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什麼意思
原文: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譯文:袈裟根本沒有清凈,不染紅塵性情空靈。幽幽的古寺廟和千年的鍾,都是執著的人說夢話。
出處:電視劇《天道》第11集,丁元英到五台山佛門凈地拜見了智玄大師,他此行的目的只是為了在激烈的商戰過程中有個心安,同時丁元英帶上了這首詞和信,韓楚風打開紙看到這首詞: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
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凈,紅塵不染性空。
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1)在紅塵中修行文字和尚圖片擴展閱讀:
《天道》的創作背景:
《天道》該劇是根據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小說的創作用了四年多的時間,豆豆和張前也用了近二年的時間改編了劇本。《天道》以愛情為主線,集結了商戰、警匪、政治等內容,更有很多商戰韜略和計謀,可謂是一本現代商戰的教科書。
Ⅱ 和尚有帶發修行的嗎
和尚是出了家,受了出家戒之後才稱為和尚。出家絕對要剃度的,否則不稱為出家人。帶發修行的是在家居士,又名優婆塞(男在家居士)或優婆夷(女在家居士)。
樓上有人說虛雲老和尚帶發修行是不正確的。虛雲大師(虛雲老和尚的尊稱)閉關時,身無長物,沒有剃刀,所以留了頭發與鬍子,但是他出關之後,一樣把頭法剃掉。
雪廬老人,不稱為和尚(和尚在中國的稱呼,在佛經中稱為「比丘」、「沙門」等),他被稱為雪廬老人、雪廬居士、或稱為李炳南老居士。他本人真名叫李炳南,一生從未出家,所以被稱為雪廬居士。「雪廬大和尚」是一位不了解佛戒的教徒孔德生,為了尊敬他而稱他為和尚。沒有出家就是沒有出家,在家居士不得自稱為出家人。在佛陀時代,沒有出家,連出家戒都不得聽聞的,何況稱為比丘?佛之戒律,大正藏經中的《沙彌威儀》有雲:「大沙門說戒經不得盜聽。」
一個在家居士若遇到比丘,要禮敬的,而非反過來,《優婆塞戒經》(亦稱在家菩薩戒)雲:「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見比丘、比丘尼、長老、先宿、諸優婆塞,優婆夷等,不起承迎、禮拜、問訊,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凈有作。」
《優婆塞戒經》又雲:「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受招提僧卧具、床座,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凈有作。」一個在家居士,若未問得出家眾本人的許可,不得用比丘之器具如床座,否則就是犯戒。
出家比丘與在家居士,還是有別,不能互相混淆,否則又何須定「優婆塞戒」?
居士身的雪廬居士可否在不犯戒的情況下,受用出家人的禮拜?不問而用出家人的器具?孔德生如此不依佛制,而擅自稱雪廬居士為和尚是否合適?讀者細思之,答案不言而喻。
Ⅲ 晨鍾暮鼓笑紅塵,青燈黃卷看人生。心性自然…
我記得我有個朋友,當年念書的時候覺得自己看破紅塵,吵著鬧著要去出家隱居。後來去找一個老師父指點,說是自己看破紅塵了,老師父對他說:「你才多大,未曾經歷紅塵,哪算看破紅塵呢?」
如果你真的看破紅塵,我是真的不勸你,但你得保證自己具備如下條件:
1、你不是因為塵世的艱難而選擇修行的。
塵世中生存固然辛苦,但修道就一定輕松嗎?修行修行,本身就是辛苦的,如果你連這樣的辛苦都選擇去忍受,為什麼塵世中的苦你就受不了呢?
2、你在社會中入世的修行已經圓滿畢業。
在社會中你是個合格生,方有出世的資格。出世是高境界,如果連入世這種低境界的入門試煉都無法經歷,我很懷疑你能修行出結果。古來有道行的上師大德,均是在入世體會完人生百味後,方才出世,這樣他出世後對於塵世和道學的理解反而更深刻。
3、你是因為對道學的潛心,而非工作學習上的懶惰才選擇修行的。
這個我不多說,現在有的年輕人貪圖安逸,工作不求上進,只撿輕松的來……這話越說越重我就不說了,你懂的。
4、你能保證不傷害家人。
以傷害家人為代價的修道,不修也罷,無論道教佛教,都是要存有一顆慈悲之心方可修行。心中半點念及親人的慈悲之心都沒有,能修什麼道呢?
如果你以上四點都能做到,便去修道吧,你能修成正果的。
Ⅳ 一個紅塵中信佛的和尚,以扳依佛門究竟是自己女朋友或老婆魅力不夠風韻不再吸引不了自己還是虧心事做
看破紅塵了吧,再美也不過是皮囊一副,都會有老的時候,拋開皮囊沒有美醜之分,生什麼都帶不來,走什麼也帶不走,唯有善惡的業力隨自己六道輪回。
Ⅳ 在紅塵中修心
意思是,充分地認識到人生,認識到紅塵,然後錘煉自己的身心,達到升華的境界。
Ⅵ 在紅塵中修行,在紅塵中修心,且行且珍惜是什麼意思
話不多說,上干貨。
問曰:「修道者,原欲絕俗離塵,萬緣俱寂。今混俗和光,得不染於塵俗乎?」
答曰:「空寂無為,乃得丹以後之事。若未得丹,而即無為,則造化何由奪?生死何由了?混俗和光,正為奪造化,了生死耳!雖曰在俗,而實脫俗;雖曰在塵,而實出塵。到得大丹凝結以後,不待空寂而自空寂,方可絕俗脫塵。不應世事,行九年面壁之功,以期超脫也。」
——悟元子劉一明《修真辯難參證》
真人法語,要好好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