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圖片和寫文字意義不同嗎
當然不同,文字抽象,圖片直觀,漂亮,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給人以視覺沖擊和美的享受。
B. 文案策劃 圖片和文字表達的區別
圖片和文字的表達方式各具優勢,可以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傳遞信息和情感。
首先,圖片可以通過圖像、色彩等直觀的方式來傳遞信息和情感,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
因此,圖片通常更加適合用於突出主題或者傳達某種情感,例如用於廣告宣傳、品牌推廣等。
其次,文字則更擅長傳遞詳細的信息和理性的思考。
文字可以通過語言表達來傳遞復雜的概念和思想,特別是在需要闡述某個事物的定義、特點、原理等方面,往往會使用文字作為表達方式。
最後,在文案策劃中,圖片和文字也可以協同逗滑運用,以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比如,文字可以作為標題或者配文,概括和說明圖片所傳達的內容,而圖片則可以作為視覺元素,強化和補充文字所表達的意思,讓整個納指瞎文案更加生動、豐富和有趣。
總之,圖片和文字都洞空是有效的傳播方式,應根據傳達的目標和內容來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並結合兩者的優勢,創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文案策劃作品。
C. 為什麼很多人看圖片比看文字有興趣呢
直觀,省事,看圖一目瞭然,不用思考,不用將語言文字翻譯成圖像。但是也少因為少了思考而限制了人的想像力,所以也不是絕對的好事。
D. 學會這個方法,讓你的文字更有畫面感
人們常說「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可事實上,文字在人們腦海中創造出來的「畫面感」, 卻遠比圖片所能承載的東西更多。
什麼叫做畫面感呢?
有聲色、有層次、有光影、有遠近,能夠讓讀者直接腦補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物在做什麼事情的場景,就叫做畫面感。
之前觀著君曾經在文章 從《鬼吹燈》看影視改編,究竟什麼樣的小說才適合影視化? 中提過,擁有「視覺化寫作」特點的小說, 總是更容易被影視化。
那麼, 如何體現小說的畫面感呢?
一句話總結:「少用形容詞和副詞,多用名詞和動詞;少用抽象詞,多用准確、清晰的詞語;描述具體到細節。」
當我們在寫小說的時候, 應該避免使用大量的形容詞。 事實上,抽象的形容詞很少會讓文字更精彩,反而會限制讀者的想像力。這里並不是說不能使用形容詞,而是只在最關鍵的的地方用最准確的形容詞,並用適當的論據論證這個詞的合理。
因為形容詞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比如,我們想描述一個人長得帥,就要想辦法表現出他的帥,與其用「玉樹臨風」、「風流倜儻」這樣的形容詞,不如使用更具體的描述方式:
「一個渾身散發著淡淡冷漠氣息的男孩背光而站。他低著頭,碎碎的劉海蓋下來,遮住了眉目。在日光燈的照耀下,男孩那層次分明的茶褐色頭發頂上居然還映著一圈兒很漂亮的亮光。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左眉骨上那一排小小的閃著彩色光芒的彩虹黑曜石眉釘,和他的眼神一樣閃著犀利的光芒。」
這段話雖然沒有直接寫出有這個男孩有多麼多麼帥,但卻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讓讀者有了「嗯,這樣的人一定不會太丑」的心理暗示。
同樣,很多副詞,比如「很」、「真」、「非常」、「特別」等, 在描寫中一定要慎重使用。 「天氣很好」、「黃昏非常漂亮」,非常空洞,永遠無法形成畫面感。要知道,只有讀者看得懂,才能夠產生聯想,這就要求我們描寫事物時要具體化、物質化,絕不能抽象。
用最近非常火的《流浪地球》舉一個例子, 劉慈欣是這樣描述地球發動機帶來的酷熱的:
「發動機帶來的酷熱,戶外氣溫高達攝氏七八十度,必須穿冷卻服才能外出。在這樣的氣溫下常常會有暴雨,而發動機光柱穿過烏雲時的景象簡直是一場噩夢!光柱藍白色的強光在雲中散射,變成無數種色彩組成的瘋狂涌動的光暈,整個天空彷彿被白熱的火山岩漿所覆蓋。
爺爺老糊塗了,有一次被酷熱折磨得實在受不了,看到下大雨喜出望外,赤膊沖出門去,我們沒來得及攔住他。外面雨點已被地球發動機超高溫的等離子光柱烤熱,把他身上燙起了一層皮。」
在這段話中,劉慈欣並沒有使用任何副詞,但「整個天空彷彿被白熱的火山岩漿所覆蓋」和「雨點把爺爺身上燙起了一層皮」這樣的表述, 給讀者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是巨大的。
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大腦更易記住有具體形象的事物,因此,我們在寫小說的時候,還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抽象詞, 用准確、清晰的詞語取而代之。 在這里,抽象詞指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准確、清晰的詞語是指你我肉眼便可觀察到的實物。
同理,我們在表達人物的情感時,也應該減少故作高深的詞語, 轉而使用人人都能感知到的意象。 如果能抓住作品中最動人、最傳神的點,你的小說想沒有畫面感都難。
還拿《流浪地球》來舉例,在小說的最後一段, 劉慈欣是這樣抒情的:
「我乾涸的老眼又濕潤了。我好像看到半人馬座三顆金色的太陽在地平線上依次升起,萬物沐浴在它溫暖的光芒中。固態的空氣融化了,變成了碧藍的天。兩千多年前的種子從解凍的土層中復甦,大地綠了。
我看到我的第一百代孫子孫女們在綠色的草原上歡笑,草原上有清澈的小溪,溪中有銀色的小魚……我看到了加代子,她從綠色的大地上向我跑來,年輕美麗,像個天使……」
即使你沒有讀過這本小說,不知道《流浪地球》的劇情, 相信 也能感受到字里行間的溫度。
如果你想讓自己作品被影視化,那麼在寫小說的時候, 不妨把自己當成觀眾。 你可以盡情想像,你的文字展現在鏡頭前是什麼樣,能不能轉化成可以拍攝出畫面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故事要讓人有直觀的感受,沒有人喜歡冗長而抽象的表述,當你寫下一個抽象、空洞的詞語時,可以在心裡掂量一下: 「有沒有更形象的表述方式?」
你看,寫出有畫面感的故事並不難。