘆道:世間哪有這樣的佳人呢?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就推薦了李延年的妹妹。漢武帝召來一見,果然妙麗善舞。從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漢武帝的寵姬李夫人。
這首歌表現佳人之美,不像《衛風·碩人》那樣,以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肖像描繪見長,而以驚人的誇張和反襯,顯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現方法上,倒是更接近於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
⑽ 北方有佳人,出自哪首詩
編輯本段古詩詞(漢·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佳人的戀戀不舍和惋惜
作者鏈接
李延年,漢代音樂家。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樂工出身,父母兄弟亦均為樂工。善歌,有善創造新聲。武帝時。在樂府中任協律都尉。為《漢郊祀歌》十九章配樂,又仿張蹇傳自西域的《摩訶兜勒》曲,作「新聲二十八解,用於軍中,稱「橫吹曲」,使用於笛簫鳴奏,二胡,巴烏等輔助伴奏。
相關典故
在武帝寵愛的眾多後妃中,最生死難忘的,要數妙麗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則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這首名動京師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漢書·外戚傳·孝武李夫人列傳》) 一闋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聞之而動心,立時生出一見伊人的嚮往之情。這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動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來,這首歌的起句平平,對「佳人」的誇贊開門見山,一無渲染鋪墊。但其意蘊,卻非同凡俗。南國秀麗,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艷嫵媚;北國蒼莽,其仕女多雪膚冰姿、妝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領起,開筆就給所歌佳人,帶來了一種與南方?異的晶瑩素潔的風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萬,而此歌所矚意的,則是萬千佳人中「絕世獨立」的一人而已,「絕世」誇其姿容出落之美,簡直是並世無雙;「獨立」狀其幽處嫻雅之性,更見得超俗而出眾。不僅如此,「絕世而獨立」還隱隱透露出,這位佳人不屑與眾女靈伍,無人知已而獨立欄桿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僅是超世脫俗,而且更楚楚可憐了。這就是平中孕奇,只開篇兩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領,生出對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脫俗可愛,當其顧盼之間,又該有怎樣美好的風姿呢?要表現這一點,就不太容易了。何況在李延年之前,許多詩、賦中就已有過精妙的描摹。《衛鳳·碩人》表現後宮麗人,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際恆嘆為「千古頌美人者無了其右,是為絕唱」(《詩經通論》)。風流儒雅的宋玉吟詠東鄰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之賦,更見其綽約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賦》)。在這種情況下,李延年欲贊北方佳人,倘若沒有非常之辭,恐怕就只能罷舞輟歌了。然而,這位富於才情的音樂家,卻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奇句-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那麼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表現佳人的顧盼之美,竟然發為令人生畏的「傾城」、「傾國」之語,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這樣誇張,又何以顯出這位佳人驚世駭俗的美好風姿?而正因為這風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讓人心馳神往、倍加牽懷。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麼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沒有這樣攝人心魄的吸引力了。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懷也」(《豳風·東山》)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結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對佳人的美好作了極度的誇張,結尾則突然一轉,化為深切的惋惜之語:「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給人君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見得還少嗎?這似乎是要告誡人君,記取傾城、傾國的古鑒,不可為「佳人」所誤。但接著一句則又緊攝一層?縱然是傾城、傾國,也別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美好的佳人,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呵!這二句故作取捨兩難之語,實有「欲擒故縱」之妙:愈是強調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見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難得,就愈能促人趕快去獲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辭,牽動武帝那難獲絕世佳人的失落之感,從而迅速作出抉擇。這樣收束,可謂一唱三嘆、餘音裊裊,令人聞之而悵然不已。難怪琥帝聽完此歌,不禁發出「世豈有此人乎」的喟然嘆息了-李夫人在這樣的時刻被薦舉、召見,正適合於李延年這首非同凡響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圍。 由此可見,這首歌表現佳人之美,不像《衛風·碩人》那樣,以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肖像描繪見長,而以驚人的誇張和反襯,顯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現方法上,倒是更接近於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如果兩者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此歌在動用誇張、反襯時,又緊緊抓住了人們常有的那種「畏」而可「懷」、「難」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終於產生出不同尋常的效果,打動了一代雄主的心弦。這就是它的藝術魅力之所在。這首歌還有一點注意得,就是採用了大體整齊的五言體式(第五句「寧不知」三字實際上可以刪除)。這種體式,當時還只在民間的「俚歌俗曲」中流行。李延年將其引入上層宮廷,配以美妙動人的「新聲變曲」。這對於漢代文人五言詩的萌芽和生長,無疑起了某種催化作用。 成語「傾國傾城」,點出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