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走進文字和圖片的世界

走進文字和圖片的世界

發布時間:2022-07-01 20:45:17

Ⅰ 你覺得圖片、文字、視頻,哪個更吸引你

文字,可以帶給人廣闊的想像空間,一句話藉由各人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世界觀可以創造一個宇宙,文字無邊界,可以創造無限,二圖片總設有一個框架,到達一定范圍便不得不戛然而止,無法無止境的延伸下去。

Ⅱ 圖片與文字語言相比具有哪些特點

漢語的標准語是近幾百年來以北方官話為基礎逐漸形成的。它的標准音是北京音。漢語的標准語在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在台灣稱為國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稱為華語。 在廣義上是指漢族的語言,狹義上指普通話,另外還有國語、華語、中文等稱呼都是指漢語。毫無疑問,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語言,世界上大約有1/5的人使用漢語作為母語。漢語也曾對其周邊的國家的語言文字產生過重要影響。例如日語、韓語、越南語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漢語借詞以及漢語書寫體系文字。漢語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或是一種中國語文。 漢語作為世界特有的象形文字語言,文字高度的統一與規范,現代漢語有統一和規范的語法,盡管方言發音差異特別大,但是書面語言規范,沒有方言差異造成的書面交流障礙。 二、文字漢字用來記錄漢語已經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沒有中斷過。在如此長的歷史時期里,漢字不僅為人們的現實生活服務,而且記錄下極其豐富的文化資料;甚至跨越國界,被日本、朝鮮、越南等鄰國借去記錄非漢語語言。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也不斷有人批評漢字的缺點,主要是說漢字難認、難寫、難於機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掃盲、兒童識字教育、文化傳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 跟拼音文字比較起來,漢字有它的短處,但是也有它的長處。漢字最大的長處就是能夠超越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古今漢語字音的差別很大。但由於2000年來字形相當穩定,沒有太大變化,字義的變化比較小,所以先秦兩漢的古書今天一般人還能部分看懂。如果古書是用拼音文字寫的,現代人就根本無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語音差別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談,可是寫成漢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樣的。 50年代開始進行簡化漢字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規定了2200多個簡化漢字(包括用簡化偏旁類推的字)。這項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今後在一個時期內將保持穩定,不繼續簡化。因為不斷簡化會破壞文字的穩定性,而且簡化一批字以後,原來的繁體字並不能廢除。結果是漢字的總數有增無減,反而加重了學習和使用的人的負擔。 關於文字拼音化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論。從理論上說,任何自然語言都可以用拼音文字記錄。但是由於漢語方言分歧,在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沒有取得廣泛、切實的成效以前,改用拼音文字會給方言區的人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由於漢字歷史悠久,大量的文獻都是用漢字記錄的。一旦改弦易轍,勢必在文獻的廣泛利用上造成一定困難,在社會心理和民族感情上也可能引起波動。

Ⅲ 作文:走進書的世界

我「牙牙」學語時,爸媽就教我看書,書上花花綠綠的圖案吸引了我,看著那令我似懂非懂的圖片,我一點一點地長大了。現在,我真正迷上了書,通過它,我學到了更多豐富的知識,有了更高遠的見識。書,向我展示了世界,擁有它,就擁有未來。

在書的世界裡,我看到了恐龍龐大的身影:飛行的翼手龍、水中撈月的魚龍、橫行陸地的霸王龍。我驚奇地發現人類的祖先竟是猿人!他們摘果實、赤手空拳狩獵,過著群居的生活。我了解到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盡情地賓士在金戈鐵甲的古戰場。我感受到故宮、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的宏偉壯麗!

在書的世界裡,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神奇而又精彩的奧秘:月球是怎樣形成的,月球和潮汐的關系。我知道了萬有引力,認識了太陽系、銀河系,認識了雷電,認識了月食……

在書的世界裡,我了解了雄偉的萬里長城、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白浪滔天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我了解了下龍灣是越南北方的一個海灣,傳說古代有一群白龍從遠方飛來,被這里的綺麗風光吸引,留在海灣里,白龍翻騰激浪,化作千姿百態的奇山異島……

不僅我愛看書,我們一家子都愛看書,尤其是我爸爸,我家書房裡堆滿了各種書,什麼《資治通鑒》,什麼《二十四史》,什麼《書畫鑒賞》……就連我那年近古稀的外婆,還整天戴著一副老花鏡在看書呢!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里有許多我們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更是我們學習上必要的好幫手!讓我們走進書的世界,去領略美猴王大鬧天宮的威風,去體會白雪公主的善良,盡情地放飛自己的想

放假了,面對一路的辛勞,現在,我們總算能停下自己匆忙的腳步,在酷暑難擋的假期里,躲在自己的一隅里小憩。也只有放長假了,那一根始終緊崩的弦才能放鬆一下。感謝夏季,因為它的炎熱,才有了一時的悠閑。

現在,我們不用管學生了,可家長們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教育孩子。為了讓孩子們不虛度光陰,在長長的假期中有所收獲,在放假前我就為他們到書店挑選了適合閱讀的圖書。很多家長在取素質報告冊的當天就為孩子購買了圖書。我從心底里感謝他們對我工作的支持。

人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腹有詩書氣自華」。我一直羨慕出口成章的人,羨慕文筆好的人,常自恨不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能寫,寫不好是多麼得不稱職!私下裡我跟許多同仁交流,他們告訴我多讀,多寫肯定會有進步。為了能說得更好,為了能寫得更佳,我強迫著自己去閱讀。我不再為自己找種種理由,努力改變自己以往的閱讀方式。以前讀書我只是為了了解最終的結局,不在意過程,細節。現在我試著邊讀邊想,咀嚼作者的文字,對於文中的佳句摘錄下來,有空的時候再翻看一下。這樣讀書我更像是一個才會閱讀的孩子,按照老師的要求摘錄著好詞佳句。但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有用處,我不在意方法如何,我在乎的是自己能否真的有所提高。我努力改變著,我嘗試著將閱讀變成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我相信雖然已經三十幾歲的人了,但一切都還不晚。

正因為如此,我也想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想讓他們比我更早地走進書的世界,讓書告訴他們怎樣做人,讓書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讓書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讓書引導他們走上一條光明之路。我也希望能通過假期的閱讀作業,讓我們的家長也能靜下心來讀一兩本書,從中我們一定都能有所受益。

讓我們一起走進書的世界,在那裡我們能找到一刻的寧靜;讓我們一起走進書的世界,在那裡我們能從平淡中體會到真情;讓我們一起走進書的世界,在那裡我們的思想能飛翔。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無論對於孩子們還是對於我們自己來說,現在閱讀都能改變自己,改變命運。讓我們一起走進書的世界吧!

Ⅳ 「走進信息世界」手抄報內容

現代:
信息管理是人類為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對信息資源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社會活動。簡單地說,信息管理就是人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的管理。對於上述定義,我們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1.信息管理的對象是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

(1)信息資源

它是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的有機體。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流向,實現信息的效用與價值。但是,信息並不都是資源,要使其成為資源並實現其效用和價值,就必須藉助「人」的智力和信息技術等手段。因此,「人」是控制信息資源、協調信息活動的主體,是主體要素,而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處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動過程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沒有信息技術的強有力作用,要實現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不可能的。由於信息活動本質上是為了生產、傳遞和利用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的對象與結果之一。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三個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信息資源,是構成任何一個信息系統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之一。

(2)信息活動

是指人類社會圍繞信息資源的形成、傳遞和利用而開展的管理活動與服務活動。信息資源的形成階段以信息的產生、記錄、收集、傳遞、存儲、處理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以信息資源的傳遞、檢索、分析、選擇、吸收、評價、利用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實現信息資源的價值,達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單純地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而忽略與信息資源緊密聯系的信息活動,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不全面的。

2.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動的一種

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只不過信息管理的基本職能更有針對性。

3.信息管理是一種社會規模的活動

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社會性。它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個體、群體、國家參與的普遍性的信息獲取、控制和利用活動。

信息產品管理(微觀):信息採集、整序、分析,信息產品的流通
信息系統管理(中觀):設計、實施與評價,安全管理,信息資源配置等
信息產業管理(宏觀):產業結構和測試,信息服務業的機制與管理模式,產業政策和信息立法,社會信息化

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里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馳500里;步行人員日行50里;逆水行船時,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里。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里他把驛騎比做流星。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信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鍾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信息

Ⅳ 文字與圖畫的區別是什麼

文字是人類用表意符號記錄表達信息的方式和工具。

一開始的文字也算得上是圖片,因為是參照各種東西的特徵畫出來的,叫象形字,可以說圖畫是文字的雛形。下圖來源網上。

但是這些圖不好畫,所以慢慢的,文字也在發生改變,變得不像畫了,而且人們也開始在象形字的基礎上造出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特別是現在的簡化字,更像是一個帶有意思的符號,跟圖畫完全區分開來。

Ⅵ 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和資料

怕你是要買書了!

Ⅶ 請走進「漢字」專題,參與下面活動。(10分)【活動一】下面兩幅圖呈現的都是「豆」字,請根據自己的漢字


【活動一】(1)象形字(2)隸書 (3)一筐飯,一碗湯。(指「很少的食物」也對)
【活動二】示例:同學們,中國的方塊字有一種特殊的美麗。無論是結構的勻稱,還是形象的簡約,無論是讀音的旋律感,還是字義的獨特聯想,漢字給人的美感是任何其他文字所無法匹敵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美麗的漢字世界,去領略漢字獨特的魅力。(有選定的主題,有稱呼語,語言流暢)

Ⅷ 通過「走進信息世界」的綜合性學習,你一定有許多感想與收獲吧!把它寫下來,要求350字至400字

這是什麼意思?讀後感?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在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博物館里,存放著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這就是1946年誕生的「埃尼阿克」。從「埃尼阿克」出生到現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裡,計算機已經奇跡般地繁衍了好幾代。如今,電子計算機這位現代社會的「天之驕子」,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如果有人問:計算機是干什麼用的?你可能回答:計算機當然是用來計算的機器。確實,在一開始發明計算機的時候,人們是用它來進行比較復雜的數學計算的。如今電子計算機早已不單單用於計算了。科學家已經把計算機做成像人的大腦一樣的機器,把外界傳來的信息進行迅速的判斷和處理。所以,人們也把電子計算機稱為「電腦」。

在我國,從事婚姻介紹工作的人被稱為媒人。媒人所做的工作,就是在男女雙方還不熟悉的時候,在他們之間傳遞一些信息。於是,有人就借用媒人的稱呼,把能夠傳遞信息的物體叫做媒體。過去,媒體傳遞信息的功能比較單一。例如,電話只能傳遞聲音信息,電報只能傳遞文字信息。當今社會的文字、語言、聲像、圖片等各種信息常常交織在一起,原來只能傳遞一兩種信息的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人們希望有一種具有「十八般武藝」的設備,它既能當電視機,又能當收錄機,還能當電話機、傳真機使用。這種能傳遞多種信息的設備,就是多媒體設備。

那麼,電腦和多媒體有什麼關系呢?人的耳朵能接收聲音的信息,眼睛能接收圖像的信息,鼻子能接收氣味的信息。這些信息由神經系統傳到大腦,由大腦統一處理。因此,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多媒體信息處理系統,這個系統的「司令部」就是大腦。同樣,要建造一個多媒體信息處理系統,也必須在系統內設一個「司令部」,這個「司令部」就是「電腦」。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研製成功了集多媒體功能於一身的電腦。如今,這種電腦已經走進尋常百姓家。人們可以使用它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發傳真,聽CD,看VCD,唱卡拉OK……要是你的多媒體電腦連接了貫通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還可以在家中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那才真叫「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呢!
電子計算機發展迅猛,差不多每十年就產生一代新的計算機。因此有人說,你可以弄清楚已經過去的五萬年的歷史,卻不一定能知道未來五百年的事情。計算機的發展,別說五百年,五十年後會是什麼樣也很難預料,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計算機會越來越「神」。

5、全球「信息爆炸」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信息爆炸」時代。

研究人員對多種信息源進行了采樣分析,結果發現:2002年中,全球由紙張、膠片以及磁、光存儲介質所記錄的信息生產總量達到5萬億兆位元組,約等於1999年全球信息產量的兩倍。換句話說,在1999年到2002年這3年間,世界范圍內信息生產量以平均每年30%左右的速度遞增。

5萬億兆位元組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呢?研究人員說,如果以館藏1900萬冊書籍和其他印刷出版物的美國國會圖書館為標准,5萬億兆位元組信息量足以填滿50萬座美國國會圖書館。

研究人員發現:世界范圍內通過電話、廣播、電視和網際網路這四大電子渠道流通的信息量最為驚人。2002年,有多達18萬億兆位元組的新信息通過這些渠道在全球流通。研究顯示,其中有98%的信息流通主要通過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完成。另外,每年通過電子郵件在全球流通的信息量已達到4千億兆位元組,相當於4萬座美國國會圖書館。

6、怎樣在報刊中尋找信息

翻閱一下我們身邊的報紙和雜志就會發現:有的主要發表文學作品,比如《兒童文學》;有的主要報道各種新聞,比如《中國少年報》;有的主要刊載科學方面的知識,比如《我們愛科學》……要在報刊中快速地尋找有用的信息,首先要選擇相應的報紙和雜志。

報紙是分版面的,每個版面有一個主題,如,「國內新聞」「科技與教育」,閱讀報紙時首先要根據自己需要的信息選擇適當的版面。報紙上文章的標題比較醒目,而且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瀏覽文章的大標題,能更快地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如果你找到了與正在研究的問題相關的文章就得仔細閱讀,詳細了解有關信息,並用摘記、剪貼等方式及時保存有價值的信息。

翻開雜志,我們首先會看到目錄,目錄中會設置一些專題欄目,如,「語文天地」「游戲樂園」,每個欄目下有一些相關的文章。閱讀雜志首先要翻到目錄,看看有幾個欄目,想想哪些欄目中會有你需要的信息,快速瀏覽該欄目中的文章目錄,尋找你需要的文章。如果找到感興趣的文章就仔細閱讀,並用摘記、復印等方式保存有價值的信息。

Ⅸ 有關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的資料文字以及圖片

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中國共計擁有48項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4項,世界自然遺產10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遺產總數名列世界第2位,僅次於義大利的51項。由於數量眾多,現列舉十個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遺產項目:

1、萬里長城(1987.12,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分布於我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多千米。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跡。在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2、明清皇宮-北京故宮(1987.12,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逾600餘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體現。

3、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12,文化遺產)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兵馬俑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舉世罕見,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它對於深入研究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另一方面, 秦始皇兵馬俑也是我國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4、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遺產)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莫高窟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系、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珍貴資料,是人類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5、安徽黃山(1990.12,自然文化雙遺產)



黃山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它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歷來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世界各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6、四川九寨溝風景名勝區(1992.12,自然遺產)



九寨溝位於岷江上游、四川省阿壩州境內,因溝內有盤信、彭布、樹正、菏葉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全區面積約720平方公里,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九寨溝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的一條支溝,地質結構復雜。這里高差懸殊、氣候多樣、山明水秀。以明朗的高原風光為基調,以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這「五絕」而馳名中外。九寨溝歷來被當地藏民視為「神山聖水」,東方人稱九寨溝為「人間仙境」,西方人把它譽為「童話世界」。

7、雲南麗江古城(1997.12,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都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城市建設史、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8、中國丹霞(2010.8,自然遺產)



中國丹霞包括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江西龍虎山和龜峰、浙江江郎山及貴州赤水等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中國「丹霞地貌」是紅層地貌發育中一個獨特的例證,其豐富的地貌特徵展現出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麗景觀, 中國丹霞相對現有世界遺產,是山-水-林配置最好的丹霞(紅層)地貌區,使中國丹霞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典型、最優美、生態環境多樣、景觀配置最佳的傑出的丹霞景觀的代表。

9、浙江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011.6.25,文化景觀)



西湖景區以「西湖十景」及諸多歷史遺跡為代表,體現中國傳統園藝、繪畫、詩詞文化元素,還反映出中國農耕文明獨特的景觀審美傳統,對13至20世紀東亞地區的園藝景觀也有顯著影響。西湖是歷史上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審美實體,是東方審美體系中最具經典性的文化景觀。與世界上以自然景觀著稱的湖泊相比,西湖的人文景觀最多;與世界上以人文景觀著稱的湖泊相比,西湖的自然景觀最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完美結合的典範。

10、中國大運河(2014.6,文化遺產)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運河,創始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此以後,中國人民一代接一代,以其勤勞、智慧和堅強的毅力,由短到長,由局部到整體,不斷地開鑿整修,持續了一千多年的時間,直至公元1293年,終於完成了一條由杭州直達北京縱貫南北的人工大運河。大運河全長1782公里,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截止2015年7月8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中國共計擁有48項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4項,世界自然遺產10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遺產總數名列世界第2位,僅次於義大利的51項。由於數量眾多,現列舉十個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遺產項目:

1、萬里長城(1987.12,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分布於我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多千米。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跡。在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2、明清皇宮-北京故宮(1987.12,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逾600餘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體現。

3、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12,文化遺產)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兵馬俑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舉世罕見,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它對於深入研究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另一方面, 秦始皇兵馬俑也是我國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4、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遺產)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莫高窟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系、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珍貴資料,是人類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5、安徽黃山(1990.12,自然文化雙遺產)



黃山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它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歷來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世界各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6、四川九寨溝風景名勝區(1992.12,自然遺產)



九寨溝位於岷江上游、四川省阿壩州境內,因溝內有盤信、彭布、樹正、菏葉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全區面積約720平方公里,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九寨溝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的一條支溝,地質結構復雜。這里高差懸殊、氣候多樣、山明水秀。以明朗的高原風光為基調,以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這「五絕」而馳名中外。九寨溝歷來被當地藏民視為「神山聖水」,東方人稱九寨溝為「人間仙境」,西方人把它譽為「童話世界」。

7、雲南麗江古城(1997.12,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都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城市建設史、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8、中國丹霞(2010.8,自然遺產)



中國丹霞包括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江西龍虎山和龜峰、浙江江郎山及貴州赤水等6個丹霞地貌風景區。中國「丹霞地貌」是紅層地貌發育中一個獨特的例證,其豐富的地貌特徵展現出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美麗景觀, 中國丹霞相對現有世界遺產,是山-水-林配置最好的丹霞(紅層)地貌區,使中國丹霞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典型、最優美、生態環境多樣、景觀配置最佳的傑出的丹霞景觀的代表。

9、浙江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011.6.25,文化景觀)



西湖景區以「西湖十景」及諸多歷史遺跡為代表,體現中國傳統園藝、繪畫、詩詞文化元素,還反映出中國農耕文明獨特的景觀審美傳統,對13至20世紀東亞地區的園藝景觀也有顯著影響。西湖是歷史上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審美實體,是東方審美體系中最具經典性的文化景觀。與世界上以自然景觀著稱的湖泊相比,西湖的人文景觀最多;與世界上以人文景觀著稱的湖泊相比,西湖的自然景觀最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完美結合的典範。

10、中國大運河(2014.6,文化遺產)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運河,創始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此以後,中國人民一代接一代,以其勤勞、智慧和堅強的毅力,由短到長,由局部到整體,不斷地開鑿整修,持續了一千多年的時間,直至公元1293年,終於完成了一條由杭州直達北京縱貫南北的人工大運河。大運河全長1782公里,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Ⅹ 世界觀察文字圖片

8. (1) 甲骨文。商朝。 (2) 楔形文字。古巴比倫文明。 (3) —脈相承、源遠流長、傳承悠久、不斷創新等。(符合題意即可)

與走進文字和圖片的世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飛俠高清圖片頭像 瀏覽:239
動漫人物圖片素描男 瀏覽:925
黑色殺手圖片大全 瀏覽:642
html5怎麼圖片展示 瀏覽:291
臉小適合發型圖片短發 瀏覽:861
如何把圖片占據整個word 瀏覽:145
兩只可愛貓咪圖片 瀏覽:678
齊劉海短發圖片卡通美女下載 瀏覽:656
淘寶圖片如何壓縮高清 瀏覽:984
探探圖片怎麼保存 瀏覽:547
變色法拉利高清圖片 瀏覽:489
列印復印圖片如何調白 瀏覽:411
男生火了的圖片 瀏覽:124
風景畫圖片大全簡單漂亮 瀏覽:668
書桌寫字台圖片大全 瀏覽:595
繪本故事書圖片簡單又漂亮 瀏覽:555
動漫簡單男生圖片大全 瀏覽:802
煙花燙男生發型鍋蓋頭圖片 瀏覽:958
圖片大全超清簡約女生 瀏覽:278
圖片天空色怎麼調 瀏覽:258
© Arrange www.photoshopnerds.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