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是為人之本的上半句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節選自《〈論語〉理讀·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翻譯為: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這句話告訴我們,若想世界充滿愛,想尊重上司和友善同事,不如像尊重他們那樣禮遇我們的父母,像友愛同事一樣善待我們的手足。人生的根本在孝悌之行。有了孝悌,自然就懂了仁義。
(1)善良為人之本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由於與當時主宰魯國政權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政治觀點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去周遊列國,希望在別的國家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先後到了衛、宋、陳、蔡、楚等國,都沒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魯國一心一意講學和整理古代文獻資料,曾整理刪定《詩經》、《尚書》等,並根據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使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孔子講學,學生多達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貳』 德高為尚,至善為本是什麼意思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這句話解釋為:品德高尚人們應該追求的美好品質,善良是為人之本。
希望本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採納!
『叄』 為人之本的上半句是什麼
為人之本的上半句是:「與人為善」。
出自:《劉氏善舉》,作者身份不明確,相關原文:鄉里咸稱其善。然兒不解,心有憾。母誡之,曰:「與人為善,乃為人之本,誰無緩急之事。
翻譯:
鄉里的人都稱她善良。然而她兒子不理解,心裡有怨言。母親告誡他,說:「為別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誰沒有緊急的事情呢?
(3)善良為人之本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劉氏善舉》為一篇歌頌助人為樂精神的文章。
《劉氏善舉》給我們的啟示:幫助別人也是幫自己。多給別人做好事,當自己有困難時,別人也會來幫助你。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其實,助人為樂是一件善事。這樣才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劉家兒子「方悟」,他明白了對別人做好事,別人也會回報自己的道理。
『肆』 儉朴乃修身之本,善良亦為人之啥意思
儉朴乃我們修身之本。 讀書人修德以"寡慾、內省、慎獨、改過"為要。讀書貴在自覺,修德在於自律。宋人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知書才能達禮,好學才有品格。"先莫先於修德。"古往今來,修德修身之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人生歷練。而"寡慾、內省、慎獨、改過"則是一個讀書人修德的主要方式。 談到修身養性,"清心寡慾"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寡慾的修養方法,就是要求我們不要因為物質慾望而喪失良心,做到清心養氣、超然物外、知足常樂、節制貪欲。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寡慾,雖有不存焉寡矣。"一個人如果任由個人貪欲膨脹,則往往導致"貪慕富貴,枉道速禍",以致"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所以,面對物質利益的誘惑,作為消費者的學生應保持平常心,克服攀比心理;面對清貧,甘於"在陋巷,不改其樂"。 "邪生於無禁,欲生於無度",只有從小常思貪欲之害,才能不斷增強抵禦各種誘惑的自覺性。 戒奢尚儉,盡孝行義。勤儉是治家興國的法寶,也是為人的一種美德。"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朝興衰事,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伍』 做人一定要善良的句子人生感悟
1、人一定要有五樣東西: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融進血里的骨氣、兩側外泄的霸氣、刻進命里的堅強!
2、人性是醜陋的,但人是善良的。我相信本性是善良的,但我不相信人性。
3、這一股韌勁和勇氣,單純和善良,自由而豁達,明媚而不驕縱,飽有赤誠和執著,就這樣一直保持,很好。
4、善良是一個人身上最可貴的品質,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待人以善者善亦所趨。
5、其實當八卦淹沒了人性情感,看著餘存的善良泯於塵埃。有種悲哀,我想做卻只能嘆息。
6、那時,我還沒弄懂人性是如何矛盾。我不知道真誠中有多少做作,高貴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惡里有多少善良。
7、願我能保持住最初的單純和善良,不再為他人而活,努力做自己喜歡的自己。
8、我想做個善良的人,卻總是有人試圖摧毀它,為別人著想的人是不是註定受到傷害。
9、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聾子聞到。
10、可最考驗人性的,偏不是人在順境中所展現出來的面貌,而是看一個人失意之時,會如何安放他的善良。
11、我所理解的單純和善良:即使經歷人情冷暖,依舊保持著對世界的善意。
『陸』 類似善良之人必有福報句子有哪些
1、生而為人,心存善念;入世而活,護己周全;惡魔縱橫,善惡轉眼;紛繁雜亂,願君安然。
2、若一片地方只有一個心存善念的人,這世界這么大,好人豈不是有很多嗎?並非不多啊,用心留意自然是有的!
3、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結好緣,做好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4、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這么陰暗,如果你還心存善念,你應該會看到,那份印照出黑暗的光明。
5、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笑,它便笑;你哭,它也哭。心存善念,便會迎來更多美好的事物。
6、持身不正,持心不純,則權勢富貴皆如雲煙,無論何情何境,勿忘本心之善念。
7、心存善意就是一種修行,善惡只是一念之間,即便是微不足道也會影響他人。
8、存善意發善心執善念做善事,如果做不到,至少要時不時地提醒一下自已不要作惡。
9、願我心中長存善念,在得到和失去中看到善良的本真;願我心中不在單純,在笑臉和眉眼間看出醜陋的存在。
10、身影憔悴心意濃,心存善念多寬容,俯視不愧敢自問,敞亮心懷天地中。
11、變化萬千不離自身,善惡難辨不理本心。妖魔只是行惡之輩,佛陀都存善念之人!
12、冰雪埋葬誰的傷痕劍嘯九天浮沉笙歌漫舞絲竹聲聲,萬人俯首稱臣觸不到人心善念溫存誰懂這榮耀背後孤冷。
1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想要有好運,只要心存善念,做一個好人就夠了,你的善良,自有天相。
14、心存善念、相信自己的信念,我們都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15、沒有福報的人,你多送他一點錢財,他馬上災難就來,他沒有那個錢財還得不到禍!錢財一來,禍害馬上跟著就來。
『柒』 善良是為人之本作文
善良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是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守信是指說話、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能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守信是誠實的一種表現.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誠實守信.古往今來,關於誠信的事例舉不勝數.古有孫臏一諾千金,宋濂連夜抄書,曾參誠信教子,今有鄧穎超冒雨赴約,列寧依時歸還圖書等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誠信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為.
大家一定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小男孩由於兩次撒謊騙人,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最終導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劇.聽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不應該從中吸取一點兒教訓嗎?一個不具備誠實素質的人,最終只會落得個害人害已的下場.
孔子在《論語》中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不算數,這個人就不可能做成什麼事情,更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身處事.他的學生曾參也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檢查自己和別人商量的事情是不是忠誠地去做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了.」古人們的話也告訴我們做人要忠誠,要講信用.
由此,我不禁想起三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放學回家,看見家門口有一位老奶奶在賣燒餅.看樣子,她的生意並不怎麼好.當我就要與她擦肩而過時,老奶奶問我:「小朋友,吃燒餅嗎?」「可我沒帶錢.」我害羞地說.「沒事兒,想吃就送你一個.」說著,老奶奶遞給我一個燒餅.「這怎麼行,奶奶您等著,我回去拿錢.」說完,我帶著燒餅飛快地往家趕.可我剛進家,發現我最愛看的動畫片開始了,就把老奶奶忘得一干二凈了.就這樣,我失信了.為了看動畫片,我吃了一個理不直氣不壯的「霸王餅」.後來,我再也沒有遇到過這位老奶奶.每當我想起這件事兒,就想摑自己一巴掌,我為自己曾做過一次不誠信、不光採的事而感到臉紅.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是打開人們心靈的神奇鑰匙.在人際交往中,只有真誠待人,才能與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關系;只有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所以,我們應該從小樹立「言而有信,無信不立」的觀念,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同學們,請記住:誠信無價!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裡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誠信的好公民,讓誠信紮根於我們的心靈,讓誠信遍布我們新中國的每個角落!我堅信:只要人人都講誠信,祖國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捌』 善良真的是一個褒義詞嗎是否願意別人長誇你是一個善良的人
善良確實是一個褒義詞,這是毋庸置疑的,在人類的普世價值觀里,善良絕對是世人所擁護的。而且善良一直都沒有變,變的只是某些人的價值觀念,他們認為善良的人是“老實”、是“傻”,卻不知道其實是自己的道德觀念下降了。要是有人長期誇獎自己是個善良的人,自己不但願意而且還會很高興,因為這說明別人認同了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同其實就是實現了一種人生價值。
做人善良是我們應該堅守的底線,但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善良的人也要聰明,懂得保護自己,懂得運用智慧和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善良的人對於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也堅決不能讓步,因為一再讓步就不是善良了,而是慫包蛋,會因此招來更多的欺負。做人既善良又聰明才是最理想的狀態,也不會有人說善良的人傻了,反而會有更多的人由衷佩服,這也是做人比較難能可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